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二师兄来请他去吃饭,赵晓兵才晓得二师兄从杭州回来时还娶了一个小妾进门。
    当真天下美女出于苏杭哦,水灵的很。
    二师兄问他,为何还不娶回茶花仙子?
    赵晓兵问谁说的他要娶茶花仙子了?
    二师兄饶有兴致的说现在杭州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咯。
    茶花仙子能歌善舞,勤劳善良,杭州城里不少公子哥儿托媒人前去茶山提亲,他爹都说早已许给了罗城的赵家。
    罗城的赵家还会有谁?
    赵晓兵晕了,端起酒杯悬在空中,二师兄见他发呆,说他是美得傻了吧?
    将手里的杯子撞过去叫他喝呢。
    师兄告诉他,杭州的废墟大整治实现了官府和修造局的双丰收,现在城里已经看不到残墙断壁了。
    取而代之的是新房,小游园和修葺一新的皇宫。
    他老丈人也学会变通了,将皇宫更名为临安故宫,还特意上奏成都得了批文。
    杭州的临安故宫就此对外开放了。
    老百姓只要购买壹佰文钱的门票就可以进临安故宫随意地参观,甚至再出五佰文可以坐上仿制的龙椅让画师画像做纪念。
    杭州只是故宫的门票收入就不小了。
    去杭州,看故宫,游西湖的人络绎不绝。
    他三妹开的旅游商行生意爆好,大姐还将西湖边的一座房子买下,专做杭州丝绸、茶叶生意。
    那茶花仙子的龙井茶便在楼下一层销售。
    呵呵,都凑到一起来了。
    这个节凑,别人怎么不会联想到他呢。
    二师兄说他快要退休了。
    朝廷已经颁布了退休制度,规定六十岁退休,他作为国家公事人员,绝不越雷池一步,到点就退下。
    这些年,罗城修造局走出去一波又一波的人才,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修造局。
    如今的铁路修造局几乎都是这帮技术骨干,他都算是祖师爷了。
    赵晓兵和二师兄碰了一杯,叫干了。
    说他不一样,技术型的人才越老技术越好,越老经验越丰富,谁遇上难题不会想到你二师兄?
    相反,官员就不一样了,他日退休,谁会找去办事,那叫人走茶凉,说不定人还没走,茶就开始凉咯。
    正说呢,二师兄的小妾已经做好了抹茶让丫鬟送过来了。
    赵晓兵吃着精致的茶,欣赏着高雅的茶碗感慨万千。
    回到家里,莹莹已经让侍女备好了热水,他略带醉意,坐进浴桶假寐起来。
    第二天,他去看望陈辅,老爷子还硬朗,只是不想走远路了。
    他家那小儿子,赵晓兵帮着送去了陈吉山的部队锻炼,家里就一老,一小两口子。
    陈辅这几年带出一批育种徒弟,将小麦,油菜和水稻的产量提高了不少。
    以水稻为例,他将赵晓兵说的后世选种育种的方法结合起来干,新培育的种子产量提高了将近五成。
    等于增加至少三成的水田面积了,非常难得。
    不仅如此,陈辅自己守着培育的番薯,已经在罗城的旱地普遍种植。
    罗城人的餐桌早就摆上番薯这道亦粮亦菜的食品,番薯的藤蔓正在向四周扩散。
    赵晓兵给他讲:海上探险队从南美洲找到了番薯,花生和土豆,快回来了。
    老爷子说好啊,和我的红薯比一比,看谁的产量高。
    老爷子就是豪气。这个年龄还不服输,高兴了也要整个伶仃大醉。
    他还真想比较一下这广州找到的番薯和探险队带回来的番薯究竟有何不同。
    赵晓兵吃了酒回到家里,让莹莹将茶端到桂花树下,很惬意地把腿放上石桌子享受斑驳的阳光。
    莹莹见状,说他哪里有官人的样子。
    他说自己本来就是个散鸭子,别打扰他做梦,随即就闭上了眼睛。
    李兴志赶回来了,易山说他终于想起回来给祖先人烧香上坟了。
    他傻乎乎的笑着说不是都忙嘛。
    易山问他队伍还缺啥装备?
    他说现在啥都不缺,又啥都缺。
    易山骂了一句滚犊子,说了等于没说。
    赵晓兵分析了一下,总的来看,比起前朝的军队,新宋军都是进了一大步。
    无论哪里的部队装备都好了几倍,当然是不缺了。
    但是若进军大漠,要说保障到位,那就差的多了,是不是?
    李兴志赶忙点头,说他就是这个意思。
    易山想了一下,觉得现在时间很紧迫了,要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也来不及,不如学学二战时的苏军,给战士们准备一床薄棉被。
    李兴志晓得啥二战呢,傻兮兮的听着易山讲解。
    他描述起那个斜跨在士兵身上的棉袋子来。
    当下我军要深入敌境,那种天寒地冻的极寒天气非常考验人的意志了。
    但是但是光有意志还是远远不够的。
    赵晓兵说突击集团考虑一人双马,可以竟可能多的驮运点物资,就给他们做一床多功能的棉被,这被子横着竖着多缝几道线,士兵若是衣服不够可以现场切割来做鞋子,护手,护腿保暖。边说边画图,讲解,三人合计着,不一会儿便定了下来。
    易山说三万人,就让他们带上三百门炮去,可别弄丢了。
    赵晓兵说别下这个死命令,他觉得那是孤军深入,没有炮兵掩护,只靠血肉冲锋他舍不得,哪怕炮丢了也要让他们带上。
    易山认为驮架也要再设计,马儿长距离托运磨坏了皮毛一样的是损失,会跑不起来的。
    只带六零口径的小型迫击|炮,大型的笨重了,不便于部队机动。
    赵晓兵叫李兴志去找欧家老人探讨一下,可能只有现场改进了,几千匹驮马也需要加厚驮架垫子。
    易山让这边多生产些薄棉被,拿过去让他们切割来使用。
    一盘算下来,又觉得只是罗城被服厂怕来不及了。
    李兴志说立即密信令汉中和关中的被服厂加工。
    易山说保暖的问题解决了,武器防冻的问题如何处置?
    炮和步枪都不许沾水,打油了,就是润滑的猛火油怕都会被冻着,朝鲜战场上就有枪栓拉不开的问题。
    零下几十度,啥子都冻住了。
    易山指着李兴志叫记住回去交代,出发时要将武器擦拭干净,休息时间要活动武器,别冻住还不知道,接敌后干瞪眼了。?

章节目录


华夏一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血沃中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血沃中华并收藏华夏一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