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桑君闻言,嘿然不语,许久长叹道:“墨家气度,非我能及。”
他是真的感慨,也是真的觉得这是气度和眼界上的差别。
他相信,这样的话,绝对不是这样一个女子能想出来的,而这样的女子可以随口回答,显然墨家上下同义,早已经将这样的信念深入骨髓。
天下太大,靠几个豪侠无双之人,救不了。
医术太深,靠一册草帛学不精,但不精剩余没有。
只此一番话,长桑君已经折服,墨家要救的,真的是天下,而自己所想的,终究还是拘泥于数人。
芦花见长桑君感慨,却也没想这人就是许多走南闯北的墨者常提及的医术豪士长桑君。
她嘴里的长桑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天下医术无双的符号。
只是这番不知道对方底细的赞赏,让本来就准备前往沛邑的长桑君更坚定了内心。
然而医者父母心,眼看着这么多人在此等候,长桑君坐了下来,就在芦花等人的后面,但凡他们不能治疗的病症,他便点拨几句或是亲自诊断。
一连数日,秦缓也跟随长桑君一同,先在这里停留。
听的多了,方才知晓,原本这些身穿“巫袍”的医者,也非是每天都在这里,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在乡亭之间游转。
长桑君暂时倒也不及,心知墨家众人就在沛邑,自己强身健体也无痼疾能活很久,可有些病人却不能够被耽搁,于是也暂时不提前往沛邑之事。
只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他的手段既高,见识又广,即便不提自己来沛邑的目的,乡亭内的墨家弟子还是注意到了此人,连夜派人回到沛邑,告知此事。
…………
沛县政之府。
已是四月,又要到夏收之前的忙碌季节。
年初得到的王子定奔郑的消息,带来了墨家的一场震动。
靠讲道理来弭兵兼爱非攻的路,似乎真的走不通了。
可之前墨家在商丘所做的一切,也不是全无回报,尤其是对于适这个对于靠讲道理来定天下的想法从来不信的人而言,他想要的回报都已得到。
商丘那边的询证院乱成一团,商丘民众欠了墨家很大的人情和很多的粮食钱财。
沛邑除了缴纳一部分的祭祀税之外,只要名义上属于宋国,也只需要履行抵抗不义之战的军事义务,一如附庸国地位。
彭城作为宋国贰都的事,也议定下来,公造冶以个人的身份由破楚之功,担任彭城守,实则真正掌权的还是墨家的组织。
禽滑厘等人还在归来的途中,这一场最终定下墨家今后路线的大聚还未进行。
可是弭兵会夭折破灭一事,也狠狠地抽醒了墨家内的许多人,让他们更加认同适的一些说法和办法。
更让适觉得可以庆祝的,便是孟胜推脱了朋友之请,遵守了墨家众议的决定,连夜从武阳返回沛县。
除了孟胜之外,很多本来也该波及到这一次楚继承权战争的墨者,也都放弃了私人情义,从各地返回。
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和改组,墨家不再是几年前齐项子牛之祸、公孙孙之乱的时候。
那时候,很多弟子尚且不能够明白大义和小义的区别,需要墨子亲自出面劝说。
而这一次,组织的纪律性让他们在知晓大义小义之外,更要遵守墨家的决定,但凡违背的通通清除队伍。
这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与适刚刚加入墨家时候齐国之乱墨家众人的思想混乱相比,这就是一件墨家史册上的大事。
值得庆贺。
弭兵会虽然夭折,可正如公孙泽之死适都要利用到极致一样,这场夭折的弭兵会也被适所掌控的宣义部利用到了极致。
一篇又一篇充满故事性和传说性的文章不计成本地传播于各大城邑,三年多积累的宣传鼓动和潜移默化地认同,也在这一刻发力。
诸子都想救世,都想安定天下,也都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
但那些道理与办法,实践起来都太难,也都太过虚渺。
唯有墨家,这一次商丘之战,创造了传奇的同时,又第一次以国君大夫之外的身份,践行自己的理念,一心促使天下弭兵。
天下弭兵没有这么简单,也不是靠道理讲清楚地,甚至于适就根本没盼着天下弭兵这件事,也深知楚王将死弭兵必夭。
但是,天下局势平衡局面所造成的可能弭兵的假象,被墨家的宣义部用了利天下救世这样的理由在市井宣传。
弭兵会夭折,墨家得了救世利天下的名声,也得到了为此曾经差点成功的假象,让那些大城巨邑中有此想法的游士心动不已。
一封感人泪下的为利天下的召集令,让沛县成为游士心中的圣地。
就像是蛛网,沛县就是蛛网的中心,而宣义部提前在巨城大邑的交通布局,就如同是那些环绕的蛛丝,将天下那些想要利天下的人联系到了一起。
墨家的名声,借助着商丘之战,借助着夭折的弭兵会,一如初升的朝阳,刺的人眼睛灼痛。
天下的君主们都在忙着,没有时间来管墨家的事。
三晋与楚要打仗,齐国还在内乱,秦国远离中原,越国已经开始听闻吴地混乱的消息……
墨家选了一个最好的时间,或者是适安排了一个最好的声名鹊起的时间。
加入弭兵会成,只怕这一次的声名鹊起即便还可以,但是之后墨家很快就会受到天下王公贵族的打压,不会有这样完美的机会。
从三月份开始,沛邑附近的郑、鲁、齐等国的有心游士已经开始纷纷前往沛邑。
宋地不消说,那里作为墨家的根基和成名地,能来的早已经来了。
每一天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沿着泗水、沿着去年从沛县往商丘运送粮食的那条路,不断地来到沛县。
墨家的组织力强,可以组织守城,新来人的安排也井井有条,他们暂时算是客人,尽可能供给他们的吃食。
宣义部每天都在忙碌,适出面见不同的人,或是讲相同的道理,询问一些人的真才实学。
来到这里家有余财的游士,可以安排脱产学习,先从文字开始学起。
而那些没有余财,连来这里都是靠墨家资助的平民或者落魄士人,则安排一些劳作,半日学习半日劳作。
这种事墨家也擅长,原来墨子收徒的时候,也是穷的一逼,很多弟子都是跟着墨子吃了几年的稀粥糙粟米,才学会了很多本事。
现如今墨家人物能教文字的不少,三四年时间学到的文字即便不多,可是教给那些毫无基础的人还是足够支撑一段时间。
来到这里的人不少,各怀本事的人也多,有点像是后世的孟尝门客,但又和门客不同:他们不是为了追逐俸禄,而是为了一个利天下的梦想。
只是来的人虽多,真正能让适出面迎接的人却少。
墨家不缺人才。
射、剑、农、工、冶、铸、九数、方圆、战阵、机械……基本上墨家内部都有人物,或者至少能够出面找到足够能力的朋友。
唯有一样,医生,墨家实在是缺乏。
野路子巫觋出身的倒是有几个,可是手段实在不强。
适也明白在乡村发展“施符水”这样的手段最容易深入,也尽可能依靠总结询问之类的办法培养了一些人,可比起那些野路子的还要不如,只能治疗一些极为常见的病症,开些草药。
因而近滕乡来了一位长者医生,医术极高的消息传来之后,不等适出面去见墨子,墨子便先让适去迎接此人。
此人到底是谁,此时尚不知晓,但是医术有目共睹传闻不假,墨子的意思便是在医术上,适算是能够说上话的。
利天下之类的道理,墨家很多人能讲。
但是正如一些人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诸如九数方圆、天文地理之类,这些人来这的目的主要还是因为适。
最缺的人才,适出面迎接也算是足够。只是墨子若是知道来人是长桑君,或者适知道那位秦缓字越人,也定然会让墨子出面迎接。
马车备好,适便启程来到近滕乡,与长桑君会面后,长桑君没有报上自己名字,而是先问了适一个问题。
“我于临淄,见过你们墨家的一些文章,对于医术一事竟有些我觉有益的道理。这很难得啊。”
“我又听闻你曾学于二位夫子,竟晓天志,难道天志不能推解出医术吗?”
适一听这话,也觉得对方的道行有点深。
他见过墨子牛哄哄的自信,也见过不少真有本事的人此时彰显出的张扬,对于此时诸夏士人的心态也算是略知一二。
真正有本事的,这时候没有一个谦虚的,此时天下的气质,就是恨不能把牛逼二字写在脸上,告诉每个认识的人。
眼见这位长者如此问,适也做足了姿态,行礼后道:“知晓了天志,就能知道万物的本源,那么也就能从本源推知出解决的办法。这就如同想要前往楚国,知道向南,那么总好过往东西北而去。”
“可医与人体的本源,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学懂的。两位夫子也说,学识太多而时间太少,所以教授了我一个普遍适用的、推知不同学问本源的办法。”
这话说的极大,长桑君大为好奇,问道:“是怎么样的呢?”
适道:“您听过我们墨家关于脚下地圆而黄赤倾斜的说法吗?”
长桑君道:“有耳闻。”
适说道:“这是本源,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肃慎以北昼夜长短的状况。但是,在这一天志知晓之前,难道不也可以凭借观察来判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间、来分配农时安排吗?”
“医术也是一样。如果可以探究本源,从本源上解决病痛,那是最好的。但在探知了本源之前,依旧可以利用观察、总结,来治疗疾病。”
“观察的多了,便可总结。总结的多了,便可猜测本源。本源猜测了再去验证,若无反例,便可认为就是本源。本源既知,那么再反过来用以治疗一些疾病,也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我不会医术,但却知道怎么才能探求人体疾病本源的办法。”
他是真的感慨,也是真的觉得这是气度和眼界上的差别。
他相信,这样的话,绝对不是这样一个女子能想出来的,而这样的女子可以随口回答,显然墨家上下同义,早已经将这样的信念深入骨髓。
天下太大,靠几个豪侠无双之人,救不了。
医术太深,靠一册草帛学不精,但不精剩余没有。
只此一番话,长桑君已经折服,墨家要救的,真的是天下,而自己所想的,终究还是拘泥于数人。
芦花见长桑君感慨,却也没想这人就是许多走南闯北的墨者常提及的医术豪士长桑君。
她嘴里的长桑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天下医术无双的符号。
只是这番不知道对方底细的赞赏,让本来就准备前往沛邑的长桑君更坚定了内心。
然而医者父母心,眼看着这么多人在此等候,长桑君坐了下来,就在芦花等人的后面,但凡他们不能治疗的病症,他便点拨几句或是亲自诊断。
一连数日,秦缓也跟随长桑君一同,先在这里停留。
听的多了,方才知晓,原本这些身穿“巫袍”的医者,也非是每天都在这里,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在乡亭之间游转。
长桑君暂时倒也不及,心知墨家众人就在沛邑,自己强身健体也无痼疾能活很久,可有些病人却不能够被耽搁,于是也暂时不提前往沛邑之事。
只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他的手段既高,见识又广,即便不提自己来沛邑的目的,乡亭内的墨家弟子还是注意到了此人,连夜派人回到沛邑,告知此事。
…………
沛县政之府。
已是四月,又要到夏收之前的忙碌季节。
年初得到的王子定奔郑的消息,带来了墨家的一场震动。
靠讲道理来弭兵兼爱非攻的路,似乎真的走不通了。
可之前墨家在商丘所做的一切,也不是全无回报,尤其是对于适这个对于靠讲道理来定天下的想法从来不信的人而言,他想要的回报都已得到。
商丘那边的询证院乱成一团,商丘民众欠了墨家很大的人情和很多的粮食钱财。
沛邑除了缴纳一部分的祭祀税之外,只要名义上属于宋国,也只需要履行抵抗不义之战的军事义务,一如附庸国地位。
彭城作为宋国贰都的事,也议定下来,公造冶以个人的身份由破楚之功,担任彭城守,实则真正掌权的还是墨家的组织。
禽滑厘等人还在归来的途中,这一场最终定下墨家今后路线的大聚还未进行。
可是弭兵会夭折破灭一事,也狠狠地抽醒了墨家内的许多人,让他们更加认同适的一些说法和办法。
更让适觉得可以庆祝的,便是孟胜推脱了朋友之请,遵守了墨家众议的决定,连夜从武阳返回沛县。
除了孟胜之外,很多本来也该波及到这一次楚继承权战争的墨者,也都放弃了私人情义,从各地返回。
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和改组,墨家不再是几年前齐项子牛之祸、公孙孙之乱的时候。
那时候,很多弟子尚且不能够明白大义和小义的区别,需要墨子亲自出面劝说。
而这一次,组织的纪律性让他们在知晓大义小义之外,更要遵守墨家的决定,但凡违背的通通清除队伍。
这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与适刚刚加入墨家时候齐国之乱墨家众人的思想混乱相比,这就是一件墨家史册上的大事。
值得庆贺。
弭兵会虽然夭折,可正如公孙泽之死适都要利用到极致一样,这场夭折的弭兵会也被适所掌控的宣义部利用到了极致。
一篇又一篇充满故事性和传说性的文章不计成本地传播于各大城邑,三年多积累的宣传鼓动和潜移默化地认同,也在这一刻发力。
诸子都想救世,都想安定天下,也都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
但那些道理与办法,实践起来都太难,也都太过虚渺。
唯有墨家,这一次商丘之战,创造了传奇的同时,又第一次以国君大夫之外的身份,践行自己的理念,一心促使天下弭兵。
天下弭兵没有这么简单,也不是靠道理讲清楚地,甚至于适就根本没盼着天下弭兵这件事,也深知楚王将死弭兵必夭。
但是,天下局势平衡局面所造成的可能弭兵的假象,被墨家的宣义部用了利天下救世这样的理由在市井宣传。
弭兵会夭折,墨家得了救世利天下的名声,也得到了为此曾经差点成功的假象,让那些大城巨邑中有此想法的游士心动不已。
一封感人泪下的为利天下的召集令,让沛县成为游士心中的圣地。
就像是蛛网,沛县就是蛛网的中心,而宣义部提前在巨城大邑的交通布局,就如同是那些环绕的蛛丝,将天下那些想要利天下的人联系到了一起。
墨家的名声,借助着商丘之战,借助着夭折的弭兵会,一如初升的朝阳,刺的人眼睛灼痛。
天下的君主们都在忙着,没有时间来管墨家的事。
三晋与楚要打仗,齐国还在内乱,秦国远离中原,越国已经开始听闻吴地混乱的消息……
墨家选了一个最好的时间,或者是适安排了一个最好的声名鹊起的时间。
加入弭兵会成,只怕这一次的声名鹊起即便还可以,但是之后墨家很快就会受到天下王公贵族的打压,不会有这样完美的机会。
从三月份开始,沛邑附近的郑、鲁、齐等国的有心游士已经开始纷纷前往沛邑。
宋地不消说,那里作为墨家的根基和成名地,能来的早已经来了。
每一天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沿着泗水、沿着去年从沛县往商丘运送粮食的那条路,不断地来到沛县。
墨家的组织力强,可以组织守城,新来人的安排也井井有条,他们暂时算是客人,尽可能供给他们的吃食。
宣义部每天都在忙碌,适出面见不同的人,或是讲相同的道理,询问一些人的真才实学。
来到这里家有余财的游士,可以安排脱产学习,先从文字开始学起。
而那些没有余财,连来这里都是靠墨家资助的平民或者落魄士人,则安排一些劳作,半日学习半日劳作。
这种事墨家也擅长,原来墨子收徒的时候,也是穷的一逼,很多弟子都是跟着墨子吃了几年的稀粥糙粟米,才学会了很多本事。
现如今墨家人物能教文字的不少,三四年时间学到的文字即便不多,可是教给那些毫无基础的人还是足够支撑一段时间。
来到这里的人不少,各怀本事的人也多,有点像是后世的孟尝门客,但又和门客不同:他们不是为了追逐俸禄,而是为了一个利天下的梦想。
只是来的人虽多,真正能让适出面迎接的人却少。
墨家不缺人才。
射、剑、农、工、冶、铸、九数、方圆、战阵、机械……基本上墨家内部都有人物,或者至少能够出面找到足够能力的朋友。
唯有一样,医生,墨家实在是缺乏。
野路子巫觋出身的倒是有几个,可是手段实在不强。
适也明白在乡村发展“施符水”这样的手段最容易深入,也尽可能依靠总结询问之类的办法培养了一些人,可比起那些野路子的还要不如,只能治疗一些极为常见的病症,开些草药。
因而近滕乡来了一位长者医生,医术极高的消息传来之后,不等适出面去见墨子,墨子便先让适去迎接此人。
此人到底是谁,此时尚不知晓,但是医术有目共睹传闻不假,墨子的意思便是在医术上,适算是能够说上话的。
利天下之类的道理,墨家很多人能讲。
但是正如一些人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诸如九数方圆、天文地理之类,这些人来这的目的主要还是因为适。
最缺的人才,适出面迎接也算是足够。只是墨子若是知道来人是长桑君,或者适知道那位秦缓字越人,也定然会让墨子出面迎接。
马车备好,适便启程来到近滕乡,与长桑君会面后,长桑君没有报上自己名字,而是先问了适一个问题。
“我于临淄,见过你们墨家的一些文章,对于医术一事竟有些我觉有益的道理。这很难得啊。”
“我又听闻你曾学于二位夫子,竟晓天志,难道天志不能推解出医术吗?”
适一听这话,也觉得对方的道行有点深。
他见过墨子牛哄哄的自信,也见过不少真有本事的人此时彰显出的张扬,对于此时诸夏士人的心态也算是略知一二。
真正有本事的,这时候没有一个谦虚的,此时天下的气质,就是恨不能把牛逼二字写在脸上,告诉每个认识的人。
眼见这位长者如此问,适也做足了姿态,行礼后道:“知晓了天志,就能知道万物的本源,那么也就能从本源推知出解决的办法。这就如同想要前往楚国,知道向南,那么总好过往东西北而去。”
“可医与人体的本源,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学懂的。两位夫子也说,学识太多而时间太少,所以教授了我一个普遍适用的、推知不同学问本源的办法。”
这话说的极大,长桑君大为好奇,问道:“是怎么样的呢?”
适道:“您听过我们墨家关于脚下地圆而黄赤倾斜的说法吗?”
长桑君道:“有耳闻。”
适说道:“这是本源,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肃慎以北昼夜长短的状况。但是,在这一天志知晓之前,难道不也可以凭借观察来判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间、来分配农时安排吗?”
“医术也是一样。如果可以探究本源,从本源上解决病痛,那是最好的。但在探知了本源之前,依旧可以利用观察、总结,来治疗疾病。”
“观察的多了,便可总结。总结的多了,便可猜测本源。本源猜测了再去验证,若无反例,便可认为就是本源。本源既知,那么再反过来用以治疗一些疾病,也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我不会医术,但却知道怎么才能探求人体疾病本源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