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方离的邀请,吴起报以哂笑:“哈哈……多谢唐公抬爱,某岂是如此没有节操,朝秦暮楚之人?”
方离同样以大笑回应:“寡人也知道吴起将军乃是忠义之人,特出言相戏耳!”
虽然这年头朝秦暮楚见怪不怪,但大多数都是在遭到冷落甚至被迫害之后才会改换门庭,以吴起的心智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跳槽,即便有心弃鲁归唐,也需要一个契机。
更何况现在的鲁国依然比唐国强大的多,全国上下有两百八十万人口,军队十五万,自身又是公爵国之一,境内资源丰富,水土肥沃,东南面朝大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条件都不是刚刚成立,还没有得到周王室及各路诸侯认可的唐国所能相比的。而且吴起发展的也不错,才加入鲁国不过半年左右,就已经被拜为中将军,算得上平步青云。
想来但凡稍有智商之人,都不会冒险跳槽,更何况是吴起这种深谋远虑的帅才。方离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吴起开个玩笑,对此并没有抱任何奢望。
但还有句话叫做“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只要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吴起这朵名将之花迟早会落在大唐家中。
吴起命随从拿来一封竹简,郑重的交给方离:“唐公,这是我们鲁公派某送来的贺信,承认唐国的主权与地位,并愿与唐国建交,友好往来!”
方离接过竹简仔细浏览了一遍,颔首道:“多谢鲁公的盛情,寡人定会亲自回信致谢。也劳烦吴将军归国后替我大唐美言几句,唐国愿与鲁国结为盟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方离与两国使者寒暄完毕,吉时也差不多到了,在陈登的主持下登基仪式正式开始。
方离先率文武百官在丹凤殿外面的广场上焚香祷告,祭拜天地,并对着匠人日夜赶工雕塑出来的炎帝神农氏、先圣唐尧、虞舜的三座雕塑三跪九叩,以此证明唐国的正统地位。最后方离重新返回丹阳殿接受群臣的参拜。
“主公在上,请受臣等一拜!”
大殿上参拜声如春雷般响起,文武百官在周瑜、荀彧的带领下各个手捧笏板,齐刷刷的对着高高在上的方离作揖参拜。
方离坐在镶金的椅子上接受文武百官的参拜,意气风发的伸手召唤:“众卿家平身!”
待众文武施礼完毕,方离用威严霸气的目光扫了一圈脚下的群臣,朗声道:“诸位卿家,如今我大唐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必须先改革吏治。寡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决定推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
满朝文武几乎都是第一次听见这个词汇,俱都勾起了好奇心,无不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所谓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发布檄文,最高官员为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驳正纠错,检举过失,最高官员为侍中。
尚书省负责执行朝廷政令,推广国策,长官为尚书令,下设左右尚书仆射各一人,并统领六部。简而言之便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协同合作,维护大唐社稷!”
三省尚书相互制约,分工明确,效率远远高于现在各诸侯国的官僚制度,韩非与吴起站在下面听着方离的侃侃而谈,不由得频频颔首,在心中暗自惊叹:“唐公果然胸怀韬略,不仅精通兵法,而且长于治国,真是个能文能武的奇才!”
三省六部制这套完整的封建制度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了上千年发展才逐渐成型,其组织严密性与完整性抛出来足以震惊世人。方离相信只要从自己的嘴里吐出来就能震撼到韩非与吴起,让他们刮目相看,所以说起来滔滔不绝,长篇累牍。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为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各部以尚书主事,下设侍郎、郎中若干。
其中,吏部负责官员任免,人事升降,人才选拔,推贤荐能。兵部负责招募将士,锻造甲胄,训练马匹,筹备战事物资。礼部负责国家祭祀,典章法度,设立学校,科举招募,接待使者。
户部负责国家赋税,人口户籍,天下土地,财政收支。刑部负责掌管刑狱,官司诉讼、制定刑法,惩恶扬善。工部负责国家工程,宫殿修建,城池选址,开山修路,水利屯田等等事宜。”
如果说“三省制”保证了权力集中在国君的手中,那么六部更是这套制度的精华,真正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极大提高了朝廷效率,降低了大权独揽的可能性。
群臣听到这里再也克制不住滔滔敬意,就连荀彧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问凭自己的才能短时间之内绝对设计不出这种高效严密的官僚制度,纷纷作揖称颂;“主公雄才大略,谋划周密,臣等深感佩服!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韩非心中此刻有些矛盾,既佩服方离的政治才能,又为韩国深深感到忧虑。看来唐国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这方伯辅不仅仅只是个精通兵法,善于用人的帅才,而是个足智多谋,胸怀韬略的全才,既能上马横槊又能下马治国,将来唐国的前途定然不可限量,超过韩国或许只是早晚的事情!
“看来当初是我小瞧了这方伯辅啊,这家伙真是个奇才,唐国拥有这样的雄主,怕是崛起之日不久!”
吴起夹杂在群臣之中感慨不已,隐隐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唉……当初我遇上方离之时他还只是个下将军,若那时我跟随了他,只怕此刻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可惜啊可惜……日后我当极力促使鲁唐搞好关系,为自己谋条后路!”
等群臣称颂完毕,方离继续道:“如今我大唐建国伊始,人才紧缺,寡人本着宁缺毋滥的宗旨,只能先安排部分官员,其他职位暂时空缺。等将来人才济济之时,再择贤任能。”
“主公所言极是!”群臣齐声附和。
方离挺了挺腰,清了清嗓子,肃声道:“寡人决定任命荀文若为尚书令,统率六部,总揽朝政,当寡人出征之时替我决断国事,领衔群臣。”
“多谢主公器重,彧定当庶竭驽钝,死而后已!”荀彧大步向前,表情凝重的谢恩接任,相比于荣耀更感受到了肩头的压力。
方离目光扫向陈登:“陈元龙口齿伶俐,反应敏锐,寡人决定任命你为礼部尚书,负责我大唐的典礼、祭祀、外交等事宜。”
“谢主公器重,登定然不辱使命!”陈登出列谢恩,但心里更想做吏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
“宫之奇为虞国效力二十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人忠厚,寡人决定任命你为户部尚书,掌管大唐的钱粮与土地、人口。”方离目光落在宫之奇身上,高声宣布任命。
宫之奇急忙捧着笏板出列谢恩:“多谢唐公器重,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所托!”
方离目光挪向刘晔:“刘子扬匠心独具,善于发明,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工部尚书兼职兵部侍郎,除了要制造民用工具之外还得协助兵部研发各种作战器械,提升我大唐的军事实力。”
“臣谨遵主公吩咐,定当尽心竭力,夙兴夜寐!”刘晔出列谢恩,一脸古井不波的模样。
方离最后把目光落在审配身上:“审正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刑部尚书。但我大唐缺少人才,各地治安暂时由地方官吏掌管,所以审正南不必在荥阳履任。你还得去平陆坐镇,治理地方,招募兵卒,为池阳、绛关两道前线提供支援。”
审配出列谢恩:“臣遵诏!”
方离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文官就这些,任命完了尚书之后又册封了几个侍郎、郎中,让他们暂时到各部去任职,以保证朝廷机构的正常运转。
接着又宣布将唐国暂时划分为三个郡,分别是荥阳郡、河内郡、平陆郡,荥阳郡太守由荀彧兼任,河内郡太守由本土的尤礼担任,平陆郡则由审配坐镇。
安排完了文官,方离又抛出了汉朝的武将制度,宣布日后唐国的最高将衔为大将军,向下为三骑,分别是骠骑、车骑、骁骑三个职位。再向下依次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最后是各种杂号将军,这些都属于唐国的高级武将。至于偏将、牙门将军、裨将这些跑龙套,打下手的这些属将就不用在朝堂上提出来了。
“周公瑾胸怀韬略,算无遗策,率大唐军队屡破晋寇,寡人决定册封周瑜为平南将军,并兼任兵部尚书!”方离直了直身躯,宣布了对第一个武将的任命。
方离知道用文官和武将不一样,文官必须一步到位,给他们执政的权力,才能放开手脚的施政。
但对于武将必须循序渐进,让他们凭借功劳来换取将衔,正如有句话说得好“养士如饲鹰,饱则飏去,饥则噬主”。必须对武将进行恰到好处的封赏,不能让他们吃饱了也不能饿到,这才是聪明的御林将之道。
方离同样以大笑回应:“寡人也知道吴起将军乃是忠义之人,特出言相戏耳!”
虽然这年头朝秦暮楚见怪不怪,但大多数都是在遭到冷落甚至被迫害之后才会改换门庭,以吴起的心智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跳槽,即便有心弃鲁归唐,也需要一个契机。
更何况现在的鲁国依然比唐国强大的多,全国上下有两百八十万人口,军队十五万,自身又是公爵国之一,境内资源丰富,水土肥沃,东南面朝大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条件都不是刚刚成立,还没有得到周王室及各路诸侯认可的唐国所能相比的。而且吴起发展的也不错,才加入鲁国不过半年左右,就已经被拜为中将军,算得上平步青云。
想来但凡稍有智商之人,都不会冒险跳槽,更何况是吴起这种深谋远虑的帅才。方离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吴起开个玩笑,对此并没有抱任何奢望。
但还有句话叫做“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只要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吴起这朵名将之花迟早会落在大唐家中。
吴起命随从拿来一封竹简,郑重的交给方离:“唐公,这是我们鲁公派某送来的贺信,承认唐国的主权与地位,并愿与唐国建交,友好往来!”
方离接过竹简仔细浏览了一遍,颔首道:“多谢鲁公的盛情,寡人定会亲自回信致谢。也劳烦吴将军归国后替我大唐美言几句,唐国愿与鲁国结为盟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方离与两国使者寒暄完毕,吉时也差不多到了,在陈登的主持下登基仪式正式开始。
方离先率文武百官在丹凤殿外面的广场上焚香祷告,祭拜天地,并对着匠人日夜赶工雕塑出来的炎帝神农氏、先圣唐尧、虞舜的三座雕塑三跪九叩,以此证明唐国的正统地位。最后方离重新返回丹阳殿接受群臣的参拜。
“主公在上,请受臣等一拜!”
大殿上参拜声如春雷般响起,文武百官在周瑜、荀彧的带领下各个手捧笏板,齐刷刷的对着高高在上的方离作揖参拜。
方离坐在镶金的椅子上接受文武百官的参拜,意气风发的伸手召唤:“众卿家平身!”
待众文武施礼完毕,方离用威严霸气的目光扫了一圈脚下的群臣,朗声道:“诸位卿家,如今我大唐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必须先改革吏治。寡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决定推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
满朝文武几乎都是第一次听见这个词汇,俱都勾起了好奇心,无不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所谓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发布檄文,最高官员为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驳正纠错,检举过失,最高官员为侍中。
尚书省负责执行朝廷政令,推广国策,长官为尚书令,下设左右尚书仆射各一人,并统领六部。简而言之便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协同合作,维护大唐社稷!”
三省尚书相互制约,分工明确,效率远远高于现在各诸侯国的官僚制度,韩非与吴起站在下面听着方离的侃侃而谈,不由得频频颔首,在心中暗自惊叹:“唐公果然胸怀韬略,不仅精通兵法,而且长于治国,真是个能文能武的奇才!”
三省六部制这套完整的封建制度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了上千年发展才逐渐成型,其组织严密性与完整性抛出来足以震惊世人。方离相信只要从自己的嘴里吐出来就能震撼到韩非与吴起,让他们刮目相看,所以说起来滔滔不绝,长篇累牍。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为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各部以尚书主事,下设侍郎、郎中若干。
其中,吏部负责官员任免,人事升降,人才选拔,推贤荐能。兵部负责招募将士,锻造甲胄,训练马匹,筹备战事物资。礼部负责国家祭祀,典章法度,设立学校,科举招募,接待使者。
户部负责国家赋税,人口户籍,天下土地,财政收支。刑部负责掌管刑狱,官司诉讼、制定刑法,惩恶扬善。工部负责国家工程,宫殿修建,城池选址,开山修路,水利屯田等等事宜。”
如果说“三省制”保证了权力集中在国君的手中,那么六部更是这套制度的精华,真正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极大提高了朝廷效率,降低了大权独揽的可能性。
群臣听到这里再也克制不住滔滔敬意,就连荀彧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问凭自己的才能短时间之内绝对设计不出这种高效严密的官僚制度,纷纷作揖称颂;“主公雄才大略,谋划周密,臣等深感佩服!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韩非心中此刻有些矛盾,既佩服方离的政治才能,又为韩国深深感到忧虑。看来唐国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这方伯辅不仅仅只是个精通兵法,善于用人的帅才,而是个足智多谋,胸怀韬略的全才,既能上马横槊又能下马治国,将来唐国的前途定然不可限量,超过韩国或许只是早晚的事情!
“看来当初是我小瞧了这方伯辅啊,这家伙真是个奇才,唐国拥有这样的雄主,怕是崛起之日不久!”
吴起夹杂在群臣之中感慨不已,隐隐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唉……当初我遇上方离之时他还只是个下将军,若那时我跟随了他,只怕此刻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可惜啊可惜……日后我当极力促使鲁唐搞好关系,为自己谋条后路!”
等群臣称颂完毕,方离继续道:“如今我大唐建国伊始,人才紧缺,寡人本着宁缺毋滥的宗旨,只能先安排部分官员,其他职位暂时空缺。等将来人才济济之时,再择贤任能。”
“主公所言极是!”群臣齐声附和。
方离挺了挺腰,清了清嗓子,肃声道:“寡人决定任命荀文若为尚书令,统率六部,总揽朝政,当寡人出征之时替我决断国事,领衔群臣。”
“多谢主公器重,彧定当庶竭驽钝,死而后已!”荀彧大步向前,表情凝重的谢恩接任,相比于荣耀更感受到了肩头的压力。
方离目光扫向陈登:“陈元龙口齿伶俐,反应敏锐,寡人决定任命你为礼部尚书,负责我大唐的典礼、祭祀、外交等事宜。”
“谢主公器重,登定然不辱使命!”陈登出列谢恩,但心里更想做吏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
“宫之奇为虞国效力二十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人忠厚,寡人决定任命你为户部尚书,掌管大唐的钱粮与土地、人口。”方离目光落在宫之奇身上,高声宣布任命。
宫之奇急忙捧着笏板出列谢恩:“多谢唐公器重,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所托!”
方离目光挪向刘晔:“刘子扬匠心独具,善于发明,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工部尚书兼职兵部侍郎,除了要制造民用工具之外还得协助兵部研发各种作战器械,提升我大唐的军事实力。”
“臣谨遵主公吩咐,定当尽心竭力,夙兴夜寐!”刘晔出列谢恩,一脸古井不波的模样。
方离最后把目光落在审配身上:“审正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刑部尚书。但我大唐缺少人才,各地治安暂时由地方官吏掌管,所以审正南不必在荥阳履任。你还得去平陆坐镇,治理地方,招募兵卒,为池阳、绛关两道前线提供支援。”
审配出列谢恩:“臣遵诏!”
方离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文官就这些,任命完了尚书之后又册封了几个侍郎、郎中,让他们暂时到各部去任职,以保证朝廷机构的正常运转。
接着又宣布将唐国暂时划分为三个郡,分别是荥阳郡、河内郡、平陆郡,荥阳郡太守由荀彧兼任,河内郡太守由本土的尤礼担任,平陆郡则由审配坐镇。
安排完了文官,方离又抛出了汉朝的武将制度,宣布日后唐国的最高将衔为大将军,向下为三骑,分别是骠骑、车骑、骁骑三个职位。再向下依次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最后是各种杂号将军,这些都属于唐国的高级武将。至于偏将、牙门将军、裨将这些跑龙套,打下手的这些属将就不用在朝堂上提出来了。
“周公瑾胸怀韬略,算无遗策,率大唐军队屡破晋寇,寡人决定册封周瑜为平南将军,并兼任兵部尚书!”方离直了直身躯,宣布了对第一个武将的任命。
方离知道用文官和武将不一样,文官必须一步到位,给他们执政的权力,才能放开手脚的施政。
但对于武将必须循序渐进,让他们凭借功劳来换取将衔,正如有句话说得好“养士如饲鹰,饱则飏去,饥则噬主”。必须对武将进行恰到好处的封赏,不能让他们吃饱了也不能饿到,这才是聪明的御林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