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这就去宫里见陛下,他不能如此的肆意胡为!”
拿起奏折,魏征一溜烟的就跑了出去。
看着魏征自家着火一样的焦急,李承乾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说到谏臣,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这一位了,虽然其它的谏臣不是没有,可是能在教科书上也占据一席之地,就足以说明很多事情。
不过,弹簧按得越紧,反弹的力度也就越大。殊不知,没人喜欢怼自己的人,哪怕对方是对的。所以老魏头后来被鞭尸,其实没什么可疑惑的。
见魏征走了,李承乾只能先把处理完的奏折交给张赟,让他送去尚书省,自己则拿着没处理的奏折研读。不好好学也不行了,从魏征的猜测中,他已经知道皇帝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说那样的话了。
处理全部的政务?这是打算把他弄来监国,自己出去逍遥啊!
读完了几封奏折,李承乾才想起来另外两个比较出名的、喜欢出门旅游的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巡游江南,五次西巡五台山,三次东巡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月之间。而最近的还有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不管哪一个,都算是败家子,其中尤数乾隆皇帝最能败家,康熙雍正留下来的国库,被他祸害了不知道多少。
生性越是烂漫的皇帝,就越是不拘一格,仔细想想,其实李世民跟隋炀帝还是很像的。隋炀帝下扬州,除了满足自己旅游的私欲以外,还要拉拢分化陈后势力的想法。李世民想要泰山封禅,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本性以外,估计也想做点什么。
说到底,山东的士族,也算是大唐国土上的一个后患。
就在李承乾拿着奏折走神的时候,张赟的声音响了起来。
“殿下,魏大夫被陛下斥退,责令闭门思过了。”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立刻笑了。
“看样子老魏头猜对了,父皇确实想要巡幸岐州啊。”
张赟疑惑道:“殿下,按照魏征的性子,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颓软啊? 奴婢在陛下身边的时候? 好多次,陛下被魏征气得双眼通红? 砍头这样威胁的话语都出来了? 魏征也没有退缩。”
把手里的奏折放下,让进门的小吏抱着送去门下省。
拍拍张赟的肩膀? 李承乾笑道:“其实这一次的事情不大不小,岐州离长安不远? 甚至不如九成宫远? 父皇想要去岐州,魏征也只会象征性的阻拦一下,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据理力争。魏征这样的人,反而更怜惜自己的生命? 因为他更希望自己的命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不信你看着? 什么时候父皇真的想要封禅泰山了,他绝对会玩命阻止的。”
张赟恍然大悟,然后出门去取热水。他知道,太子很喜欢温热的茶水,如今水壶里的水已经有点凉了。
直到现在? 李承乾才有机会看看冯盎的信。
冯盎返回岭南后,面对僚族的进攻? 不过是一次会面,就彻底的威慑住了他们。冯家在岭南的威名? 还不是一些只能拿着木叉石块的野人敢于抗衡的。
但是,在开港口的这件事情上? 他却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说服了那群老顽固。就像之前说的那样? 冯家虽然是岭南的代表家族,但也不是独树一帜。
这些在岭南沉淀的家族,因为不经战乱,其实还是有些底蕴的。只是他们的底蕴,更多的却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力。面对国家机器,他们的抵抗,只能算是负偶顽抗,只需要杀一茬,下面的人就会直接老实。
可是啊,对自己人挥动屠刀这种事,不管谁做,都会被史书喷成筛子。岭南这些家族同意归附,估计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名为归顺,实为自保。
开海港、东宫组建船队这杯酒,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掺杂的毒药,可是当杯子里还有一块金子的时候,就未必会拒绝了。人都是这样,明知是诱惑,还是忍不住的往里面沉沦。
看完冯盎对于岭南的介绍后,李承乾不由得发了愁。学院弟子毕业实习的事情,他只是随口一提,谁知道老先生们竟然高举双手双脚同意,以至于毕业考核的时间不得不延后了一整年。当然,同样被推迟毕业的还有邱海清。
李承乾有意让他加入东宫体系,既然要任命官职,没有相匹配的能力和资历,会被人排挤的。而学院的一纸毕业证书,才能给他足够的底气。
至于皇帝要什么时候选用他们,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将信函撕碎,丢进垃圾桶,李承乾拿出一张纸写道:“冯公如晤,今建设海港、造船厂一事虽已确定,然东宫所选之人才,仍在历练。好事多磨,公于岭南,不妨为此准备之,而建设所需之资财,不日就将运往岭南....”
写完信,用了火漆,李承乾才将信函送出。虽然明知道这份火漆会被百骑司的人动手脚,可他并不在乎。皇帝了解这些事情,比勋贵们知道要好得多。毕竟有德行的勋贵还是少数派,余下的勋贵更像是吸血的蚂蝗。
“殿下,已经是晚上了,厨娘托奴婢问您,晚饭想要吃什么。”
抬起头就看到了秀秀,如果说苏媛是正妻、阿史那雪是小妾,那她就是小小妾了,如果不给名分,就是跟情人差不多。
在东宫生活的这一段时间,到底让小丫头发育了好多,只是性子还是那么的懦弱。
“晚饭用不着吃太好,有碗凉面就行,配菜还是野菜吧。你啊,干嘛还总做这些宫女做的事情?不是跟你说了,虽然你还没有名分,但是完全可以住到孤的隔壁的。”
秀秀笑了笑说:“奴婢当宫女习惯了,突然间让奴婢端起架子来,奴婢不习惯。一个宫女跟太子住的这么近,您会被人指责的。”
李承乾不满意道:“谁敢弹劾?说到底这是东宫的家务事,关他们屁事。”
一边的张赟,还是忍不住说:“殿下,宫内没有家务事的说法,就是陛下哪天临幸哪个妃子,都是要有记录在案的。至于您的东宫,今后也会如此。”
“睡个觉还有人监视?”
这就怒了,李承乾下定决心,谁要是敢出现在他屋子里,他绝对把这个人踹到长乐门去。
面对“监视”的词语,张赟想要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怎么说。监视这个词,怎么看怎么是过了,可是细想想,好像还没差。都觉得当皇帝有意思,殊不知,只有在这个位子上,才知道有多么的煎熬。
“秀秀,今晚你就住到隔壁,丽正殿虽然大,可是孤一个人住着还是浪费,不止是你,张赟,另外一边的房间也收拾出来,于泰你们俩轮换着住,大晚上的在门外苦熬,你们不觉得苦,孤都看不过去!”
眼见太子的二杆子脾气上来了,张赟只能点头领命。
睡觉以前,李承乾想了很久,还是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到李恪、李泰、皇帝和长孙无忌那里。
已经应承下来的事情,就不能反悔,哪怕觉得长孙无忌入股有很大的后患。
组建船队说起来轻巧,真的施行起来的时候,才会知道会有多么艰难。初期的入不敷出是一定的,有家大业大的长孙家参股一份,到时候东宫也能少赔点。
至于皇帝老爹那里,还是要邀请的,让内务府出钱出力不得利,这才是真正的坑爹。
信晚上连夜送了出去,第二天,皇帝的回复就到了。
二成份子,这是皇帝一口咬定的份额。
既然有五个投资人,自然是一人两成最为合适。
练剑、跑步、练拳、练箭,持续了几年的锻炼,要说没有效果才是骗人的。张赟的身手绝对堪称超绝,虽然有畏手畏脚的嫌疑,可是能跟他对战一柱香的时间,李承乾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飞檐走壁的武侠梦既然实现不了,那么以一敌二这样的,还是能够实现的。
“呵呵呵,殿下的身手,就算放到武将堆里,也是拔尖的了。”
李承乾循声望去,只见一身常服的长孙无忌就站在演武场边。只是“殿下”的称谓,又和他的这身装束格格不入。见鬼了,这混蛋要我拿什么礼节应对?
长孙无忌也觉得自己的称呼出错了,立刻改口说:“昨日户部忙碌,不得以就住在了官署,直到今天早晨,才得到信件,心急之下,就没穿官服。”
既然是谈船队的事情的,那就好说了。
放下手里的长剑,李承乾拱拱手说:“劳烦舅舅今日赶来东宫了,这里实在不是说话的场所,不如我们回书房详谈如何?”
“乐意之至!”
让张赟带着长孙无忌去书房,李承乾则是沐浴之后,才穿着一身普通的衣物进了书房。
书房里,就摆着一张冯盎送来的地形图,海港的选址,是他决定的,按照冯盎的说法,岭南多风暴,在这个港口停船,就不会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情。
冯盎的眼光是不会错的,珠江入海口,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地理位置优越,才在后世的时候成了顶级口岸之一。
“地方既然已经选好了,是不是就要开始建设了?”
李承乾送上一杯茶才说:“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海港既然要建造,就不能敷衍,水泥这种优越的建筑材料,是必然要用上的。不过,工部现在对水泥的管控十分严格,仅有的几个火窑,都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就是学院用,都有专门管控的司马,不允许遗漏一斤一两。所以啊,海港建设所需的水泥,还要从长安送到岭南,这一来一往的开销,再加上中途必定会出现的损坏,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这,还没考虑到造船厂的建造呢。”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做生意有赚有赔,投入不对血本无归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他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之所以要入股东宫,其实他并不看重船队的收益会是如何,他更希望的是名正言顺的将家族的力量延伸到南方。
自古以来,中原战乱的时候,南方虽然也有动乱,却不会很严重。长孙家想要将血脉一路延续下去,就需要开枝散叶。南方的势力,将会是他留给小儿子的家产。
“做生意有赚有赔,这件事老夫还是知道的,只是承乾,你准备给舅舅几成的份子?”
李承乾伸出两根手指:“两成,不管是您还是父皇、青雀、李恪,都是两成。咱们五个人均摊一下,东宫的压力就不会太大。粗略估计,等到船队建成,开始有收益的时候,投入怎么也需要三四十万贯!”
一共三四十万,一人就要六到八万贯,这不是一笔小钱,对一些低级勋贵来说,就算爵位能卖,都未必能凑出这么多钱来。
不过,长孙无忌自然不能跟那些人相提并论。
“两成已经很不错了,明日老夫就让人把钱送到东宫来。就是数额有点大,不可能全是铜钱。”
李承乾点点头,如今大唐还是很缺铜钱的,涉及到大宗的货物交易,一般都会是银子甚至是金子。甚至于,好多百姓,还在以绢帛当作货币,以物易物的,也不在少数。
“舅舅就是大气,至于份子的契约,改日外甥会派人送到您府上去。”
长孙无忌答应一声,喝干杯子里的茶水,就起身告辞了。
商贾或许用得到契约,但是对上位者而言,一句话就足够了,越是上位者,就越是在乎自己的信誉。
送走了长孙无忌,李承乾才兴奋的挥了一下手。
八万贯到手!
其实这些钱,哪怕慢慢给也是一样,不过内务府魏王府和赵国公府没必要撒胡椒面一样的投入。只有李恪这个穷鬼才会选择“分期”。
有了钱,就可以进行准备了。除了水泥,别的东西一般在岭南当地就能买到,虽然从长安运水泥到岭南实在是傻的冒泡,可是在国朝的规定面前,也只能如此了。
该死的邱海清,你小子还没毕业呢,孤就给你准备了这么大的平台,你要是不努力,可真是说不过去。
关于款项的处理,李承乾自然不会傻到直接找船运钱。如今南北缺少沟通,道路的艰难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南北的货物,在本地什么都不是,但是南北对调,就变得金贵了。
运一堆金银铜到岭南,哪有运一船船的货物过去省事?到了岭南当地,就算是以物易物,也会是血赚。
“回家收拾收拾,要是觉得会寂寞,就把老婆孩子带上。你父亲给孤推荐了你,本来孤是不愿意用的,毕竟让你们一家都为孤卖命,孤还是难以接受。但是,考虑到你的能力,孤还是愿意给你这个机会。只要你能将海港的事宜处置妥当,莫说孤会嘉奖,赵国公府,两位王爷,甚至是父皇,都会高看你一眼!”
黎达海的小儿子如今也在实习,今天来东宫报告的是他的三儿子黎勇树。
黎勇树张嘴笑道:“殿下莫要说这样的话,早在黎家风光无限的时候,您能给黎家的都给了,只要您有所命,黎家全家送死都不会动一下眉头。岭南虽然传闻是烟瘴之地,不过南下的人多,有谁像草民一般是去立功的。”
李承乾走到黎勇树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能接受就好,如果带着悲壮的心情去岭南,天知道这个人会把海港建设成什么样子。
拿出计划书交到黎勇树的手里,李承乾叮嘱道:“地方的家族要是敢无端阻挠,用不着胆怯,直接上门问罪。你虽然是海港建设的管事,但是冯家的意见,还是要听取一下。这份计划书,也只是粗略的指导,不用完全照着它的样子和速度来,如何取舍,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决断。”
黎勇树点头,躬身行礼后才走出了东宫。
此去岭南,注定会是一路艰险,数年苦熬,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几十万贯的巨款压在他肩上,压力大,但也有足够得动力,有这份来自太子殿下的信任,就足够了。
走到书房门口目送黎勇树,知道他彻底离开,才转身回屋。
强行把一份重担丢到别人的身上,还是让他很不习惯,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完成那些任命的,更不知道他是怎么逼着别人答应下来的。
“老张,去通知厨房,今天晚上吃涮锅吧,夏天吃火锅,跟冬天吃凉菜一样,都有种别样的感觉。总是吃凉面和拌菜,孤现在打嗝儿都是一股子面味。”
支走张赟以后,李承乾才看向方胜。
“殿下,宫内传来消息,陛下下令,准备出行的各种物事,估计,是想要出巡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并不惊讶,前两天皇帝还借口生病,停了早朝不说,还下令所有的奏折送到东宫来,交给自己决断。
三天份量的奏折,门下省没有退回一封,这让好多朝臣都认可了太子的能力。
拿起奏折,魏征一溜烟的就跑了出去。
看着魏征自家着火一样的焦急,李承乾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说到谏臣,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这一位了,虽然其它的谏臣不是没有,可是能在教科书上也占据一席之地,就足以说明很多事情。
不过,弹簧按得越紧,反弹的力度也就越大。殊不知,没人喜欢怼自己的人,哪怕对方是对的。所以老魏头后来被鞭尸,其实没什么可疑惑的。
见魏征走了,李承乾只能先把处理完的奏折交给张赟,让他送去尚书省,自己则拿着没处理的奏折研读。不好好学也不行了,从魏征的猜测中,他已经知道皇帝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说那样的话了。
处理全部的政务?这是打算把他弄来监国,自己出去逍遥啊!
读完了几封奏折,李承乾才想起来另外两个比较出名的、喜欢出门旅游的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巡游江南,五次西巡五台山,三次东巡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月之间。而最近的还有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不管哪一个,都算是败家子,其中尤数乾隆皇帝最能败家,康熙雍正留下来的国库,被他祸害了不知道多少。
生性越是烂漫的皇帝,就越是不拘一格,仔细想想,其实李世民跟隋炀帝还是很像的。隋炀帝下扬州,除了满足自己旅游的私欲以外,还要拉拢分化陈后势力的想法。李世民想要泰山封禅,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本性以外,估计也想做点什么。
说到底,山东的士族,也算是大唐国土上的一个后患。
就在李承乾拿着奏折走神的时候,张赟的声音响了起来。
“殿下,魏大夫被陛下斥退,责令闭门思过了。”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立刻笑了。
“看样子老魏头猜对了,父皇确实想要巡幸岐州啊。”
张赟疑惑道:“殿下,按照魏征的性子,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颓软啊? 奴婢在陛下身边的时候? 好多次,陛下被魏征气得双眼通红? 砍头这样威胁的话语都出来了? 魏征也没有退缩。”
把手里的奏折放下,让进门的小吏抱着送去门下省。
拍拍张赟的肩膀? 李承乾笑道:“其实这一次的事情不大不小,岐州离长安不远? 甚至不如九成宫远? 父皇想要去岐州,魏征也只会象征性的阻拦一下,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据理力争。魏征这样的人,反而更怜惜自己的生命? 因为他更希望自己的命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不信你看着? 什么时候父皇真的想要封禅泰山了,他绝对会玩命阻止的。”
张赟恍然大悟,然后出门去取热水。他知道,太子很喜欢温热的茶水,如今水壶里的水已经有点凉了。
直到现在? 李承乾才有机会看看冯盎的信。
冯盎返回岭南后,面对僚族的进攻? 不过是一次会面,就彻底的威慑住了他们。冯家在岭南的威名? 还不是一些只能拿着木叉石块的野人敢于抗衡的。
但是,在开港口的这件事情上? 他却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说服了那群老顽固。就像之前说的那样? 冯家虽然是岭南的代表家族,但也不是独树一帜。
这些在岭南沉淀的家族,因为不经战乱,其实还是有些底蕴的。只是他们的底蕴,更多的却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力。面对国家机器,他们的抵抗,只能算是负偶顽抗,只需要杀一茬,下面的人就会直接老实。
可是啊,对自己人挥动屠刀这种事,不管谁做,都会被史书喷成筛子。岭南这些家族同意归附,估计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名为归顺,实为自保。
开海港、东宫组建船队这杯酒,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掺杂的毒药,可是当杯子里还有一块金子的时候,就未必会拒绝了。人都是这样,明知是诱惑,还是忍不住的往里面沉沦。
看完冯盎对于岭南的介绍后,李承乾不由得发了愁。学院弟子毕业实习的事情,他只是随口一提,谁知道老先生们竟然高举双手双脚同意,以至于毕业考核的时间不得不延后了一整年。当然,同样被推迟毕业的还有邱海清。
李承乾有意让他加入东宫体系,既然要任命官职,没有相匹配的能力和资历,会被人排挤的。而学院的一纸毕业证书,才能给他足够的底气。
至于皇帝要什么时候选用他们,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将信函撕碎,丢进垃圾桶,李承乾拿出一张纸写道:“冯公如晤,今建设海港、造船厂一事虽已确定,然东宫所选之人才,仍在历练。好事多磨,公于岭南,不妨为此准备之,而建设所需之资财,不日就将运往岭南....”
写完信,用了火漆,李承乾才将信函送出。虽然明知道这份火漆会被百骑司的人动手脚,可他并不在乎。皇帝了解这些事情,比勋贵们知道要好得多。毕竟有德行的勋贵还是少数派,余下的勋贵更像是吸血的蚂蝗。
“殿下,已经是晚上了,厨娘托奴婢问您,晚饭想要吃什么。”
抬起头就看到了秀秀,如果说苏媛是正妻、阿史那雪是小妾,那她就是小小妾了,如果不给名分,就是跟情人差不多。
在东宫生活的这一段时间,到底让小丫头发育了好多,只是性子还是那么的懦弱。
“晚饭用不着吃太好,有碗凉面就行,配菜还是野菜吧。你啊,干嘛还总做这些宫女做的事情?不是跟你说了,虽然你还没有名分,但是完全可以住到孤的隔壁的。”
秀秀笑了笑说:“奴婢当宫女习惯了,突然间让奴婢端起架子来,奴婢不习惯。一个宫女跟太子住的这么近,您会被人指责的。”
李承乾不满意道:“谁敢弹劾?说到底这是东宫的家务事,关他们屁事。”
一边的张赟,还是忍不住说:“殿下,宫内没有家务事的说法,就是陛下哪天临幸哪个妃子,都是要有记录在案的。至于您的东宫,今后也会如此。”
“睡个觉还有人监视?”
这就怒了,李承乾下定决心,谁要是敢出现在他屋子里,他绝对把这个人踹到长乐门去。
面对“监视”的词语,张赟想要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怎么说。监视这个词,怎么看怎么是过了,可是细想想,好像还没差。都觉得当皇帝有意思,殊不知,只有在这个位子上,才知道有多么的煎熬。
“秀秀,今晚你就住到隔壁,丽正殿虽然大,可是孤一个人住着还是浪费,不止是你,张赟,另外一边的房间也收拾出来,于泰你们俩轮换着住,大晚上的在门外苦熬,你们不觉得苦,孤都看不过去!”
眼见太子的二杆子脾气上来了,张赟只能点头领命。
睡觉以前,李承乾想了很久,还是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到李恪、李泰、皇帝和长孙无忌那里。
已经应承下来的事情,就不能反悔,哪怕觉得长孙无忌入股有很大的后患。
组建船队说起来轻巧,真的施行起来的时候,才会知道会有多么艰难。初期的入不敷出是一定的,有家大业大的长孙家参股一份,到时候东宫也能少赔点。
至于皇帝老爹那里,还是要邀请的,让内务府出钱出力不得利,这才是真正的坑爹。
信晚上连夜送了出去,第二天,皇帝的回复就到了。
二成份子,这是皇帝一口咬定的份额。
既然有五个投资人,自然是一人两成最为合适。
练剑、跑步、练拳、练箭,持续了几年的锻炼,要说没有效果才是骗人的。张赟的身手绝对堪称超绝,虽然有畏手畏脚的嫌疑,可是能跟他对战一柱香的时间,李承乾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飞檐走壁的武侠梦既然实现不了,那么以一敌二这样的,还是能够实现的。
“呵呵呵,殿下的身手,就算放到武将堆里,也是拔尖的了。”
李承乾循声望去,只见一身常服的长孙无忌就站在演武场边。只是“殿下”的称谓,又和他的这身装束格格不入。见鬼了,这混蛋要我拿什么礼节应对?
长孙无忌也觉得自己的称呼出错了,立刻改口说:“昨日户部忙碌,不得以就住在了官署,直到今天早晨,才得到信件,心急之下,就没穿官服。”
既然是谈船队的事情的,那就好说了。
放下手里的长剑,李承乾拱拱手说:“劳烦舅舅今日赶来东宫了,这里实在不是说话的场所,不如我们回书房详谈如何?”
“乐意之至!”
让张赟带着长孙无忌去书房,李承乾则是沐浴之后,才穿着一身普通的衣物进了书房。
书房里,就摆着一张冯盎送来的地形图,海港的选址,是他决定的,按照冯盎的说法,岭南多风暴,在这个港口停船,就不会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情。
冯盎的眼光是不会错的,珠江入海口,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地理位置优越,才在后世的时候成了顶级口岸之一。
“地方既然已经选好了,是不是就要开始建设了?”
李承乾送上一杯茶才说:“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海港既然要建造,就不能敷衍,水泥这种优越的建筑材料,是必然要用上的。不过,工部现在对水泥的管控十分严格,仅有的几个火窑,都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就是学院用,都有专门管控的司马,不允许遗漏一斤一两。所以啊,海港建设所需的水泥,还要从长安送到岭南,这一来一往的开销,再加上中途必定会出现的损坏,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这,还没考虑到造船厂的建造呢。”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做生意有赚有赔,投入不对血本无归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他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之所以要入股东宫,其实他并不看重船队的收益会是如何,他更希望的是名正言顺的将家族的力量延伸到南方。
自古以来,中原战乱的时候,南方虽然也有动乱,却不会很严重。长孙家想要将血脉一路延续下去,就需要开枝散叶。南方的势力,将会是他留给小儿子的家产。
“做生意有赚有赔,这件事老夫还是知道的,只是承乾,你准备给舅舅几成的份子?”
李承乾伸出两根手指:“两成,不管是您还是父皇、青雀、李恪,都是两成。咱们五个人均摊一下,东宫的压力就不会太大。粗略估计,等到船队建成,开始有收益的时候,投入怎么也需要三四十万贯!”
一共三四十万,一人就要六到八万贯,这不是一笔小钱,对一些低级勋贵来说,就算爵位能卖,都未必能凑出这么多钱来。
不过,长孙无忌自然不能跟那些人相提并论。
“两成已经很不错了,明日老夫就让人把钱送到东宫来。就是数额有点大,不可能全是铜钱。”
李承乾点点头,如今大唐还是很缺铜钱的,涉及到大宗的货物交易,一般都会是银子甚至是金子。甚至于,好多百姓,还在以绢帛当作货币,以物易物的,也不在少数。
“舅舅就是大气,至于份子的契约,改日外甥会派人送到您府上去。”
长孙无忌答应一声,喝干杯子里的茶水,就起身告辞了。
商贾或许用得到契约,但是对上位者而言,一句话就足够了,越是上位者,就越是在乎自己的信誉。
送走了长孙无忌,李承乾才兴奋的挥了一下手。
八万贯到手!
其实这些钱,哪怕慢慢给也是一样,不过内务府魏王府和赵国公府没必要撒胡椒面一样的投入。只有李恪这个穷鬼才会选择“分期”。
有了钱,就可以进行准备了。除了水泥,别的东西一般在岭南当地就能买到,虽然从长安运水泥到岭南实在是傻的冒泡,可是在国朝的规定面前,也只能如此了。
该死的邱海清,你小子还没毕业呢,孤就给你准备了这么大的平台,你要是不努力,可真是说不过去。
关于款项的处理,李承乾自然不会傻到直接找船运钱。如今南北缺少沟通,道路的艰难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南北的货物,在本地什么都不是,但是南北对调,就变得金贵了。
运一堆金银铜到岭南,哪有运一船船的货物过去省事?到了岭南当地,就算是以物易物,也会是血赚。
“回家收拾收拾,要是觉得会寂寞,就把老婆孩子带上。你父亲给孤推荐了你,本来孤是不愿意用的,毕竟让你们一家都为孤卖命,孤还是难以接受。但是,考虑到你的能力,孤还是愿意给你这个机会。只要你能将海港的事宜处置妥当,莫说孤会嘉奖,赵国公府,两位王爷,甚至是父皇,都会高看你一眼!”
黎达海的小儿子如今也在实习,今天来东宫报告的是他的三儿子黎勇树。
黎勇树张嘴笑道:“殿下莫要说这样的话,早在黎家风光无限的时候,您能给黎家的都给了,只要您有所命,黎家全家送死都不会动一下眉头。岭南虽然传闻是烟瘴之地,不过南下的人多,有谁像草民一般是去立功的。”
李承乾走到黎勇树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能接受就好,如果带着悲壮的心情去岭南,天知道这个人会把海港建设成什么样子。
拿出计划书交到黎勇树的手里,李承乾叮嘱道:“地方的家族要是敢无端阻挠,用不着胆怯,直接上门问罪。你虽然是海港建设的管事,但是冯家的意见,还是要听取一下。这份计划书,也只是粗略的指导,不用完全照着它的样子和速度来,如何取舍,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决断。”
黎勇树点头,躬身行礼后才走出了东宫。
此去岭南,注定会是一路艰险,数年苦熬,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几十万贯的巨款压在他肩上,压力大,但也有足够得动力,有这份来自太子殿下的信任,就足够了。
走到书房门口目送黎勇树,知道他彻底离开,才转身回屋。
强行把一份重担丢到别人的身上,还是让他很不习惯,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完成那些任命的,更不知道他是怎么逼着别人答应下来的。
“老张,去通知厨房,今天晚上吃涮锅吧,夏天吃火锅,跟冬天吃凉菜一样,都有种别样的感觉。总是吃凉面和拌菜,孤现在打嗝儿都是一股子面味。”
支走张赟以后,李承乾才看向方胜。
“殿下,宫内传来消息,陛下下令,准备出行的各种物事,估计,是想要出巡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并不惊讶,前两天皇帝还借口生病,停了早朝不说,还下令所有的奏折送到东宫来,交给自己决断。
三天份量的奏折,门下省没有退回一封,这让好多朝臣都认可了太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