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坐于上首,下方儒家诸弟子坐定。
共计五十六人。
其中有男有少,年长者,看起来似乎与孟轲一般,而年少者,似乎才刚及弱冠,不过,无一例外,他们尽皆精神饱满,一个个正襟危坐,准备好了倾听秦王高论。
孟轲游历天下,一生所行,乃是齐魏最多,就连楚国,也有好几次,但对于秦国,总是不耻于秦法之厉,也从来没有入秦为官这等的想法,可谁又能想到,让孟轲身居高位,能执手牛耳者,乃是秦王。
本来随孟轲者,只有二十四人,此间其余三十二人,要么是在别国为官,要么是在别处修学,他们皆是在知道孟轲为秦治礼令后,才纷纷入秦,汇聚成了这五十六人。
若是嬴荡计划得不错,那这五十六位儒生,将来会有不少会在秦国为官,还有会去秦国各处治学,无一例外,他们将会成为治礼台的肱骨,成为大秦行教化的先锋。
秦王扫过下方众人,清了清嗓子,正式说了起来。
“孟子乃天下名士,而诸位为名士之徒,亦乃天下之大才也,古往今来,能成事者,必是人也,也只有人,方能成就天下之事。
寡人之志,在于治国、治学,然治国之道,贤能为重,所以这治学之要,不亚于治国也,何为学,孟子之言,能用则学,我秦国要用的,便是礼乐教化之学,庶民有德,臣子知忠,君王行仁,天下王道!
儒家之学,集大夏大商大周两千年之礼乐累积,可谓是厚积薄发,孔子成此道,孟子壮其志,今我秦意欲以儒家之道,教化我秦国之民,成天朝上国是也。
儒家所云,有教无类,然我秦国西陲陇西一郡,常年受羌戎滋扰,黔首困苦,庶民流离。虽能连年之战,可这战后,羌戎又来,难道就只能如此反复吗?
今日,寡人有一问,若是在此处行教化,化蛮夷而知礼,不知是否可行,诸位可有长策?”
天朝上国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但时常听到秦王提起,流传到了如今的地步,不少秦人也都尽知。
这已经成为了嬴荡的一个口号,一个能让秦国所有君臣,诸子百家联合在一起的梦想,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大秦梦!
秦王话落,众位儒生踊跃而动,先是年少者所言,其次是年长者所言,至于嬴荡所中意的公孙丑,却始终没有看到他站起身来。
每逢一位弟子起身,必要先报家门,转眼间,这都已经是第十人了。
嬴荡听了听,这些人所说,还是有些良策,只是无一例外,并不能很好地切合实践,当然,这也为难他们了,能说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就是没有一个,是彻底而又全面,令秦王满意的。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治学的大才,但面对这治国、治郡之策,并不是人人都能精通的,况且秦王眼界也不低。
嬴荡听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大同小异,开始无趣起来了。
在秦王的左手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他看秦王的神态如此,终于是忍不住站了出来。
“大王,臣乃万章,吾有一言,请大王听之!”
治礼台儒生,有修书之责,有责便有职,有职,也就可称之为官了,可以说这治礼台,就是专门为这些儒生所立。
万章,听到此人的姓名,嬴荡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孟子一生成书,仅有一册,便是,其中记载了不少的对话,而孟子与万章的对话,无疑是最多的,由此可见,此人乃当世大儒也,在北宋之首,宋帝还封万章为博兴伯,只因其才学出众也。
他一生追随孟子,最得孟子的喜爱,要说孟子高足是谁,万章必定是第一人,他的高论,是要好好听一下了。
“万章请言?”
得到秦王的首肯之后,万章行至大殿中央,朝众人行过礼后,又略微思付,方才说了起来。
“陇西之地,乱在异族也,何为异族,皆因异也,与我等不同,便是异,可臣细想之下,这不同在何处呢,是相貌不同,还是衣饰不同呢,臣以为,此皆为表象也。
俱是五官,生有四肢而一头,其相貌无异,秦人可食肉糜,异族也可食肉糜,其为吃食无异,身上所穿,虽有不同,但异族衣物,也是分绫罗粗麻,甚至连语言也无大异也,异族之人,常用我华夏之文,如此一观,唯有不同者,乃生存之道也。
天下苍生,无有不被教化者,野兽能被教化为家畜,异族也可被教化为华夏也,只因我华夏与陇西异族所受教化不同,所以人才有异,而这种教化,并非是礼乐教化,而是农耕之教化也!
陇西一郡,其地势虽多有山地,但平川亦是不少,更有甚者,其境内有大河数条,皆可行浇耕之用,要教化异族,农耕足矣!
其一,赠与异族农耕之具,其二,教授异族农耕之法,令他们秋收冬藏,顺应天时而居,如此,居则有定,食则有方,异族之心才能安,不至于再生祸乱,天下万事之难,皆在于不破其质也,若是得质,必有其功,而农耕便是其质!”
此言甚妙!
不愧是孟轲高徒,和嬴荡所想的如出一辙,看来并非是人类将植物给教化了,而是植物教化了人类,让人类守在那里,悉心照顾它们,施肥浇地,等着它们开花结果。
河西之地,有渭水、龙川等几条大河流经,虽多有山地,但平川分部亦是不少,完全可行耕种之法,如万章所言,异族若得耕种,果真就与华夏人无异了,人只有安定下来了,才能好好地过日子。
“嘿嘿,只说其一,不说其二也,教授诗书,不如先让人吃饱饭,好个好办法,可蛮夷畏威而轻礼,师兄怕是忘说了一言,此乃长久之功也,而短期之计,必要行大军镇压。
从古至今,异族都是靠牛羊而活,现在要他们耕种,以他们的性子,岂会应允,这农耕之苦,又岂能忍受,万物皆可教化,这也不错,但若没有棍棒,哪有孝子呢!”
嬴荡望去,刚刚站出来的这位,乃是一魁梧大汉,其人形容丑陋,但威势难挡,从嬴荡一进来,就已经注意到这人了。
他看似虽有些莽撞,但这一番话,说得不无道理。
万章之策当然是可行的,但可行的依据,是得有强有力的大军征服,先将他们打服了,打怕了,他们才会听你的,才会愿意耕种,才会不去抢夺别人的。
万章见此,也不恼怒,只见他哂然一笑。
“丑之言,不错也,纵然农耕,也不能缺武威,若无武威,岂能事成。”
大汉连连点头。
“是也,是也。”
说过这句,大汉转过身来,对着秦王行礼。
“臣公孙丑,拜见大王!”
果不其然,这就是公孙丑,人如其名,他就是没有自报家门,嬴荡也猜到**分了。
“武备不修,何来文治,万章之说,公孙之言,尽乃良策。”
儒生重礼,这公孙丑模样丑陋,体形魁梧,让人一点都感觉不到庄重之色,但他的举止神态,皆是不离礼法也。
“回大王,臣以为,当兴文武之治,其一,建立一支专门可用于平叛的军卒,此军必定要大纛鲜明,军纪严明,杀伐果决,让异族听其名,就惧其威也,此为震慑之用。
其二,如师兄万章所言,行农耕教化,异族之人,也以氏族之分,拉拢氏族,各个击破,氏族间先后带动,进行农耕。
其三,广立小城,陇西一郡,虽无大川,但尽是小平川也,每一平川,都立一座小城,黔首居于城中,行大周之制,早出耕种,晚来归城,所收粮食,尽皆藏于城中,令那些不被我秦教化者,无以为生。
其四,分割地形,在要道处尽皆安营扎寨,驻守锐士,四处击杀乱民,何为乱,不尊秦法者为乱也。
其五,教授当地氏族,我华夏礼乐之道,令其学礼乐,知诗书,从小习之,长大则与我华夏无异。
如此一来,乱民无所退,也无所进,若得生存,必要为秦人也,若为秦人,当守秦法,必知礼仪!”
嬴荡听后,直接站起身来,拍手叫好。
河西郡守,非此人莫属也!
“良言良策,实乃治国之才也,寡人甚慰,公孙今日之言,定要铭记,他日我秦,必有大用。”
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因为这划分秦国十郡的事情,还在准备阶段,等到一切都妥当了,就以雷霆手段展开。
共计五十六人。
其中有男有少,年长者,看起来似乎与孟轲一般,而年少者,似乎才刚及弱冠,不过,无一例外,他们尽皆精神饱满,一个个正襟危坐,准备好了倾听秦王高论。
孟轲游历天下,一生所行,乃是齐魏最多,就连楚国,也有好几次,但对于秦国,总是不耻于秦法之厉,也从来没有入秦为官这等的想法,可谁又能想到,让孟轲身居高位,能执手牛耳者,乃是秦王。
本来随孟轲者,只有二十四人,此间其余三十二人,要么是在别国为官,要么是在别处修学,他们皆是在知道孟轲为秦治礼令后,才纷纷入秦,汇聚成了这五十六人。
若是嬴荡计划得不错,那这五十六位儒生,将来会有不少会在秦国为官,还有会去秦国各处治学,无一例外,他们将会成为治礼台的肱骨,成为大秦行教化的先锋。
秦王扫过下方众人,清了清嗓子,正式说了起来。
“孟子乃天下名士,而诸位为名士之徒,亦乃天下之大才也,古往今来,能成事者,必是人也,也只有人,方能成就天下之事。
寡人之志,在于治国、治学,然治国之道,贤能为重,所以这治学之要,不亚于治国也,何为学,孟子之言,能用则学,我秦国要用的,便是礼乐教化之学,庶民有德,臣子知忠,君王行仁,天下王道!
儒家之学,集大夏大商大周两千年之礼乐累积,可谓是厚积薄发,孔子成此道,孟子壮其志,今我秦意欲以儒家之道,教化我秦国之民,成天朝上国是也。
儒家所云,有教无类,然我秦国西陲陇西一郡,常年受羌戎滋扰,黔首困苦,庶民流离。虽能连年之战,可这战后,羌戎又来,难道就只能如此反复吗?
今日,寡人有一问,若是在此处行教化,化蛮夷而知礼,不知是否可行,诸位可有长策?”
天朝上国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但时常听到秦王提起,流传到了如今的地步,不少秦人也都尽知。
这已经成为了嬴荡的一个口号,一个能让秦国所有君臣,诸子百家联合在一起的梦想,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大秦梦!
秦王话落,众位儒生踊跃而动,先是年少者所言,其次是年长者所言,至于嬴荡所中意的公孙丑,却始终没有看到他站起身来。
每逢一位弟子起身,必要先报家门,转眼间,这都已经是第十人了。
嬴荡听了听,这些人所说,还是有些良策,只是无一例外,并不能很好地切合实践,当然,这也为难他们了,能说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就是没有一个,是彻底而又全面,令秦王满意的。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治学的大才,但面对这治国、治郡之策,并不是人人都能精通的,况且秦王眼界也不低。
嬴荡听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大同小异,开始无趣起来了。
在秦王的左手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他看秦王的神态如此,终于是忍不住站了出来。
“大王,臣乃万章,吾有一言,请大王听之!”
治礼台儒生,有修书之责,有责便有职,有职,也就可称之为官了,可以说这治礼台,就是专门为这些儒生所立。
万章,听到此人的姓名,嬴荡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孟子一生成书,仅有一册,便是,其中记载了不少的对话,而孟子与万章的对话,无疑是最多的,由此可见,此人乃当世大儒也,在北宋之首,宋帝还封万章为博兴伯,只因其才学出众也。
他一生追随孟子,最得孟子的喜爱,要说孟子高足是谁,万章必定是第一人,他的高论,是要好好听一下了。
“万章请言?”
得到秦王的首肯之后,万章行至大殿中央,朝众人行过礼后,又略微思付,方才说了起来。
“陇西之地,乱在异族也,何为异族,皆因异也,与我等不同,便是异,可臣细想之下,这不同在何处呢,是相貌不同,还是衣饰不同呢,臣以为,此皆为表象也。
俱是五官,生有四肢而一头,其相貌无异,秦人可食肉糜,异族也可食肉糜,其为吃食无异,身上所穿,虽有不同,但异族衣物,也是分绫罗粗麻,甚至连语言也无大异也,异族之人,常用我华夏之文,如此一观,唯有不同者,乃生存之道也。
天下苍生,无有不被教化者,野兽能被教化为家畜,异族也可被教化为华夏也,只因我华夏与陇西异族所受教化不同,所以人才有异,而这种教化,并非是礼乐教化,而是农耕之教化也!
陇西一郡,其地势虽多有山地,但平川亦是不少,更有甚者,其境内有大河数条,皆可行浇耕之用,要教化异族,农耕足矣!
其一,赠与异族农耕之具,其二,教授异族农耕之法,令他们秋收冬藏,顺应天时而居,如此,居则有定,食则有方,异族之心才能安,不至于再生祸乱,天下万事之难,皆在于不破其质也,若是得质,必有其功,而农耕便是其质!”
此言甚妙!
不愧是孟轲高徒,和嬴荡所想的如出一辙,看来并非是人类将植物给教化了,而是植物教化了人类,让人类守在那里,悉心照顾它们,施肥浇地,等着它们开花结果。
河西之地,有渭水、龙川等几条大河流经,虽多有山地,但平川分部亦是不少,完全可行耕种之法,如万章所言,异族若得耕种,果真就与华夏人无异了,人只有安定下来了,才能好好地过日子。
“嘿嘿,只说其一,不说其二也,教授诗书,不如先让人吃饱饭,好个好办法,可蛮夷畏威而轻礼,师兄怕是忘说了一言,此乃长久之功也,而短期之计,必要行大军镇压。
从古至今,异族都是靠牛羊而活,现在要他们耕种,以他们的性子,岂会应允,这农耕之苦,又岂能忍受,万物皆可教化,这也不错,但若没有棍棒,哪有孝子呢!”
嬴荡望去,刚刚站出来的这位,乃是一魁梧大汉,其人形容丑陋,但威势难挡,从嬴荡一进来,就已经注意到这人了。
他看似虽有些莽撞,但这一番话,说得不无道理。
万章之策当然是可行的,但可行的依据,是得有强有力的大军征服,先将他们打服了,打怕了,他们才会听你的,才会愿意耕种,才会不去抢夺别人的。
万章见此,也不恼怒,只见他哂然一笑。
“丑之言,不错也,纵然农耕,也不能缺武威,若无武威,岂能事成。”
大汉连连点头。
“是也,是也。”
说过这句,大汉转过身来,对着秦王行礼。
“臣公孙丑,拜见大王!”
果不其然,这就是公孙丑,人如其名,他就是没有自报家门,嬴荡也猜到**分了。
“武备不修,何来文治,万章之说,公孙之言,尽乃良策。”
儒生重礼,这公孙丑模样丑陋,体形魁梧,让人一点都感觉不到庄重之色,但他的举止神态,皆是不离礼法也。
“回大王,臣以为,当兴文武之治,其一,建立一支专门可用于平叛的军卒,此军必定要大纛鲜明,军纪严明,杀伐果决,让异族听其名,就惧其威也,此为震慑之用。
其二,如师兄万章所言,行农耕教化,异族之人,也以氏族之分,拉拢氏族,各个击破,氏族间先后带动,进行农耕。
其三,广立小城,陇西一郡,虽无大川,但尽是小平川也,每一平川,都立一座小城,黔首居于城中,行大周之制,早出耕种,晚来归城,所收粮食,尽皆藏于城中,令那些不被我秦教化者,无以为生。
其四,分割地形,在要道处尽皆安营扎寨,驻守锐士,四处击杀乱民,何为乱,不尊秦法者为乱也。
其五,教授当地氏族,我华夏礼乐之道,令其学礼乐,知诗书,从小习之,长大则与我华夏无异。
如此一来,乱民无所退,也无所进,若得生存,必要为秦人也,若为秦人,当守秦法,必知礼仪!”
嬴荡听后,直接站起身来,拍手叫好。
河西郡守,非此人莫属也!
“良言良策,实乃治国之才也,寡人甚慰,公孙今日之言,定要铭记,他日我秦,必有大用。”
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因为这划分秦国十郡的事情,还在准备阶段,等到一切都妥当了,就以雷霆手段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