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以沈言如此的年纪却能获得皇上如此的信任,换成自己,都未必能想到困压大夏的三大影响是什么,即便能想出,也真不一定能想出破解之法,看来自己之前确实有些小看了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中带着一丝贱贱的沈言。”听完夏元虚的述说,郭子安的心中泛起了一股浓烈的酸意和妒忌,一个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一个没有良好的出身,却比门阀、比贵族、比大族、比接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有着更高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和器重看来并非意外。
“皇上,一味地武力解决固然可以解决淮北郡的白莲教一事,但是,皇上有没有想过,那些白莲教的教徒来自哪里?他们都是穷苦的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但是,他们为何会不愿服从皇上的管辖,不,确切的说,不愿意服从当地官府的管辖而加入白莲教呢?只有想到这个原因方能有针对性的从根本上解决白莲教一事,否则,今天武力镇压了,几年后,十几年后,他们又会死灰复燃。”沈言根本不清楚郭子安现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只是清楚既然皇上让自己表达,那就按照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百姓们没有路走了,或者活不下去了,他们才会铤而走险,那是谁让他们活不下去了呢,当然不是皇上您,也不是淮北郡的总督,而是淮北郡各地的官府,以及他们的那些幕僚、书吏们,他们为了中饱私囊,或者说为了一己之利,不断的盘剥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口粮,让他们无法生存下去,他们才会铤而走险。”沈言的眼神中浮现一丝悲苦,似为淮北郡的百姓而感到悲苦,又似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悲苦,也似乎为陵南的沈家而感到悲苦。
“幕僚、书吏们几乎垄断了当地官府的一切行为,收缴赋税只不过是敛财的最基本方法,其他的方法层出不穷,很多都是闻所未闻。”沈言说到这里,很突兀的停了下来,不再言语,眼神中流露一丝淡淡的无奈和苦涩。
“沈言,你是如何获知这些幕僚和书吏的做法?你又没有和他们打过交道?”听到沈言直指幕僚和书吏的万般不是,郭子安的眉头轻轻的皱了一下,突然抢断沈言的话语,淡淡的问道。
“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书籍上看到的,这一点,我想郭老比我懂得更多,第二个,我的出身决定了我与幕僚和书吏们要经常打交道,但是,我有我基本的底线,我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弯曲事实,也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念而去打击报复,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一点,我相信郭老为官从政的那么多年,也能体会到,只是,郭老可能从未认真的思考过幕僚和书吏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听到郭子安的询问,沈言的眉头轻轻的跳了跳,就知道,自己说出这番话必定会受到郭子安的质疑。
郭子安虽然是皇上的老师,但是他的门生不仅仅只有皇上一个,他的门生中有很多是官员,但并非他所有的门生中都能做到官员,那这些人的出路在哪?答案很明显,幕僚和书吏以及书院的教员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郭子安的质疑不仅仅是为了他的那些没有做到官员的学生,也可能是为了他自己,或者处于他自身的立场考虑,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郭子安必定会出面询问自己,这一点,沈言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并且想到了回复的话语。
“所以,针对淮北郡的白莲教一事,微臣觉得,前期是剿为主,抚为辅,中后期是抚为主,剿为辅,只有将剿、抚结合起来,再加上出台一些安抚民生民心的政策,以及处理和解决一批罪名深重的官员、幕僚和书吏,白莲教的教徒必定能感受到皇上的圣恩而重新投入皇上的怀抱,不再与皇上对着干。”沈言的嘴角浮现一丝淡淡的笑容,仿佛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
“而领兵作战的将领将成为出兵淮北郡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不管剿也好,抚也罢,很多东西都需要这名将领在百姓中重新树立的光辉的形象和威望,而不是将这份成功转化为别人的功勋。”沈言说完后,眼神中有一股强力的念想一闪而过,但是,心中很清楚,即便自己争取了,皇上给了自己这个差事,自己也不能成为这个独当一面的人,自己一个还没有这样的资格,另一个,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太多,自己上面必须要有一杆大旗。
想这么多,干嘛。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地步,还是老老实实的想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
“沈言,那你以为满朝将领中,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听到沈言的建议,夏天启的眉头轻轻的皱了皱,这个观念看似没什么突显的地方,但是,深深一体会,便能从中领悟许多东西,自大夏立国以来,面对白莲教的任何一次闹事都是采取剿之策略,从未有人提出过抚之手段,而今沈言却系统的提出了剿抚结合的策略,这个本身就颠覆了大夏三百多年的传统。
另外,沈言的话语中虽然没有明确透露,可是,字里行间却显现出领兵将领的重要性,朝堂那么多将领,朕身为一国之君,但是,又有多少将领没有被朕的儿子们拉拢,又多少还能真心实意的为朕办事?夏天启的心中有一本厚厚的册子,清楚的记载了朝堂中各将领的出身,特长,功劳以及投靠了哪一位皇子。
可以说,满朝将领,真正能为朕所用的屈指可数,可是这几个将领一概不能调动,因为他们还有更大的用处。
至于沈言的话语中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的用意,尚且需要朕慢慢回味。
“皇上,派谁领兵作战,可否稍后再议?”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沈言最怕的就是皇上问自己这个问题,自己当然想说自己是最合适的呀,可是,自己凭什么说出来,就凭麾下五百人的大夏皇家军吗?
“皇上,一味地武力解决固然可以解决淮北郡的白莲教一事,但是,皇上有没有想过,那些白莲教的教徒来自哪里?他们都是穷苦的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但是,他们为何会不愿服从皇上的管辖,不,确切的说,不愿意服从当地官府的管辖而加入白莲教呢?只有想到这个原因方能有针对性的从根本上解决白莲教一事,否则,今天武力镇压了,几年后,十几年后,他们又会死灰复燃。”沈言根本不清楚郭子安现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只是清楚既然皇上让自己表达,那就按照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百姓们没有路走了,或者活不下去了,他们才会铤而走险,那是谁让他们活不下去了呢,当然不是皇上您,也不是淮北郡的总督,而是淮北郡各地的官府,以及他们的那些幕僚、书吏们,他们为了中饱私囊,或者说为了一己之利,不断的盘剥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口粮,让他们无法生存下去,他们才会铤而走险。”沈言的眼神中浮现一丝悲苦,似为淮北郡的百姓而感到悲苦,又似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悲苦,也似乎为陵南的沈家而感到悲苦。
“幕僚、书吏们几乎垄断了当地官府的一切行为,收缴赋税只不过是敛财的最基本方法,其他的方法层出不穷,很多都是闻所未闻。”沈言说到这里,很突兀的停了下来,不再言语,眼神中流露一丝淡淡的无奈和苦涩。
“沈言,你是如何获知这些幕僚和书吏的做法?你又没有和他们打过交道?”听到沈言直指幕僚和书吏的万般不是,郭子安的眉头轻轻的皱了一下,突然抢断沈言的话语,淡淡的问道。
“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书籍上看到的,这一点,我想郭老比我懂得更多,第二个,我的出身决定了我与幕僚和书吏们要经常打交道,但是,我有我基本的底线,我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弯曲事实,也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念而去打击报复,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一点,我相信郭老为官从政的那么多年,也能体会到,只是,郭老可能从未认真的思考过幕僚和书吏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听到郭子安的询问,沈言的眉头轻轻的跳了跳,就知道,自己说出这番话必定会受到郭子安的质疑。
郭子安虽然是皇上的老师,但是他的门生不仅仅只有皇上一个,他的门生中有很多是官员,但并非他所有的门生中都能做到官员,那这些人的出路在哪?答案很明显,幕僚和书吏以及书院的教员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郭子安的质疑不仅仅是为了他的那些没有做到官员的学生,也可能是为了他自己,或者处于他自身的立场考虑,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郭子安必定会出面询问自己,这一点,沈言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并且想到了回复的话语。
“所以,针对淮北郡的白莲教一事,微臣觉得,前期是剿为主,抚为辅,中后期是抚为主,剿为辅,只有将剿、抚结合起来,再加上出台一些安抚民生民心的政策,以及处理和解决一批罪名深重的官员、幕僚和书吏,白莲教的教徒必定能感受到皇上的圣恩而重新投入皇上的怀抱,不再与皇上对着干。”沈言的嘴角浮现一丝淡淡的笑容,仿佛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
“而领兵作战的将领将成为出兵淮北郡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不管剿也好,抚也罢,很多东西都需要这名将领在百姓中重新树立的光辉的形象和威望,而不是将这份成功转化为别人的功勋。”沈言说完后,眼神中有一股强力的念想一闪而过,但是,心中很清楚,即便自己争取了,皇上给了自己这个差事,自己也不能成为这个独当一面的人,自己一个还没有这样的资格,另一个,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太多,自己上面必须要有一杆大旗。
想这么多,干嘛。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地步,还是老老实实的想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
“沈言,那你以为满朝将领中,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听到沈言的建议,夏天启的眉头轻轻的皱了皱,这个观念看似没什么突显的地方,但是,深深一体会,便能从中领悟许多东西,自大夏立国以来,面对白莲教的任何一次闹事都是采取剿之策略,从未有人提出过抚之手段,而今沈言却系统的提出了剿抚结合的策略,这个本身就颠覆了大夏三百多年的传统。
另外,沈言的话语中虽然没有明确透露,可是,字里行间却显现出领兵将领的重要性,朝堂那么多将领,朕身为一国之君,但是,又有多少将领没有被朕的儿子们拉拢,又多少还能真心实意的为朕办事?夏天启的心中有一本厚厚的册子,清楚的记载了朝堂中各将领的出身,特长,功劳以及投靠了哪一位皇子。
可以说,满朝将领,真正能为朕所用的屈指可数,可是这几个将领一概不能调动,因为他们还有更大的用处。
至于沈言的话语中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的用意,尚且需要朕慢慢回味。
“皇上,派谁领兵作战,可否稍后再议?”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沈言最怕的就是皇上问自己这个问题,自己当然想说自己是最合适的呀,可是,自己凭什么说出来,就凭麾下五百人的大夏皇家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