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为了网罗人才,稳定天下人心,朱元璋洪武十八年重开科举考试,定下考官人数,体制十分完备。
    开科取士,自古以举子的文章成绩好坏为标准。
    朱标清楚记得,洪武三十年老朱因为当时的骚乱,一反常例搞了南北榜,以“地区”取士。
    历史上那次科考其实并没有人作弊,南北举子的成绩全部都属实。
    南方举子的成绩确实比北方举子高。但为了安定人心,历史上老朱要求官员特选出几位北方举子,竟遭到大臣拒绝。
    怒气横生下,竟然罢了主考的官职,也是这样,才赢得北方学子欢呼。
    会试复审成了人人关注的头等大事。
    朱标沉吟道:“宋先生为大明朝考虑孤明白。
    如今北伐大军还未完全收复,此事不可太急。
    一来,大明朝是要把大江南北统一公平对待的,南北就如大明左膀右臂,不能缺北。
    现在开科取士,北方学子并未准备,肯定会有所影响。”
    宋濂点头道:“是,殿下说的是,老臣太心急。北方如今还是萧索,立马恢复,对北地学子恐有不公,殿下考虑周到。”
    李善长还想说什么,被朱标拒绝,要是都招收江南一带,到时结党营私,党派做大。
    朱标对北方很重视,不可能让它弱与江南,便对各位大臣说道:“北伐归来,对于北方的治理孤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臣认为北方的遭遇战乱的影响远远不如我们江南,恢复起来也非常简单。”
    李善长想着大家都是江南淮西子弟,肯定这样说,能讨殿下欢心。
    “李丞相,孤还记得当年打仗时,李丞相目光也是不浅,可如今怎么说北方恢复容易?难道父皇和我有神人之力?”
    话不能说太满,李善长今儿是郁闷至极,乖顺下来,敷衍的点点头。
    看他敷衍,朱标索性不在问李善长,对宋濂他们几个继续说道:
    “北方地旱粮少,但是军事要地,中原之所,收复的北方地区派工匠去挖渠打井,尽可能让江南之水调引北方,就连隋唐的运河,也要继续清理修建。”
    南水北运?这个太子殿下是痴人说梦吧,李善长心里冷笑几声。
    殿下还是个娃娃心态,连这等荒唐的事情也能想出来,真是可笑。
    工部侍郎也有些觉得不可能完成,但沉默不说话。
    “人祸可改,天灾却是难防啊?孤问问你们天灾都有哪些?发大水,旱灾,蝗虫,都会让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流窜。
    只要户部做到钱粮充足,旱灾我们可以浇灌,洪涝灾对于江南常见,可以每年定期梳理河道和巩固河堤,便可减少大半。
    暴元都可以推翻,敢问各位南水北调就不能吗,一年不行我们就十年,十年不行我们就二十年,孤总有一天可以打通。
    没人没钱,孤来解决,你们只需要附议执行就可,但现在各位如此表情,怎么一起为大明的昌盛繁荣努力?”
    最后我们在说些什么。说些不为百姓办事,贪污各项银子的贪官污吏,无论是谁。只要贪污钱粮,孤定斩不饶。孤相信父皇如果在这里,也会这样。”
    宋濂点点头,科技院那些工匠整日研究,地形水势还有矿产都有。
    甚至那个焦赞还在鼓捣殿下说的水泥什么,殿下的话他都是信的。
    “日后,国力恢复,孤会给各位加俸禄,不会亏待到让你们吃不起饭。
    但谁要是在像之前,欺压百姓,贪墨银两,孤便只有一个字送给各位。”
    朱标顿了顿,沉声道:“杀无赦。”
    声音虽然小,却清清楚楚传进每个人的耳朵,听的他们一身冷汗。
    后面有几个不服朱标的官员这刻被震慑到了,他们平日里也有拿过小数目银两。
    今后,可不敢了。
    “不杀,不足以让天下百姓消了怨气,不杀,不足以恢复朝廷清廉,不杀,大明怎么能够永久统治天下。”
    大殿里没有一人发出声响,都低着头,只有粗重的呼吸声。
    朱标扫了众人一眼,却发现他们只是低着头,尤其李善长的思绪已经不知神游哪里去了。
    “李丞相?”
    “李丞相。”
    “李丞相在想什么!和孤分享下。”
    李善长正在想李彬的事,想着回来定要让陛下……被朱标的声音惊醒。
    笑道:“殿下,微臣突然觉得自己有些不舒服,可能是生病了。”
    “噢,李丞相还得好好的保重身体,朝廷可离不开你。”随后挥手道:“散了吧。”
    有些改革必然受阻,毕竟流言蜚语是杀人不见血的剑。
    那个杨宪自己虽然让他到扬州去,但也是养着,到时候就把他拿来给自己清除倚老卖老不服气的。
    李彬的事情,李善长心里的埋怨,朱标能感觉到,现在自己给他们提醒下。
    但愿这个李善长不拉帮结派的抵制,关键还是自己得手里多握点权力。
    这个不是难事,上次老朱出京北上时,还想着让朱标多和操心下将士的事情。
    自己做这些,要是在其他的朝代,肯定离废不远。
    可这是明初,老朱对自己的偏爱足以支撑自己改革,只要对大明有利,马皇后也会支持他。
    今儿把户部尚书指桑骂槐的说了几句,希望能让李善长的嚣张收敛收敛,他总想来教自己去做事。
    再这样可就过了。
    百官已经离去,只有宋濂还在下面看着朱标。
    朱标抬头道:“先生,和孤去走走,说说科技院的事。”
    宋濂点头道:“是。”
    对于科技院的事,宋濂把工匠已经再科技院登记造册,农业矿产,水利园林,泥瓦匠,手工匠这些也都记录下来。
    自从废除匠籍,工匠也都干的更起劲儿卖力,对朱标都是感激之情。
    “先生,感激的孤倒是不在乎这个,如今有多少工匠?”
    “回殿下,每行的手艺人都有,包括前元的工匠,都是手艺精湛之人,足有千人,只是开支有些大。”
    “先生不必担心,开支孤会解决,你帮孤把关,必须严格对待。”
    “殿下放心,臣认为无论什么事都该严谨,尤其科技院更该如此。”
    朱标点头,“北方也有不少能工巧匠,该派人多去寻觅召唤于朝廷。”
    两人沿着宫道边说边走。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当朱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会说话的眼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会说话的眼镜并收藏回到明朝当朱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