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国大军,乃是招募,六国将军,必定不能一心,如若分兵,岂不是在给我秦人机会,战略司何以断定,六国就会分兵呢?”
见秦王沉思一阵后问道,韩拙又开始回答起来。
“启禀大王,六国伐秦,七十五万大军,七十五万士卒,若是合兵一起,必定难以统率,如此冗长军阵,岂能言战,此为其一。
其二,六国谋秦,楚国不争,那便是以齐魏燕三国为主,韩赵楚三国从之,而在齐魏燕三国之中,魏国刚刚经历大败,魏国主将范追,又败于我秦,所以六国将军之中,当是以齐燕为主,齐燕两国,有割地八百里之隙,乐毅匡章,岂能心和,以他们之明,或许会有分兵之举,臣之所言,也是外交台之谋。
其三,魏国丞相所求,乃是从河东出兵,若是能够分兵两处,那可河东一支,函谷关一支,全齐燕之心,全魏王之心。
外交台前日之报,魏王下令,全国开始征集粮草,山东诸国商人,也都运送粮草给魏国,据统计,这已远远超出十五万大军所需,很有可能,魏王是为六国征集粮草,来换取河东之战略。
其四,分兵河东,乃是利于六国之战略,若是魏王能说动燕王、齐王任意一家,则河东一路,不成问题。”
这么一听,果真是有那么几分道理。
秦国上将军府之下,共有四司,这其中辎重司、御马司和督粮司,都有自己的具体职能,是一个严密的机构,相比起来,战略司这个幕府机构,就要松散的多了。
他们中有不少人,甚至还在大秦演武宫中,兼任老师,这些人平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聚集在一起,将外交台等各个地方的情报,收集起来,吸纳各处的理论,进行汇总和推演。
韩拙的这一番言论,可以说,不代表他自己,不代表战略司,代表的是秦国军政理念的精髓所在,其中不仅有战略司之功,更是有各台司之功。
六国大军,分兵两处,这对秦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只有有备,才能无患,大战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大军往哪里调集,粮草往哪里去调集,大军又该征集多少为好,还有防御工事的设立,这些都要提前定下来,早准备一天,这仗打起来,就能多一分胜算。
真要是有河东这一支,那在河东,也要开始征集粮草,运送士卒了,提前在这里做好准备,做好防御工事,总不能等到六国大军要来河东了,将已经征集到洛邑的粮草,再运送到河东去吧,这样一路上消耗,都已是不少了。
“听了战略司之言,诸位意下如何呢?”
嬴荡对此,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事关一战之胜负,那必须要多听听众臣的意见,再将此确定下来。
八位国务大臣当中,就只有樗里疾和司马错是领兵之人。
此刻,樗里疾坐在那里,半晌不言语,他一旁的司马错左右看看,就只好自己站出来了。
“启禀大王,燕国上将军乐毅,这几年名声日渐,可多是在练兵纵横一道,至于其在战阵如何,谁人也不知,不过,能被燕王拜为上将军者,必定有过人之处。
齐国大将军匡章,对于此人,臣是知之甚多,此人用兵,以勇武著称,善出奇兵,其对战之法,看似简单,可无疑深得兵家之勇。
臣以为,兵家之法,乃有练、勇、谋、势、械、威、微、斥候、众这九要,练,乃练兵,一国之将,若不会练兵,岂能为将,大王战卒、魏国武卒可为练兵之最,次之便是燕国上将军。
勇,乃善勇,此勇并非莽勇也,须知战场形势突变,能知其弱,能攻其弱,率军勇于突进,打败敌军,便是勇也,临淄一战,乃是勇法之最,匡章可谓天下勇之首也。
其次还有谋,善谋划,谋自己,谋敌将,谋敌国,势,则有山川大河、地理地势,天地风云,月缺夜寒,皆可为势,还有械,善用工事,善用器具,可谓械,威乃士气之威,军阵之威,将军能提士气,乃是手掌大威,大魏武卒,纵然大魏不在,但余威尚且在,这便是威。
还有微,谨小慎微,善于以微而取胜,都督白起,每逢歼敌,都坐镇全军,指挥战局,于微小之处,破敌军之阵容,当然,以都督之能,并非只有微也,其后乃是斥候,所谓斥者,乃度也,侯者,乃侯望也,度敌军之动向,望敌军之所为,候敌军之变化,能料敌先机,乃斥候之举,这一样也是都督白起所长也。
最后还有众,众乃多也,每一位将军,因其能力受限,所统率的军队,都有其上限,大军出征,将军能,则多多益善,将军不能,则多多成难,此为众之意。
匡章之勇,乃在与小股精兵突进,而至于众,则不常见他有此举,既然他为主将,而乐毅为副将,那这分兵之举动,或许就有可能了。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我秦须得以不变而应变也,分兵之举,或许有,或许无,不管六国是否分兵,但这洛阳,一定是绕不开的,且依照我秦地势,洛阳当为六国之重也,洛阳宜阳两地,互成依托,大王可在两地早做准备,再静观其变。”
司马错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真是让嬴荡意外了。
先不说他应对六国的策略,就单是他对兵法一道的认知,就不简单了。
说起来,秦国最屈才的,应该就是这位将军了吧,本该是上阵杀敌的好统帅,不想却做了监察天下的御史令,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他这御史令,也做得非常不错。
练、勇、谋、势、械、威、微、斥候、众,九个要素,都可以写出一本兵书了。
“哈哈,御史令之言,让寡人耳目一新啊,这番高论,都可以著成一本兵书了,将御史令之兵法,留于我秦演武宫中!”
对于这个意外收获,嬴荡是一定不能放过的,所说这九个要素,不正就是兵书最好的教材吗,他现在听了这么多,对六国伐秦一战,已经有了基本的定论。
六国是否分兵,暂且还不好说,但至少对于洛阳,齐国一定是要拔掉的,因为没了洛阳,宜阳就不能坚守,那三阳制敌长廊,也不复存在,这对于弱秦之举,很有必要。
“回大王,兵书之事,臣也有此打算,等到书成了,就呈报大王阅览!”
见大王如此说,司马错心间明白,他的话,大王是认同了。
“臣定不辱大王之令。”
在得到秦王首肯后,司马错落座。
“听了御史令战略司之言,寡人心间,已有了主意,暂且不提有没有河东这一路,那这洛阳,是一定要开始准备防守的,不知宜阳都督,可有何御敌长策?”
既然是洛阳先准备应战,那就要轮到洛阳都督了。
洛阳都督,秦国唯一一个五年都没有动过的都督,也是一个能坐拥二十万大军的都督,秦国面临六国征伐,秦王终于要用到他了。
:。:
“六国大军,乃是招募,六国将军,必定不能一心,如若分兵,岂不是在给我秦人机会,战略司何以断定,六国就会分兵呢?”
见秦王沉思一阵后问道,韩拙又开始回答起来。
“启禀大王,六国伐秦,七十五万大军,七十五万士卒,若是合兵一起,必定难以统率,如此冗长军阵,岂能言战,此为其一。
其二,六国谋秦,楚国不争,那便是以齐魏燕三国为主,韩赵楚三国从之,而在齐魏燕三国之中,魏国刚刚经历大败,魏国主将范追,又败于我秦,所以六国将军之中,当是以齐燕为主,齐燕两国,有割地八百里之隙,乐毅匡章,岂能心和,以他们之明,或许会有分兵之举,臣之所言,也是外交台之谋。
其三,魏国丞相所求,乃是从河东出兵,若是能够分兵两处,那可河东一支,函谷关一支,全齐燕之心,全魏王之心。
外交台前日之报,魏王下令,全国开始征集粮草,山东诸国商人,也都运送粮草给魏国,据统计,这已远远超出十五万大军所需,很有可能,魏王是为六国征集粮草,来换取河东之战略。
其四,分兵河东,乃是利于六国之战略,若是魏王能说动燕王、齐王任意一家,则河东一路,不成问题。”
这么一听,果真是有那么几分道理。
秦国上将军府之下,共有四司,这其中辎重司、御马司和督粮司,都有自己的具体职能,是一个严密的机构,相比起来,战略司这个幕府机构,就要松散的多了。
他们中有不少人,甚至还在大秦演武宫中,兼任老师,这些人平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聚集在一起,将外交台等各个地方的情报,收集起来,吸纳各处的理论,进行汇总和推演。
韩拙的这一番言论,可以说,不代表他自己,不代表战略司,代表的是秦国军政理念的精髓所在,其中不仅有战略司之功,更是有各台司之功。
六国大军,分兵两处,这对秦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只有有备,才能无患,大战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大军往哪里调集,粮草往哪里去调集,大军又该征集多少为好,还有防御工事的设立,这些都要提前定下来,早准备一天,这仗打起来,就能多一分胜算。
真要是有河东这一支,那在河东,也要开始征集粮草,运送士卒了,提前在这里做好准备,做好防御工事,总不能等到六国大军要来河东了,将已经征集到洛邑的粮草,再运送到河东去吧,这样一路上消耗,都已是不少了。
“听了战略司之言,诸位意下如何呢?”
嬴荡对此,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事关一战之胜负,那必须要多听听众臣的意见,再将此确定下来。
八位国务大臣当中,就只有樗里疾和司马错是领兵之人。
此刻,樗里疾坐在那里,半晌不言语,他一旁的司马错左右看看,就只好自己站出来了。
“启禀大王,燕国上将军乐毅,这几年名声日渐,可多是在练兵纵横一道,至于其在战阵如何,谁人也不知,不过,能被燕王拜为上将军者,必定有过人之处。
齐国大将军匡章,对于此人,臣是知之甚多,此人用兵,以勇武著称,善出奇兵,其对战之法,看似简单,可无疑深得兵家之勇。
臣以为,兵家之法,乃有练、勇、谋、势、械、威、微、斥候、众这九要,练,乃练兵,一国之将,若不会练兵,岂能为将,大王战卒、魏国武卒可为练兵之最,次之便是燕国上将军。
勇,乃善勇,此勇并非莽勇也,须知战场形势突变,能知其弱,能攻其弱,率军勇于突进,打败敌军,便是勇也,临淄一战,乃是勇法之最,匡章可谓天下勇之首也。
其次还有谋,善谋划,谋自己,谋敌将,谋敌国,势,则有山川大河、地理地势,天地风云,月缺夜寒,皆可为势,还有械,善用工事,善用器具,可谓械,威乃士气之威,军阵之威,将军能提士气,乃是手掌大威,大魏武卒,纵然大魏不在,但余威尚且在,这便是威。
还有微,谨小慎微,善于以微而取胜,都督白起,每逢歼敌,都坐镇全军,指挥战局,于微小之处,破敌军之阵容,当然,以都督之能,并非只有微也,其后乃是斥候,所谓斥者,乃度也,侯者,乃侯望也,度敌军之动向,望敌军之所为,候敌军之变化,能料敌先机,乃斥候之举,这一样也是都督白起所长也。
最后还有众,众乃多也,每一位将军,因其能力受限,所统率的军队,都有其上限,大军出征,将军能,则多多益善,将军不能,则多多成难,此为众之意。
匡章之勇,乃在与小股精兵突进,而至于众,则不常见他有此举,既然他为主将,而乐毅为副将,那这分兵之举动,或许就有可能了。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我秦须得以不变而应变也,分兵之举,或许有,或许无,不管六国是否分兵,但这洛阳,一定是绕不开的,且依照我秦地势,洛阳当为六国之重也,洛阳宜阳两地,互成依托,大王可在两地早做准备,再静观其变。”
司马错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真是让嬴荡意外了。
先不说他应对六国的策略,就单是他对兵法一道的认知,就不简单了。
说起来,秦国最屈才的,应该就是这位将军了吧,本该是上阵杀敌的好统帅,不想却做了监察天下的御史令,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他这御史令,也做得非常不错。
练、勇、谋、势、械、威、微、斥候、众,九个要素,都可以写出一本兵书了。
“哈哈,御史令之言,让寡人耳目一新啊,这番高论,都可以著成一本兵书了,将御史令之兵法,留于我秦演武宫中!”
对于这个意外收获,嬴荡是一定不能放过的,所说这九个要素,不正就是兵书最好的教材吗,他现在听了这么多,对六国伐秦一战,已经有了基本的定论。
六国是否分兵,暂且还不好说,但至少对于洛阳,齐国一定是要拔掉的,因为没了洛阳,宜阳就不能坚守,那三阳制敌长廊,也不复存在,这对于弱秦之举,很有必要。
“回大王,兵书之事,臣也有此打算,等到书成了,就呈报大王阅览!”
见大王如此说,司马错心间明白,他的话,大王是认同了。
“臣定不辱大王之令。”
在得到秦王首肯后,司马错落座。
“听了御史令战略司之言,寡人心间,已有了主意,暂且不提有没有河东这一路,那这洛阳,是一定要开始准备防守的,不知宜阳都督,可有何御敌长策?”
既然是洛阳先准备应战,那就要轮到洛阳都督了。
洛阳都督,秦国唯一一个五年都没有动过的都督,也是一个能坐拥二十万大军的都督,秦国面临六国征伐,秦王终于要用到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