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大部队的整体崩盘,几乎是多铎命令到达前方部队的那一刻开始的。
    清军的预备队刚冲到前方和众大侠接战,就感觉后面不对。鼓也不吹了,号也不响了,等再回头一看,多铎的帅旗早已放倒,整个大部队都在往后面跑。
    前面还在浴血厮杀。后面悄无声息的撤了,这事可做得太不厚道了。八旗兵现在军政一体,换句话说,一个牛录章京的旗下,都是自己部族的亲戚邻居,有的为了增加实力,甚至下了血本,连自己家里的包衣奴才也一齐带来上阵。
    别人可以不管不顾,自己总得对自己的牛录负责吧。遵从军令,上阵杀敌自然没有话讲,但也不能打这种绝户仗。
    几个预备队的牛录章京互相一看,也别让儿郎们在前面死扛着了,一声号令之下,纷纷拨转马头,向后大败。
    大侠们被压着打了一天,此时见清军大败,自然在后面紧追不舍。
    如今这些落在最后的预备队,其实都修整了一整天,而且大部分都是骑兵,马力养得充足。
    这个时候放开马匹向后一跑,立时就显出了马力充沛的好处了。虽然是最晚跑的,但是不大一会就撵上了前面先跑的步军。
    两军对阵之时,其实伤亡最大的还是逃跑时发生的。后面的骑兵为了不被大侠们赶上,自然拼命催动马力,哪里还顾得上前面是什么人。只管冲踏过去就好了,在逃跑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跑得过敌人,只要能跑得过同伴,那便是胜利了。
    刹那间清军的后队便乱作一团,被后方跑上来的骑兵踩踏而死的,被大侠们追上来乱刀砍死的,短短时间内清军的死亡数字就直线飙升。
    在潼关东门的城门口,败退的清军更是堵成了一团。上万人都急着出城,而城门也就一丈来宽,那结果自然就是谁都出不去。
    多铎的亲兵急了,拔出腰刀在手。用满语大喊道:“不要挤,不要挤,让豫亲王大人先走,死亡不属于大清贵族!”
    败退的清军们听说豫亲王在后面,也想让开,可是一时间都挤在一团,却哪里可以动弹分毫?
    多铎的亲兵自然不管那些,见前面的人不让路,也不手下容情,根本不管前面是谁,又是怎样的官职头衔,只顾挥刀乱砍。反正再大也不会大过豫亲王。
    亲兵们刀锋过处,哀嚎之声连成一片。不一会功夫,便硬生生的在城门口砍开了一条血路。
    多铎见城门洞开,也不多说,提马冲出了潼关的东门。
    此时在潼关的东门外,喊杀声,马匹的嘶鸣声,兵器的碰撞声响成了一片。
    马世耀带领的大顺军已经将多铎的后队分割成了两大块,死死拦挡住了多铎的归路。
    多铎也红了眼睛,不再顾忌伤亡,让手下亲卫们组织骑兵向拦住归路的大顺军发起了冲锋。
    要知道虽然大清号称后金,可其实跟南宋时的大金完全是两码事,作战方式也大相径庭。
    南宋时的金军最精锐的是铁浮屠。骑兵们连人带马都身着重甲,从头上到脚下都护严严实实。主要是集群冲锋而用。算是骑墙冲锋战术的一个雏形。
    但到了满清的时候,却更喜欢轻骑兵掠阵之法,就是俗称的骑兵切角战术。只在对方阵型的边角处进行掠杀,绝不恋战,一击既走。保持速度上的优势,更多的是远远的用骑射之法制敌。
    只有在迫不得已,需要骑兵突击的时候,才会让骑兵冲击对方的大阵,而且即便是这样,也是要等到对方阵势薄弱,或者败退的时候才舍得让骑兵们冲锋。
    当然这并不是说过了几百年后,清军骑兵的作战方式有了质的飞跃。比大金国的战术高明。
    其实就单单只论战力来说,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现在清军的骑兵也未必就能胜过当年大金的铁浮屠。
    用什么战术,这主要还是根据彼此家底实力来决定的。当年大金国灭掉了辽国,俘获金银、战马收获无数,一个个富得流油。所以敢于让骑兵冲阵。说白了,就是爷有钱,死得起。
    可如今的清军却和当年的大金国完全没法比,刚入关不到一年,所有战兵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人,可以说还是苦哈哈。
    有一件事就可以说明此时的满清究竟有多穷。
    就在两个月之前,西路军的统帅,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奉命绕道蒙古,从榆林方向进攻大顺军。
    结果仅仅为了索取点财物,阿济格甚至不惜延误时间,放着攻打大顺军的正事不管,冒着违反军令的风险,愣是领着几万大军绕着鄂尔多斯,土默特绕了整整一大圈。最后从地方部族手里成功勒索来两千匹战马。
    由此可见满清对战马的需求和爱惜。
    如今马世耀的部队厚厚的堆在一团,即便骑兵冲锋,也只能冲破两三重,之后便会陷入重重的战阵之中。
    而这些宝贵的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优势,陷在军阵中动弹不得,必会大量的伤亡。
    可如今生死存亡之际,多铎也顾不得吝惜骑兵,咬着牙下令让身边的骑兵去冲击马世耀的厚阵。
    马世耀知道多铎要跑,慌忙调遣部队拦截。无奈一来清军骑兵的战斗力确实强悍,二来为了逃跑,清军们也拼了老命,终于在死伤了无数骑兵之后,马世耀的大阵还是被清军冲开了一个口子。
    多铎见败局已定,也无法顾及其他部队了。只领着自己的亲卫,顺着这条被骑兵冲开的口子一路败逃,直奔自己的大营而去。
    ......
    多铎的大营扎在潼关东门的二十里外,今天早晨的时候,多铎带着怀顺王耿仲明去潼关城受降,留着恭顺王孔有德看守营寨。
    前几日多铎和李自成在潼关城外大战,李自成因为北面有阿济格大军的威胁,所以急于决战。一直带领部队猛攻多铎的大营。多铎打了这么多年仗,也是少有的采取了守势。
    直到后面的红衣大炮运了过来,清军才由守转攻。而孔有德的火炮部队也着实风光了一把,把李自成的大军轰得节节败退。
    因为有操炮之功在手,所以这次潼关受降孔有德就没有去。留下来看守清军大营。
    对于马世耀的献城,孔有德丝毫没有怀疑。有无数哨探的禀报都证明了李自成的大部队早已撤出了潼关,如今潼关城内就马世耀的几千人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
    等多铎一早领军出了大营,孔有德便是营中最高的主帅了,看着左右无事,于是让亲兵找来了几坛子酒,在自己的大帐里饮酒作乐。
    虽说清军禁酒,但是如今大胜在即,孔有德紧绷了好些日子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自然要庆祝一番。
    潼关是西安城(注1)最后的一道防线,李自成凭借天险都没有占到多铎的什么便宜,如今破了潼关,后面就是几百里的沃野平原,根本无险可守。
    再加上阿济格的西路军也马上攻到了西安附近,两路大军夹击之下,李自成不会有丝毫的胜算。
    破了西安之后,大清国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至于江南之地,明军更是孱弱不堪。传檄而定也未可知。
    在东北苦寒之地的时候,手里握着几千人当一个满清的王爷自然没什么意思。可如今大清若真得了江山,那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异姓王!
    中原大地的异姓王!
    即便翻开史书,几千年下来,能活着封异姓王的也是屈指可数。大明朝的徐达,常遇春又怎么样?也是死后才追封的王位。比起我孔有德来说,恐怕还要差了那么一点点。
    孔有德越想越是得意,忍不住在帐中饮酒不止。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孔有德的部下见王爷在帐中饮酒,自然也都松懈了下来。
    有心思活络的兵士把大营内的拒马、箭楼等能拆的拆,能松的松。木板营材扎堆捆扎,火药器械打包装车,免得拔营起寨的时候匆忙。
    大家就等着王爷一声令下,集体入驻潼关城了。
    在白天的时候,也偶尔有一些哨探回报,说潼关城墙已破,但潼关城里还有些许抵抗。听说抵抗的还是些什么市井的大侠。
    孔有德经多见广,知道所谓的什么江湖人士,市井大侠,都不过是些余烬罢了。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压根就没往心里去。
    可到了晚上的时候风云突变,潼关的东门外喊杀声,锣鼓声响成一片。不一会哨探就传来多铎大军败退的消息。
    孔有德酒喝了不少,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吓得不轻。立刻叫亲兵打来凉水劈头盖脸的泼了几桶,感觉自己稍微有些清醒了,便晃晃悠悠的爬到营栅的墙头,向潼关方向观看。
    只见夜空之中,一条由无数火把组成的火龙由远而近,正是多铎的败军。而在这条火龙的后面还紧随着无数星星点点的火把,一直的紧追不舍。
    孔有德见多铎的部队已经到了大营近前,慌忙叫手下的兵丁去开营门。
    旁边的一个亲兵指着火龙后面的追兵,道:“王爷,这营门开不得啊。这后面的敌军衔尾追至,若开了营门,恐怕大营不保啊!”
    孔有德一脚将那亲兵踢了个趔趄,骂道:“放屁,看清楚跑在前面的那可是豫亲王!你有几个脑袋敢不给豫亲王开门?”
    说罢,一边下令去开营门,一边安排精锐人马去抵御追兵。
    孔有德虽然醉酒,但心里却是明白。如今拿的是人家大清的俸禄,捧着的是大清的饭碗。如果摄政王的亲弟弟多铎真有了什么磕碰,自己可是万万担不起的。
    再者说孔有德也是久经战阵之人,他一看便看出追兵虽然看着势大,不过阵型一片散沙,队伍拖得极长。
    凭借自己手下的亲兵完全有能力挡得住最前面的追兵。而只要能抗住敌军的第一波攻势,等关上营门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前些时日,为了抵御李自成直属中营的轮番进攻,这大营建得极其稳固,而自己手下的乌真超哈部队又最擅打这种防御战,连夜之间,敌人势必不会带着太多的攻城器械。如果仅仅是守住大营,自己还是有些把握的。
    可他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作为身经百战,统帅全局的主帅,又在登高瞭望之下,自然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心中也毫无所惧。
    可是黑夜之中小兵们却哪里知道敌人有多少,攻势如何,战局到底怎么样?
    无论哪朝哪代,为了防范营啸,对夜间军营的管理最为严格。“互换宿位者斩”、“无故呼叫奔走者斩”、“有贼来攻时将士辄呼动者斩”...林林总总,可以说几乎稍微违规就是斩首的重刑。
    白天的时候豫亲王多铎带着几万清军去潼关受降,营里的士卒军校都看得清楚。
    结果一天下来,不但没传来收复潼关的消息,反而探报频传。到了晚上,大营外更是打的一片沸腾。即便坐在营内,也能听到潼关方向传来的喊杀之声。
    更糟糕的是喊杀之声愈演愈烈。这时候但凡有点脑子的,也都在自己的营帐中坐不住了。
    各自营帐的士卒纷纷聚集在营帐的门口,窥探外面的动静,彼此之间又不敢大声说话,压抑之下,更让整个大营都笼罩在一片恐慌气氛之下。
    如今清军大营内属于孔有德从关内带来的嫡系人马也不过两千之众,其他都是新归降来的汉军。
    这些顶着背宗忘祖的骂名,剃了头发归顺来的汉军之所以毫不犹豫的降清,图的不过就是清军势大,跟在满洲大爷的后面能够吃香的,喝辣的。
    可如果连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几万清军都在潼关城下丢盔弃甲的败了下来,那自己这些汉军一个个都是什么实力,别人不知道,自己心里难道还没点数吗?
    每个汉军的心里都暗自盘算:这大营,今晚还能守得住吗?
    如果孔有德没醉酒,或许还能想到派出亲信手下,挨个营帐去安抚弹压已经心思浮动的军心。
    可他酒醉未醒,如今脑袋昏昏沉沉。能想着如何派兵去迎接豫亲王,拦阻追兵就已经不错了,完全忽略了大营中压抑的气氛,和众汉军士卒的恐惧心理。
    果然,正如营内的大多数士卒,心中所料想最糟糕的情形一样。随着营门的开启,无数敌人紧跟着多铎的败军,一窝蜂的杀入了大营。
    孔有德手下的精锐亲兵见敌人入营,急忙列阵而上,去围堵冲进大营内的敌军。
    然而前面的亲军还没等和敌人接战,就听到后营“嗡”的一声。
    营啸了!
    却原来营内的汉军在黑夜之中,士气早已到了低落的极限,此时见敌人居然径直闯进营来。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恐惧。
    随着“炸营了,炸营了”的呼喊嚎叫,恐惧一传十个,十个传百个。
    几乎在一瞬间,整个清军大营都笼罩在尖叫,砍杀的声音中。
    大营内人影乱撞,火光四起。
    刚败入大营的多铎本想着喘一口气,一看这营啸的阵势,就知道大营守不住了。
    这种级别的营啸根本没有弹压的可能。于是干脆没在大营中停留,带着自己的亲兵直接越营而走。
    孔有德望着砍杀成一片的大营,也知道大势已去。让亲兵搀扶着自己上了马,紧跟着多铎弃营而逃。
    多铎刚逃出大营不远,就听得后面大营内“轰隆”一声巨响,营内火光冲天而起,紧接着大地跟着颤了三颤。
    多铎回头望去,但见夜空中无数火屑、灰烬从天而降。如同星坠火雨一般落在身边四周。
    多铎知道那是自己大营中的火药库炸了,自从他十四岁跟着太宗皇太极从军以来。历经战阵无数,二十余载从未有过今日之大败。
    想到南征之际,兄长多尔衮拉着自己的手反复叮嘱自己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女真族原本人丁就不兴旺,兄长虽以摄政王之身临朝,身边却也是肘腋之患众多。无数人盯着他的位置。一旦战事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兄长的那些谆谆嘱托和期盼,具都化为泡影。经此一役,多尔衮的王图霸业说不得就尽归尘土。一想到此,多铎忍不住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刚哭几声音,就听到后面大营乱军中大喊:“莫走了多铎啊!认准了金盔青甲的就是多铎啊!有活捉多铎者,赏万户侯啊!”
    亲兵们听到后面的喊叫,急忙要多铎快走。多铎自己也知道尚未出得险地。忙忍住悲声,带着残兵向东逃窜而去......。
    注1:长安的名字是李自成建国的时候,自己下诏改的。对于孔有德来说,伪顺把西安改成长安这件事,自然是不算数的。所以西安还是叫西安,不会跟着顺军一样,把西安称为长安。
    ps.今天在留言区置顶了潼关现在的照片,能看到马世耀绕路而逃的禁沟是什么模样,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章节目录


明末第四天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脑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脑疯并收藏明末第四天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