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指了指码头上的一个桅杆样子的东西道:“那是码头货物装卸机械,一则这种货船完全没必要再使用船帆作为动力,二则在码头装卸时,桅杆会限制码头上装卸机械的作业范围,所以就把桅杆取消了!”
    码头上的装卸机械其实是单臂吊,通过一组滑轮将力传递,可以吊起人力十倍以上的货物,再通过悬臂装置,将货物从货船中吊出吊入,一个人相当于十个人的劳动量。
    其实五峰列岛还有一种更大的装卸机械,可以横跨在船只的两侧,其实就是后世的龙门吊。只不过这种简易的龙门吊需要有专门的装卸码头才可以,所以除了造船厂之外,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朱佺不知道,赵氏纸业大量的造纸原料主要来源于西海道,西海道距离五峰列岛最近处不过百余里,七八个时辰就能抵达,因为往返频繁,需要借助风力的时间不多,风帆反而成为了鸡肋。更为主要的是,造船厂真正研制一种新式的帆船,可以八面来风,一旦这样的船只造出来,货船完全就不需要飞轮驱动,只要有一艘新式帆船在前面牵引就可以了。
    朱佺抬头看向码头上的装卸机械,在大唐码头上,有时也能看见一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升降装卸杆,不过人力总有尽头,反而没有人工使用方便,所以装卸杆在大唐也不多见。
    可朱佺眼前码头上却是竖立着两架装卸机械,每座装卸机械都有三丈多高,古时一步大约相当于后世一米四到一米五,三步为一丈,三丈就是十米多,相当于三层楼高,比朱佺见过的任何装卸机械都要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如此,装卸臂也同样三丈,让整个装卸机械的外型很像一个左长右短的“t”字形状,上面悬臂上还有配重,一看就是专门为货物装卸设计的机械装置。
    赵睿带着朱佺来到了船尾阁楼处道:“这里是船长室,也是船舵控制室”,说着指着一个圆形装置道:“这就是方向舵,可以控制船只行驶的方向,还能通过联动装置,告诉下面飞轮室里的人,什么时候需要加速,什么时候需要减速,并且还能切断飞轮室和飞轮之间的连动,达到掌控整艘船的目的……。”
    中国古代船只上只有方向杆,圆形舵盘是从西方引进的,操控更加的方便,在唐代可没有舵盘一说。
    不过朱佺毕竟见识广,听赵睿一解释就明白了舵盘的用处,看着舵盘问道:“五峰列岛的船只上都使用这样的舵盘吗?”
    “这是刚刚研制出来的技术,据说还是岛主亲自设计的,应该会很快普及吧!”
    “这种船造价几何?”
    朱佺一眼就看出了这种货船的好处,只要不是远途运输,或者是在内河里,这种船的优势相当明显,那就是载货量大,不需要借助风力,能够在复杂的水道中航行,如果能掌握这种船型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朱氏的船队绝对能霸占整个江南航线。
    “这艘船是实验型号,造价可能有点高,大约在万贯左右,如果等到技术和工艺成熟之后,价格会下降三成!”赵睿发现朱佺有些心动,便继续介绍道:“这种船装卸货物的时候,必须要配合码头上那种装卸机械使用,否则装船的效率会很慢”,说着对船长室的一名壮汉道:“开船!”
    赵睿带朱佺上船的目的当然不是什么看风景喝酒赏月,也不是介绍什么货船装卸机械,而是要带着朱佺去赵氏租的小岛上去看造纸作坊。
    为了避免有心人的窥视,赵睿在南主岛旁边租下了一座小岛,造纸在古代就如同后世高科技差不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尤其是不同类型的纸张,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的原料也不相同,其中一些添加剂更是家族不传之谜,所以才租借了一座小岛作为赵氏的造纸作坊。
    货船在黑夜中行驶,朱佺知道赵氏造纸作坊距离码头应该不远,不然也不敢在夜里航行。
    大约二刻钟左右,货船便缓缓的靠上了一座码头,码头同样也不大,在码头上也有两座装卸机械。
    朱佺跟着赵睿下了货船,发现四周漆黑一片,远处能看见黑漆漆的山包,四周传来一阵风吹竹林的“沙沙”声,一辆马车正等待在码头上,看样子码头距离造纸作坊还有一段不远的距离。
    “请上马车!”
    两人上了马车,赵睿看着车窗外道:“这里就是赵氏造纸作坊的小岛了,也是今后造纸作坊原料的供应基地,只不过这片竹林种植不久,还要等上一二年时间……。”
    吴郡朱氏虽然没有造纸作坊,但对造纸作坊也略知一二,要造纸首先要有原料,既然要造竹纸,自然离不开竹子,而且竹子的数量必须是一座竹海的规模,否则哪能大规模的造纸。
    “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想必赵掌柜的竹林今年才种下吧!”
    只要环境土壤气候适合,竹子的生长速度极快,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竹子的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然造纸需要的竹林很大,只有大面积的竹海,才可以予取予求,完全不必节制。单单竹海自然的生长,便完全能够补充砍伐带来的消耗。
    相对于木材,竹子更加轻便,易加工取用,耐水蚀虫蛀,而且成材更快,虽然在坚固性上远逊木材,但有这么多优点,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木材的代替品。
    竹子的用途极为广泛,食用的竹笋,药用的竹实、竹汁,亦可造纸,建造民屋舟船,桥梁车驾,不只是用于民生,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军用物资,建造简易的码头栈桥,竹子都是极好的材料。
    五峰列岛上不产竹子,不过西海道有竹子,赵睿从西海道引种了不少竹子在岛上,不过因为时间太短,还没有生长到大规模砍伐的程度。
    竹子纤维坚韧,在晋代便开始有竹纸生产。
    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张,曾是王羲之父子最喜爱的纸,历史上流传下来绝大多数真迹都是用这种竹纸书写而成,有记载:“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尺许,而长尺有半,盖晋人所用,大率如此。”
    到唐代以前,竹纸一直颇为流行,但工艺繁杂产量极少,几乎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后来宣纸的流行,竹纸才逐渐的从文人书画主要用纸的舞台上渐渐的推出,不过在书籍的印刷方面,竹纸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章节目录


盛唐金手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钢城小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钢城小草人并收藏盛唐金手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