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启航,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以推荐票、收藏支持)
    看完了柴令武编写的《科举策划方案》,李世民心底的震撼,久久不能消退。
    “真是你一人所写?”李世民又惊又喜道。
    “汝南公主与长乐可以作证。”
    柴令武给予了肯定,接着为汝南公主说起了好话:“说起来汝南公主的功劳极大,在我编写之际,她及时指出了不足、不妥、不合适之处,从而令这份方案于三日之内成型。如果没有她在一边提示指点,一个人根本想不到那么多。”
    李世民得意一笑:“你的表姐妹们个个知书达礼,娶到长乐,大赚便宜了你。”
    “当然…”柴令武笑了一笑,心说:小萝莉还不知道,但如果再加上汝南当真是赚翻了。
    “你这份《科举策划方案》条理分明、严谨细致、尽善尽美。比前朝草草创制之科举高明万万倍。许多规章制度闻所未闻,简直就是天才的神来之笔!”李世民不吝褒奖之言。
    “你把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唯有县级的乡试前十才有资格参与各州的会试,各州会试前十才有资格入京参与殿试,这种逐级筛选的方式一能令朝廷取得真正有才之士;二能替考生节省食宿费用,三不耽误农时、军事训练…这个创想非常合理。但是我打算金秋九月便开科取士。所以在时间上,远离京城的考生恐怕是来不及参与殿试了。
    “对此,你可有其他应急方案?”
    李世民想要网络天下寒士,与世家门阀所对抗,所以急于开科取士,这是他的初衷,也是注定会成功的政策。
    但眼下的大唐刚从内战、外战中脱身而出,人们尚在温饱线上徘徊,读书这种奢侈的事情在天下寒门中尚属于下种子的状态。大唐立国以来,李渊、李世民没有以完善的教育体系去给种子浇水、施肥,任由在贫瘠的土壤中自生自灭。
    可是李世民却想着通过科举,去天下寒门中采成熟的果实。在柴令武看来,简直有些异想天开,即使采到一点点,恐怕也是少之又少的青涩野果,食之有味、弃之可惜。
    与天下寒门相对的世家门阀拥有富足的生活条件、丰富的藏书、,所以,他们的后代自幼都经受着高级教育,无论学识、见识、能力都高人一等。
    这些世家大阀里出来的人,至少有一半能成为实干的官吏,但是他们对大唐的忠诚却远远地低于他们所在的家族,这点是李世民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面对这些先家后国的人才,李世民并不想用,以免出现饮鸩止渴这种恶果。
    可是如果不用吧,那谁来治理天下?治理地方?若是用目不识丁的寒士来治理,怕是没一年,大唐就会烽火四起。
    有鉴于此,历史上的贞观王朝的科举考试,主体仍然是世家子弟,这是谁都无可置疑的现状,哪怕是心心念念捧起寒门士子的李世民,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状。
    而这,也是科举在李世民时代时断时续的原因。
    断,是断世家人才蜂拥入朝;续,是给予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希望,从而想尽办法去努力读书。
    李世民见柴令武久久不言,哑然道:“你小子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在想什么呢?”
    柴令武说道:“这是我大唐第一次开科取士,最大的价值不是取士,而是通过这一次来诏告天下:大唐以后会开科取士,大家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李世民点头道:“正是如此。百姓有了盼头才会努力。”
    “我的应急方案是:由各级学院、私塾举荐的学员称生徒,经州县举荐的学员称乡贡。乡贡名额是上州每岁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有才能者不再此列;不论是何出身,均可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逐级选拔到京师后,会同生徒参加尚书省考试。”
    柴令武信心满满,早有腹稿。
    “如此可令门阀世家最大限度的接受科举,这种举荐制可以说就是为世家门阀量身定制…等读书人满天下的时候,舅舅再以公平公正为由,将这举荐制划掉就行了。”
    李世民愕然,似是想不到柴令武会想到自己的用心及考虑。
    柴令武讪讪一笑:“一时口快,舅舅莫怪。”
    “这才是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本质,若你跟那些老家伙来那‘讳莫如深’,我还不高兴呢。”
    李世民欣然颌首:“你这办法不错,极大的减少了科举推行的阻力。”
    他虽想重用寒士,却也知道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若是一开始便捧高寒门士子打压世家门阀,那么必将遭受最激烈的对抗。其结果,要么会忌惮于世家门阀的全力反扑致使科举制度无疾而终,要么强力推行导致天下大乱……
    柴令武的‘应急方案’无疑是最稳妥的老成之策,在安抚世家门阀的同时,给寒门士子崛起的希望,如此一来,各方都能欣然接受,不至于在猛烈的碰撞中伤筋动骨。
    此子真是天赋大才啊…我要开科取士,最厉害的士不就是在眼前么?是不是应该让这小子提前束发、入朝为官呢?
    李世民默默的打着主意,过了一会儿,又说道:“你这《科举策划方案》近乎完美,即便有推敲之处,亦可在筹备过程中逐一完善调整。但是为何要将《农学》、《医学》、《工学》、《法学》与明经、进士两科列为一等?”
    关键的来了!
    柴令武精神一振!
    “舅舅,你觉得这些手捧四书五经孔孟礼乐的儒生,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得震古烁今、国强民富吗?你觉得整天‘子曰’、‘之乎者也’的儒生可以生产吃不完的粮食、救死扶伤、锻造坚甲利刃吗?就算能,又得需要多少年?
    不得不说。
    熟知历史的柴令武,瞬间抓住了李世民的超越秦皇汉武的好大喜功命脉……
    儒家能把国家治理得震古烁今、国强民富?
    儒家能生产吃不完的粮食、救死扶伤、锻造坚甲利刃?
    别做梦了。
    作为帝王,李世民对此一清二楚,儒家治理的方法无非四个字而已—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安分守已,可以使人在穷困中四海升平、与世无争,可以休养生息、与民繁衍……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便是天下大同。
    这是每一个有为帝王终极理想……
    但这个境界,从古至令都不存在。
    就算他李世民天纵奇才,可以达到这个境界,但这需要多少年?
    三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一千年?
    依靠儒家的书呆子治国,天下是会太平,统治的确稳固,但是他李世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等不及!
    如何能够让帝国在有生之年震古烁今、国强民富?
    李世民似乎从柴令武推崇的百家中看到了答案。

章节目录


壮哉大唐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碧海思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思云并收藏壮哉大唐驸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