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出的这个名字是:李淳丰。
阎本德本身就是个天才,无论建筑、绘画、设计、工艺等作品,都是超一流的存在。
但如果和李淳丰相比,就大为逊色了。
李淳丰这个人,已经不能用“天才”两个字来形容,而是神仙级别的人物。
年仅二十五岁之时,便上书朝廷,对《戊寅元历》提出一十八条意见,被采纳了七条。
他编著的《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成为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等级的人。
在他之前的浑天仪,只有四游仪及六合仪两个层次。上书改制浑天仪后,亲自督造出铸造出铜铸三重浑天黄道仪,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并著《法象志》七卷。
后又受诏审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等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注释《九章算术》时,将著名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定律”传播开来。
后又在《皇极历》基础上,创作《麟德历》。
受诏“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中天文、律历、五行志,皆由他所作。
除此之外还有,首次将“率”载入官修正史而赋予其显赫的地位,将祖冲之所著的《缀术》的成就编入史书,记载《乾象历》的光辉成就。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天文、历法、史学、数算、制造等哪方面,已经不是用“精通”能形容,而是样样都登峰造极。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集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为一体的“妖孽般的存在”。
而且这还不是最恐怖的,还有一个领域,他的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他的《推背图》,融合了易经、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准确预测出将近两千年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若不是姓袁的那哥们推他的背,还要继续推衍下去。
没有人知道,一个“科学家”是怎么能同时成为一个“预言家”的。
总之,听到这个名字,于奇正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雷贯耳”是什么滋味了。
他的脸色很难看。
在这次进宫之前,他还想着修建陵墓时秘密造一条逃生通道。现在圣上派了这两个人过来,一个人在设计上绕不开,另外一个人更不用说,直接能把你算得死死的。这个想法就完全不可能实现了。
不过也有一点好处,在他们身上肯定能学到奇门遁甲相关的一些知识,或许能依靠这个解开那个谜呢。
就在于奇正愁肠百转之时,采薇她们这一队人已经出发了。
根据之前的推论,她们现在要找的,就是能读懂“炎帝茧”的“乙骨文”。
这种极为罕见的文字有没有失传现在都不知道,就算没有失传,到哪里才能找到懂的人也没有任何头绪。
几人商量了一下,炎帝就是这边的人,在这边找到的几率会比较大,而且又不远,干脆从这里开始找起。
阎本德本身就是个天才,无论建筑、绘画、设计、工艺等作品,都是超一流的存在。
但如果和李淳丰相比,就大为逊色了。
李淳丰这个人,已经不能用“天才”两个字来形容,而是神仙级别的人物。
年仅二十五岁之时,便上书朝廷,对《戊寅元历》提出一十八条意见,被采纳了七条。
他编著的《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成为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等级的人。
在他之前的浑天仪,只有四游仪及六合仪两个层次。上书改制浑天仪后,亲自督造出铸造出铜铸三重浑天黄道仪,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并著《法象志》七卷。
后又受诏审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等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注释《九章算术》时,将著名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定律”传播开来。
后又在《皇极历》基础上,创作《麟德历》。
受诏“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中天文、律历、五行志,皆由他所作。
除此之外还有,首次将“率”载入官修正史而赋予其显赫的地位,将祖冲之所著的《缀术》的成就编入史书,记载《乾象历》的光辉成就。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天文、历法、史学、数算、制造等哪方面,已经不是用“精通”能形容,而是样样都登峰造极。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集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为一体的“妖孽般的存在”。
而且这还不是最恐怖的,还有一个领域,他的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他的《推背图》,融合了易经、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准确预测出将近两千年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若不是姓袁的那哥们推他的背,还要继续推衍下去。
没有人知道,一个“科学家”是怎么能同时成为一个“预言家”的。
总之,听到这个名字,于奇正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雷贯耳”是什么滋味了。
他的脸色很难看。
在这次进宫之前,他还想着修建陵墓时秘密造一条逃生通道。现在圣上派了这两个人过来,一个人在设计上绕不开,另外一个人更不用说,直接能把你算得死死的。这个想法就完全不可能实现了。
不过也有一点好处,在他们身上肯定能学到奇门遁甲相关的一些知识,或许能依靠这个解开那个谜呢。
就在于奇正愁肠百转之时,采薇她们这一队人已经出发了。
根据之前的推论,她们现在要找的,就是能读懂“炎帝茧”的“乙骨文”。
这种极为罕见的文字有没有失传现在都不知道,就算没有失传,到哪里才能找到懂的人也没有任何头绪。
几人商量了一下,炎帝就是这边的人,在这边找到的几率会比较大,而且又不远,干脆从这里开始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