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本宫中,青烟袅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也使得正坐在殿中的三个人有些坐立不安,他们虽然不敢在太子宫里左顾右盼,可是眼神却在时时刻刻交流着。
    没错,这几个人正是吴家的一家子,除了还在山海关领兵的吴三桂和早早跟着祖大寿投降的吴三凤以外,吴家其余人基本上都到齐了,分别是一家之主吴襄,老三吴三辅,以及这一次的女主角吴家小妹吴月英。
    吴三辅生得一副好相貌,神情中颇具吴襄年轻时候的几分英气,却是比起吴三桂还要俊朗几分,他瞥了一眼阁楼中的小太监,转过头来对着吴襄嘀咕道:“太子爷难道是反悔了不成?咱们吴家虽然不是什么大门大户,可是也不能这般戏耍.......”
    “哼,不成器的东西,一点都沉不住气,将来还怎么做大事?”
    吴襄对吴三辅似乎十分严厉,他冷冷地说道:“太子爷那是何等金贵的人物,他若不是忙着南迁之事,又怎会耽搁?你还不如你妹妹沉得住气,实在是让老夫失望至极!”
    的确,此时坐在一旁的吴月英一直都没有说话,神情也是淡淡的,似乎对于成为太子妃乃至于未来的皇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她生得一副好相貌,脸蛋如同鹅蛋一般,白里透着红,身上穿着素白纹绣花裙,看上去却像是一朵出水白莲一般,让人不由得心生几分怜惜。
    吴三辅撇了撇嘴,他又重新看了看宫殿深处,才缩了缩脖子,带着几分怨气道:“眼下都什么光景了.......二哥那边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现在执掌三万精锐,可不比从前了........”
    “没错,平西伯的确已经不比从前,他如今也算得上我朱慈烺的二哥了!”
    一阵清脆的声音却是从殿外传来,只见一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在众人的陪同下走进了大门,他生得颇为英俊不凡,肤色更是透着几分白皙,却是让吴月英和吴三辅二人不由得多瞧了几眼。
    来人正是朱慈烺,他笑着扶起正要行礼的吴襄等人,轻轻瞥了一眼吴月英,笑道:“岳丈切莫客气,咱们如今已经是一家人,何须行此大礼?”
    听到朱慈烺言语间浑然不把自己当外人,却是让吴月英俏脸一红,说起来她年龄要比朱慈烺还大两岁,可是她心里却感觉对方似乎比自己成熟太多,行事作风倒有几分她二哥的风采。
    吴襄却是不敢如此托大,他执意带着吴月英和吴三辅将大礼行完,才一板一眼道:“正因为如此,臣才更要注意身份,毕竟君臣有别,此乃人伦大义。”
    朱慈烺呵呵一笑,在众人起身之后,才轻声道:“有劳岳丈久侯,适才慈烺亲自前往东华门下募兵五百人,以作将来南迁之用,却是让岳丈在此苦等多时。”
    对于东宫募兵一事,吴襄自然是知道的,毕竟张世允的动作也瞒不住太多人,不过还没等他开口的时候,一旁的吴三辅却是抢先开口道:“千岁爷,你深居宫中大内,怕是被人给蒙骗了,这募兵练兵一事哪有这么简单?将来这五百人只怕是济不得什么事。”
    话虽然是好话,可是怎么听怎么有一种淡淡的讽刺味道。
    “住嘴!”
    果然,吴襄回过头来狠狠瞪了一眼吴三辅,才歉然道:“千岁爷,犬子性子粗野,不识礼数,还请千岁爷勿怪。”说着便要拉着吴三辅下跪赔罪。
    朱慈烺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做文章,他装作一副浑然不在意的模样,拦住了吴襄,道:“岳丈,其实三哥说得也对,慈烺本是长于宫中妇人之手,不识兵也很正常,只是南迁一事却是少不得护佑,慈烺也只能勉为其难做得一二,这其中关节还请岳丈教我。”
    见朱慈烺这番表态,吴襄笑着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他对朱慈烺这个态度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这后面有些话就不太适合让吴三辅和吴月英在场了,因此他便让吴三辅带着吴月英先退了下去,在殿外先静静等候。
    而朱慈烺自然是面带微笑地望着吴襄,也没有丝毫的阻拦。
    等到殿内只剩下朱慈烺和吴襄二人之后,吴襄才慢条斯理地说道:“说起这练兵之事,犬子所说倒也不是毫无道理,寻常百姓纵使有胆色上得战场,可是敌军只需擂鼓冲阵,这阵型也就不成阵型,犹如沙土一般崩溃瓦解,济不得事。”
    朱慈烺点了点头,吴襄这番话说得都是实诚话,他自然是同意的。
    吴襄又接着说道:“这两军全恃将勇,将勇则兵亦作气随之,然将亦非恃一人之勇,必有左右心膂之骁悍者协助,若是能得这些骁勇之士协心并力,始气壮而敢进,可为全军之锋锐,自然所向披靡。”
    “哼哼,吴襄所说无非就是以亲兵为爪牙护持,实在不足为奇。”
    朱重八自然是一眼能辨别对方是什么货色,在脑海里讥笑了几声,不过这却是让朱慈烺心中一动,他知道明晚期兵制败坏,几乎都是将领率领一小部分心腹家丁在战场上打仗,一旦家丁崩溃,则战局也就败坏到底,而这一点在明初的时候则是完全禁止的,难怪朱重八会如此不屑。
    吴襄自然不知道朱慈烺脑海里这番动静,他继续说道:“嘉靖帝之时卫所制度便已多有败坏,屯田十无一存,朝廷正兵毫无战力,寇略东南之际几乎一败涂地,边军又遭蒙古屡屡攻击,便有边将收召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选锋,而此辈弓马娴熟、技艺过人,又着实勇猛敢战,上阵杀敌皆仰仗于此,方能以御边事。”
    听到吴襄这番话,朱慈烺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他故意装作无知的样子,问道:“既然此辈如此酣战,何以不将其充为朝廷正兵?”
    吴襄笑着摇了摇头,道:“朝廷正兵皆为卫所兵,早已败坏,不堪阵战,后来到了嘉靖时方以募兵逐渐代替卫所兵,可是募兵也有定额,就好比辽军每丁月给银也只有二两左右,这二两银子不要说厚养军士,光是供应米粮肉食都不够,更不用说其他了,打起仗来自然不能作为倚重。”
    说到这里,吴襄傲然道:“而那些能上阵杀敌的家丁,每人一年少说也要七八十两银子才能养得起来,如果全部以这个标准来养正卒,朝廷又能养得起多少人?”
    “昔日萨尔浒之战,我大明虽地广人众,选派十万大军征辽,可是这里面绝大部分都不能战,唯有集合诸将,方得家丁精勇数千人,却又兵分四路。至于奴酋看似不过数万人,可是其战兵犀利精强,号令极严,个个却是能抵家丁之用,我大明看似以众凌寡,实际上却是以寡击众,大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慈烺恍然大悟,不得不说吴襄虽然打仗的时候是个逃跑将军,可是看问题还是很准的,打仗说起来是军事,可是背后也有一本经济账,像这么算下来,大明看似养兵百万,可是真正能用的却寥寥无几。
    朱重八有些恼火地冷哼了一声,“咱当年设立卫所制度,为的便是不费朝廷钱粮养活天下百万兵丁,却谁知你们这些子孙不会因地因时,一味照搬祖制,咱这是好经让歪和尚给念错了!”
    朱慈烺苦笑连连,在这个问题上他十分明智地不跟朱重八争论,他望向了吴襄,轻声道:“以岳丈的意思,咱是要把这五百人当成家丁来练?”
    “不,五百人都做家丁,一时半会根本练不出来。”
    吴襄笑了笑,伸出了手掌,笑道:“五十人,千岁爷眼下充其量能练出五十个家丁,到时候臣会给太子爷送来八个家丁来帮助每日操练,太子爷只需备好肉食,只需要三月便能初收效果。”
    “如果这五十个家丁能练出来,到时候轻易能抵上千流寇,真正到了战场上,可比这五百人要强多了。”
    听到吴襄这么比较,朱慈烺却是咂了咂嘴,有些好奇地轻声道:“若是同鞑子相比呢?”
    吴襄似乎陷入了沉默,过了片刻之后,他才苦笑道:“若是这五十家丁对阵二十个红甲兵,或许勉强能维持个不胜不败.......可是一旦对上白甲兵,则只需要五个,就能将我们这五十个家丁杀光。”

章节目录


大明祖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晴空一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晴空一度并收藏大明祖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