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贾子道术】
    汉建安九年七月。
    车骑将军府。
    曹操正在接见此次负责献象的交州从事桓治,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六岁左右的孩童正在有模有样的临帖练字。
    “这次将桓君请来,单只是私下会晤,所以不必尽那些虚礼。”曹操客气的说道。
    桓治不敢将这话当真,小心的奉承道:“不敢、不敢。在下虽出身边鄙之郡,但向来仰慕朝堂诸公的风范。曹公尽忠为国,赤诚之心,便是远如交州,也是士人叹服。”
    “是么?”曹操轻轻一笑,很随意的拉起了家常:“你是交趾人?龙亢桓氏可是你们本宗?”
    “天下桓氏大抵分为两宗,一为宋桓公之后,一为齐桓公之后。”桓治侃侃而谈,言语模糊的说道:“纵然是有些联系,也是血脉疏远,虽属同姓,实为两家。”
    曹操听出了对方含糊中为自己贴金的意思,也不戳破,又问道:“那长沙桓氏,应该与你们相近了吧?”
    若说龙亢桓氏太远,桓治不好扯上亲戚,那么距离最近的长沙桓氏倒是可以蹭一下。如今交州最大的豪强大族士氏因为参与叛乱而一蹶不振,本地豪强实力相近且都不算强势,要想争取士氏在交州的地位,光是影响一个交趾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扯长沙桓氏的虎皮。
    “曹公睿鉴,若是往上追溯,今尚书右丞桓君,应是在下族亲。”桓治觍着脸说道。
    “喔,原来还有这样一份渊源。”曹操感叹道,没有细究便轻易相信了对方的话:“那么,足下此次来长安,应是早已见过桓伯绪了?”
    桓治稍一犹豫,最终还是老实说道:“不久之前确实见过桓右丞,当时公事在身,尚未叙过亲谊。”
    “尚书台终日事务繁杂,你是得早些去拜见,不然也耽误了你的归期……我记得你不日就要返程回去了吧?”曹操热情的说道。
    “唯、唯。”桓治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曹操怎么会突然对他接近长沙桓氏这件事如此上心,但既然有了曹操的认同,想必他借此去找桓阶拉亲戚应该会更加方便吧?
    “对了。”曹操好像想起了什么没说,随意的问道:“听说你这次到荆州的时候,在路上迁延了几日,是因为什么事?”
    桓治心里顿感不妙,连忙说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是因为荆州大雨,江水湍急,我等担心舟船倾覆,沉没白象,所以多等了几日。”
    “喔。”曹操听到这里,便也不再追问了。
    桓治心里松了一口气,不愿多待,便匆匆告辞了。
    当他走后,底下一直在安静练字的曹冲拿起一叠纸过来请曹操检查,曹操除了诗歌以外,书法也是了得,被称是‘隶墨雄瞻’‘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常与梁鹄、邯郸淳这些名家交流。他简单评价了一番曹冲的字,提点了一些精要,然后放下纸张,若有所指的问道:“刚才你都听到了,你觉得他说的是真话么?”
    “当然是真话,他哪里敢欺瞒阿翁?”曹冲眨着灵动的眼睛,乖巧的站在案边。
    曹操认真的说道:“不,有时候人的位置越高,就越会有人去骗他。”
    “我知道了,他们是因为‘怕’,所以才会骗。”曹冲立即接口道。
    曹操耐心的纠正道:“不仅是因为‘怕’,还有为了获利而如此。天下人熙熙攘攘,不过‘名利’二字,司马公诚不欺我。”
    曹冲凛然受教,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有的时候其实也无法摸透这位父亲的心思。就好比现在,他便不明白为何曹操要与桓治不咸不淡的扯这些话,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自己坐在一旁。
    不过,有一件事,他很明白:“阿翁……其实哪天在上林苑,孩儿算是欺瞒了天子吧?”
    “你是为了什么要那么做?”曹操伸手抚摸着曹冲的头,似乎并没有因这个而怪罪的意思,他自顾自的说道:“是因为‘怕’?可你当时说与不说,天子都不会怪你。或是因为‘利’?可这个主意却是宣于太子之口,谁又知道是你呢?”
    “孩儿当时只想帮太子一个忙,让太子知道孩儿聪明,并且又不想让天子知道孩儿太聪明。”曹冲想也不想的道,神情有些犯难:“……只是天子好像知道了,这下是给阿翁添麻烦了。”
    说完曹冲便跪下拜了一拜。
    “快起来,我又何尝怪你?你当时没有喧宾夺主,又没有刻意藏拙,这样做已经很好了。”曹操叹了口气,伸手将这个过于聪明早慧的儿子拉了起来:“天子既将你交给太子做舍人,足以见其豁达心意,我今日与你说这些事,是要你入宫侍奉太子时务必谨记,为人臣子,最可贵者在于赤诚。”
    “孩儿谨受教。”曹冲又是一拜。
    曹操这次没有阻拦,他点了点头,示意曹冲下去休息。不多时,郭嘉与董昭等人来了,听说了桓治的事情后,各自思索了一会。
    郭嘉道:“事情比预想的要棘手,倘若只是桓治为了弥补过失,说动掌管尚书台文书的同宗桓阶在奏表上通融,那么就单是他们的事。可若是杨司徒在其中进行干预,那这件事恐怕……”
    “荆州这几个月确实雨水多,桓治在路上因故迁延,应该是实话。”曹操如是说道,这件事情说大不大,看似也与他无关系,但到了他这个位置上,对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头雾水:“就是不知道杨公在其中参与了多少,也不知还有没有旁人。”
    “无论桓治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这件事是早有布置,还是顺势而为,都不能小觑。”董昭难得一次把握住了郭嘉的疏漏,轻声说道:“桓治想接近桓阶,恐怕不只是为了在交州建立声望那样简单。”
    “此话怎讲?”郭嘉不善与人交际、虚与委蛇,有些细节也并非他所能知。
    董昭微微一笑,看向了曹操:“曹公可知桓阶之妻是谁么?”
    “别人家的妻妾,我如何知道?”曹操略有不悦的说道,接着又促狭一笑,玩笑道:“除非其美。”
    董昭与郭嘉相视而笑,气氛一时轻松,他继而说道:“其妻乃伏氏。”
    “伏氏?”曹操玩笑的神情忽然严肃了起来,他认真的说道:“是琅琊伏氏?”
    “虽不算近,但也不远了。”董昭点头确认道,他从来喜欢关注那些朝堂的人事关系,甚至是曹操不甚在意的微末官吏的家底他也能摸个清楚:“仅是桓阶之妻为伏氏旁支,还能勉强说为巧合,但曹公应当记得,此次献象,南海郡也是出了力的。”
    “伏德?”曹操轻蔑的笑了笑,不以为然道:“我看是有人要为伏氏造势,躲在太子后面,他们难道以为帝后伉俪,太子的地位就稳固如山了么?”
    董昭忙伸手止住道:“太子年幼,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郭嘉却是从思索中回过神来,好整以暇的笑道:“也不早了,太子虚岁都已五龄,昨日才下诏书,拜年幼聪慧的子弟为太子舍人,曹公令郎也在其列。这让我想起曾听人说过,天子初掌大权时,建秘书监,也是搜集了一批同龄俊秀。”
    “是啊,说来还没有好好向曹公贺喜啊。”董昭拱手笑道,现如今曹操深受重用,儿子曹冲又成了太子身边的伴读,放眼看去,曹家至少会有两三代的权势。
    “就是不知谁堪为太子师。”儿子从小与太子一同长大,无疑确保了曹家的权势得以延续。皇帝这么做,曹操便不得不承情之至,顶着再大的压力也要帮助皇帝推行新政,得失利弊之间,他幽幽说着,看了眼郭嘉:“奉孝,这并不难猜,对吧?”
    “无非贾、荀而已。”郭嘉想也不想的说道,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倘若不是,那太子可就……”
    “诶……”曹操叹了口气,其实在他的想法来看,现在就靠近太子未必是件好事,皇帝还那么年轻,以后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章节目录


兴汉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武陵年少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陵年少时并收藏兴汉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