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发生在辽地的辽东之战,再随后发生的灭国建郡事件,给辽地四郡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原诸国都为之震动。
不要说燕国其他各郡县的富豪乡绅,就是处于战乱之中的、中原各国许多富豪乡绅,在得知辽东大战之后发生的事情后,也纷纷派人前来东北考察。
等到来人把辽地四郡的真实消息传回后,众人都眼前一亮。什么也不说了,走吧!没人愿意呆在战乱的地方。纷纷把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开始往辽地四郡转移,尤其是韩国、倪国和邾国的许多富豪乡绅。
处于战乱的中原各国普通民众,在知道这个消息,了解了辽地的移民政策后,再加上有心人的背后运作,大量的民众也赶往辽地四郡。
即使各国官府后来发现后,百般阻挠,但仍然阻挡不了民众携家带口,在有心人的帮助下,翻山越岭前往燕国辽地。
这也让辽地四郡的人口,比姬康想象中更为快速增长。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底东北四郡的总人口,超过四百万已经不是什么幻想了。当然,田亩数也跟着增长起来。
农历十月,辽地的天气逐日渐凉,但襄平城却逐日喧闹和繁华起来。
朱琮坐在襄平城梅香楼的二层包间内,打开窗户,看着街上的商户满满,人来人往的情景。对坐在他对面的朱哲说道:“不冤!输得真不冤呀!”
桌上点的几个菜,在姬康的前世看来非常的简单,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算不简单的了!甚至可以用“丰盛”两字来形容。桌上摆着两荤两素四盘菜,卤牛肉、青菜豆腐、炒豆芽、凉拌猪耳,另加一个烤乳羊,一个鸡蛋汤。
梅香楼做为襄平城最大酒楼,可以说饮食永远都走在前列。凡是在襄平城里出现的美食,这个酒楼都会马上第一时间掌握和学会,然后推出。
朱哲与朱琮一样,看着外面的街景。听到自己的哥哥如此说后:“是呀!来到襄平城后,才真的算是见到世面了。大哥,不说这桌上洁白的瓷器,和桌上的美食。就是你看看这所谓“水泥”铺就的街道,真的是前所未见呀!”
然后拿起桌上的酒壶,给朱琮面前洁白的酒盅内,倒了一杯酒,又道:“大哥,就是这酒也是前所未见呀!如此清澈、醇厚。”
“据闻这酒就是城外,新建的官办酒厂造出的,不对外进行交易。只有属于商部下属的,十多个商会股东才可以有少量份额,可谓是价比黄金呀!这个梅香楼能够拿到,能量唯实不小呀!”
今年在襄平城外的工业区所建立的酒厂,也是姬康应医部、商部负责人秦送和苏青两人的要求,所建立的。
因为在姬康偶然一次的提议下,说是酒特别是高纯度的酒能治愈伤口,就被秦送这位老大人惦记上了,经过小批量的实验后,造出的高纯度酒确实能达到伤员伤口的愈合。
这下秦送兴奋了,而商部的负责人苏青、在喝过几口这样的酒后,大醉了一场。起来后就跑到君侯府,缠着姬康必须建立这样的酒厂,大批量的生产。而且信誓旦旦地说,这个酒创造出来的财富,可比造钱来的快。
姬康考虑再三后,想到了治病,又想到东北所产主要农作物高粱,就答应下来,在襄平城工业区建立了第一个酒厂。
酒厂所产的酒,分高纯度和低纯度两种。高纯度的酒做为战略物资主要用于军队和医疗,不对外交易;低纯度的酒就交给了商部苏青下属的商会,进行贸易交易。
果然不出苏青所料,自九月份酒厂投产以来,每天所产的低纯度的酒,都被等着上门的股东们排队催要,甚至为酒的份额问题,还发生了几起斗殴事件,影响极其“恶劣”。
为这事,苏青还被姬康叫到君侯府,好好训斥了一番。不过也答应了苏青的请求,马上派人在辽地四郡,在几个盛产高粱的地区,陆续再建立几个造酒厂。
朱琮端起酒盅一饮而尽,熏陶陶地道:“二弟,我们当初在高句丽,不,是吉林郡,就没如此多的做法。败得不冤,败得不冤呀!”
接着,感慨地继续说道:“二弟,我就是觉得对不起那些战死的将士们,还有现在被劳改的十万将士们!”
说着说着,眼泪掉了起来,哽咽道:“都是我的缘故呀!都是我的缘故呀!”
朱哲也不胜唏嘘,也把面前的一盅酒一饮而尽,对朱琮慢慢说道:“大哥,要说罪过,我的罪过比你还大,当初是我鼓动你来着呀!”
“不过大哥你不用那么埋怨自己,我听说我们的十万战俘,都被安排到修襄平到阳乐之间的道路了。而东胡的几万俘虏,听说都被安排去开什么矿了!你知道的,开矿可比修路危险多了。”
“现在听说我们的十万战俘,因劳改已满了一年,按君侯府的律令,他们现在都拿到了工钱了。再劳改两年,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了。现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辽地的子民了。大哥,你也不要过于埋怨自己了!”
从去年辽东大战结束后,辽地一下子就多了十六七万的战俘。为安置和改造这些俘虏,也为今后的战略考虑,姬康就决定修一条从襄平到阳乐的水泥官道,一直延伸到辽西郡的令安。
沿途各县民众也参与进来,但是给发工资。开始,君相剧辛还有点犹豫,但到现在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剧辛发现,凡是道路修通的县乡,经济都发展的很好,甚至比以前还好。
姬康花了好长时间讲解,才让包括剧辛、邹衍、鲁仲连等众人明白。现在辽地实现这种办法,可不是现在中原各国实行的劳役,是让老百姓们白出力,白干活的劳役,这样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而辽地现在的这种法子,是工作,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一环。除了这十几万战俘第一年不给发钱外,而民众们的参与都是要拿钱的,他们挣得多,也花得多,经济就会更好,是良性循环,只要注意个“度”的问题就行。
这样一来,各工业区水泥厂的所生产的水泥,做为战略物资,在不允许买卖的情况下,也有了销路。而又安置和改造了俘虏,活络了经济。
另外,也繁荣了辽地四郡的商路,吸引更多的人员、资金、物资等前来辽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旦燕国有事。这条虽然标准在姬康看起来,还很烂的水泥道路,就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条道路让君相剧辛尝到了甜头,计划在下来这条官道修好后。准备利用这十几万的俘虏,准备在剩下的两年时间内,再准备把从襄平前往吉林城和双辽城的两个郡府官道,用水泥给铺通。姬康想想,最后也答应了下来。
朱琮听后,点点头,然后坐下道:“二弟,你今天找我来,是告诉我你下个月,要到襄平学院前去进修之事吧?”
朱哲端起酒壶,又给朱琮面前的酒盅倒满,随即也给自己面前的酒盅倒满。点点头,对朱琮道:“大哥,是准备告诉你这件事的。君侯府,派人提前征求了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出来做事?我答应了。大哥,我本来以为像我这种人,能平安老死家中就不错了。
没想到,我们的这个君侯心胸是如此宽广!我也不想在家就这么混吃等死,也想出来做点事。再说,我也想看看辽地,是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发展如此迅速的!”
朱琮点点头,对朱哲道:“二弟,去吧!我们现在既然已无他想!早点融入到这辽地是对的。进修完后,不管安排你做什么?你都好好去做就是。”
朱哲眼圈一红,举起酒盅,对朱琮道:“大哥,多谢你的体谅。来,我敬大哥一杯。”
朱琮笑笑,端起酒盅。与朱哲一碰,一饮而尽。
旁晚,在君侯府内院,姬康的书房内。老总管姬茂就向姬康汇报了朱琮兄弟二人,今天在梅香楼内谈话。
姬康听罢,笑着站了起来道:“如此就好!看来朱哲是没什么怨言了,但朱琮还是有点的,这个不是也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么!姬伯,最近一年来,可有原高句丽的门阀贵勋去看往过朱琮么?”
姬茂点点头,对姬康道:“公子,不多,但是还有。”
姬康眼中寒芒一闪,对姬茂道:“姬伯,把这些人都登记造册,严加监视。”
姬茂忙回道:“公子放心,这个我们已经再做了。”
姬康点点头,接着对姬茂道:“姬伯,今后对东胡、高句丽过来的官员,我们要严格考察、考核、还有分化。对愿意遵守我们辽地的规矩,并积极主动向我们靠拢的。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的,对他们进行培训。”
“让他们了解我们律法,条文和政令。对廉洁奉公、有才能的官员,更要大胆任用。但决不能在原地担任职务,可调派异乡为官,此为用例!”
老总管姬茂点点头道:“公子此言极是!”
石敢则在旁道:“公子,你现在已经对他们够好的了!如果他们再不满足,可就说不过去了。”
姬康摇摇头道:“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呀!”
看到姬康又是如此,老总管和石敢两人相互看看,都笑了起来。随后,姬康也笑了起来。矫情了,太矫情了哦!
旺财从屋外跑了进来,看了看三人。蹭了蹭姬康,在屋内转了一圈,就又跑了出去。
不要说燕国其他各郡县的富豪乡绅,就是处于战乱之中的、中原各国许多富豪乡绅,在得知辽东大战之后发生的事情后,也纷纷派人前来东北考察。
等到来人把辽地四郡的真实消息传回后,众人都眼前一亮。什么也不说了,走吧!没人愿意呆在战乱的地方。纷纷把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开始往辽地四郡转移,尤其是韩国、倪国和邾国的许多富豪乡绅。
处于战乱的中原各国普通民众,在知道这个消息,了解了辽地的移民政策后,再加上有心人的背后运作,大量的民众也赶往辽地四郡。
即使各国官府后来发现后,百般阻挠,但仍然阻挡不了民众携家带口,在有心人的帮助下,翻山越岭前往燕国辽地。
这也让辽地四郡的人口,比姬康想象中更为快速增长。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底东北四郡的总人口,超过四百万已经不是什么幻想了。当然,田亩数也跟着增长起来。
农历十月,辽地的天气逐日渐凉,但襄平城却逐日喧闹和繁华起来。
朱琮坐在襄平城梅香楼的二层包间内,打开窗户,看着街上的商户满满,人来人往的情景。对坐在他对面的朱哲说道:“不冤!输得真不冤呀!”
桌上点的几个菜,在姬康的前世看来非常的简单,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算不简单的了!甚至可以用“丰盛”两字来形容。桌上摆着两荤两素四盘菜,卤牛肉、青菜豆腐、炒豆芽、凉拌猪耳,另加一个烤乳羊,一个鸡蛋汤。
梅香楼做为襄平城最大酒楼,可以说饮食永远都走在前列。凡是在襄平城里出现的美食,这个酒楼都会马上第一时间掌握和学会,然后推出。
朱哲与朱琮一样,看着外面的街景。听到自己的哥哥如此说后:“是呀!来到襄平城后,才真的算是见到世面了。大哥,不说这桌上洁白的瓷器,和桌上的美食。就是你看看这所谓“水泥”铺就的街道,真的是前所未见呀!”
然后拿起桌上的酒壶,给朱琮面前洁白的酒盅内,倒了一杯酒,又道:“大哥,就是这酒也是前所未见呀!如此清澈、醇厚。”
“据闻这酒就是城外,新建的官办酒厂造出的,不对外进行交易。只有属于商部下属的,十多个商会股东才可以有少量份额,可谓是价比黄金呀!这个梅香楼能够拿到,能量唯实不小呀!”
今年在襄平城外的工业区所建立的酒厂,也是姬康应医部、商部负责人秦送和苏青两人的要求,所建立的。
因为在姬康偶然一次的提议下,说是酒特别是高纯度的酒能治愈伤口,就被秦送这位老大人惦记上了,经过小批量的实验后,造出的高纯度酒确实能达到伤员伤口的愈合。
这下秦送兴奋了,而商部的负责人苏青、在喝过几口这样的酒后,大醉了一场。起来后就跑到君侯府,缠着姬康必须建立这样的酒厂,大批量的生产。而且信誓旦旦地说,这个酒创造出来的财富,可比造钱来的快。
姬康考虑再三后,想到了治病,又想到东北所产主要农作物高粱,就答应下来,在襄平城工业区建立了第一个酒厂。
酒厂所产的酒,分高纯度和低纯度两种。高纯度的酒做为战略物资主要用于军队和医疗,不对外交易;低纯度的酒就交给了商部苏青下属的商会,进行贸易交易。
果然不出苏青所料,自九月份酒厂投产以来,每天所产的低纯度的酒,都被等着上门的股东们排队催要,甚至为酒的份额问题,还发生了几起斗殴事件,影响极其“恶劣”。
为这事,苏青还被姬康叫到君侯府,好好训斥了一番。不过也答应了苏青的请求,马上派人在辽地四郡,在几个盛产高粱的地区,陆续再建立几个造酒厂。
朱琮端起酒盅一饮而尽,熏陶陶地道:“二弟,我们当初在高句丽,不,是吉林郡,就没如此多的做法。败得不冤,败得不冤呀!”
接着,感慨地继续说道:“二弟,我就是觉得对不起那些战死的将士们,还有现在被劳改的十万将士们!”
说着说着,眼泪掉了起来,哽咽道:“都是我的缘故呀!都是我的缘故呀!”
朱哲也不胜唏嘘,也把面前的一盅酒一饮而尽,对朱琮慢慢说道:“大哥,要说罪过,我的罪过比你还大,当初是我鼓动你来着呀!”
“不过大哥你不用那么埋怨自己,我听说我们的十万战俘,都被安排到修襄平到阳乐之间的道路了。而东胡的几万俘虏,听说都被安排去开什么矿了!你知道的,开矿可比修路危险多了。”
“现在听说我们的十万战俘,因劳改已满了一年,按君侯府的律令,他们现在都拿到了工钱了。再劳改两年,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了。现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辽地的子民了。大哥,你也不要过于埋怨自己了!”
从去年辽东大战结束后,辽地一下子就多了十六七万的战俘。为安置和改造这些俘虏,也为今后的战略考虑,姬康就决定修一条从襄平到阳乐的水泥官道,一直延伸到辽西郡的令安。
沿途各县民众也参与进来,但是给发工资。开始,君相剧辛还有点犹豫,但到现在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剧辛发现,凡是道路修通的县乡,经济都发展的很好,甚至比以前还好。
姬康花了好长时间讲解,才让包括剧辛、邹衍、鲁仲连等众人明白。现在辽地实现这种办法,可不是现在中原各国实行的劳役,是让老百姓们白出力,白干活的劳役,这样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而辽地现在的这种法子,是工作,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一环。除了这十几万战俘第一年不给发钱外,而民众们的参与都是要拿钱的,他们挣得多,也花得多,经济就会更好,是良性循环,只要注意个“度”的问题就行。
这样一来,各工业区水泥厂的所生产的水泥,做为战略物资,在不允许买卖的情况下,也有了销路。而又安置和改造了俘虏,活络了经济。
另外,也繁荣了辽地四郡的商路,吸引更多的人员、资金、物资等前来辽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旦燕国有事。这条虽然标准在姬康看起来,还很烂的水泥道路,就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条道路让君相剧辛尝到了甜头,计划在下来这条官道修好后。准备利用这十几万的俘虏,准备在剩下的两年时间内,再准备把从襄平前往吉林城和双辽城的两个郡府官道,用水泥给铺通。姬康想想,最后也答应了下来。
朱琮听后,点点头,然后坐下道:“二弟,你今天找我来,是告诉我你下个月,要到襄平学院前去进修之事吧?”
朱哲端起酒壶,又给朱琮面前的酒盅倒满,随即也给自己面前的酒盅倒满。点点头,对朱琮道:“大哥,是准备告诉你这件事的。君侯府,派人提前征求了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出来做事?我答应了。大哥,我本来以为像我这种人,能平安老死家中就不错了。
没想到,我们的这个君侯心胸是如此宽广!我也不想在家就这么混吃等死,也想出来做点事。再说,我也想看看辽地,是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发展如此迅速的!”
朱琮点点头,对朱哲道:“二弟,去吧!我们现在既然已无他想!早点融入到这辽地是对的。进修完后,不管安排你做什么?你都好好去做就是。”
朱哲眼圈一红,举起酒盅,对朱琮道:“大哥,多谢你的体谅。来,我敬大哥一杯。”
朱琮笑笑,端起酒盅。与朱哲一碰,一饮而尽。
旁晚,在君侯府内院,姬康的书房内。老总管姬茂就向姬康汇报了朱琮兄弟二人,今天在梅香楼内谈话。
姬康听罢,笑着站了起来道:“如此就好!看来朱哲是没什么怨言了,但朱琮还是有点的,这个不是也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么!姬伯,最近一年来,可有原高句丽的门阀贵勋去看往过朱琮么?”
姬茂点点头,对姬康道:“公子,不多,但是还有。”
姬康眼中寒芒一闪,对姬茂道:“姬伯,把这些人都登记造册,严加监视。”
姬茂忙回道:“公子放心,这个我们已经再做了。”
姬康点点头,接着对姬茂道:“姬伯,今后对东胡、高句丽过来的官员,我们要严格考察、考核、还有分化。对愿意遵守我们辽地的规矩,并积极主动向我们靠拢的。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的,对他们进行培训。”
“让他们了解我们律法,条文和政令。对廉洁奉公、有才能的官员,更要大胆任用。但决不能在原地担任职务,可调派异乡为官,此为用例!”
老总管姬茂点点头道:“公子此言极是!”
石敢则在旁道:“公子,你现在已经对他们够好的了!如果他们再不满足,可就说不过去了。”
姬康摇摇头道:“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呀!”
看到姬康又是如此,老总管和石敢两人相互看看,都笑了起来。随后,姬康也笑了起来。矫情了,太矫情了哦!
旺财从屋外跑了进来,看了看三人。蹭了蹭姬康,在屋内转了一圈,就又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