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日朝会。
    李世民破格召见了玄奘,但以禁边为由,拒绝了玄奘西行求法的要求。
    玄奘失望而去。
    李世民知道他不会甘心留在长安,此举的目的就是迫使他去见罗太岁,看看这两人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连系。
    当然,他的“小间谍”早已就位……李丽质现在以听故事为由,几乎天天都前往罗府“报道”。
    她和长孙冲的婚事算是黄了,这还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李世民有时候都在怀疑,这拒婚的理由会不会就是罗太岁帮忙出的主意。
    好小子,原以为算计的是五姓七宗,没想到连他这个大唐天子都一起入了套。
    李世民又好气又好笑。
    算了!
    小长乐的婚事,就暂且搁一边吧。
    等两年再说。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好消息。
    大理寺少卿胡演上奏,表示在与刑部的通力合作之下,所有罪犯都已收押在监。
    当然,也包括那少部分拒不到案的世家子弟。
    司农寺卿紧随其后,先是通报关中粮价已经跌破斗米五十文。
    大唐开国后,还从未有如此低的粮价。
    关中百姓为之振奋,奔走相告,都对朝廷一系列赈灾的举措称颂不已。
    然后,司农寺卿又奏道,有一批二十万石的粮食入库,捐献者是……
    太原王氏!
    听到这消息满朝皆惊。
    太原王氏也是五姓七宗之一,所以不难理解满朝文武会有这种反应。
    他们纷纷猜测,曾经紧紧抱团,敢于和朝廷相抗衡的五姓七宗,也终于不是铁板一块了吗?
    对五姓七宗比较了解的房玄龄道出了其中的原由。
    原来五姓七宗主要是以山东四姓为主,分别是崔、卢、李、郑。
    崔氏分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而这里的李氏仅仅是指赵郡李氏。
    但在排定四姓之时,陇西李氏携太原王氏加入,才有后来的五姓七宗之说。
    但到了唐初,太原王氏渐渐式微。
    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姻,太原王氏反而被边缘化。
    为了重拾旧日的辉煌,太原王氏才有捐粮之举。
    一方面赚取民间的声望,另一方面也是示好大唐皇室,以求获得更好的资源。
    “好!”李世民当场拍案叫好。
    果真如罗太岁那孩子所说,一旦五姓七宗之中有人沉不住气,主动参与“慈善”,那么竞争就此拉开序幕。
    五姓七宗的分化就此开始。
    于是李世民当场书下“太原王氏,捐献粮食二十万石”,命人贴上红榜。
    接下来,就看其他世族的反应了。
    随着朝会的继续,李世民将《百家姓》交于高士廉,命其一起处理。
    雕版印刷则放给工部去实施。
    当然,还有一系列的人事调动。
    包括检校民部尚书戴胄兼任检校侍中。
    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李靖暂领兵部尚书。
    吏部侍郎刘林甫暂代杜如晦处理吏部事务。
    但仍由杜如晦坐镇吏部,免其值守政事堂之责。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说完这句,罗太岁捏着快要冒烟的嗓子到处找水喝。
    这都是作得什么孽!
    自从那天讲了简化版的《西游记》之后,李家丫头就天天吵着要听故事。
    罗太岁不从,她就以那天罗太岁背诵《百家姓》没有将李氏排在第一位为由,要挟罗太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罗太岁发誓,他真的很想给她讲一讲《金瓶梅》……
    但想想《百家姓》的那套雕版印刷模板已经被裴行俭上交朝廷。
    希望那些官老爷只注意雕版印刷的本身,而不是《百家姓》吧。
    所以现在一定要稳住李家丫头,千万不要放出一点风声,以免召来横祸,连累裴行俭。
    其实《西游记》他不熟。
    但幸好这个时代的人听都没听过,所以他可以自由发挥。
    “快说啊!那猴子被逐出斜月三星洞,后来怎么了?”李丽质催促道。
    正听得入神,这罗大头竟然搞断章,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姑奶奶,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罗太岁苦不堪言,“不吃饱了,哪有力气给你讲故事啊!”
    “什么铁什么钢?”李丽质从没听人这么说过。
    罗太岁正愁怎么跟她解释,这时罗府大门被叩响。
    一个清冷的身影出现在那里。
    “你来了。”
    罗太岁咧嘴笑了起来。

章节目录


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空巢老龙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空巢老龙头并收藏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