杨戬临死之际,才看出宋徽宗赵佶的深不可测,也看到赵佶的胆识。即使大宋混乱不堪,民不聊生,政治紊乱,蔡京权倾朝野都不动如山,气定神闲,怡然自得,沉浸于书画之中,一切都是为了两派之争消失,巩固自己的皇位。
    蔡京是宋徽宗一手提拔,是他的心腹,却在最后时刻为了自己的利益,欺上瞒下。赵佶表面上毫不在乎,实际上心急如焚,借着他人之手重新夺回大权。并且,宋徽宗也借此机会杀了杨戬,剪出身边的一大祸害。
    杨戬到死也不曾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曾经的书画皇帝,变得如此老谋深算,运筹帷幄。身为北宋有名的太监,与童贯齐名,却死于公元1110年7月,即大观四年七月。历史之中,杨戬成为彰化军节度使,又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最后打起了太子的主意。
    只可惜,历史的轨迹已经更改,杨戬还未升至太傅,就被宋徽宗赐毒酒一命呜呼了。
    “进来!”宋徽宗赵佶冷冷的瞥了一眼死去的杨戬,沉声道:“朕命你们督查的事情,你们有没有结果?”
    不知从何地出现了一位黑色衣服,头戴面巾,看不见容貌,只听得他的声音,乃是男子,躬身道:“回皇上,臣已经查明了,正如御史张大人所奏的那样,蔡大人的确结党营私,就连他的八个儿子,有六个儿子全部都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至于各个部门,都有他的眼线,以及他的势力。”
    “如此说来,朕没有冤枉他了!”宋徽宗怒极发笑道,“你吩咐下去,使用一切手段,让这些人全部都远赴京城以外的偏远地方,担任官职,还是有名无实。那个时候,再给予重击,让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那人想起了一些事情,为难道:“蔡大人五子,蔡鞗乃是康福公主的夫婿,还是皇上您亲自下的旨意。若非康福公主年纪尚有,早已嫁进蔡府;还有蔡大人的长子——蔡攸,他与其父乃是生死对头,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赵佶低头沉思不语,冷笑道:“蔡攸明面上与蔡京不和,实则父子唱双簧,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实际上也是他们父子两人的一场戏。既然蔡京被朕贬去杭州,他们父子情深,那便一并送去,不必留情。”
    “至于,蔡鞗此子性格敦厚,对朕也是忠心耿耿,他与自己的大哥恰恰相反,是真正为朕考虑,为大宋江山考虑之人,此子不必在意,任由他在朝中。若是他能经得起考验,再给予赏赐,要是与其父一丘之貉,那便杀之。”
    那人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宋徽宗的话中意思,已经明白,一切都遵守赵佶的命令去做。然而,赵佶又命他的麾下将死去的杨戬抬走。待他想要离去时,被赵佶喊住,疑惑不解的看着宋徽宗,又听到他叹息一声,愧疚道:“这些年,你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实在是苦了你!”
    “皇上您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人微微一笑道,仿佛没有君臣之道,就像是好友似的。
    宋徽宗赵佶苦涩的笑了笑,道:“若非如此,朕又如何守住大宋江山,也不愿留给子孙一个破碎的江山。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朕又有何面目面对父皇呢?只不过,这些年没有你的话,朕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朕沉湎于书画,朝中必定怨声载道,就连百姓都在流传朕只不过是书画皇帝,没有才干,不思进取,大宋江山要断送在朕的手中。如果不这样做,朝中两派之争又要到何时才能化解。既然要乱,就让它来个彻底,彻底的翻天覆地后,才能真正的大清洗。”
    赵佶感慨万千,那人也沉默不语,他深深知道赵佶身上担子,唯有静静地聆听着,又听见赵佶微笑道:“如今只有你我二人,就不必黑巾蒙面了。”
    那人微微一笑,随即摘掉脸上的黑色纱巾,露出真容。仔细看去,此人与赵佶有几分相似,尤其是两人的眼睛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赵佶看起来更加的年轻,那人的脸上如同四十岁似的,就连鬓角都有些泛白了。
    宋徽宗叹息一声:“这些年苦了你,十三弟!”
    此人便是宋神宗第十三子——赵似,也是宋徽宗赵佶之弟,更是宋哲宗一母同胞的弟弟,更是朝中位高权重的蔡王。如果朝中大臣在此地的话,必定会大吃一惊,只因赵似于崇宁五年,即公元1106年便死于一场疾病,撒手人寰。
    当初,宋徽宗赵佶即位,与他争夺皇位之人,便是赵似。但是,谁也想不到他们两人关系如此之好,没有见面分外眼红。并且,赵似是假死隐身于黑暗之中,成为赵佶的得力助手,更加的匪夷所思。
    “皇兄,此言差矣!”赵似微微一笑,道:“当初,臣弟与兄争夺皇位,本不是臣弟意愿。父皇身为一国之君时,身不由己,有太多的烦恼,臣弟早已熟知,还不如做个王爷,行事也方便许多。”
    “要想真的为大宋江山考虑,不见得成为皇上就可以让内忧外患的天下化解危机。如今,臣弟从明面转入黑暗之中,再无任何知晓臣弟的身份,也不会猜到会是一个已死之人,还未死去,降低了许多的戒心,那个时候再给予他们重重的一击,必定是手到擒来。”
    “皇兄,如今的你贵为天子,在臣弟看来,还不如臣弟逍遥自在。当初,臣弟就无心皇位,正好太后也不喜欢我。于是,顺水推舟的退出争夺皇位。皇兄,您的威名在朝中乃至民间都广为流传,如此做真的值得吗?”
    赵佶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回道:“值得!”
    “皇兄,为何您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动手,难道真的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吗?”赵似皱着眉头,疑惑的问道。
    宋徽宗点点头,道:“先祖开创大宋王朝,从父皇接任皇位后,大宋常年积攒下来的矛盾终于在父皇那个时候爆发,就连哲宗都未曾改变分毫。朕是赵家子孙,保我大宋江山义不容辞,又身为君王,更是责无旁贷。”
    “朕一直期盼未来能有子嗣继承大统,改变大宋的局面,直到老九的出生,朕才相信那人留下的箴言。老九出生时,你应该看到过,赤霞满屋。朕相信此子必定是大宋未来的救星,经过你多年的观察,你觉得老九如何?”
    赵似沉吟道:“非池中物,胸有万丈!”
    宋徽宗大吃一惊,笑道:“老九能得王弟如此称赞,看样子朕的猜测没有错。”
    “皇兄,你真的决定将皇位传给老九?”赵似紧锁眉头,沉声道:“自古以来,皇位都是嫡长子继承,本朝太祖仙逝,传于太宗,开创皇位不再穿于子嗣,兄弟间亦可继承。如今,皇兄有十几位皇子,传于老九,恐遭朝中大臣反对!”
    “朕传位于谁,还轮不到他们干涉。”宋徽宗冷笑一声,想起赵构的模样,叹息一声:“至于老九能否继承大统,就要看他的本事了,要想成为人间君主。若无好胜之心,运筹帷幄之能,焉能成为君主。”
    “朕的子嗣甚多,自老大开始,无一例外都畏惧朕,老大更是有模有样的学朕,吃喝玩乐,琴棋书画,一切都是讨好朕,唯有老九与众不同。即使朕是皇上,他怡然不惧,他的眼睛之中常有忧愁之色,实属罕见,故而朕看似最疼爱老大,对于老九忽远忽近,实则就是想要培养老九的能力。”
    “如果朕百年后,大宋交于他们手中,不见得能够震慑住群臣。当初,朕一直以为毫无希望,只想做个安于享乐,不顾朝政的皇帝,任由大宋国势衰弱,朝中大臣勾心斗角,屡见不鲜,朕已经失望了。”
    “当年,那位道士所言,你可曾记得?”
    赵似点点头,那个时候他们两人一起去狩猎。恰好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赠予赵佶一张箴言,只不过他不曾想到不久后韦氏就传来喜讯,正是那个时候,赵佶开始着手准备,首先让赵似假死,得以暗中布局,又等待赵构的出生,最后终于确定后,才开始布局,一点点的铲除朝中居心不良的大臣,又不敢大肆清除,那样做朝纲必定大乱,唯有小心翼翼的暗中操纵一切。
    当初,宋徽宗失望之极,准备碌碌无为,安心的做自己的皇帝,诸事不闻不问,却想不到赵构的出生,让他心中燃起了斗志。当天晚上,宋徽宗便与蔡王赵似两人商议,决定启用一直未曾动用的力量,由赵似成为暗中力量的首领,开始为大宋江山,肝脑涂地。
    赵似也曾远远地看见过赵构,发现他与众不同,仔细观察后发现赵构的心中想的居然会是大宋的江山,以及用什么方法剪除朝中乱臣贼子。恰好,赵构列举出十四罪状,还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被宋徽宗看见,故而决定开始行动。
    “皇兄,你这样做不是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吗?”赵似有些无奈的说道。
    宋徽宗淡然一笑,道:“朕走上绝路才能为子孙开辟出一条的道路,那也是值得的。纵然后世历史之中将朕列为昏庸无道之人,那又如何。只要大宋真正的强大起来,这些也只不过是虚名,朕不在乎。”
    赵似瞪大着眼睛,他知道赵佶最大的长处便是隐忍不发,暗中布置一切。身为一国之君,谁不想流芳百世,所有的史书都称赞自己的丰功伟绩。宋徽宗的丰功伟绩全部都是在诗画上面,成就颇高,落得一个书画皇帝。
    宋徽宗从不在乎这些,在他的心目中唯有让大宋从羸弱之中解脱出来,消除一系列的隐瞒,清除不确定因素。只要大宋真的能够强大起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在后世之中的名誉,也在所不惜。
    “皇兄成为皇上,乃是大宋之福,奈何世人不懂皇兄的苦心,外有强敌,内有忧患,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宋能够再次兴起,唯有破掉这个局面,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只不过,这样一来,皇兄在历史之中的名声将会遗臭万年,一切都是大宋,为了赵家的江山,不得已而为之,臣弟也是看到还是端王的你,心怀黎民百姓,才会甘愿屈居人臣。”
    read4();

章节目录


崛起之宋末称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晋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晋城并收藏崛起之宋末称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