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亮赖了个懒床,还抱着柳氏不叫她起身。
    即是早上去卖鱼的李婆子跑回家说,知府衙门出大事了,围了好多的兵,赵亮面上表示好奇,实际上整个人还依旧是恹恹的。
    这可能就是人常说的“退一步,越想越气;忍一时,越品越亏”的道理吧。
    赵亮心里不通达不痛快,都不想去看苏和泰的笑话了。
    有什么好瞧得?
    虽然性质严重,但实质上并不能给苏和泰真正的打击。只是割了他一大块肉,叫苏和泰很肉疼很肉疼罢了。
    两万备贮银加九千多两银子和三千多吊铜钱,拢共也就才三万多两银子。
    对于普通人家言,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甚至对一般的小地主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可以承受的负担。但对苏和泰来说这又算的甚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不过是苏和泰当知府一年的收入。
    这事儿如果不是性质过于恶劣,又难以遮掩,苏和泰为了捂盖子,自己出钱把银子补上,那都小菜一碟。
    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的恶劣性质!
    汪洋大盗盗到了官老爷的头上,直接把知府衙门的银库给搬空了,这不是荒唐么?
    “荒谬,荒谬……”
    苏和泰吹胡子瞪眼,气的辫子都要竖起来了。
    银库被盗的性质有多恶劣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这个荒唐至极的结果。那么多的银子和铜钱,一夜之间竟然不翼而飞,这要不是有内应勾当接应,他能把自己的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近三万两白银那就是小两千斤的重量,清朝是十六两制,没有人接应,就凭那库丁库吏看到的一个黑影,累死他又能拿走多少?
    更别说三千多吊铜钱。
    十个铜钱一两重,一千钱就是六斤四两。一吊钱等值一两银子,哪怕现在的一两白银兑换不了一千文,那八九百文钱的重量也不轻了。
    三千多吊铜钱就是一万七八千斤,那什么概念?
    加上白银都上两万斤了,不算他苏和泰储藏在内库的私财,只这上两万斤的重量要在夜间不留一丝痕迹的给搬走运走,那都是不可想象的。
    除非是鬼神!
    火龙烧仓、阴兵借粮,当官的惯于搞鬼装神。可这件事最匪夷所思的地方也在于此,苏和泰他既没有弄鬼也没有装神啊。
    贼匪真就盗走了那么多的钱财,却丝毫的痕迹都没留下,给人的感觉真就像一个胆大包天之徒趁夜来知府衙门走一遭一样。
    苏和泰真的是无法理解。
    那就像大卫科波菲尔搞得诸多神奇魔术一样,大家都知道那是假的,但一般人如何看得穿?
    通判鞠国光、同知师仁良,以及陈州营守备廖毅,还有淮宁知县张穆,甚至是苏和泰手下的几个师爷,一群人全聚集在了二堂,全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提苏和泰丢掉的诸多私财,那具体的数量有多少,苏和泰明显是肉疼不已,可他自己不愿意提,其他人也乐得不提。
    这是在减负啊。只说丢掉的那么多官面银子和铜钱,就让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了,谁也不愿意‘没事’找事。
    “上两万斤钱财,要丝毫不剩的搬运走,少于百人了都不说。
    可知府衙门又不是菜市场,怎么可能任由百十人在晚上闯进银库?值夜的衙役和民壮交代的很清楚,他们根本就没看到任何的人影。
    其他在衙门里歇息的文书小吏,乃至是师爷和仆人,也全都没听到任何的响动……”
    偏偏那么多的钱财就这么的不翼而飞,这完全就是一个悖论么。
    苏和泰急的已经无法抑制了。说话中咬牙切齿,眼光发红。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生出了这等的事情来,这是掐准时间来祸害他的吧?
    如果时间可以允许,他宁愿今天一大早就亲自赶到银库,亲手把那两个被绑的库吏和库丁给放了,把这事儿给压下来。
    损失的那么多钱财,他是很肉疼不假,但跟那个会影响到他的官运前途的可能比,钱财都只是身外之物。
    银库里失踪的那三万多两银子,他也愿意补上。
    是的,他现在手头上是没钱了,可他在京城的老家还有钱。不管是变卖店铺还是卖田亩,三万多两银子,最多一个月他就能补上。
    可惜,等他想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事情早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再捂盖子,根本捂不住!
    现在这事情不止外头传的沸沸扬扬,整个陈州城内都人尽皆知,更已经有人说是鬼神在作案了。而至于鬼神为什么作案,那当然是苏和泰这个知府大老爷的过错了。
    作孽太多,神鬼难容。
    苏和泰好悬没气吐血。
    张穆坐在守备廖毅的对面,看着廖毅脸上故意做出的焦急模样,心中直笑。
    你说你个丘八,做戏做不到家就索性不做不得了么,就像边上的同知师仁良,我直接面色深重就好了。
    反正急的只是苏和泰一个人!
    偏偏做的不像还偏要做,你是生怕苏和泰心里不记恨你是吧?
    不过心中存着一件事的张穆虽然面如沉水,却也暗生了焦虑,真的焦虑,因为他希望能寻个时间,单独的跟苏和泰说说话。
    “张大人有话要说,就尽可说来。本府洗耳恭听。”
    苏和泰现在急的已经五脏俱焚了,但他知道自己再急也没用,看到张穆借着出恭的机会围上来搭话,倒也压下了内心的焦虑。只从这一点看,苏和泰的道行就比赵亮要深很多。
    “大人可还记得两年多前下官使人暗中卖粮一事么?”
    大概是两年半前的时候,那时的张穆刚来淮宁上任不久,各方面都欠功夫,突然的花大笔银子使人暗中购粮,那自然瞒不住在陈州府经营深厚的苏和泰了。甚至都瞒不过那时候在任的通判和同知。
    苏和泰使人查了查,发现张穆购粮乃是为了填补辖下的常平仓,由是便不再理会,只顾着看张穆的笑话,认为这位张知县是被前任给摆了一手,吃了个闷亏。要不然如何会自己去填补常平仓亏空?
    不过现在听到张穆旧事重提,苏和泰却一下子惊醒了。“莫非……”
    “正如大人所想。下官所辖之常平仓内的五千石储粮,也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章节目录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汉风雄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汉风雄烈并收藏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