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统治中国北方的金国,在晚期女真人口高达七八百万,此时在东欧这里,女真人口经过百年五六代人,则繁衍到了四百多万。相对一千两百多万的斯拉夫人口,女真人的数量不容忽视,而且因为历史原因,女真族群依然占据着远超他们人口比例的土地资产,全国一半土地归属女真人。
    女真四百多万人中,在乌拉尔河流域就生活着两百万人,并控制着七成以上的土地,而一千两百多万斯拉夫人,一千万人都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河流域人口也是两百多万,跟女真人相比,并不占优势,在财富、地位上,则处于绝对劣势。
    而伏尔加河以西,是多次农奴起义的爆发地,斯拉夫人大量往这里逃亡,形成自由的哥萨克族群,因此一直是斯拉夫民族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一旦伏尔加河以西地区割让给白女真,则斯拉夫人口则会下降一半以上。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则是女真人和斯拉夫人势力杂居的土地,虽然斯拉夫人口占占据多数,但这一带的斯拉夫人对女真人的态度,没有伏尔加河以西地区那么仇视。这一带长期杂居,在女真帝国中后期,已经无法执行严格的民族隔离政策,导致出现了大量混血族群。三代以内可以追溯血统的混血人口,在这里有两百多万人,是一个地位和权力都处于中间状态的阶层。
    因此将斯拉夫人的聚居地割让出去,对女真权贵没多大损失,反而会让女真权贵的话语权更大,让他们在这个帝国重拾权力。
    女真人自己都不想保卫自己的国土,西辽帝国当然不可能跟白女真玩命,而且打过之后发现,确实打不过。白女真跟东罗马帝国不是一个档次,能跟东罗马这个老对手扳手腕的西辽军队,在白女真军队面前,有些不堪一击。
    加上白女真并没有要求西辽帝国的领土,于是西辽跟女真帝国一道,退出了战争。
    白女真的军队没有继续东进,而是往南开拔。一路南下到了顿河和伏尔加河交汇之处,顿河沿岸垄岗和伏尔加河高地在这里交汇。西辽帝国在这些垄岗和高地上修筑了一些屯堡,在河流交汇处有一座港口城市,设置了一个云中府,这里是西辽当年设立的新幽云十六州的云州。如今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是西辽和女真帝国之间重要的贸易口岸。
    败退到这里的西辽军队紧张的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但和谈已经达成,白女真军队也没有进攻,而是止步于这些垄岗和高地,开始测绘地形,跟西辽官员一起设立界桩。大量白女真工程人员,则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上勘探,测绘航道水文数据。
    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高地以北,被白女真设立一个大公国,以梁赞为中心,称作梁赞大公国,统治着两河之间,南到垄岗,北到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广袤土地。后世著名的莫斯科就位于这个公国北方,属于弗拉基米尔公国。这些基辅罗斯事情的公国重新设立,自然不是白女真放弃了这些地方。新册封的公国大公,尽管都是当地的混血权贵,可实际权力并不存在,只是白女真国王安抚人心的手段。
    白女真王国新夺取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三大主要族群,人少较少的女真人不足百万,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产,但底层十分困苦。这些女真人,虽然在女真官册上,属于正户,是猛安谋克户,但许多并不是真正的女真人,有大量西辽契丹人、汉儿和漠北外帐部族,在西辽多次内乱中迁移到这里,被女真人吸纳,安置在这一带。
    中间阶层,主要是中后期,一些自由斯拉夫人。早期斯拉夫人自由民,或多或少都跟女真权贵有依附关系。因此这个中间阶层,以城市工商业族群为主,而且或多或少有斯拉夫女真混血血统。他们作为中间派,长期以来是沟通女真权贵和斯拉夫农奴的纽带,在城市则充当商人和工匠,在乡村则充当女真封建主的管家和庄头。农奴起义时期,他们也遭受仇视,因为被视作女真人的狗腿子,许多人被残酷杀害。因为这种原因,农奴制改革后,他们依靠历史背景,继续占据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尽管只有两百来万人口,不足这一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却拥有四成以上的地产,是这一地区最优秀的农场主。
    第三大族群,就是人数最多的纯粹或者自认纯粹的斯拉夫人了,主要是农奴解放后的人口。有将近六百万,占据这一地区人口的六成以上。但却只拥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人生活的还不如农奴制时期,因此极端反权贵和女真人。
    白女真帝国主要拉拢中间阶层,因为这个阶层地位尴尬,一方面女真人认为他们是叛徒,背叛了自己的主子,在农奴起义中,大量混血斯拉夫人站在斯拉夫民族一边,另一方面纯血统斯拉夫人也不认可他们,认为他们是女真人的狗腿子,不值得相信。但这个阶层,却成为如今最强大的阶层,相对斯拉夫人他们有经济优势,相对女真人他们有人口于是,又接受了系统的城市教育,在斯拉夫官僚集团中占据很大比例。
    最关键的是,白女真认为,这些斯拉夫女真混血族群,跟白女真贵族出身相同,都是混血女真人。也将他们认为是白女真人,对其中的上层人物进行了大量册封,给予贵族身份,任命为一座座城市的市长,并将其中的名门册封为大公。白女真王国实施这种策略,已经有了经验。在诺夫哥罗德公国公国就是这么做的,效果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诺夫哥罗德公国在白女真帝国经营下,已经成为白女真帝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地也工业品市场,但底层斯拉夫人也一直存在不满情绪和反叛行为。但在工业化的白女真镇压下,翻不起什么浪花。
    此时白女真刚刚吞并梁赞和弗拉基米尔两个罗斯公国,立刻迫不及待的开始实施勘探,一方面要掌握伏尔加河和顿河航道,另一方面从陆路出发,打算修建一条从梁赞南下云州的铁路。
    战争还在继续,但东欧平原上的大战已经结束,白女真王国主力已经回撤,用来防御法国人迟迟没有发动的进攻。少量部队留在这里进行治安战,大量斯拉夫人不肯接受当亡国奴的结局,在乡村展开了游击战。
    白女真快速击败了东欧势力,但是盟友神圣罗马帝国却开始陷入劣势。在东线,神圣罗马帝国大军还保持着对基辅大公国的攻势,基辅城依然处于被轰炸的局面。神圣罗马帝国还在南线,从南喀尔巴阡山出击,从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南下攻入了瓦拉几亚公国,将势力扩展到了多瑙河下游。一旦夺取瓦拉几亚公国,神圣罗马帝国就拥有了黑海出海口,闭塞的国家地理会得到改善。
    东罗马帝国根本挡不住神圣罗马帝国的攻击,但神圣罗马帝国还是没能完成打通多瑙河流域的夙愿,因为法国人出兵了。
    法国在白女真边界采取守势,但却南下杀入了北意大利。显然多次大战让法国人明白,跟白女真争夺没有意义,北意大利才是能够吞并的富饶土地。法军进入北意大利之后,从法国人控制下的米兰向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下的威尼斯进发,神圣罗马帝国立刻抽调前线兵力,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很清楚威尼斯人是什么货色,他们不可能顽强抵抗,一旦法军兵临城下,他们肯定会抛弃神圣罗马帝国。
    双方围绕北意大利展开了激烈争夺,白女真帝国大军为了配合盟友,再次主动进攻,杀入了法国本土。在卢森堡、洛林高原一带激战。
    此时战争才进行到第二年,双方依然是上次大战那种大开大合的路子,步兵排队枪毙,炮兵集群轰炸,骑兵侧翼辅助。这种战斗方式,伤亡极为惨重。因为跟上一场战争不同,滑膛枪隔着百米就能打飞的准确度被改进,双方都普及了可以精准设计的线膛步枪,尽管还是前膛枪,但米尼弹之类的革新,让装填速度并不弱于滑膛枪。
    法国人使用闻名欧洲的法兰西线膛步枪,白女真则使用自己发明的定装子弹步枪,纸壳子弹的威力事实上并没有线膛步枪大,结果反而是法军给白女真军队造成的伤亡更大。当排队枪毙的白女真士兵,被法国人射程更远的线膛步枪一层层剥皮一般射倒的时候,白女真人后装纸壳子弹步枪的射速优势根本无从发挥,在东欧跟女真帝国滑膛枪作战时候的优势,荡然无存。
    幸好白女真的炮兵足够优秀,大量使用的炮兵集群,让这场战争成为炮兵的表演舞台。
    至于骑兵,这一次反而回光返照般的发挥出色。不是曾经给周边国家带来恐怖记忆的白女真骑兵,而是法国骑兵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不是因为法国拥有骑士团传统,主要是法国骑兵经验丰富。在殖民北非的过程中,法国人在广袤的北非沙漠戈壁上,跟当地的柏柏尔人骑兵进行了长期作战,互相学习战术,让法国骑兵技术革新的非常快。
    法国骑兵非常能够抓住战机,当在对射中,白女真步兵方阵出现混乱,法国骑兵能立刻孤注一掷的投入兵力撕开缺口。重装骑兵时代已经过去,法国骑兵也不装备铠甲,甚至大多数连胸甲都没有,是纯粹的轻骑兵。但他们却采用重骑兵战术,采用密集冲锋阵型,可冲锋的马枪却大多换成了马刀。靠的是人马合一的力量来冲垮敌人,然后马刀开始收割逃跑的敌人生命。这种战术,在北非屡试不爽,打的骑术高超的游牧骑兵溃不成军。
    尽管战术上不断获得胜利,可法国人却节节败退。跟历史上的普法战争一样,法国士兵表现出了高昂的战斗勇气和精神,也在战术级的作战中取得了不少胜利,并且给普鲁士军队造成的伤亡更大,但法军在战略上却不断失误。白女真人用炮兵配合步兵、骑兵,将法军切割成几个无法配合的集群,然后不断收缩包围圈。
    最终将五十万法军主力,分割包围在洛林高原两处不同阵地上,一旦法军主力被消灭,法国就战败了。
    法国组织了多次救援,都被白女真大军击退,似乎普法战争的结局要提前发生。这时候百年仇家英国人突然参战了,规模不大,但十分精锐的英国陆军登陆法国,这主要给了法国人极大的心理支持。
    不足十万的英国募兵,没能阻止法军主力被白女真歼灭的命运,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五十万法军选择了光荣投降。但英国给法国带来了希望,以及大量物资援助,让法国人能够进行二次动员,武装新的部队。
    大战进行到第二阶段,法国开始了卫国战争。

章节目录


宋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人阿Q并收藏宋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