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号称“当代文章伯”,被黄宗羲称之为是继王世贞之后文坛最负盛名者的东南文坛领袖钱谦益,同时也是那位以文宗领袖的身份降清,死后还被奴酋弘历冠之以“贰臣”的钱牧斋。
陈文没有缺心眼到见了钱谦益去问人家头皮还痒不痒,水还凉不凉,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自从被满清下狱了那两次后,钱谦益在他的侧室柳如是的激励下,摇身一变就成了抗清义士。虽然他和其他潜伏抗清的士人相差无几,做着为明军谋划,变卖家产资助义军和搜集、传递情报之类的事情,但事实上却远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在这几件事情上他几乎已经都做到了同侪之辈的极致。
若论为明军谋划,钱谦益谋划的大战略贯穿整个永历朝,乃是那时东南和西南的明军一致认同,也共同执行的战略方针。
若论变卖家产资助义军,钱谦益有据可查的就有多次,更有以一己之力资助姚志卓组建军队围攻崇明的壮举。以至于到了后来,因毁家纾国难,昔年那个富可敌国的东南文坛盟主,已经到了贫病交逼、靠卖文为生的地步。
若论搜集、传递情报,钱谦益乃是潜伏在江浙的抗清人士的盟主,黄宗羲、吕留良、魏耕、高斗魁、方以智、姚志卓、贺王盛、李之椿、刘孔昭等人以及他们背后的组织和与之交通的人物尽皆与钱谦益有关。事实上就连始终不齿他为人的顾炎武,其人很多共同密谋抗清的好友也是一直以钱谦益为首做着抗清的工作,如惊隐诗社的归庄等人便是如此。除此之外,钱谦益还与西南有广泛联络,如瞿式耜、文安之、甚至是孙可望。而他的策反工作更是使得当时手握重兵的苏松提督马进宝在南京之战中鼠首两端,为郑成功的南京之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文坛领袖的身份投降满清的钱谦益一度造成过极其恶劣的影响,他从来就不是中国正统意义上的那种伟光正的人物,反倒更像是西方故事中,那种曾经身在光明,一步踏错堕入黑暗,在旁人的规劝和反思下奋起与黑暗搏斗的猛士,哪怕只是暗中与曾经令他恐惧万分的魔鬼做着斗争。
换做是旁人,哪怕是宣诏的使者,陈文都没有必要自得到消息就从衢州前线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回来。可是钱谦益不一样,他的号召力是其他士人所远不能及的,尤其是在情报方面,这是现在陈文最大的短板,就更需要钱谦益的情报网来帮他将眼下的局势和未来的走向进行补全了。
“牧翁,有事您老派人知会一声即可,何苦这一路的舟车劳顿啊。”
钱谦益对陈文的态度很是满意,在陈文返回前,孙钰的态度其实已经让他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而现在看来显然是受了陈文的影响。
他曾经一度降清,在东南士林中的名声也一度臭不可闻,就连他的学生顾炎武、外甥金圣叹都瞧他不起。直到这两年随着暗地里密谋抗清活动的展开,以及其他知名的儒生对他的重新认可才渐渐恢复了过来。可是他却从未想过像孙钰那样始终与满清殊死斗争的儒生会对他有所认同,思来想去显然是在“曾经在北直隶剃发,后来南下投奔王师”的陈文的影响下才会如此的。
“临海伯这等英雄,老夫倾慕已久,只可惜始终无缘得见。此番得闻王师大捷,便再也按捺不住这份心思了。”
“牧翁,您是长辈,若不嫌弃,称呼在下辅仁即可。临海伯虽是朝廷名爵,却不可用于私交。”
“那老夫就得罪了。”
“正当如是。”
双方各怀着心思,这三言两语之间,二人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与钱谦益同来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邓起西,一个叫姚志卓。邓起西是钱谦益的门生,是为其密谋抗清的事业负责联络之人;而姚志卓则不同,此人曾是浙江的一个抗清义军首领,在隆武、鲁监国和永历三朝皆有仁武伯的爵位在身。
“当年四明湖之战时,故王经略就曾打算过联络仁武伯共谋大事……”
陈文口中的故王经略不可能是别人,当他提及这段旧事时,姚志卓亦是颇为感叹:“不能与故王经略及四明山众将同死国事,实乃平生憾事!”
钱谦益此来颇为机密,事实上他密谋抗清的事情在他家中也只有柳如是是同谋,其他人,就连他的儿子都一无所知,保密工作做到了这个地步也确实是有一手了。
来到金华的这几日,钱谦益等人一直被孙钰安排住在一处较为隐秘的宅子里。从人早已屏退,屋内,甚至是宅院中的这一片区域也只剩下了陈文、孙钰、钱谦益、姚志卓和邓起西这五个人。
“老夫此来,一来是为亲眼见一见这两年来连战连捷的辅仁,二来则是与辅仁共商大事。”
钱谦益并非没有来过金华,他为策反马进宝曾经多次前往此地,路途之熟悉怕是连黄宗羲都要稍逊一筹。去年马进宝的势力被陈文驱逐后,钱谦益就一直在坐观风色,结果到了今年,马进宝竟然身死族灭,虽然叹息于这么个已经颇有些心动了的策反对象竟死于明军之手,却也无可奈何,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前来与陈文一见便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牧翁但请直言。”
“好吧。”
钱谦益深吸了口气,便示意邓起西拿出了一张地图铺平在了桌子上。这张地图乃是明朝的疆域全图,其中很多地方与陈文记忆中的卫星地图差距良多,而且一看就是手绘的,但是比起他此前看过的那些更为抽象,如水墨画般的地图,确实已经精确了很多,看样子更像是从某个西方传教士的作品上临摹下来的。
指着地图,钱谦益便开始为此行做出了解说。
“辅仁,这是我们所在的江浙,作为我汉家王朝的财富重地已经数百年了。可是东南四省早已被鞑子侵占,王师一败再败,力量早已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若非辅仁和大木在这两年的浴血奋战,只怕这浙江和福建早已被鞑子荡平无遗了。”
大木就是郑成功在钱谦益门下时钱谦益给他起的号,后世还有人给郑成功和张煌言在东南沿海的合作取名为水木组合。事实上,自舟山之战后,虽有张名振、张煌言三入长江,但是浙江明军已经没有独立生存的实力,只是仰福建明军的鼻息,军事行动也往往是作为福建明军的胁从而已。
说着,钱谦益便指向了西南的云贵。“三年前,吾曾向桂林投书,谋划尽起西南王师,北上光复长江中上游,再顺流而下,与东南王师和一些有意反正的绿营将领合力收复夺取江南以为根本,再挥师北上克复京师,只可惜未能如愿。出发之前,老夫与众人议定,由子求亲自带队前往贵阳与秦王商议此事,今日便是特地前来与辅仁商讨下游之战略的。”
果然是楸枰三局!
楸枰者,棋盘的古称。所谓楸枰三局就是如钱谦益所言的那份西南明军北上顺流而下截断长江,而后北伐的战略。
这个大战略自永历三年开始,到永历十六年为止,期间的执行人也从瞿式耜到孙可望、李定国,另外如川鄂明军的督师大学士文安之、监国鲁王集团和福建明军的郑成功以及更多的稍小一些的势力和个人都有参与。直到永历帝、郑成功和鲁监国先后离世,楸枰三局彻底落空,钱谦益在得知这一连串的噩耗后写下了“廿年薪胆心犹壮,三局楸枰算已违”的诗句,宣告了这一复明战略的彻底失败。
得知钱谦益的到来,陈文已经想到了这个可能,毕竟这对于钱谦益和东南、西南的复明势力来说乃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据他的记忆显示,姚志卓在历史上应该是到了今年的年底才会与钱谦益商议完成,时隔大半年后才赶到的贵阳面见孙可望,是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消息极大的振奋了人心,才使得这一战略于东南和西南明军两方面在执行上开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
可是现在,随着他在浙江的奋战开始开花结果,钱谦益显然是提前了几个月就与人议定,而近一个月前的那场大捷便是这一切的催化剂。
历史上,钱谦益没有亲自去找郑成功商议,而来的路上,孙钰也表示听钱谦益的意思可能呆不了几天就得回去,以防被满清的官员发现。现在这位东南文坛的领袖亲自赶来,除了浙江距离南直隶更近外,也确实证明了陈文在东南战场上的影响力值得钱谦益走这一趟。
两年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这个时代的其他复明势力的认可,这本是一件应该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身在局中,陈文很清楚楸枰三局最后是以失败告终,除了执行者个人能力以及私心的问题外,自西南到东南,相距数千里协同作战,这是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所无法承载的。
想要成功,首先得是西南明军自行光复湖广在长江以南的土地,然后随流而下,这都是要他们独立执行的,在抵达下游前根本无法获取东南明军的任何帮助。
相对的,东南明军最好的办法也并非一次次的进入长江等待,进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作战,而是应该更为积极的创建沿海、沿江或是岛屿根据地,做好长期蹲守的准备。张名振和张煌言后来很可能就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才会去先后围攻崇明和舟山,但当时还被迫处于休养生息之中的郑成功不可能,也没有那份力量支撑这个计划的贯彻执行。
所以,这个计划最多只是在理论上有成功的可能,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式的纸上谈兵的战略!
然而,陈文快马加鞭的赶回来,为的就是获得以钱谦益为首的复明人士的支持。若是不肯将自身的力量融入到计划之中的话,如资金、粮食、人才,尤其是情报方面的支援恐怕就不只是大打折扣那么简单的了,只怕到时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老者也会暗地里去横加阻挠。
对于“非我同道,其心必异”的东林党人,绝不能在他们的大局观和容人之量上面寄予太多的希望!(未完待续。)
陈文没有缺心眼到见了钱谦益去问人家头皮还痒不痒,水还凉不凉,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自从被满清下狱了那两次后,钱谦益在他的侧室柳如是的激励下,摇身一变就成了抗清义士。虽然他和其他潜伏抗清的士人相差无几,做着为明军谋划,变卖家产资助义军和搜集、传递情报之类的事情,但事实上却远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在这几件事情上他几乎已经都做到了同侪之辈的极致。
若论为明军谋划,钱谦益谋划的大战略贯穿整个永历朝,乃是那时东南和西南的明军一致认同,也共同执行的战略方针。
若论变卖家产资助义军,钱谦益有据可查的就有多次,更有以一己之力资助姚志卓组建军队围攻崇明的壮举。以至于到了后来,因毁家纾国难,昔年那个富可敌国的东南文坛盟主,已经到了贫病交逼、靠卖文为生的地步。
若论搜集、传递情报,钱谦益乃是潜伏在江浙的抗清人士的盟主,黄宗羲、吕留良、魏耕、高斗魁、方以智、姚志卓、贺王盛、李之椿、刘孔昭等人以及他们背后的组织和与之交通的人物尽皆与钱谦益有关。事实上就连始终不齿他为人的顾炎武,其人很多共同密谋抗清的好友也是一直以钱谦益为首做着抗清的工作,如惊隐诗社的归庄等人便是如此。除此之外,钱谦益还与西南有广泛联络,如瞿式耜、文安之、甚至是孙可望。而他的策反工作更是使得当时手握重兵的苏松提督马进宝在南京之战中鼠首两端,为郑成功的南京之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文坛领袖的身份投降满清的钱谦益一度造成过极其恶劣的影响,他从来就不是中国正统意义上的那种伟光正的人物,反倒更像是西方故事中,那种曾经身在光明,一步踏错堕入黑暗,在旁人的规劝和反思下奋起与黑暗搏斗的猛士,哪怕只是暗中与曾经令他恐惧万分的魔鬼做着斗争。
换做是旁人,哪怕是宣诏的使者,陈文都没有必要自得到消息就从衢州前线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回来。可是钱谦益不一样,他的号召力是其他士人所远不能及的,尤其是在情报方面,这是现在陈文最大的短板,就更需要钱谦益的情报网来帮他将眼下的局势和未来的走向进行补全了。
“牧翁,有事您老派人知会一声即可,何苦这一路的舟车劳顿啊。”
钱谦益对陈文的态度很是满意,在陈文返回前,孙钰的态度其实已经让他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而现在看来显然是受了陈文的影响。
他曾经一度降清,在东南士林中的名声也一度臭不可闻,就连他的学生顾炎武、外甥金圣叹都瞧他不起。直到这两年随着暗地里密谋抗清活动的展开,以及其他知名的儒生对他的重新认可才渐渐恢复了过来。可是他却从未想过像孙钰那样始终与满清殊死斗争的儒生会对他有所认同,思来想去显然是在“曾经在北直隶剃发,后来南下投奔王师”的陈文的影响下才会如此的。
“临海伯这等英雄,老夫倾慕已久,只可惜始终无缘得见。此番得闻王师大捷,便再也按捺不住这份心思了。”
“牧翁,您是长辈,若不嫌弃,称呼在下辅仁即可。临海伯虽是朝廷名爵,却不可用于私交。”
“那老夫就得罪了。”
“正当如是。”
双方各怀着心思,这三言两语之间,二人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与钱谦益同来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邓起西,一个叫姚志卓。邓起西是钱谦益的门生,是为其密谋抗清的事业负责联络之人;而姚志卓则不同,此人曾是浙江的一个抗清义军首领,在隆武、鲁监国和永历三朝皆有仁武伯的爵位在身。
“当年四明湖之战时,故王经略就曾打算过联络仁武伯共谋大事……”
陈文口中的故王经略不可能是别人,当他提及这段旧事时,姚志卓亦是颇为感叹:“不能与故王经略及四明山众将同死国事,实乃平生憾事!”
钱谦益此来颇为机密,事实上他密谋抗清的事情在他家中也只有柳如是是同谋,其他人,就连他的儿子都一无所知,保密工作做到了这个地步也确实是有一手了。
来到金华的这几日,钱谦益等人一直被孙钰安排住在一处较为隐秘的宅子里。从人早已屏退,屋内,甚至是宅院中的这一片区域也只剩下了陈文、孙钰、钱谦益、姚志卓和邓起西这五个人。
“老夫此来,一来是为亲眼见一见这两年来连战连捷的辅仁,二来则是与辅仁共商大事。”
钱谦益并非没有来过金华,他为策反马进宝曾经多次前往此地,路途之熟悉怕是连黄宗羲都要稍逊一筹。去年马进宝的势力被陈文驱逐后,钱谦益就一直在坐观风色,结果到了今年,马进宝竟然身死族灭,虽然叹息于这么个已经颇有些心动了的策反对象竟死于明军之手,却也无可奈何,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前来与陈文一见便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牧翁但请直言。”
“好吧。”
钱谦益深吸了口气,便示意邓起西拿出了一张地图铺平在了桌子上。这张地图乃是明朝的疆域全图,其中很多地方与陈文记忆中的卫星地图差距良多,而且一看就是手绘的,但是比起他此前看过的那些更为抽象,如水墨画般的地图,确实已经精确了很多,看样子更像是从某个西方传教士的作品上临摹下来的。
指着地图,钱谦益便开始为此行做出了解说。
“辅仁,这是我们所在的江浙,作为我汉家王朝的财富重地已经数百年了。可是东南四省早已被鞑子侵占,王师一败再败,力量早已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若非辅仁和大木在这两年的浴血奋战,只怕这浙江和福建早已被鞑子荡平无遗了。”
大木就是郑成功在钱谦益门下时钱谦益给他起的号,后世还有人给郑成功和张煌言在东南沿海的合作取名为水木组合。事实上,自舟山之战后,虽有张名振、张煌言三入长江,但是浙江明军已经没有独立生存的实力,只是仰福建明军的鼻息,军事行动也往往是作为福建明军的胁从而已。
说着,钱谦益便指向了西南的云贵。“三年前,吾曾向桂林投书,谋划尽起西南王师,北上光复长江中上游,再顺流而下,与东南王师和一些有意反正的绿营将领合力收复夺取江南以为根本,再挥师北上克复京师,只可惜未能如愿。出发之前,老夫与众人议定,由子求亲自带队前往贵阳与秦王商议此事,今日便是特地前来与辅仁商讨下游之战略的。”
果然是楸枰三局!
楸枰者,棋盘的古称。所谓楸枰三局就是如钱谦益所言的那份西南明军北上顺流而下截断长江,而后北伐的战略。
这个大战略自永历三年开始,到永历十六年为止,期间的执行人也从瞿式耜到孙可望、李定国,另外如川鄂明军的督师大学士文安之、监国鲁王集团和福建明军的郑成功以及更多的稍小一些的势力和个人都有参与。直到永历帝、郑成功和鲁监国先后离世,楸枰三局彻底落空,钱谦益在得知这一连串的噩耗后写下了“廿年薪胆心犹壮,三局楸枰算已违”的诗句,宣告了这一复明战略的彻底失败。
得知钱谦益的到来,陈文已经想到了这个可能,毕竟这对于钱谦益和东南、西南的复明势力来说乃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据他的记忆显示,姚志卓在历史上应该是到了今年的年底才会与钱谦益商议完成,时隔大半年后才赶到的贵阳面见孙可望,是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消息极大的振奋了人心,才使得这一战略于东南和西南明军两方面在执行上开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
可是现在,随着他在浙江的奋战开始开花结果,钱谦益显然是提前了几个月就与人议定,而近一个月前的那场大捷便是这一切的催化剂。
历史上,钱谦益没有亲自去找郑成功商议,而来的路上,孙钰也表示听钱谦益的意思可能呆不了几天就得回去,以防被满清的官员发现。现在这位东南文坛的领袖亲自赶来,除了浙江距离南直隶更近外,也确实证明了陈文在东南战场上的影响力值得钱谦益走这一趟。
两年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这个时代的其他复明势力的认可,这本是一件应该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身在局中,陈文很清楚楸枰三局最后是以失败告终,除了执行者个人能力以及私心的问题外,自西南到东南,相距数千里协同作战,这是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所无法承载的。
想要成功,首先得是西南明军自行光复湖广在长江以南的土地,然后随流而下,这都是要他们独立执行的,在抵达下游前根本无法获取东南明军的任何帮助。
相对的,东南明军最好的办法也并非一次次的进入长江等待,进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作战,而是应该更为积极的创建沿海、沿江或是岛屿根据地,做好长期蹲守的准备。张名振和张煌言后来很可能就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才会去先后围攻崇明和舟山,但当时还被迫处于休养生息之中的郑成功不可能,也没有那份力量支撑这个计划的贯彻执行。
所以,这个计划最多只是在理论上有成功的可能,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式的纸上谈兵的战略!
然而,陈文快马加鞭的赶回来,为的就是获得以钱谦益为首的复明人士的支持。若是不肯将自身的力量融入到计划之中的话,如资金、粮食、人才,尤其是情报方面的支援恐怕就不只是大打折扣那么简单的了,只怕到时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老者也会暗地里去横加阻挠。
对于“非我同道,其心必异”的东林党人,绝不能在他们的大局观和容人之量上面寄予太多的希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