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在黄济那里吃了瘪,如何能咽下这口气,立即命令大军加紧打造攻城器械,准备一举荡平李家庄。
    运河已经开始结冰,但是冰层很薄,根本不能承受人体的重量,所以暂时运河方向没有什么危险。不过清军还是用船只和木头搭建了几个通往对岸的浮桥,在李家庄的背面布置了部分兵马。
    这些兵马不是很多,也不太可能渡河来攻,但是给李家庄造成的心理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攻城一般讲究围三厥一,就是避免守军没有希望拼死抵抗,给攻击方造成重大伤亡。清军则明显是想一个不留的将李家庄守军全歼掉,消灭卢象升他们的军队才是主要目的,李家庄这个地方对清军毫无价值。
    清军在上下游建立浮桥渡河的事情卢象升他们是知道的,但是面对占有优势兵力、士气正旺的清军,主动出击明显不划算,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
    好在卢象升他们也没有想过撤退的事情,李家庄里的物资准备又非常充足,包围就包围吧,时间现在可在卢象升他们这一边。
    自从知道兴汉军在辽南登陆,皇太极还在等着多尔衮他们的大军回师去收复辽南,卢象升就一点都不着急了。而且,卢象升认为只要自己给清军造成的伤害足够大,多尔衮说不定会提前撤退出关。把兵马都在李家庄拼光了,拿什么回去收复辽南?
    多尔衮这边也是有同样的顾虑。
    与明军士兵不值钱不同的是,清军的核心队伍满洲旗丁是非常珍贵的。满清的人口本来就少,一个合格的旗丁勇士成长起来花费的时间更长,那些久经战阵的旗丁就更加珍贵了。满清能够驱使蒙古人和投降的汉人、朝鲜人,自身的力量强大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那些被压制的力量就很有可能反弹甚至造反。
    所以别看兴汉军几次战斗战果都非常辉煌,斩杀、俘虏的清军不少,但是其中真正的满清旗丁还是不多的,更多的是被驱使的蒙古人、汉人、朝鲜人。
    在满清中,军队也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满清自己的旗丁队伍自然是最尊贵的,其次就是蒙古人了。满蒙一体嘛,满清皇族的妃子很多都是蒙古人,从中就能看出蒙古人在满清中的地位。
    满清对于蒙古的态度是既拉又打,保证满清始终可以压制住蒙古人的实力,又要拉拢蒙古人为自己卖命,其中的分寸还是很难把握的。不过满清一直做的不错,手段也很高明,加上满清的实力一直都在上升,蒙古人从中也得了不少好处,所以蒙古人现在也是听话的很。
    至于清军中的汉人和朝鲜人则是最底层的了。吃苦、出力的时候有他们,分好处的时候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了。
    在努尔哈赤时代为了保证满清对辽东的控制,甚至曾大规模的屠杀过汉人。不过那是在满清的创业初期,没想过能做这么大,对自己的实力也信心不足,才会将自己地盘内的汉人视为威胁。
    如今的满清至少在北方一直保持着对明朝的压制,称霸整个北方草原,有了这样的基础做保证,满清也开始使用汉人和朝鲜人军队。特别是皇太极非常重视汉人出身的官员,招降明军将领,甚至将几个降将封王,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示范效果,汉人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至于朝鲜人,一直都是打酱油的,不提也罢。
    满清军队组织这么复杂,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人口太少,不得不借用外族的力量。
    多尔衮才不会把自己的兵马随便就派往李家庄去送死,他要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李家庄,而不是拼个两败俱伤。
    现在的清军大营里各种攻城设施打造的热火朝天,盾车、投石机、梯子、撞车等都在大量的制造。虽然满清自己不会做这些东西,但是他们俘虏的汉人会。在屠刀的威胁下,这些攻城设备正在被快速制造出来。
    攻城战中最重要的武器还是火炮,清军希望能用火炮给他们打开缺口,或者压制守军的远程火力,方便他们进攻。所以这次入关缴获的所有火炮都被集中起来,检查清理,把能用的都拉出来准备作战,足足有大小火炮一百余门,看着架势就不小。
    火炮即使不能用也是重要的资源,这年头的火炮不是铜的就是铁的,都是贵金属,运回辽东也不吃亏的。满清如今也在造炮,这些金属缺着呢。
    趁着打造器械的功夫,清军也在做修整,为大战做最后的准备。
    因为抢劫了太多的东西,整个清军大营里每天都是炊烟寥寥、酒肉不缺,当然酒不能敞开喝,毕竟现在还是战时。
    不光吃的不缺,那些被抢来的汉人女子此时也遭了殃,被清军拉出来凌辱,与清军得意猖狂的欢笑相伴随的是汉人女子绝望的嘶喊。
    而且这些清军为了打击李家庄明军的士气,还将一些汉人女子拉倒庄前当众羞辱。甚至还有一些老人被他们砍断手或者脚,让他们往李家庄爬。还有一些汉人的孩童被他们挑在枪尖上在李家庄前骑马游行,完全丧尽天良。
    面对这样的场景,庄内的士兵完全是怒火冲天,非但没有被清军打击到士气,反而求战的心思更加高涨了。
    不过有卢象升的命令在,没有人敢擅自出去应战,只能在围墙上气愤填膺的看着鞑子行那些畜生之事。
    见李家庄的士兵毫无办法,清军也许是有些得意忘形了,活动的距离离李家庄越来越近了,对于身边的危险完全失去了警觉。
    这些清军也不是傻瓜,他们的活动范围始终处在弓箭的活动范围之外。至于火枪,在他们的印象中,除非集中使用,否则命中率非常的感人。而且这些清军都是老手,身形一直在移动,避免被锁定射到。
    不过李家庄的士兵与他们之前遇到的不一样,弓箭也许很难射到他们,但是火枪和弓弩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天清军们故技重施,又来到李家庄前面行禽兽之事,被早就准备好的士兵们直接来了几轮火力覆盖。除了少数几个幸运儿躲开了射击逃走外,几十个清军和马匹的尸体留在了李家庄前面的空地上。
    尽管士兵们尽量避免瞄准那些汉人百姓,但是依然有不少的人被射中了,实在是密集打击之下根本照顾不到。
    很快就有早就准备好的士兵从李家庄的大门冲了出来,救治活着的百姓。实在是伤势太重的,只能忍痛解除他们的痛苦,将尸体运回去处理。实在是时间紧迫,鞑子的援兵随时可能过来,否则其实是可以在庄外就地掩埋的。
    因为预料到即将会有大量人员死亡,所以庄内特意在本来就不多的土地上找来一块空地,挖了几个大的深坑,用来处理尸体,战后再想办法将这些尸体移出去埋葬。
    这些伤重的百姓也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了,对于这些士兵杀死自己没有一点怨恨,反而带着一丝解脱,口中呼喊着一定要为自己报仇,让很多士兵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那些鞑子则无论尸体还是俘虏全都带了回去,活着的战马也都带了回去,就是马尸也没有放过,这可是肉食,有的是人等着吃呢。
    就在这些善后人员刚刚进入庄内,鞑子的大股骑兵就赶到了,气势汹汹的想要报复。
    看到庄外空无一人,连尸首都没有留下一具,鞑子气急败坏,沿着李家庄跑马射箭,发泄怒火。结果就是被早就严阵以待的守军用弓箭、火枪再次打死了不少,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得再次退去。
    不过这次鞑子将尸首都拖走了,没有让明军留下斩获。
    按照清军的规矩,这些尸首带回去是可以分得尸首主人财产的,所以只要有可能,清军的士兵都会带走友军的尸体,所以明军以往即使打死了鞑子,如果不是大胜,很难收获多少鞑子首级,愈发造成了鞑子首级的珍贵。
    跑到火力射程外的清军依旧怒气难消,留在那里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只见李家庄的城头有了些异常,明军将那些俘获的清军全都绑在了木架上,立在城头,连尸首都是如此。一长溜的清军在城头格外显眼。
    有些侥幸未死的清军还在木架上大声呼喊叫骂,明军也没有去理他们,任由他们在那里制造动静,反而觉得有些赏心悦目,虽然大多数人都挺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下轮到清军憋屈了。
    看着那些木架上的清军,庄外的清军脸色非常难看,又不敢冲上前去,只能在那里不断的叫骂,说着早晚要攻破庄子,杀光明军的狠话。
    有了这次的教训之后,清军在大举进攻之前再也没有来庄前骚扰了。而那些木架上的清军,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第二天全都变成了硬邦邦的尸首。北方冬天本来就非常寒冷,挂在城头吹一晚上如何还有命在?也算是为那些死去的百姓报了点小仇。
    这些不过是战前的小插曲,大军交战双方也需要闹出些动静给士兵们热热身,否则吃饱喝足的士兵还不知道会在军营里闹出什么幺蛾子。
    清军已经开始驱使汉人在李家庄外修筑炮台了,李家庄外地势平坦,不利于火炮发射,清军的炮台都是垒的很高,以增加射程。估计一旦阵地修好,清军就要开始进攻了。
    其实这些火炮阵地有一些黄济手上的火炮是够的着的,不过现在上面没有火炮,只有施工的汉人百姓。轰击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火力,所以李家庄的明军只得看着那些炮台一日日的加高毫无办法。
    为了防备明军出城破坏,清军在工地后方集结了大量骑兵,随时准备打击出城的明军。而且那些汉人百姓中夹杂着大量的清军监工,只怕明军一出动,清军就会将这些百姓带走。如果带不走,清军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杀死,不会有半点心疼。
    得不偿失之下,明军只能忍着没有出动,到时候就看谁的火炮更厉害吧。
    虽然清军的火炮看着更多,但是其中真正算得上是重型的很少,还不如黄济和孙什带过来的火炮。毕竟清军攻破的明军大城很少,那些小城你能指望装备什么国之重器吗?反而是黄济和孙什的火炮,看着口径不大,但是射程和威力并不小,而且因为火炮的质量好,射速比清军的更高。真要打起炮战来,卢象升他们反而更有信心。
    准备就绪的清军终于开始动起来了,大战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一天清军驱赶大量汉人百姓前来进攻,目的就是将李家庄周围的壕沟填出几个进攻的通道,为后续清军的进攻扫清障碍。
    清军主要的汉人俘虏已经被岳托带走了,现在手上的汉人百姓其实并不多。清军不但将手上的汉人百姓都用上了,而且这几天根本就没有闲着,除了围住李家庄的军队,还派出了大批队伍到四周去劫掠,收获大量的钱粮的同时还抓了更多的汉人百姓。
    如今这些百姓也被强迫前来填壕沟,稍有不顺从就会被斩杀,连尸体都会被当做填沟的材料,现场的景象非常悲惨凄凉。
    清军出发前已经警告了这些百姓,不听从安排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填完壕沟活下来了,清军会奖励这些百姓一顿饱饭,算是大棒加胡萝卜都用上了。
    很多清军小队分散在这些百姓之中,举着盾牌拿着刀监督这些汉人填沟,他们连马都没有骑,那样目标太明显了,很容易受到攻击。
    在这些汉人背后是大量的清军压阵,特别是弓箭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明军可能的出击。至于那些攻城设备,在壕沟没有填平之前,清军是不会拿出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卢象升他们早有预料,坐视清军填沟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是守城,但是必要的出击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李家庄大门口内侧,大量的骑兵士兵已经集结起来了,等待命令随时准备出击。

章节目录


明末之兴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猪哥老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猪哥老腰并收藏明末之兴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