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箭矢,算是刘弘为此次马邑之战,所准备的几个重要先进武器之一。
    当‘和匈奴干一架’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之后,刘弘确实也想过:凭借自己穿越者的广阔认知,能给汉室添加一个怎样的利器,对匈奴造成降维打击。
    但在一个又一个方案被材料、结构、成本、工艺等原因被否决之后,刘弘只能无奈的承认:在青铜器都还没有被完全淘汰的汉室,一个穿越者想在短时间内,发明足以对匈奴人造成‘降维打击’的武器,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首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材料。
    如今汉室鼎立不过二十多年,在历史上,这一时期甚至可以被笼统的称为‘秦汉交界’。
    而在材料工艺学的角度上,处于战国末期的秦王朝,实际上是青铜冶造技术的巅峰,还没有进入到铁、钢时代。
    倒也不是说,秦时的工匠能把青铜器玩儿的出神入化,却弄不出来巴掌大的铁块,而是铁器的锻造工艺还不够成熟。
    青铜器有多催,柔韧性、可塑性有多底,在后世都是常识了吧?
    ——此时所能造出来的铁器,甚至比青铜器还要脆!
    若不是少府工匠级别的匠人锻造,一般铁匠敲出来的铁制武器,甚至可能会被青铜剑批断!
    对于身为穿越者的刘弘而言,这很好理解:铁器锻造过程中,氧化物积存太多,碳含量和其他杂质也太多,使得铸造出的铁器不够‘纯’。
    要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反复千百次的重击锻打,把铁器中含有的碳等杂质硬敲出去,以达成类似‘百炼成钢’的效果。
    其次,就是铁矿石的熔炼过程中,所用到的煤炭质量。
    煤炭质量越高,得出来的生铁就更容易打造臣精铁甚至是粗钢;煤炭质量差,则锻造出的产物质量也就更差。
    ——就好似后世全民炼铁,结果锻造出来的都是废铁一样。
    没谈的问题,就不是现在的汉室能完善解决的了——要想得到高质量焦煤,那就需要挖煤矿。
    煤矿又是各类矿产开采工作中最危险、坍塌可能性最大的一项,即便是在后世,煤矿坍塌使矿工被困的事故,也是层出不穷。
    就现在汉室的开采水平,煤矿这种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碰不得。
    除非刘弘有一天能找到一个办法,能有无数充当消耗品的矿工为汉室挖矿,且汉室的光辉形象不会因此而受损。
    这样一来,得到足量的精制铁器,以生产先进武器的设想,就只能被放弃。
    ——铁都没有,别说热武器了,就连先进一点的冷兵器,都只能用青铜来代替!
    考虑了很久,刘弘最终发现:无论是名震古今中外的唐陌刀,还是冷兵器时代远程武器巅峰的神臂弓,如今的汉室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造出来。
    ——起码在铁、钢产量大幅提高之前无法量产,并大规模装备军队。
    ‘发明创造’不现实,刘弘地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转移到了‘改进先有武器’之上。
    不得不说,作为华夏古均国煮义的巅峰时期,秦汉交界前后数十年,华夏冷兵器时代的武器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巅峰。
    戈、戟、矛等长兵器,刀、剑、锏等短兵器,盾、拒(马)等防卫兵器、弓、弩等远距离打击武器,在如今的汉室,可谓是应有尽有。
    而在这其中,最受刘弘关注的,其实就是弓、弩两项。
    或许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面对匈奴骑兵灵活机动、骚扰的情况下,汉室最有效的打击手段,就是远距离杀伤。
    至于各式长、短兵器,基本都很难派上用场。
    ——戈、矛等长武器,也就能让匈奴人最靠前的一排骑兵捅下来,而后就只能被抛弃。
    至于短兵器肉搏,那更是匈奴人的抢先——在游牧民族史上,匈奴是少有的‘骑马的步兵’。
    匈奴部队虽然以骑兵,但作战方式却总是更偏向于暴力美学的贴身肉搏。
    这就使得汉室部队在面对匈奴骑兵时,一边希望匈奴人下马,一边又不希望匈奴人太快下马。
    因为匈奴人骑着马,汉军弓弩部队很难捕捉靶心;可要是匈奴人下马了,那就意味着汉军阵列被冲散,开始全面肉搏混战了。
    在这种尴尬的局势下,弓、弩等远距离打击武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我就架着弓、弩,你不下马我坚决不射击!
    你敢下马不?
    你敢正面冲锋,进入弓弩射程不?
    这样一来,匈奴人也很配合的开始了‘反复佯攻恐吓、施压,在外围放几轮冷箭,却始终不敢正面冲击阵营’的操作。
    而汉军则严阵以待,随时关注匈奴骑兵的距离,一旦进入射程,便是一轮铺天盖地的箭雨射出去。
    从将军们的口中,听到这种作战场景的时候,刘弘一度陷入困惑当中:匈奴人不敢冲,汉军又不敢散开阵列,那不就是干耗着吗?
    最终,刘弘从久居飞狐迳,与匈奴人‘交道甚深’的柴武口中,得到了准确的答案。
    ——在这般对峙一到两天之后,匈奴人最终还是会不顾箭雨,硬冲向汉军阵列。
    在柴武的场景绘画中,甚至出现了匈奴人被汉军将士射的像刺猬一样,却还能奋力厮杀数个时辰的神话事迹!
    正当刘弘对此提出质疑时,殿内的将军们不约而同的一愣,对刘弘说:这有什么的?
    俺们也有的是被箭羽射中,直接把箭尾一砍,继续厮杀的经历!
    这种神奇的状况,显然和刘弘想象中,双方士卒中箭便立刻倒地,旋即被踩踏至死的场面严重不符!
    ——不是说弓弩是远距离杀伤性武器吗?
    怎么射中了敌人,敌人还能继续战斗?
    要真是像柴武说的那样,一个被射程刺猬的匈奴人还能继续砍杀小半天,那射箭的意义在哪儿?
    少府不分昼夜的赶制、在武库囤积那么些弓弩剑羽做什么?
    最终,还是柴武看出了刘弘的疑惑,为这个疑团解开了谜底。
    ——锥形箭!
    此时汉室野战军弓弩部队所配备的,全都是箭头扁平的锥形箭。
    这种箭和三棱箭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其箭头,是一个类似烛火形状的扁平铁片。
    当箭矢带着这样的箭头,插入敌人的躯体时,即便是完全的贯穿伤,伤口也只是箭身大小的圆洞。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匈奴人被汉军弓弩部队射中,还是汉军士卒被匈奴射雕者射到,只要没有射到眼睛、心脏肺腑等要害,就完全可以对身上的箭羽置之不理。
    顶天了去,也就是把插进身体半截的箭,在体外的部分砍断,至于身体内的部分,等战后再处理——如果战后还活着的话。
    至于被箭射中的敌人,为什么不会因为疼痛而丧失战斗力,这一点,刘弘倒是能理解。
    ——在前世打球赛时,刘弘有一次甚至把肋骨都撞骨裂了,都跟没事儿人一样打完了比赛!
    等比赛结束之后,侧肋一点点传来剧烈的疼痛,刘弘才反应过来:自己受伤了。
    虽然打仗不是打球赛,但道理是一样的:同样紧张的氛围之下,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会急速上升,痛觉就会相对迟钝一些。
    将这些事都弄清楚之后,刘弘终于找到了一个穿越者可以做到的‘改进’。
    ——用杀伤力更大、破坏力更强,具有更高即时性的三棱箭头,来替换如今汉室常备的锥形箭头。
    与扁平的锥形箭头不同,三棱箭头的结构更为立体;如果从箭头向箭尾看去,能清晰的看见一个类似奔驰标志的三叉星。
    除了立体结构之外,三棱箭头还具备三个数寸长的放血槽,位于箭头的三个凹槽位置。
    而三棱箭头本身,又呈现出一种前尖后粗的心态,类似一个‘人’字形,在某种意义上,与鱼钩的倒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使得三棱箭头和锥形箭头的杀伤力,和蘑菇和rpg之间的火力对比一样——根本不是同一个量级。
    被锥形箭头射中,完全可以任由箭头和一截箭身留在体内,不用担心会流血过多,也不会被造成太过严重的伤害。
    等战后找个半吊子巫医,嘴里塞一块臭抹布,咬牙把体内的箭头取出来,并尽快做好止血措施,只要之后不感染,就基本没事了。
    但三棱箭头所造成的杀伤力,却远非是‘战后再说’这么简单。
    首当其中的就是箭头附带的放血槽,使得被三棱箭头射中的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将箭头取下,并尽快进行止血。
    而在这个医学技术落后、医疗水平贫瘠的时代,止血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伤口包起来静养。
    光这一点,就足以保证任何一个被三棱箭头射中的军卒,会在第一时间丧失战斗力——如果他不想因为失血过多而死的话。
    即便真有莽夫不在意三棱箭头的放血槽,依然和重了锥形箭头一样,把箭尾一砍就上去厮杀,那也没关系。
    在三个血槽全方位无死角的放血之下,最多半竹香,就能让这个莽夫头晕目眩。
    最多一刻之后,这个人就见在战场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流光体内最后一点血。
    ‘射中就丧失战斗力’显然是三棱箭的首要优势,但真正关键的,还是对中箭者的长期伤害。
    无论古今中外,但凡是见过血并活下来的军人,都具备成为精锐的潜力;而战斗的中心骨干,往往就需要这些曾经历过战场残酷的老兵来组成。
    但在三棱箭头之下,不会有任何一个敌人,能拥有‘饱经沙场洗礼之老兵’。
    原因,就在于三棱箭头所具备的‘类倒钩’形形态。
    要知道弓、弩并非是后世的热武器,并非是以火药爆燃作为动能,而是用人力挽弓来提供动能。
    这样的动能,基本很难有在远距离贯穿人体的能力。
    既然无法贯穿,那就意味着敌人中箭之后,箭头是会停留在敌人体内的。
    箭矢是射进去了,敌人该怎么取出来了?
    如果是锥形箭头,自然可以让箭头‘原路返回’,怎么射入体内的,就怎么从伤口出拔出来。
    但三棱箭头的‘倒刺’形结构,使得中箭后的敌人根本无法将箭头,按射入体内所留下的伤口往外拔。
    拔的话会被‘倒钩’扯下一大块血肉,不拔又会被放血槽不停放血,该当如何?
    唯一的答案是:继续往里插!
    直到箭头从身体的另一次穿插而出!
    这样一来,原本不具备贯穿能力的弓弩箭羽,在配上三棱箭头之后,便机缘巧合的具备了贯穿能力。
    ——为了不让中箭的战友失血过多而死,敌人的军士会帮汉军,把带有三棱箭头的箭羽,插入那个中箭的倒霉蛋体内!
    在经历过这样一场‘先是被敌人射了一箭’,而后经历‘战友们又用箭把我插了个对穿’之后,但凡存活下来的军卒,脑袋里都只会想一件事。
    ——战场根本就不是人呆的地儿!
    自然而然,这帮受过战场洗礼,原本应该成长为‘老兵’的军卒,就会自此患上战后心理创伤综合征。
    任谁被战友摁着用箭羽插个对穿,都得留下心理阴影!
    而这,就是刘弘所看重的点。
    此次马邑战役,汉室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开疆扩土,也并非是建功立业。
    用刘弘这个后世人的角度来讲,汉室在此次马邑战役中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以杀伤匈奴有生力量为主,重新夺回对雁门地区的实际掌控力度为辅。
    而这两个战略目标,都需要匈奴人失去足够多英勇善战的战士。
    说简单的,就是需要匈奴死足够多的人。
    正面硬刚与汉室如今的军队状况不符,损失也太大;现有的锥形箭头又无法肩负这个责任。
    而能肩负‘杀伤匈奴有生力量’这个任务的三棱箭头,早在马邑战役确定要打的那一天,就被刘弘下派给了少府。
    ——在马邑战役进入对敌围剿阶段之前,必须有二十万枚三棱箭头送到马邑战场,交付军队!
    因为按照此时汉军弓弩部队的远程命中率,每射出十发箭矢,才能对一名敌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章节目录


少帝成长计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丞佐吏并收藏少帝成长计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