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清晨。
    太极宫正殿内,皇帝李世民正在上早朝。其下的文武百官分左右排列,个个精神饱满。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大批文官,站得离皇帝最近。
    李世民的气色看上去很好,端坐龙椅,面带微笑,说话的声音更是高亢。
    “诸位爱卿,前两日朕去净土寺修持,未能上朝,恐有耽误。明日便是科考开试之日。天下举子已齐聚长安,这是朕自登基以来,首次选拔我大唐英才。还望诸位爱卿,各司其职,以慧眼识人,替朕挑选出治世之良才。”
    “陛下勤政爱民,臣等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一说完话,文武百官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齐齐高呼。李世民见状,倒是没什么表情,眯着双眼看向了长孙无忌。
    “齐国公掌管吏部已有三年,从未出过任何差池,朕还是信得过的。但此次科考毕竟是制科,由朕乾纲独断,各州府事先并不知情,时间上难免都有些仓促。关乎科考的各项事宜,你们吏部和国子监可有本要奏?”
    “回陛下!”
    长孙无忌一步踏出,所有朝臣的目光都放到了他的身上。然而长孙无忌却突然顿了顿,转身看向了站在后方的魏征。
    “吏部自从年初接到陛下的旨意后,早已同国子监着手准备各项事宜。从宣旨各州府到拟定进士科的考题,都非常顺利。如今,天下举子已纷至长安。眼看便能如期开试,但这两日,魏征大人却数次闯入国子监索要科考举子的名单。并向尚书省呈递多份奏折,妄图暂停科考。其中,还有些言辞不乏有贬低我吏部之嫌。臣与两位仆射大人已商讨多次,均不知魏征大人此举有何目的。心中疑惑,正待陛下回宫明鉴。”
    “哦?暂停科考?”
    李世民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原本还带着笑容的神情立刻凝固了。随即便是一脸的肃然,望向群臣的目光也多了一分威严。
    “秘书监掌管国家典籍,编校群书,说起来与科考也有些关联。尚书省,魏征的奏折何在?”
    “回陛下,已上呈至龙案,请陛下过目。”
    房玄龄自朝班中走出,说完话后又立刻走了回去。李世民也不看他,在龙案上的一沓奏折中找出了两本,皆是魏征所奏。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大意便是许多州府举荐来参试的贡生并无真才实学。多是一些世家与官宦子弟,且与某些朝臣甚至是吏部官员早有联系。
    李世民是何等聪慧之人,一眼便看出了魏征想要表达的意思。只见他看完奏折后,闭眼沉默片刻,突然将两本奏折砸到了地上。
    这一幕,吓得朝上的文武百官通通跪了下来。
    “陛下息怒。”
    长孙无忌连忙高呼,脸色诚惶诚恐,其余百官也都是劝皇帝不要生气。唯独魏征一人,没有说话。过了片刻,李世民才重新睁开双眼。
    “自古以来世家贵胄皆是朝廷心腹之患,朕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大业十三年,朕与太上皇自晋阳起兵,一路征讨。时至今日,朝廷已平定了多少藩王割据,灭掉了多少虎豹豺狼?但是,这些人你杀得完吗?巴蜀,岭南,蛮夷各州府,朝廷靠的是招抚,而不是用兵,为什么?我们死不起那么多人,这天下更不能再流那么多血了!”
    李世民顿了顿,眼眸迷离,似乎想起了昔日征战沙场的岁月。他的眼中似乎有泪,但并未落下来。
    “许多世家、豪族,繁衍生息数百、上千年,比任何朝代都要活的久,活的长。那些偏远之地,朝廷的官员能管得过来吗?想要让这些地方稳定,连朕都要仰仗那些乡绅氏族的力量。这些人遍布天下,可一旦朝廷势弱,百姓都揭竿而起了,最先出来灭我大唐的,也许就是他们。这些,朕明白,你们岂会不明白?可是,朕能杀光他们吗?现在,这些世家子弟想要功名,想入朝为官,朕断得了他们所有人的仕途吗?”
    李世民连着反问了三句,一声比一声重。尽管他是对着文武百官说的,但一众官员的目光都暗自放到了魏征的身上。此时,这位一身傲骨的秘书监,终于是变了脸色。随即独自走出朝班,对着李世民跪了下去。
    “臣鼠目寸光,不能体谅陛下之苦心,有大过错,请陛下降罪。”
    “好了,爱卿也是替朝廷着想,朕知你心意。但此次科考事关重大,不可延期。此事依然由吏部主办,其余六部及九卿,从旁协调,务必让朕看到天下英才。魏征进谏有功,赏黄金百两,蜀锦十匹,下去吧。”
    李世民挥挥手,重新闭上了眼睛。魏征闻言,连忙叩首谢恩,退回了朝班之中。而其余大臣则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震惊之色。皇帝明明很愤怒,可最后非但没有怪罪魏征,甚至还给了赏赐。这样的结果,实在是令人始料不及。
    长孙无忌看着魏征平安无事的走了回来,目光闪了两下,连忙高呼“陛下圣明”。而他这一叫,其余的文武百官也跟着附和。一时间,偌大的朝堂竟显得无比和谐。
    李世民依然闭眼沉默,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两分钟后,侍候在一旁的总管太监才朝前走了两步。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兵部有本要奏。”
    突然,朝班之中走出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官员。看官服,乃是正三品的兵部尚书。此人虽然身材魁梧,但脸色看上去有些疲惫,精神并不好。李世民闻言看了他一眼,倒是坐正了身子。
    “兵部何事要奏?”
    “回陛下,据探子来报,吐蕃国国王朗日松赞于前几日遭人毒杀,其年仅十二岁的长子松赞干布即位吐蕃第三十三任赞普。如今,吐蕃境内各大世家、贵族以及诸多部落举兵反叛,已是混乱不堪。苏毗王子写书送至兵部,望我大唐能够出兵助其复国。”
    “苏毗王子?”
    李世民闻言,脸色变了数变,随即看向了房、杜二人。
    “此事尚书省是怎么看?”
    “回陛下!这苏毗国乃是个女国,其君主皆是女子,且早已臣服吐蕃多年。如今这所谓的苏毗王子修书求援,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这两年,我大唐刚与吐蕃修好。现在若为了一个弹丸之小国,撕毁盟约出兵吐蕃,既会落下不信、不仁之口实,也未必能得到好处。”
    “臣附议!”
    房玄龄刚说完话,杜如晦也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李世民点点头,随后转问长孙无忌。得到相同的回答后,又看向了刑部尚书李靖。
    “爱卿领兵多年,吐蕃内乱一事,你怎么看?”
    “回陛下,臣以为,吐蕃乃蛮荒之地,山高险峭,土地贫瘠。我汉人自古以来,对其便无窥视之心。且如今正值农忙时节,我大唐不宜动兵。不过……”
    李靖说到这,突然停了下来,似乎还有话要说,但又有些犹豫。李世民见状,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笑着道了一句“但说无妨”。
    “陛下,我朝开国之时,吐蕃曾多次出兵劫掠剑南道诸州府。甚至与突厥结盟,入侵甘州、凉州等地,以至于这些地方民不聊生。虽然经过几场大战,双方修好,但日后难免再有冲突。臣以为,若能趁着吐蕃内乱之时,我大唐派兵助那新君即位。一来能震慑吐蕃境内各贵族势力。二来亦能震慑新君松赞干布。至于这其三,我大唐对吐蕃若有平叛之恩,何愁他不臣服于陛下。”
    “哈哈哈哈,说得好!爱卿所言,正合朕意。吐蕃之于我大唐,虽不似突厥那般虎视眈眈,可终究是个麻烦。朕要看到的,可不只是双方修好。朕要让其臣服于我大唐,永世不敢侵犯。”
    李世民说到这,猛地站起了身。下方的百官立马跪下高呼万岁,竟无一人持反对意见。正如李靖所说,此时出兵攻打吐蕃有害无利。可换一个角度,如果是出兵助吐蕃新君即位,镇压内乱的话,那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了。
    房、杜二人以及长孙无忌在听完李靖的话后,也都纷纷点头,毫不掩饰脸上的赞赏之意。
    “好,既然众爱卿都没有意见,那朕便下旨了。刑部尚书李靖即刻转任兵部,授剑南道行军总管,统筹出兵吐蕃一切事宜。尚书省从旁协助,三日内需调足钱粮兵马。”
    ……
    且不说朝堂之上李世民在谋划些什么,半日后,陆忻在龙首原上睁开了双眼。其身前,一团拳头大小的金光正在虚空中闪烁。过了两息,又变回了阴阳游仙剑的模样。
    “唉,还是不行!师傅,以我现在的修为,最多只能让游仙剑维持九个呼吸的变化。而且,无法再让其变小了。”
    “无妨,好歹是有了些许成长。至少现在,你已经能够发挥出这件神兵十分之一的威力了。走吧,今夜的长安城怕是热闹的很,是时候该下山了。”

章节目录


盛世仙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忘吃烧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忘吃烧饼并收藏盛世仙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