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离开之后,景和帝便回到了御书房。
只是来得及在后面的榻上歇了一会儿,他便被赵寿叫醒了来,洗漱一番后,出现在了前面的三位丞相等大臣面前。
现在许多朝廷的大事儿,南宫忌都没有参加了,他最主要还是做好户部的重建工作,丞相的职责基本上已经被剥夺了。
取而代之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
冯玉强以前只是经常出现在景和帝私人征询的场合,一般他不喜欢公开讨论朝政。
只不过现在实在是缺人,景和帝便不得不把他给叫来。
这一次他们要商谈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上次我说的事情,你们商讨得怎么样了?”景和帝询问道。
曹仪看了看马浩秋和钟昶,缓缓的道:“陛下,老臣觉得这并不是最好的时机。现在天下需要稳,而不是再有法家的杀伐之利,这样会造成人心的更加动荡。”
“都到这一步了,还考虑动荡干什么?”景和帝皱眉道:“况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压制宵小和重塑朝廷尊严,朕担心未来几年会非常的难过!”
曹仪听着默然不语了。
马浩秋也是不说话。
冯玉强同样不说话。
只有钟昶,在皇帝的眼神下缓缓点头,“臣以为可行,葛鸿廉忠贞为国,精明干练,正是副相的最佳人选之一!除非是江南总督刘仁怀入朝,否则臣也支持他升为副丞相!”
几人在谈论的,便是取代南宫忌的人选。
其实论资历论能力,刘仁怀当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谁都不可能反对。
但问题在于朝廷刚刚这么巨大的震动后,又连续几年遭遇大灾害,江南的重要性无比的突出了来。
一旦江南有什么闪失,必然天下震动。
只有江南稳住了,民心才能安稳。
所以江南总督刘仁怀不能动。
除非是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两湖恢复了活力,重新成为帝国中部和西北的粮仓,江南才不会扛着整个帝国前进,他刘仁怀才能入京。
既然刘仁怀不能入京,就必须得另外选人。
人选其实并不少,除了西南总督葛松道之外,吏部尚书李秀泰是一个,东北总督王浩也是一个,御史大夫屠谋忠也是一个,甚至是站在旁边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也是一个。
嗯,苗炎没有份儿。
他至少还得担当一个尚书级别的官职,才有资格升任副相。
不过选苗炎和选葛松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两人都是法家的大佬,行事风格都差不多。
景和帝最近是深感朝廷吏治败坏,所以想要来一帖猛药,所以下定了决定,就选西南总督葛松道入朝为相。
当然不是取代南宫忌的位置。
取代南宫忌位置的人是钟昶,葛松道到了内阁,就做钟昶之前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熬资历的问题。
但葛松道今年才四十一岁,哪怕是熬十年的时间,他也才五十一岁,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熬到成为丞相。
曹仪担心的就是这个。
葛松道才四十一岁,苗炎才四十二岁,他们两个入阁太早的话,无疑会形成极大的势力集团,从而大大的压制儒家子弟。
等到法家执掌内阁二十年,那儒家的势力岂不是大大的消退?
这可不行!
曹仪还是觉得,整个天下由儒家为主,法家和墨家为辅好一点。
所以他不赞成。
马浩秋和冯玉强和他想的差不多。
葛松道可以入阁,但不用这么早,哪怕是把他放到江南去,也比入阁为相的好。
可没想到钟昶还是背叛了这个默契。
毕竟钟昶是景和帝数一数二的心腹,皇上这么强烈的想法,他很难不去附和。
钟昶说出来赞成的话语,皇帝果然很开心。
他正想讲话,旁边的马浩秋忽然说道:“臣以为兵部尚书周习光性度恢弘,气干刚毅,才经文武,可为相矣。”
景和帝眉头顿时一皱。
兵部尚书周之孝的确是一个大才,这么多年掌控兵部,调令四方,维护安宁,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臣子之一。
但周之孝有一个缺点,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比丞相曹仪还大一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四处征战拼杀,身子骨有些不好。
这样的丞相入阁,最多三五年就得换人,你说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让他继续呆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然后过两年荣誉致仕养老,让九大禁军的将军之一来接班呢!
冯玉强在旁边摇摇头,正当景和帝觉得他会帮忙自己的时候,这位翰林院掌院学士却道:“臣以为吏部尚书李秀泰为人方正,勤修德操,不务俗好,也很适合入阁为相!”
景和帝瞪了他一眼。
意思是好哇,你都在和我作对吗?
冯玉强却是一本正经,并不理会皇帝的哀怨。
钟昶开始了辩驳:“周公年长,恐怕不能终日伏于案牍之间;而李允帧过于强势,且有其子李帆失踪未归,恐怕不适合此时为相。”
他的理由也很中规中矩。
特别是李秀泰的儿子李帆这个事情,明显的是景和帝心头一根刺,不查明清楚,很难再让李秀泰升官。
顿了顿,钟昶在大家开口之前,大声的道:“唯独西南总督葛松道,无论从考核,还是从个人品德,以及民间威望来说,才是仅次于刘少龄的第一人选!不然大家选的任何一人,都不能服众!”
曹仪心头本想说,其实熊文庆也不比葛松道差。
但奈何熊文庆也有缺陷,他管辖范围内的考县和丘县仓库出了那么大的问题,虽然和他无关,可怎么都脱不了干系,一个“失察”和“不力”的罪过是逃不掉的。
因此熊文庆恐怕也得在京畿总督的位置上多呆几年了。
想来想去,他们三个想出来的人选,还真的没办法和葛松道比。
法家的这些大佬们,统统的在私德和行事方面,都没有什么让人诟病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皇帝们一定会重用两三个法家重臣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法家和儒家相抗衡的依仗。
没有办法的曹仪,只能轻咳一声:“陛下,目前内阁还有老臣和马相、钟相在,一时半刻出不了事情。如今老臣觉得,确认漕运总督的人选,还有豹骑卫大将军的人选,才是重中之重。
漕运关系天下民生,而豹骑卫关系到国泰民安,万万不能长久拖延,从而使得民心浮动呀!”
景和帝闻言冷哼了一声。
好嘛!
你们无法选出比葛鸿廉更好的人选,就开始耍赖,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了。
儒家就喜欢玩这种东西!
倘若丞相中再多一个法家,那么他必然秉公办事,不会为私情所左右!
想到此处,他更加坚定了让葛松道入阁为相的决心。
不过现在曹仪的说话,他还是要接的:“嗯,这两个人选,曹相你们可有了合适的推荐对象?”
“臣等以为,豹骑卫大将军可以由骁骑卫将军陈克韧接任。”曹仪道,“陈克韧沉稳踏实,兢兢业业,从军接近二十年,从来不敢松懈,此为整顿豹骑卫最佳人选。”
陈克韧?
皇帝心中闪过了那个沉稳如松的男子的影像,想起这些年他的为人处世,以及上级评价,都非常不错。
他正想说话呢,旁边的冯玉强便插嘴了,“臣以为不妥,陈克韧是一个极好的将军,但他并不符合豹骑卫的风格。豹骑卫向来以敢打敢拼,冲杀在前著称,换一个沉稳的将军去,岂不是又培养出另一个骁骑卫来了?我们可不缺这样的禁军呢!”
冯玉强这么一讲,景和帝马上就觉得很对:“那你觉得谁合适?”
旁边曹仪蓦的皱眉。
这个冯玉强,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我们三个丞相商议的人选,你来提出异议?
但曹仪又没有办法,冯玉强基本上不参与正常朝政,他的身份更像是皇帝的私人幕僚。
最关键的是,他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几十年下来,门下翰林们早已成为了朝廷和地方的中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冯玉强可不管丞相们怎么想,他当即道:“臣以为,羽林卫将军成傢善,行事积极主动,遇事勇猛上前,不畏艰难,此正和豹骑卫的风格相符,可为豹骑卫大将军!”
“不行!”
马浩秋本来不想说话的,可闻言立刻就说:“成傢善为人太冒失了,而且他比李家康更加的冷酷,这样的人,不适合独当一面。”
李家康便是熊渠卫大将军李南渊,行事风格非常激进,最擅长千里奔袭,不畏生死。
但是他打仗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珍惜军士们的生命,只要能达到目的便什么都不管。
常常连累朝廷给出很高很高的抚恤金,所以诸位相爷们,包括户部在内,对他很是不喜欢。
可李南渊在熊渠卫的威望却很高,因为他总是能给自己的军士们争取到最好的待遇。
哪怕在战斗和执行任务中没有战死,李南渊也能想方设法的给他们发各种补助,保证能让一家人吃饱喝足,还剩余粮余钱。
单凭着这一点,军士们就能为李南渊效死了。
只是来得及在后面的榻上歇了一会儿,他便被赵寿叫醒了来,洗漱一番后,出现在了前面的三位丞相等大臣面前。
现在许多朝廷的大事儿,南宫忌都没有参加了,他最主要还是做好户部的重建工作,丞相的职责基本上已经被剥夺了。
取而代之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
冯玉强以前只是经常出现在景和帝私人征询的场合,一般他不喜欢公开讨论朝政。
只不过现在实在是缺人,景和帝便不得不把他给叫来。
这一次他们要商谈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上次我说的事情,你们商讨得怎么样了?”景和帝询问道。
曹仪看了看马浩秋和钟昶,缓缓的道:“陛下,老臣觉得这并不是最好的时机。现在天下需要稳,而不是再有法家的杀伐之利,这样会造成人心的更加动荡。”
“都到这一步了,还考虑动荡干什么?”景和帝皱眉道:“况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压制宵小和重塑朝廷尊严,朕担心未来几年会非常的难过!”
曹仪听着默然不语了。
马浩秋也是不说话。
冯玉强同样不说话。
只有钟昶,在皇帝的眼神下缓缓点头,“臣以为可行,葛鸿廉忠贞为国,精明干练,正是副相的最佳人选之一!除非是江南总督刘仁怀入朝,否则臣也支持他升为副丞相!”
几人在谈论的,便是取代南宫忌的人选。
其实论资历论能力,刘仁怀当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谁都不可能反对。
但问题在于朝廷刚刚这么巨大的震动后,又连续几年遭遇大灾害,江南的重要性无比的突出了来。
一旦江南有什么闪失,必然天下震动。
只有江南稳住了,民心才能安稳。
所以江南总督刘仁怀不能动。
除非是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两湖恢复了活力,重新成为帝国中部和西北的粮仓,江南才不会扛着整个帝国前进,他刘仁怀才能入京。
既然刘仁怀不能入京,就必须得另外选人。
人选其实并不少,除了西南总督葛松道之外,吏部尚书李秀泰是一个,东北总督王浩也是一个,御史大夫屠谋忠也是一个,甚至是站在旁边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也是一个。
嗯,苗炎没有份儿。
他至少还得担当一个尚书级别的官职,才有资格升任副相。
不过选苗炎和选葛松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两人都是法家的大佬,行事风格都差不多。
景和帝最近是深感朝廷吏治败坏,所以想要来一帖猛药,所以下定了决定,就选西南总督葛松道入朝为相。
当然不是取代南宫忌的位置。
取代南宫忌位置的人是钟昶,葛松道到了内阁,就做钟昶之前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熬资历的问题。
但葛松道今年才四十一岁,哪怕是熬十年的时间,他也才五十一岁,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熬到成为丞相。
曹仪担心的就是这个。
葛松道才四十一岁,苗炎才四十二岁,他们两个入阁太早的话,无疑会形成极大的势力集团,从而大大的压制儒家子弟。
等到法家执掌内阁二十年,那儒家的势力岂不是大大的消退?
这可不行!
曹仪还是觉得,整个天下由儒家为主,法家和墨家为辅好一点。
所以他不赞成。
马浩秋和冯玉强和他想的差不多。
葛松道可以入阁,但不用这么早,哪怕是把他放到江南去,也比入阁为相的好。
可没想到钟昶还是背叛了这个默契。
毕竟钟昶是景和帝数一数二的心腹,皇上这么强烈的想法,他很难不去附和。
钟昶说出来赞成的话语,皇帝果然很开心。
他正想讲话,旁边的马浩秋忽然说道:“臣以为兵部尚书周习光性度恢弘,气干刚毅,才经文武,可为相矣。”
景和帝眉头顿时一皱。
兵部尚书周之孝的确是一个大才,这么多年掌控兵部,调令四方,维护安宁,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臣子之一。
但周之孝有一个缺点,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比丞相曹仪还大一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四处征战拼杀,身子骨有些不好。
这样的丞相入阁,最多三五年就得换人,你说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让他继续呆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然后过两年荣誉致仕养老,让九大禁军的将军之一来接班呢!
冯玉强在旁边摇摇头,正当景和帝觉得他会帮忙自己的时候,这位翰林院掌院学士却道:“臣以为吏部尚书李秀泰为人方正,勤修德操,不务俗好,也很适合入阁为相!”
景和帝瞪了他一眼。
意思是好哇,你都在和我作对吗?
冯玉强却是一本正经,并不理会皇帝的哀怨。
钟昶开始了辩驳:“周公年长,恐怕不能终日伏于案牍之间;而李允帧过于强势,且有其子李帆失踪未归,恐怕不适合此时为相。”
他的理由也很中规中矩。
特别是李秀泰的儿子李帆这个事情,明显的是景和帝心头一根刺,不查明清楚,很难再让李秀泰升官。
顿了顿,钟昶在大家开口之前,大声的道:“唯独西南总督葛松道,无论从考核,还是从个人品德,以及民间威望来说,才是仅次于刘少龄的第一人选!不然大家选的任何一人,都不能服众!”
曹仪心头本想说,其实熊文庆也不比葛松道差。
但奈何熊文庆也有缺陷,他管辖范围内的考县和丘县仓库出了那么大的问题,虽然和他无关,可怎么都脱不了干系,一个“失察”和“不力”的罪过是逃不掉的。
因此熊文庆恐怕也得在京畿总督的位置上多呆几年了。
想来想去,他们三个想出来的人选,还真的没办法和葛松道比。
法家的这些大佬们,统统的在私德和行事方面,都没有什么让人诟病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皇帝们一定会重用两三个法家重臣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法家和儒家相抗衡的依仗。
没有办法的曹仪,只能轻咳一声:“陛下,目前内阁还有老臣和马相、钟相在,一时半刻出不了事情。如今老臣觉得,确认漕运总督的人选,还有豹骑卫大将军的人选,才是重中之重。
漕运关系天下民生,而豹骑卫关系到国泰民安,万万不能长久拖延,从而使得民心浮动呀!”
景和帝闻言冷哼了一声。
好嘛!
你们无法选出比葛鸿廉更好的人选,就开始耍赖,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了。
儒家就喜欢玩这种东西!
倘若丞相中再多一个法家,那么他必然秉公办事,不会为私情所左右!
想到此处,他更加坚定了让葛松道入阁为相的决心。
不过现在曹仪的说话,他还是要接的:“嗯,这两个人选,曹相你们可有了合适的推荐对象?”
“臣等以为,豹骑卫大将军可以由骁骑卫将军陈克韧接任。”曹仪道,“陈克韧沉稳踏实,兢兢业业,从军接近二十年,从来不敢松懈,此为整顿豹骑卫最佳人选。”
陈克韧?
皇帝心中闪过了那个沉稳如松的男子的影像,想起这些年他的为人处世,以及上级评价,都非常不错。
他正想说话呢,旁边的冯玉强便插嘴了,“臣以为不妥,陈克韧是一个极好的将军,但他并不符合豹骑卫的风格。豹骑卫向来以敢打敢拼,冲杀在前著称,换一个沉稳的将军去,岂不是又培养出另一个骁骑卫来了?我们可不缺这样的禁军呢!”
冯玉强这么一讲,景和帝马上就觉得很对:“那你觉得谁合适?”
旁边曹仪蓦的皱眉。
这个冯玉强,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我们三个丞相商议的人选,你来提出异议?
但曹仪又没有办法,冯玉强基本上不参与正常朝政,他的身份更像是皇帝的私人幕僚。
最关键的是,他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几十年下来,门下翰林们早已成为了朝廷和地方的中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冯玉强可不管丞相们怎么想,他当即道:“臣以为,羽林卫将军成傢善,行事积极主动,遇事勇猛上前,不畏艰难,此正和豹骑卫的风格相符,可为豹骑卫大将军!”
“不行!”
马浩秋本来不想说话的,可闻言立刻就说:“成傢善为人太冒失了,而且他比李家康更加的冷酷,这样的人,不适合独当一面。”
李家康便是熊渠卫大将军李南渊,行事风格非常激进,最擅长千里奔袭,不畏生死。
但是他打仗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珍惜军士们的生命,只要能达到目的便什么都不管。
常常连累朝廷给出很高很高的抚恤金,所以诸位相爷们,包括户部在内,对他很是不喜欢。
可李南渊在熊渠卫的威望却很高,因为他总是能给自己的军士们争取到最好的待遇。
哪怕在战斗和执行任务中没有战死,李南渊也能想方设法的给他们发各种补助,保证能让一家人吃饱喝足,还剩余粮余钱。
单凭着这一点,军士们就能为李南渊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