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国书定下,燕国大军,从大梁城外撤走了,就连大梁五城的燕兵,也都在后撤之中,此刻,大梁城外,已经看不到燕国的大纛了。
乐毅走后,魏国将军范追,又入赵军大营,肥义虽还在等着赵侯的消息,但在这种情况下,于情于理,他赵国大军也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停留在魏国境内。
肥义在上书赵侯之后,也跟着挥军北上,从大梁以北,退出魏国境内,回到赵国,逼韩,诱楚,迫魏,和燕,退赵,那这样算下来,谋秦六国,如今就唯有一个齐国,还继续陈兵秦境。
可不知在什么时候,平阳城外的齐军,都已经退散了。
秦军登高远望,也再也看不见齐军的踪迹了,据司马错派出的斥候传报,齐国大军已在平阳城北五十里之外,若是继续往北,则可抵达赵国晋阳境,彻底退出秦境。
匡章的退兵,很有节奏,十几万人,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慌乱,事先也没有多少的征兆,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退走了。
他先是令安邑城外的齐军,退入曲沃和汾阴两地,之后曲沃和汾阴两地的齐军,再退到平阳城外,现在又从平阳城外,退到了晋阳之南,很显然,匡章是不再想和秦军交手了,六国谋秦,已经失败,是没必要再去浪费军力。
此刻,上午时分。
齐军大营外,正有一列车驾,从南边驶来。
齐国大将军匡章,正率军站立营门口,等着车驾中的人。
匡章一身甲胄,高大魁梧的身躯站在人群当中,显得颇为亮眼,不过,他的神情,还有眉宇之间的那股豪迈,却是消沉了不少。
六国大败,毕竟他是主帅。
自从秦王去了新郑后,匡章就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六国谋秦之事,或将败于韩国也。因为他能够猜到韩人的心思,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对秦人的进攻,就不再那么猛烈了,开始想着要保存齐国的实力,不作不必要的伤亡。
果然,如他所料,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在第一时间,得到这消息后,就已经谋划着要退兵了,连续退了十几日,以疑兵骗司马错,私下里暗自退兵,形成了如今据守晋阳以南的局面。
晋阳,是他唯一的退兵之路,他现在正等着齐王下令,好借道从赵国退回去。
就在前日,平阳邑的司马错来信,说要与他营中相会,看这情形,齐秦两军,绝无再生战事的可能,司马错此番前来,肯定是来议和的。
也好,只有双方将此事明确了,平阳邑才可彻底开城,他这十几万大军,也能彻底安心,算着时日,春耕就在眼前,城中的秦人,该到出来的时候了!
现在想来,似乎这六国谋秦之战的失利,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按照乐毅之思,以秦国之国力,定难以抗衡诸国之国力,久战秦人必败,但匡章却以为,这句话并非是全对。
以秦国的国力,当然非六国之敌,两军旗鼓相当,只需要拖延下去,秦人便会因缺少粮草而败,可现实往往与之相反。
秦国国内,是上下一心,秦国群臣,无有不尊王令者,秦国黔首,无有不为国者,民为国耕种,士为国厮杀,臣为国效力,这样的铁板一块,不说多了,相抗六国两三年,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六国呢,鏖战秦国,若是一旦过了那个能坚守的临界值,那六位君王之间,必定会生出异心,就如此番韩楚两国一般,被秦人以雷霆之势,各个击破。
六国攻一国,六国合一心,一旦六国之中,有一国退,那其余五国,也必定跟着退也,这也是匡章认为,乐毅之话,并非全对的缘故。
六国之败,是败于秦人,也是败于自己也。
就在匡章神游天外之间,司马错已经下了车驾,行至他的面前。
“秦御史令司马错,见过齐大将军!”
见到司马错立定行礼,匡章急忙上前两步,也一样朝着司马错行礼。
在这之前,两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互未谋面,只知有其人,是后来这两月来,两人一个属秦,一个属齐,鏖战河东,开始相识。
司马错用兵如何,匡章都能尽知,他匡章用兵如何,也能被司马错掌握了去,一来一去,两人都熟知对方用兵之法,对方心中谋略,此时会面,就像是两个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样。
“哈哈,久闻御使令大名也,知御使令将至,匡章久候矣!”
他曾闻司马错有言,为将者九要,而他则被冠之以勇之最也,在他之下,便是秦国的洛阳都督冯章。
今看冯章和他的手段,是有些相似之处,都是知敌弱而猛攻其弱,他的用兵之法,也被司马错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天下间,还有这样的人物,匡章心间,对他早就多了几分期盼。
两人在寒暄过后,司马错随着匡章,直入齐军大营,这一路之上,但见那军鼓阵阵,布阵严明,齐国技击,高大威猛,甲胄亮丽,长剑寒光,一观便知是久战之师也。
秦国战卒虽强,可司马错不会自大到,连匡章都小看了。
一路看过军阵,司马错随匡章入了营帐,又有人奉上了酒水,两人开始相谈。
“我曾听闻,齐国丞相田文,携齐王令,有出临淄之态,不日,便会奔大梁而见我王,秦齐之盟,乃东西二帝之盟,盟约,上古罕见,今后也再难有,我以为,不出两月,两国必定再次结盟也。
观大将军之军阵,知大将军之心意,秦齐两军,无需再战,齐国大军撤走,应该就在这一两月间吧,我今日前来,乃问大将军一句,此等境况之下,我河东秦齐两军,该以何处之?”
匡章闻言,举酒而笑。
他清楚,司马错想要的,就是一个保证罢了,保证齐国不再进犯,不再滋扰秦人,那他秦军,也可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了,事已至此,没必要双方总是这样对峙着。
“哈哈,我王之信,或许几日之间便到能到,信到军退,此番我齐军退走,乃是过赵国境,此事还需得禀于赵侯,是耗费了一些时日,御使令久等了。
不过嘛,这两军战事,是再无可能了,明日,我就下令,齐国大军,不得擅自出营,一力约束,至于这河东,肯定是秦国的,秦人想做什么,就可做什么,我等不过是暂住罢了,容我一些时日吧!”
匡章很果断的答应了,他没有必要,再和秦人继续周旋。
听到这里,司马错的心,也能是定下来了。
他所考虑的问题,匡章也能够猜到,正是春耕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应时而生,时间过了,机会也就没了。
正式算起来,河东郡归于秦国,今年是完整的第一年,秦国大战了这么久,国内粮草空虚,春耕是一定不能耽误的,还有郡守嬴宜敖的治郡之策,安邑大学宫的兴建,都要开始执行下去了,这些事情,是不能耽搁的。
再者,河东还有九万秦军,既然暂无战事,那至少安邑的那三万招募士卒,就可以散去了,让他们回家种地,投入到生产当中。
司马错为秦国来,也为河东郡守嬴宜敖来。
“大将军大义,我秦先行谢过将军也,那明日之时,我平阳城门大开,若是将军愿意,可随我入城一走,观看我秦河东风貌!”
与秦国交战了这么久,匡章素知秦人之厉害,去秦国的治下看看,他还是心动的,现在的战事是定下了,可这将来呢,齐秦之间,是否还会有一战,也是说不好的,趁着齐秦联合的机会,去秦国走走,多多了解,这是没有坏处的。
匡章心动了。
“想请御使令相助,只一个平阳邑,非我所愿也,我想去者,乃秦国关中,秦国咸阳也,看看霸主风貌,不知御使令可否?”
秦国,自从秦孝公下招贤令,再到当今秦王二次招贤令,对于山东士子贵族,都是持着开放的欢迎的态度,就算是去刺探虚实,司马错也不能拒绝,只是匡章突然提起这一茬,让司马错有些意外而已。
“大将军这一走,此间十几万齐军,又该当如何呢?”
七国大战,就齐国的损失最小,围攻平阳,攻取曲沃汾阴,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到如今,都还有十三余万的军力。
“哈哈,既然是齐秦联盟,御使令又如此大义,齐国大军在此无伤矣,有副将鲁贡,可领大军,我自去秦国也!”
闻之,司马错点头。
“那自是好,不如就请大将军与我一道,先去平阳一游,其后我在上报咸阳,赠通关令,助大将军也!”
“甚好,甚好!”
匡章高举酒爵。
心中开始谋划,从哪里走,去哪里看呢,进攻到咸阳,除了函谷关,真就没路了吗?
乐毅走后,魏国将军范追,又入赵军大营,肥义虽还在等着赵侯的消息,但在这种情况下,于情于理,他赵国大军也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停留在魏国境内。
肥义在上书赵侯之后,也跟着挥军北上,从大梁以北,退出魏国境内,回到赵国,逼韩,诱楚,迫魏,和燕,退赵,那这样算下来,谋秦六国,如今就唯有一个齐国,还继续陈兵秦境。
可不知在什么时候,平阳城外的齐军,都已经退散了。
秦军登高远望,也再也看不见齐军的踪迹了,据司马错派出的斥候传报,齐国大军已在平阳城北五十里之外,若是继续往北,则可抵达赵国晋阳境,彻底退出秦境。
匡章的退兵,很有节奏,十几万人,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慌乱,事先也没有多少的征兆,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退走了。
他先是令安邑城外的齐军,退入曲沃和汾阴两地,之后曲沃和汾阴两地的齐军,再退到平阳城外,现在又从平阳城外,退到了晋阳之南,很显然,匡章是不再想和秦军交手了,六国谋秦,已经失败,是没必要再去浪费军力。
此刻,上午时分。
齐军大营外,正有一列车驾,从南边驶来。
齐国大将军匡章,正率军站立营门口,等着车驾中的人。
匡章一身甲胄,高大魁梧的身躯站在人群当中,显得颇为亮眼,不过,他的神情,还有眉宇之间的那股豪迈,却是消沉了不少。
六国大败,毕竟他是主帅。
自从秦王去了新郑后,匡章就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六国谋秦之事,或将败于韩国也。因为他能够猜到韩人的心思,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对秦人的进攻,就不再那么猛烈了,开始想着要保存齐国的实力,不作不必要的伤亡。
果然,如他所料,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在第一时间,得到这消息后,就已经谋划着要退兵了,连续退了十几日,以疑兵骗司马错,私下里暗自退兵,形成了如今据守晋阳以南的局面。
晋阳,是他唯一的退兵之路,他现在正等着齐王下令,好借道从赵国退回去。
就在前日,平阳邑的司马错来信,说要与他营中相会,看这情形,齐秦两军,绝无再生战事的可能,司马错此番前来,肯定是来议和的。
也好,只有双方将此事明确了,平阳邑才可彻底开城,他这十几万大军,也能彻底安心,算着时日,春耕就在眼前,城中的秦人,该到出来的时候了!
现在想来,似乎这六国谋秦之战的失利,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按照乐毅之思,以秦国之国力,定难以抗衡诸国之国力,久战秦人必败,但匡章却以为,这句话并非是全对。
以秦国的国力,当然非六国之敌,两军旗鼓相当,只需要拖延下去,秦人便会因缺少粮草而败,可现实往往与之相反。
秦国国内,是上下一心,秦国群臣,无有不尊王令者,秦国黔首,无有不为国者,民为国耕种,士为国厮杀,臣为国效力,这样的铁板一块,不说多了,相抗六国两三年,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六国呢,鏖战秦国,若是一旦过了那个能坚守的临界值,那六位君王之间,必定会生出异心,就如此番韩楚两国一般,被秦人以雷霆之势,各个击破。
六国攻一国,六国合一心,一旦六国之中,有一国退,那其余五国,也必定跟着退也,这也是匡章认为,乐毅之话,并非全对的缘故。
六国之败,是败于秦人,也是败于自己也。
就在匡章神游天外之间,司马错已经下了车驾,行至他的面前。
“秦御史令司马错,见过齐大将军!”
见到司马错立定行礼,匡章急忙上前两步,也一样朝着司马错行礼。
在这之前,两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互未谋面,只知有其人,是后来这两月来,两人一个属秦,一个属齐,鏖战河东,开始相识。
司马错用兵如何,匡章都能尽知,他匡章用兵如何,也能被司马错掌握了去,一来一去,两人都熟知对方用兵之法,对方心中谋略,此时会面,就像是两个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样。
“哈哈,久闻御使令大名也,知御使令将至,匡章久候矣!”
他曾闻司马错有言,为将者九要,而他则被冠之以勇之最也,在他之下,便是秦国的洛阳都督冯章。
今看冯章和他的手段,是有些相似之处,都是知敌弱而猛攻其弱,他的用兵之法,也被司马错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天下间,还有这样的人物,匡章心间,对他早就多了几分期盼。
两人在寒暄过后,司马错随着匡章,直入齐军大营,这一路之上,但见那军鼓阵阵,布阵严明,齐国技击,高大威猛,甲胄亮丽,长剑寒光,一观便知是久战之师也。
秦国战卒虽强,可司马错不会自大到,连匡章都小看了。
一路看过军阵,司马错随匡章入了营帐,又有人奉上了酒水,两人开始相谈。
“我曾听闻,齐国丞相田文,携齐王令,有出临淄之态,不日,便会奔大梁而见我王,秦齐之盟,乃东西二帝之盟,盟约,上古罕见,今后也再难有,我以为,不出两月,两国必定再次结盟也。
观大将军之军阵,知大将军之心意,秦齐两军,无需再战,齐国大军撤走,应该就在这一两月间吧,我今日前来,乃问大将军一句,此等境况之下,我河东秦齐两军,该以何处之?”
匡章闻言,举酒而笑。
他清楚,司马错想要的,就是一个保证罢了,保证齐国不再进犯,不再滋扰秦人,那他秦军,也可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了,事已至此,没必要双方总是这样对峙着。
“哈哈,我王之信,或许几日之间便到能到,信到军退,此番我齐军退走,乃是过赵国境,此事还需得禀于赵侯,是耗费了一些时日,御使令久等了。
不过嘛,这两军战事,是再无可能了,明日,我就下令,齐国大军,不得擅自出营,一力约束,至于这河东,肯定是秦国的,秦人想做什么,就可做什么,我等不过是暂住罢了,容我一些时日吧!”
匡章很果断的答应了,他没有必要,再和秦人继续周旋。
听到这里,司马错的心,也能是定下来了。
他所考虑的问题,匡章也能够猜到,正是春耕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应时而生,时间过了,机会也就没了。
正式算起来,河东郡归于秦国,今年是完整的第一年,秦国大战了这么久,国内粮草空虚,春耕是一定不能耽误的,还有郡守嬴宜敖的治郡之策,安邑大学宫的兴建,都要开始执行下去了,这些事情,是不能耽搁的。
再者,河东还有九万秦军,既然暂无战事,那至少安邑的那三万招募士卒,就可以散去了,让他们回家种地,投入到生产当中。
司马错为秦国来,也为河东郡守嬴宜敖来。
“大将军大义,我秦先行谢过将军也,那明日之时,我平阳城门大开,若是将军愿意,可随我入城一走,观看我秦河东风貌!”
与秦国交战了这么久,匡章素知秦人之厉害,去秦国的治下看看,他还是心动的,现在的战事是定下了,可这将来呢,齐秦之间,是否还会有一战,也是说不好的,趁着齐秦联合的机会,去秦国走走,多多了解,这是没有坏处的。
匡章心动了。
“想请御使令相助,只一个平阳邑,非我所愿也,我想去者,乃秦国关中,秦国咸阳也,看看霸主风貌,不知御使令可否?”
秦国,自从秦孝公下招贤令,再到当今秦王二次招贤令,对于山东士子贵族,都是持着开放的欢迎的态度,就算是去刺探虚实,司马错也不能拒绝,只是匡章突然提起这一茬,让司马错有些意外而已。
“大将军这一走,此间十几万齐军,又该当如何呢?”
七国大战,就齐国的损失最小,围攻平阳,攻取曲沃汾阴,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到如今,都还有十三余万的军力。
“哈哈,既然是齐秦联盟,御使令又如此大义,齐国大军在此无伤矣,有副将鲁贡,可领大军,我自去秦国也!”
闻之,司马错点头。
“那自是好,不如就请大将军与我一道,先去平阳一游,其后我在上报咸阳,赠通关令,助大将军也!”
“甚好,甚好!”
匡章高举酒爵。
心中开始谋划,从哪里走,去哪里看呢,进攻到咸阳,除了函谷关,真就没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