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日力量的增长,使中国对日政策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张作霖、张汉卿父子为主要的对日强硬派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力量,连一向对日畏惧的吴俊升也转换枪口,引导着国会的舆论向日据的关东州开火。
    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如何使关东州回归国家也是对日政策的焦点。
    只是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有点像暴发户,从增长指数看一片大好,但由于长期受到列强的欺凌,在对外底气上仍显不足。近半个世纪的束缚导致的工业底子差,基数少,起步晚,与日本这样工业革命累积了几十年的大国还是有一定差距。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能以一隅打败北极熊,绝非浪得虚名。
    考虑到国家经济刚刚走上正轨,与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英、法、德等的工业实力还有很大差距,离美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民国政|府在大方向上还是选择了低调。
    作为指导,张汉卿用一句十六字方针概括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对外政策:“韬光养晦、埋头发展、有所作为、有所不为”。
    日本在一个世纪前即制订了堪称“完美”的大陆政策,也一直视远东及朝鲜为其“生命线”,所以从政|府的政策延续、国民的精神上已经给“满洲”加上了紧箍咒,成为欲罢不能之势。
    武力夺取关东容易,用张作霖的话说是“二十几万东北军还不让这几万关东军包了饺子”?但是日本国民是不能忍受这种象征着日本帝国的灵魂的丢失的,中日必将提前发生一场大战,这为初生的民国政|府所不能承担。
    当然以目前这种中国力量远超正史、国家工业交通能力越来越强的局面下,日本是否还敢先发动一场注定是持久的战争的变量越来越小,至少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而中国应对这场战争的本钱在积累,底气在充实。
    不能主动开打,不意味着可以坐视日本在关东的发展和坐大。继1922年老奉系将日本势力牢牢地限制在南满铁路沿线后,张作霖政|府对东北的铁矿、煤矿、森林、农田的控制越来越严苛,也已经有多起日人越界深入东北境内被“不明人员”斗殴致死的事件。
    对此中国政|府以1922年之声明为理由发表谈话,反谴责日本政|府不能约束国民遵守边界,以致有此争端。外交部一再重申:“不能容忍日本人违法越界、因此也不能保证非法入境之日本侨民在中国的安全。”
    东北人民为争取关东州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牺牲,“五卅运动”后在东北日本各大中工矿企业中的中国人纷纷离职转入国有企业,使日本在东北的企业遇到了第一次“用工荒”。
    随着中华民国政|府对东北矿业的控制和对日本企业的束缚越来越紧,使得日本在东北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京佳线的开通,不但分流了南满铁路的客货运量,使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大大降低,还使得日本国内对华政策有了些微的转变。
    众所周知,自1924年起,为摆脱经济困境,日本原外相推行与英、美妥协的“协调外交”和对华尽量避免武力的经济侵略政策。
    因为中国国家力量的增强,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在同步增长,就是在今年,著名的诗人闻一多写下了他著名的《七子之歌》。对日本,向中国民众发出了索回日据关东州的呼喊: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中国民众的“不友好”表现与中国政|府的日渐强硬态度,使日本继续推行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大陆政策”变得渐渐虚幻起来:日本一直视东亚大陆为其生命线,本来想通过朝鲜这块跳板,融合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成立亲日的满蒙政|府(历史上也是这么干的),利用其资源,为支持日本的扩张打下基础。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近代工业化国家之路,“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由此可见,日本对大陆的向往一直根深蒂固。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签订的《马关条约》,光战争赔款就有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
    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根据条约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中国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但是俄国出于染指远东的需要,向清政|府卖人情,与德、法一起出面干涉阻止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因当时日本无力与三国为敌,只好妥协,日本因此对俄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俄国利用此机出兵占领满洲,而且还在朝鲜扶植亲俄政权,企图向朝鲜半岛扩张势力范围,进而独霸远东。俄国的远东政策遂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产生直接冲突,日本先与英国结成英日同盟,再赌上国运同俄国一战。
    日俄战争结果,日本得到朝鲜、旅顺、大连和满铁沿线等地,从此日俄结怨越来越深。在日俄战争中不仅由于战败国的沙俄政|府一分赔款不付一寸领土不让,最重要的是作为战胜者的日本取得的是皮洛士的胜利。
    日本接受无奈的日俄战争结果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国家实力已经无法承受下去了。在日俄战争后,日本直到1910年经济才开始逐渐复苏,所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对外扩张尤其是军事对外扩张一直是持谨慎态度的。
    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列强纷纷出兵干涉俄国内战,日本乘机从海参崴登陆出兵西伯利亚,一度攻至贝加尔湖以东,但最终在1922年10月日本干涉军被逐出苏联国土。此次出兵,让日本体会到在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作战的艰苦。
    与其地缘相似的大英帝国也有类似的憧憬,但英法百年战争使英国清醒的认识到大陆政策的死胡同,因而抓住契机转向建立海权,玩弄欧洲均势,争夺全球殖民地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可惜日本崛起太晚,没有如此觉悟,再加上此时世界已被列强瓜分的七七八八了,日本只能盯上其近邻。
    所以对中国来说,人世间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有么这样一种邻居!
    大陆政策最终导致日清战争争夺朝鲜、日俄战争争夺远东霸权、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全面侵华。而大陆政策,也必然与英荷等国在远东的利益产生冲突;并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产生矛盾。
    日美冲突最早始于一战结束,列强重新瓜分了世界殖民地,并签订了华盛顿条约,日本要求保持相当于美英各国十分之七的海军力量,但未能通过,最终主力舰(战舰、巡洋战舰)和航空母舰定为美英的十分之六。
    从日本的国力来看,可以说裁军对它是有利的,但海军内部仍有一种势力认为同意十分之六是一种耻辱,这股势力成了后来发生问题的根源。
    同时签订的九国公约,其目的是尊重中国的主权、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该公约构成了企图染指中国的美国远东政策的核心,也是后来发生日美冲突的一个原因。
    鉴于俄国崩溃,新生的苏联短时间无法崛起,同时《华盛顿条约》签订等一战后的形势,日本后来第三次修改《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判定为第一假想敌,日美之战从此走上不归路。
    现阶段的中国与往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形势对中国变得比史上要好得多:在中国适当体现出国家力量、国家意志的时候,日本再想觊觎大陆领土已变得茫然。
    在注定会发生一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无法预料的国家战争后,日本政|府是否有信心支持由将来某些军国人员所挑起的那两场侵华战争,还真是五五之数。
    只要日本卷入对美强硬的漩涡,就是中国的幸运。彼消此长,再有几年的缓冲时间,中国自然可以恢复元气,重现大国雄风。?

章节目录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不落并收藏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