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放得意得很:“这种粉的特点就是如此,入口细腻滑爽,还有一点点韧劲。您说说,口味怎么样,还能尝出这里头的陈米味道了吗?”
    陶村长闭着眼睛品味,尝了半天,将碗里的粉全都盛完了,最后腆着脸向老伴儿伸手,要她再给做一份。
    “真……真没尝出陈米味道——话说这米香,这滑爽,我老陶,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的粉……”
    贾放拦住了一旁正要给老村长做第二碗的陶夫人,请她去做一份完全由新米做成的米浆,然后上屉蒸熟,再递给陶村长。
    陶村长急吼吼地,自己讨来,自己调了平日里爱吃的口味,一样地滴了香油、洒了小葱,品尝了,砸吧砸吧嘴,露出大惑不解的表情。
    “贾三爷,为什么……为什么这全部用新米做的,吃起来没有陈米和新米混掺起来做的这种粉味道来得好?”
    贾放则笑着说:“这样还不好?以后村里就算是陈米吃不完,也可以用来做这种小吃,而不用担心煮出来的饭有霉味儿了。”
    陶村长一想,确实是如此,登时大喜,又问贾放:“三爷,这道……粉,到底叫什么名儿?”
    贾放回答道:“肠粉,用抽屉做的这种,就叫抽屉肠粉。”
    早先贾放在北静王府的时候,听对方提到关于陈米的困扰,他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在我国烹饪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种米制品——肠粉。确切地说,是各种用米浆制成的粉类食物:广府的河粉、潮汕的粿条、客家的粄条……还有各种肠粉,布拉肠、抽屉肠、猪肠粉……
    这些米制品都有一个特点: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陈米。如果仅仅用新米,做出来的成品就没有用陈新两种米按比例做出的粉爽滑Q弹。
    贾放以前读过一篇报道,解释过其中的科学原理,大约就是稻米中的支链淀粉经过陈化之后会发生一定改变,减少一定的黏性之类。但是时间久远,贾放早已不记得具体的理论是什么了——但是他记住了结论,一定要混合使用陈米和新米。
    “除了拌杂酱的这种最简单的肠粉,这种粉还能有很多做法。”贾放指导陶夫人开展厨艺实践活动,“比如说,您用来佐粥的腌萝卜,可以切成丁,洒在米浆上,跟着米浆一道蒸熟蒸软;又比如说,等米浆稍许成型,您就可以在这抽屉里打个鸡蛋,洒一把葱花……”
    贾放一边说,陶村长一面双眼发亮,可见也是个十足十的吃货。
    陶夫人却瞪着丈夫:“你咋知道咱家养的鸡今早刚下了两个鸡蛋?”
    陶村长伸手一比划:“仨!我刚才过去鸡窝,又捡着一个。”
    此前贾放大力怂恿村里人发展副业,自己养些个鸡鸭什么的,由此一看,陶村长带头执行得还不错。
    陶夫人这才将板着的脸放松了一点儿,说:“三爷是贵客,自然要尝一尝咱家现制的这个……肠粉。至于你么……还不快去把咱小孙孙从村外头叫回来,让他尝尝奶奶的手艺。”
    老村长将头一缩,一溜烟就下了吊脚楼,那腿脚,比年轻人还要利落。
    而贾放也算是顺利将抽屉肠粉的技法传授了出去。后来他总算品尝到了陶夫人亲手做的抽屉肠粉,里面打了鸡蛋小葱,还洒上了切成细丁的腌萝卜,别提多香了。
    可是说实话,贾放还是有点儿怀念后世的芝麻酱、豉油汁,还有……辣子。
    第41章
    水宪与林如海端坐在晚晴楼的厨房里, 在完成和贾放完全相同的“试验”。
    由贾放设计,百工坊的木匠亲手打造的“抽屉蒸笼”,此刻正放在大灶上。晚晴楼上了年纪的大师傅将木抽屉抽出, 将晶莹柔滑的肠粉从里面刮出,盛在碗里, 浇上晚晴楼特制的酱汁, 洒上葱花和芝麻, 恭敬地递到水林两位手中。
    水宪和林如海尝过, 一致点头。水宪说:“果然如贾放所言, 这米浆若是掺了陈米, 真的比单用新米做出来的口感要滑爽得多。”
    林如海一边吃一边赞叹:“这样精妙的吃食……子放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令我这来自姑苏鱼米之乡的都感大开眼界啊!”
    水宪有意无意地帮贾放遮掩:“你别看贾放年纪小, 他读过的杂书可多,好些咱们不知道的逸闻趣事,他都知道。日后与他相处, 你就知道了。”
    林如海这时在忙着吃肠粉, 没空开口, 只“嗯”了一两声,算是作答。
    水宪却指挥晚晴楼的大师傅:“再试试将米浆浇在布上,然后洒上材料,一并上屉蒸熟。”
    大师傅连声应了,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洁净棉布,铺在一层竹屉上, 然后在上面浇了一层厚薄均匀的米浆,洒上香葱、配芝麻一起炸过的虾米, 一道送入蒸屉里蒸。
    这蒸制只要小半盏茶的功夫,大师傅就将竹屉取出,将那棉布, 带着表面已经蒸为凝固状态的米粉,一起翻倒在事先抹过一层猪油的案板上,然后迅速将棉布一揭,棉布已经从米粉上面脱离,大师傅迅速将那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米粉连同葱花和虾米,圈成一卷,再切成一段一段的盛盘,淋上酱汁与香油,递到水宪和林如海面前。
    林如海:“这……这看起来比刚才的还要好啊!”
    他已经等不得了,伸筷子夹了一小块,还未尝,先观其形色:“这粉皮是白如雪,薄如纸,里面的食材若隐若现,欲拒还迎……”
    --

章节目录


[红楼]基建高手在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红楼]基建高手在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