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
正统十三年七月的黄河决口,可以说是震动天下。
瓦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也先一面在整合内部的同时,一面在关注大明朝廷的一举一动,但是经过去年的试探之后,也先深刻的感受到了一点。
大明是一块硬骨头。
这与之前打的瓦刺,兀良哈,女真各部,都是不一样的。
决计不能小窥。
但是却又不能不打。
一来是也先家族的政治野望,毕竟瓦刺三代人的奋斗,可不是为了做大元丞相淮王的。二来也是北方部落的特性。
也先所统合的大元帝国,或者自称的北元,即便在当时不被大明承认,即便放在后世也不被史学家承认。
原因很简单。
元朝最后的主力在捕鱼儿海覆灭之后,所谓北元已经失去了国家形式,退化成了部落联盟的形态。
也先与脱脱不花的矛盾,已经也先所代表的大元中枢与地方部落首领的矛盾,种种矛盾也先也只能调和,而不能解决。
所以,也先宁可南下死上一批人,也不愿意再打一场内战。
所以,南下一战,在瓦刺统一蒙古之后,就是必然。即便也先不打,也有其他人会打,无非是时间上的改变而已。
但是即便也先知道,黄河决口,漕运中断之后,也没有下定决心。
他处于一种犹豫不绝的状态,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同时他又担心,即便这样对大明国力的消弱又有多少啊?
他请来张宗周。
张宗周说道:“王爷的意思,臣明白,南朝小皇帝,年纪虽然轻,但却不是一个易与的,这十几年来,河北水利,开海转海运,改革盐政,从明宣宗之后,大明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兴旺之像。”
“别的不说,单单是砸在九边的银子,每年就已经超过百万两之多。现在不打,将来恐怕越难打了。”
也先说道:“正是如此。”
这个想法也先一直是模模糊糊的有,但是说不清楚,被张宗周一说,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隐隐约约的担心。也先叹息一声说道:“果然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也先将朱祁镇当成儿子辈,朱祁镇知道定然会很生气,但是也先的年纪比朱祁镇大上小二十岁,根本就是两辈人。
有些事情,朱祁镇自己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是敌人感觉很深。朱祁镇在忌惮瓦刺战马众多,却不知道也先也忌惮,朱祁镇这几年改革,兵精马壮算不少,但银两却是很足的。
张宗周说道:“我瓦刺的底子比不得大明,南下之战,不是大胜,就是败仗,根本就是一场豪赌,故而王爷担心而今南朝即便将精力放在黄河之上,我朝四十万铁骑,也冲不破宣大的防线。”
也先说道:“先生是我知己,而今先生有何高见?”
张宗周说道:“高见没有,却有一个笨办法。王爷也明白,这一战定然要打的,何不试探一下南朝。”
也先说道:“试探?你说求公主?”
张宗周说道:“王爷英明。”
瓦刺向大明求公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脱欢就求过一次,只是脱欢当时的还不能越也先现在相比。
也先数年的征战,已经将瓦刺的实力扩展到了历史上最高峰。甚至可以名列,匈奴,鲜卑,突厥,蒙古之间了。
现在也先有更加足够的底气,去向大明求公主了。
当然了,双方虽然还没有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方,但是暗潮涌动,只留下面子功夫。
如果大明真肯嫁公主,也先反而更要打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太宗皇帝的遗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
这一段乃是太宗皇帝的诏书。
后世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从这一段话中提炼出来的。
所以,大明政治风潮都是对外强硬。
如果大明反常的同意和亲,反而说明大明的情况真的不好。而如果大明不答应,具体情况就具体分析。
从大明应对求亲的动静上,也能看出来大明到底是什么样子。
也先说道:“不错,退可攻,进可守,只是这一件事情,本王不放心别人去办,就请张先生代本王走一趟北京城吧。”
张宗周说道:“请王爷放心,臣定然将南朝虚实探听的明明白白。”
也先说道:“好,北京方面所有人手,都归你调遣。”
张宗周说道:“谢王爷,臣以为我们从头开始,这一次使团就派三千五百人如何?”
也先说道:“不错。”
朱祁镇早已下过诏书,对瓦刺使团人数,做了规定,不能超过三千人。
这一次张宗周就是明显要试探一下大明的底线了。
独石堡。
作为大明孤悬塞外的一处要地,靠着一块完整的石头山。易守难攻。只是而今杨洪已经不在这里驻守。
在这里驻守的是杨洪的长子杨俊。
杨洪已经成为大同守将了。
此刻杨俊额头微微见汗,城堡之下,数千马队正在与大明边军对峙,双方相距百步,刀出鞘,弓上弦,遥遥相对,似乎一声令下,一场厮杀就要掀起来了。
作为整个大明最深入草原的边塞,这里是入关的要道,也是大明与草原关系的风向口。瓦刺与大明的关系如何,这里比北京更不先知道。
经过去年的对峙之后。
大明与瓦刺之间关系,已经无限趋近破裂了。
这样的情况,已经是日常调剂了。更不要说,瓦刺已经将大宁开平列为马场,双方的战略缓冲,已经很少了。
彼此斥候的厮杀,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了。
只是这数千人的对峙,却还是少有的。
说实话,杨俊都有一些承受不住压力。
杨俊问道:“大同来人了没有?”
“将军还没有。”身边一个士卒说道。
杨俊有些烦躁的说道:“怎么还不来啊。”
这一次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瓦刺使团入关,杨俊派人清点人数,发现有三千多人,这是万万不行的。
不合规矩。
所以瓦刺人就鼓噪起来,似乎想要一场大战。
如果说仅仅是几千人,杨俊自然不担心,杨俊虽然作为杨洪的儿子,没有学到杨洪多少本事,但是独石堡重要之极,朝廷数次加固。
城池虽然不大,但却是一座军事要塞,防备森严,还有数千士卒,马步皆有,区区三千瓦刺人算不了什么。
但是北边似乎还有瓦刺大队人马在。
杨俊很担心,这是一场大战的开始。更担心作为瓦刺与大明第一战,他能不能坚守住独石堡,一想到几乎无边无际的瓦刺铁骑,杨俊头上的汗冒得就更快起起来。
“报,传武进侯将令,放瓦刺使团入关。”一个信使气喘吁吁的跪在杨俊身前。
杨俊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知道了,让下面放瓦刺人入关,同样注意一点,别被人给阴了,防着瓦刺夺关。”
随着杨俊一声令下,独山堡大门大开,与瓦刺士卒对峙的官员缓缓的收了起来,瓦刺人簇拥着无数驮马,进入了独山堡之中。
通过独山堡,他们要进入宣大,再进入北京。到达大明的中心。
一时间刚刚压抑的气氛,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而也先就在小半个时辰之后,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微微一笑,心中暗道:“看来这一次黄河折腾南朝不轻啊。”
正统十三年七月的黄河决口,可以说是震动天下。
瓦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也先一面在整合内部的同时,一面在关注大明朝廷的一举一动,但是经过去年的试探之后,也先深刻的感受到了一点。
大明是一块硬骨头。
这与之前打的瓦刺,兀良哈,女真各部,都是不一样的。
决计不能小窥。
但是却又不能不打。
一来是也先家族的政治野望,毕竟瓦刺三代人的奋斗,可不是为了做大元丞相淮王的。二来也是北方部落的特性。
也先所统合的大元帝国,或者自称的北元,即便在当时不被大明承认,即便放在后世也不被史学家承认。
原因很简单。
元朝最后的主力在捕鱼儿海覆灭之后,所谓北元已经失去了国家形式,退化成了部落联盟的形态。
也先与脱脱不花的矛盾,已经也先所代表的大元中枢与地方部落首领的矛盾,种种矛盾也先也只能调和,而不能解决。
所以,也先宁可南下死上一批人,也不愿意再打一场内战。
所以,南下一战,在瓦刺统一蒙古之后,就是必然。即便也先不打,也有其他人会打,无非是时间上的改变而已。
但是即便也先知道,黄河决口,漕运中断之后,也没有下定决心。
他处于一种犹豫不绝的状态,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同时他又担心,即便这样对大明国力的消弱又有多少啊?
他请来张宗周。
张宗周说道:“王爷的意思,臣明白,南朝小皇帝,年纪虽然轻,但却不是一个易与的,这十几年来,河北水利,开海转海运,改革盐政,从明宣宗之后,大明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兴旺之像。”
“别的不说,单单是砸在九边的银子,每年就已经超过百万两之多。现在不打,将来恐怕越难打了。”
也先说道:“正是如此。”
这个想法也先一直是模模糊糊的有,但是说不清楚,被张宗周一说,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隐隐约约的担心。也先叹息一声说道:“果然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也先将朱祁镇当成儿子辈,朱祁镇知道定然会很生气,但是也先的年纪比朱祁镇大上小二十岁,根本就是两辈人。
有些事情,朱祁镇自己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是敌人感觉很深。朱祁镇在忌惮瓦刺战马众多,却不知道也先也忌惮,朱祁镇这几年改革,兵精马壮算不少,但银两却是很足的。
张宗周说道:“我瓦刺的底子比不得大明,南下之战,不是大胜,就是败仗,根本就是一场豪赌,故而王爷担心而今南朝即便将精力放在黄河之上,我朝四十万铁骑,也冲不破宣大的防线。”
也先说道:“先生是我知己,而今先生有何高见?”
张宗周说道:“高见没有,却有一个笨办法。王爷也明白,这一战定然要打的,何不试探一下南朝。”
也先说道:“试探?你说求公主?”
张宗周说道:“王爷英明。”
瓦刺向大明求公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脱欢就求过一次,只是脱欢当时的还不能越也先现在相比。
也先数年的征战,已经将瓦刺的实力扩展到了历史上最高峰。甚至可以名列,匈奴,鲜卑,突厥,蒙古之间了。
现在也先有更加足够的底气,去向大明求公主了。
当然了,双方虽然还没有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方,但是暗潮涌动,只留下面子功夫。
如果大明真肯嫁公主,也先反而更要打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太宗皇帝的遗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
这一段乃是太宗皇帝的诏书。
后世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从这一段话中提炼出来的。
所以,大明政治风潮都是对外强硬。
如果大明反常的同意和亲,反而说明大明的情况真的不好。而如果大明不答应,具体情况就具体分析。
从大明应对求亲的动静上,也能看出来大明到底是什么样子。
也先说道:“不错,退可攻,进可守,只是这一件事情,本王不放心别人去办,就请张先生代本王走一趟北京城吧。”
张宗周说道:“请王爷放心,臣定然将南朝虚实探听的明明白白。”
也先说道:“好,北京方面所有人手,都归你调遣。”
张宗周说道:“谢王爷,臣以为我们从头开始,这一次使团就派三千五百人如何?”
也先说道:“不错。”
朱祁镇早已下过诏书,对瓦刺使团人数,做了规定,不能超过三千人。
这一次张宗周就是明显要试探一下大明的底线了。
独石堡。
作为大明孤悬塞外的一处要地,靠着一块完整的石头山。易守难攻。只是而今杨洪已经不在这里驻守。
在这里驻守的是杨洪的长子杨俊。
杨洪已经成为大同守将了。
此刻杨俊额头微微见汗,城堡之下,数千马队正在与大明边军对峙,双方相距百步,刀出鞘,弓上弦,遥遥相对,似乎一声令下,一场厮杀就要掀起来了。
作为整个大明最深入草原的边塞,这里是入关的要道,也是大明与草原关系的风向口。瓦刺与大明的关系如何,这里比北京更不先知道。
经过去年的对峙之后。
大明与瓦刺之间关系,已经无限趋近破裂了。
这样的情况,已经是日常调剂了。更不要说,瓦刺已经将大宁开平列为马场,双方的战略缓冲,已经很少了。
彼此斥候的厮杀,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了。
只是这数千人的对峙,却还是少有的。
说实话,杨俊都有一些承受不住压力。
杨俊问道:“大同来人了没有?”
“将军还没有。”身边一个士卒说道。
杨俊有些烦躁的说道:“怎么还不来啊。”
这一次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瓦刺使团入关,杨俊派人清点人数,发现有三千多人,这是万万不行的。
不合规矩。
所以瓦刺人就鼓噪起来,似乎想要一场大战。
如果说仅仅是几千人,杨俊自然不担心,杨俊虽然作为杨洪的儿子,没有学到杨洪多少本事,但是独石堡重要之极,朝廷数次加固。
城池虽然不大,但却是一座军事要塞,防备森严,还有数千士卒,马步皆有,区区三千瓦刺人算不了什么。
但是北边似乎还有瓦刺大队人马在。
杨俊很担心,这是一场大战的开始。更担心作为瓦刺与大明第一战,他能不能坚守住独石堡,一想到几乎无边无际的瓦刺铁骑,杨俊头上的汗冒得就更快起起来。
“报,传武进侯将令,放瓦刺使团入关。”一个信使气喘吁吁的跪在杨俊身前。
杨俊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知道了,让下面放瓦刺人入关,同样注意一点,别被人给阴了,防着瓦刺夺关。”
随着杨俊一声令下,独山堡大门大开,与瓦刺士卒对峙的官员缓缓的收了起来,瓦刺人簇拥着无数驮马,进入了独山堡之中。
通过独山堡,他们要进入宣大,再进入北京。到达大明的中心。
一时间刚刚压抑的气氛,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而也先就在小半个时辰之后,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微微一笑,心中暗道:“看来这一次黄河折腾南朝不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