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辂每日读读书,拿好吃的去偶遇偶遇张家小娘子,偶尔还被苏轼他们拉着去请教范百福等人,过得十分充实。
    转眼苏辂三兄弟已到成都府两月有余,眼看中秋将至,正是阖家团圆的时候。
    苏轼想到离家多时,不曾回去见妻子,便向张方平提出回家一趟,过完中秋再回来。
    张方平自是允了。
    三兄弟租了牛车,辘辘地返回眉山。
    入秋后,眉山遍地的荷花都成了枯荷,秋藕倒是正当时,芸娘途中看到挖藕的藕农,还见猎心喜地让金刚去买了一些。
    苏轼和苏辙从小生在眉山、长在眉山,藕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不过芸娘连莲房都能拿来做菜,做起藕来肯定也有一手,他们心里都挺期待。
    许久不见新婚燕尔的妻子,苏轼归心似箭,竟忘了遣人往家里报个信。还是出来采买的小丫鬟偶然瞥见坐在牛车上的兄弟三人,才急匆匆地跑回去给王弗报信。
    程氏身体不好,苏三娘又是嫁而复归的女儿,家中事务自然是王弗来操持。
    王弗知道丈夫马上要回来了,心中既高兴又嗔怒。
    高兴的是很快就能见到丈夫了,嗔怒的是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她现在连去换身衣裳都来不及了。王弗匆匆跟程氏说了一声,从程氏屋中离开,回房重新梳妆去。
    程氏见王弗脚步急切地小跑离开,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儿女之间的情意,每次看到都叫人开心。
    苏轼与苏辙回到家,自是先去拜见程氏和苏洵。不过苏洵又外出访友去了,所以他们只见到了母亲与姐姐。
    程氏知道王弗在等着苏轼,也不多留他们,只询问了几句他们在成都府的事便让他们回去擦把脸歇一歇。
    苏涣去了任地,苏辂回去自己的院子里也见不着,程氏便把他留下说话。
    苏轼兄弟俩出了程氏的屋子。
    苏轼从窗外瞧见自家母亲与姐姐都亲厚地拉着苏辂说话,忍不住和苏辙嘀咕:“瞧这架势,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辂弟才是娘亲生的。”
    苏辙说道:“辂弟父母不在身边,娘多关心些是应该的。”别说程氏了,就是平时他们也很留心这个堂弟,免得他思念去了利州的双亲。
    苏轼与苏辙一路聊着,等走到自家院子外倒是顿住脚步,有些踟蹰。
    “哥你怎么不进去?”苏辙问。
    “我们前几天买书把银钱用完了,也没给你嫂子买点东西。”苏轼到了院门外才想起这一出。都说小别胜新婚,如今一别两个月,马上就要见面了,他还真有娶妻当日的忐忑。
    苏辙说道:“你给嫂子买东西,嫂子也未必会高兴,不如把你写的新词念给嫂子听听。”他可是看过的,他哥在成都府时便对月怀家,写的新词既能说是思念家乡,也能说是思念妻子,直接当成礼物送出去不就成了。
    苏轼一听,觉得这主意好,这才打发走苏辙走进自家小院。
    才踏入院中,他便见到王弗正临窗而坐,对镜梳妆。隔着窗棂,他只能看到她轻轻地为自己描着眉,动作十分小心。他怕她把眉画坏了,没有惊扰,只傻乎乎地站在院中看着她仔细把姣好的眉眼描画个遍。
    王弗还是竟身边的婢子提醒,才注意到苏轼在外头站了半天。
    王弗面上一红,忙起身走到院中,抓住苏轼被毛笔磨出薄茧的手,语带几分责怪和关心:“入秋后天气凉,你怎么傻站在外头?要是冻病了,不知要耽误多少天。”
    苏轼傻乎乎地由着妻子把自己牵进屋。
    到了屋里,他才说:“家里辛苦你了。”
    她过了年也才十七岁,正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嫁给他后却要操持家中诸事。
    王弗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抬头朝他浅笑:“本就该是我做的事,哪里能说辛苦?”
    夫妻俩许久不见必然有许多话要说,伺候的人都自发地退了出去。
    苏辂哄完自家三婶与堂姐,还是回到了自己一家人住的院子里。他背着小手立在中庭,看着院子里落叶萧萧的树木,顿时灵感直迸,转头对小翠说:“帮我铺纸研墨,我要给爹娘和哥哥们写信!”
    小翠没说什么,面无表情地去给苏辂做准备。
    苏辂又观察了一下外头的树木才进屋。
    墨已经磨好了,纸也已经铺开了,只等他尽情发挥。
    苏辂开始给他爹写信,说自己回到眉山老宅,风呼啦呼啦地吹,树叶哇凉哇凉地掉,自己就像深秋最后一片叶子,在枝头飘飘荡荡,不知何时会落下。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啊!一个人的寂寞,没人懂啊!你这狠心的爹哟,为何抛下弱小可怜的年幼儿子!
    苏辂一气呵成,回头看了一遍,对自己情真意切的言辞很是满意,放到一边等它晾干。
    苏辂继续提笔给他娘写信,写的全是芸娘这段时间琢磨出来的新菜,让他娘想吃的时候叫厨下做来吃,他在外面吃嘛嘛香干嘛嘛棒,外面的叔叔伯伯和小姐姐们对自己都很好,让他娘不必牵挂。
    最后苏辂才给三个兄长写信,语气之中还是充满了殷殷期盼,顺便和平时一样搜索出专业相关的疑难题目,分别抄给三个哥哥让他们做着解闷。
    做人不能固步自封,不管当没当官都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然一辈子都给人垫脚!
    苏辂逐一给亲人们写好信,饭点都快到了,他揉揉自己酸酸软软的手,觉得自己为这个付出了太多。
    他们以后要是不好好养着他,他一定要去告御状为自己讨个说法!
    与此同时。
    今年诸事不顺,入秋之后京东、京西大旱,开封府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范镇这个知谏院也很不好当,每天都有弹劾不完的事,偏偏弹劾了也没人理会,叫人十分恼火。
    这日他从谏院回到家,妻子庞氏告诉他收到几封信,其中有来自郓州的。
    此前范镇曾叮嘱过庞氏,别的信可以不提醒,收到郓州的来信一定得提醒。
    他的好友司马光跟着老师庞籍去郓州了。他和司马光不仅同是宝元元年中进士的同年,还是相互认定的知己,此前他们甚至约好了谁要是先走一步,墓志铭必须由对方来写。
    可以说他们不管学识、兴趣、志向都非常一致,别人的信范镇忙起来可能不会看,司马光的信他却绝不会错过。
    范镇听了妻子的话,登时来了精神,接过妻子递来的信去书房细读起来。
    郓州的境况同样不好,和京东、京西一样长期干旱,司马光求了神没用,又去求佛,求了佛没用,又去祭龙王,最后连黄石公都求了,每篇祈雨文章都写得情真意切,结果一点用处都没用。
    范镇看着好友这些无奈的话语,不由叹了口气。
    举国之中富裕的地方就那么几处,庞籍去郓州相当于外贬,当时司马光要跟着去他们都是劝阻的。
    京东、京西这些地方大旱,还可以由别处运粮过来撑着,郓州那边就真的只能硬撑了。
    范镇提笔写起了回信,写完回头看看自己的劝慰,只觉苍白无力。
    范镇叹了口气,深恨自己无法为好友做点什么。
    范镇心情沉郁,本不想再看别的信,目光却不其然地被其中一叠厚厚的信吸引了。
    这信是来自蜀中的。
    范镇自小没了双亲,由兄长抚养长大,如今兄长不在了,他便格外关照兄长的儿女,这几年还把一位侄孙范祖禹接到身边抚养。
    这么多侄儿之中只一个是最爱写信的,名叫范百福,他从不应试,但押题很准,教出过好几个进士,在蜀中也算小有名气的名师了。
    范镇曾问他为什么不应试,这侄儿说他一到考场就汗出如浆,甚至还上吐下泻,即便侥幸过了乡试和省试,也可能会因为御前失仪被轰出去,所以他可能天生当不了进士。
    范镇无奈,只得让族老们多多看顾范百福。
    范百福心宽体胖,什么事都能乐呵起来,写的信从来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讲的大多是蜀中趣闻,读来十分欢畅。
    范镇此时心中满是阴翳,不由打开这个胖侄儿的信看了起来。

章节目录


北宋小文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明日红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日红花并收藏北宋小文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