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说的是事实,吴三桂部关宁军就驻扎在离他不到二十里地的桑园,因此吴三桂要仍效忠于满洲人,得知他尚可喜造反必定第一时间前来剿灭。
兵力上,尚可喜同吴三桂拥有的兵马差不多,都是万余人左右,但战斗力上吴三桂手下那帮前明关门骑兵,明显要强于尚可喜麾下这些前明东江兵。
虽然手上有不少火炮,但尚可喜还是没有把握顶得住吴三桂的关宁军,且他更担心会引来阿济格的满蒙八旗兵。
这边又不曾与顺军取得联系,以一家之力对抗清军主力,尚可喜考虑再三也觉风险太大,如此自是不敢轻动。
连得成提议由他到吴三桂那里探探口风,要是这位平西王也对满洲人失去信心,准备另起炉灶,那两家可相约共同起事,这样一来无论是实力还是声势都比他智顺藩一家动手要强。
大概就是抱团取暖的意思。
众将都说可以。
许尔显却担心吴三桂恐怕不会背叛满洲人,因为吴与大顺是有血仇的,当年正是吴三桂打开关门放鞑子入关,这才使得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呆了四十来天就被迫西走,从此一撅不振,最后命丧襄阳。
如今顺军重新崛起,当年兵败之仇岂能不报?李自成之死能不与吴三桂算账?
恐怕就是顺军那边愿意再纳吴三桂,吴三桂自己都不敢去降。
吴三桂要不肯背叛满洲人,事情可真是棘手。
尚可喜甚感麻烦,倒是他那十岁的儿子之信开口说了一句:“父亲若要起事便当果断,切不可犹豫不决,顾虑这顾虑那,到头来恐怕是一步错,步步错。儿以为,凡事还是要靠自己。”
“你个小儿懂得什么道理?”
儿子的话让尚可喜有些不快,让其去母亲处。
尚之信不敢违逆父命,忙起身出去。
许尔显却道:“世子的话不无道理。”
郭虎也道:“满洲气数已尽乃是事实,英亲王这里迟早败亡,王爷还是要当断则断...我部若突然起事,英亲王必定方寸大乱,王爷未必不能建功。”尚可喜微微点头,道理他都明白。
随着多尔衮死讯及北京丢失消息传出,莫说他和吴三桂要反复思量怎么办,那些汉军八旗还有降将王得仁、王体中他们肯定也会心惊肉跳,可以肯定除满洲人外其他人这会一定都在想后路。
弄不好就是一家反,家家反,这样又何必担心满洲兵盯着他智顺藩一家来打,很有可能满洲人那里反过来在害怕他们。
然而尚可喜还是不敢拿定主意就此起事,反而仍是叫连得成去吴三桂那里先探口风。
殊不知吴三桂那里也在担心他尚可喜。
连得成还在半路时,吴三桂的军中就来了一个道士。
道士在吴三桂谋士方献亭的带领下来到吴的军帐,进去之后便直接说道:“将军可是原镇守山海关总兵?”
这让吴三桂怔了下,旋即道:“本镇深叼明朝世爵,曾统镇山海关。”
闻言,那道士面色为之一缓,又道:“将军既是原镇关门总兵,那我问将军念先帝呼?即不念先帝,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念将军之祖若父乎?”
道人不是真道人,而是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幕僚、原任武昌推官的吴晋锡,此人好读书,好观古人之得失,精于太乙奇壬之术,为何腾蛟所看重。
荆襄具体消息传到湖南后,何腾蛟立时感压力顿失,庆幸天不绝他,并立即采纳偏沅巡抚傅上瑞的建议派人北上欲图劝降满洲英亲王阿济格,使那满洲亲王麾下十万雄兵为大明所有。
诚如那傅上瑞所言,如今满洲重兵已是无根浮萍,岂不正是天赐大明中兴之精兵?
然而提督学政堵胤锡却坚绝反对招降满洲人,称东奴祸害中国长达三十年,今东奴势衰,当点起湖广诸兵联合北上收复失地,将南下鞑子主力围于河南,同北方的顺军联合围剿之,确保这一中国祸患彻底除根。
“...若使人招降,与汉奸有何异?”堵胤锡气不打一处来,真不知那偏沅巡抚怎么想出此祸国之策的。
傅上瑞也是拍案怒斥堵胤锡道:“学政难道不知南宋联蒙伐金之故事!难道仍是要我大明社稷亡于流贼之手不成!”
“蒙古是异族,女真亦是异族,而今只那满洲是异族!”堵胤锡意欲解释两者性质不同,但傅上瑞却是接连训斥于他。
堵胤锡气道:“便依中丞所言,下官且问一句,这十万东奴总督大人打算如何安置法?又打算如何节制法?”
听了堵胤锡这话,何腾蛟倒也慎重,也觉傅上瑞有些异想天开,那阿济格再是穷途末路也拥十余万精兵,岂是他一个湖广总督能招降的?招降之后,他何总督怕也无法节制这么多兵马。
到时这十余万清军主力往他湖广一扎,就凭湖广这两三万人去约束,去监督人家?
客强于主,取祸之道!
“即便真要招降,也当分化,下官以为可先招降吴三桂...”
堵胤锡提出自己的意见,即先将吴三桂、尚可喜以及清军中的汉军降军招过来,使这些降军成为湖广主力,尔后再观形势。
何腾蛟一听有道理,吴三桂若能重新归明,自是无比忠心,有其关宁强军再加湖广诸军,当能压制其余降军,甚至还可挟此势头逼服满洲人。
这可比直接劝降满洲亲王阿济格稳重。
为了安全起见,何腾蛟命人叫来吴晋锡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大吉,那吴晋锡更是自请前往吴三桂军中行招抚之事,何腾蛟自是欢喜,予吴晋锡全权之责。
吴晋锡来的时机也正好是吴三桂收到多尔衮死讯之时,因此对这位大明湖广总督的特使自是十分重视,亲自接待,并表明自己仍是明臣。
“本镇当年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与那满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满兵十万....”
吴三桂陈述过往并非降清,而是借兵。
“将军之心,果然天地可昭!”
确认了吴三桂的态度后,吴晋锡这才将怀中密藏的总督书信取出,信中说只要吴三桂反正重新归明,必向朝廷请封其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二十五万两、米十万石,所部将官皆得给封。
兵力上,尚可喜同吴三桂拥有的兵马差不多,都是万余人左右,但战斗力上吴三桂手下那帮前明关门骑兵,明显要强于尚可喜麾下这些前明东江兵。
虽然手上有不少火炮,但尚可喜还是没有把握顶得住吴三桂的关宁军,且他更担心会引来阿济格的满蒙八旗兵。
这边又不曾与顺军取得联系,以一家之力对抗清军主力,尚可喜考虑再三也觉风险太大,如此自是不敢轻动。
连得成提议由他到吴三桂那里探探口风,要是这位平西王也对满洲人失去信心,准备另起炉灶,那两家可相约共同起事,这样一来无论是实力还是声势都比他智顺藩一家动手要强。
大概就是抱团取暖的意思。
众将都说可以。
许尔显却担心吴三桂恐怕不会背叛满洲人,因为吴与大顺是有血仇的,当年正是吴三桂打开关门放鞑子入关,这才使得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呆了四十来天就被迫西走,从此一撅不振,最后命丧襄阳。
如今顺军重新崛起,当年兵败之仇岂能不报?李自成之死能不与吴三桂算账?
恐怕就是顺军那边愿意再纳吴三桂,吴三桂自己都不敢去降。
吴三桂要不肯背叛满洲人,事情可真是棘手。
尚可喜甚感麻烦,倒是他那十岁的儿子之信开口说了一句:“父亲若要起事便当果断,切不可犹豫不决,顾虑这顾虑那,到头来恐怕是一步错,步步错。儿以为,凡事还是要靠自己。”
“你个小儿懂得什么道理?”
儿子的话让尚可喜有些不快,让其去母亲处。
尚之信不敢违逆父命,忙起身出去。
许尔显却道:“世子的话不无道理。”
郭虎也道:“满洲气数已尽乃是事实,英亲王这里迟早败亡,王爷还是要当断则断...我部若突然起事,英亲王必定方寸大乱,王爷未必不能建功。”尚可喜微微点头,道理他都明白。
随着多尔衮死讯及北京丢失消息传出,莫说他和吴三桂要反复思量怎么办,那些汉军八旗还有降将王得仁、王体中他们肯定也会心惊肉跳,可以肯定除满洲人外其他人这会一定都在想后路。
弄不好就是一家反,家家反,这样又何必担心满洲兵盯着他智顺藩一家来打,很有可能满洲人那里反过来在害怕他们。
然而尚可喜还是不敢拿定主意就此起事,反而仍是叫连得成去吴三桂那里先探口风。
殊不知吴三桂那里也在担心他尚可喜。
连得成还在半路时,吴三桂的军中就来了一个道士。
道士在吴三桂谋士方献亭的带领下来到吴的军帐,进去之后便直接说道:“将军可是原镇守山海关总兵?”
这让吴三桂怔了下,旋即道:“本镇深叼明朝世爵,曾统镇山海关。”
闻言,那道士面色为之一缓,又道:“将军既是原镇关门总兵,那我问将军念先帝呼?即不念先帝,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念将军之祖若父乎?”
道人不是真道人,而是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幕僚、原任武昌推官的吴晋锡,此人好读书,好观古人之得失,精于太乙奇壬之术,为何腾蛟所看重。
荆襄具体消息传到湖南后,何腾蛟立时感压力顿失,庆幸天不绝他,并立即采纳偏沅巡抚傅上瑞的建议派人北上欲图劝降满洲英亲王阿济格,使那满洲亲王麾下十万雄兵为大明所有。
诚如那傅上瑞所言,如今满洲重兵已是无根浮萍,岂不正是天赐大明中兴之精兵?
然而提督学政堵胤锡却坚绝反对招降满洲人,称东奴祸害中国长达三十年,今东奴势衰,当点起湖广诸兵联合北上收复失地,将南下鞑子主力围于河南,同北方的顺军联合围剿之,确保这一中国祸患彻底除根。
“...若使人招降,与汉奸有何异?”堵胤锡气不打一处来,真不知那偏沅巡抚怎么想出此祸国之策的。
傅上瑞也是拍案怒斥堵胤锡道:“学政难道不知南宋联蒙伐金之故事!难道仍是要我大明社稷亡于流贼之手不成!”
“蒙古是异族,女真亦是异族,而今只那满洲是异族!”堵胤锡意欲解释两者性质不同,但傅上瑞却是接连训斥于他。
堵胤锡气道:“便依中丞所言,下官且问一句,这十万东奴总督大人打算如何安置法?又打算如何节制法?”
听了堵胤锡这话,何腾蛟倒也慎重,也觉傅上瑞有些异想天开,那阿济格再是穷途末路也拥十余万精兵,岂是他一个湖广总督能招降的?招降之后,他何总督怕也无法节制这么多兵马。
到时这十余万清军主力往他湖广一扎,就凭湖广这两三万人去约束,去监督人家?
客强于主,取祸之道!
“即便真要招降,也当分化,下官以为可先招降吴三桂...”
堵胤锡提出自己的意见,即先将吴三桂、尚可喜以及清军中的汉军降军招过来,使这些降军成为湖广主力,尔后再观形势。
何腾蛟一听有道理,吴三桂若能重新归明,自是无比忠心,有其关宁强军再加湖广诸军,当能压制其余降军,甚至还可挟此势头逼服满洲人。
这可比直接劝降满洲亲王阿济格稳重。
为了安全起见,何腾蛟命人叫来吴晋锡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大吉,那吴晋锡更是自请前往吴三桂军中行招抚之事,何腾蛟自是欢喜,予吴晋锡全权之责。
吴晋锡来的时机也正好是吴三桂收到多尔衮死讯之时,因此对这位大明湖广总督的特使自是十分重视,亲自接待,并表明自己仍是明臣。
“本镇当年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与那满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满兵十万....”
吴三桂陈述过往并非降清,而是借兵。
“将军之心,果然天地可昭!”
确认了吴三桂的态度后,吴晋锡这才将怀中密藏的总督书信取出,信中说只要吴三桂反正重新归明,必向朝廷请封其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二十五万两、米十万石,所部将官皆得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