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真假
朱祁镇送走张忠之后,也不去想张忠之后如做想的。
其实这样拐弯抹角的说话,朱祁镇也不大习惯的。
但是而今大权在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固然一心培养他,但是朱祁镇却不敢不谨慎,每一个句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朱祁镇问王振说道:“王大伴,这位少国公所说的,对不对?”
王振说道:“回陛下,少国公所言固然是真知灼见,让奴婢叹为观止。但是奴婢久在宫中,有些事情却不是少国公所知道的。”
“少国公所言,其实与当初的事实有一点出入的。”
朱祁镇说道:“哦,说说。”
王振说道:“郑公公漂泊海上,是一度勒令奔赴安南支援,但是郑公公乃是宫里的人,纵然是英国公在安南,也是是指挥不动。”
朱祁镇心领神会,说道:“也就是说,朝廷对安南与南洋两事,互相影响,但是朝廷从来没有当成一件事情来处理。”
王振说道:“陛下英明。奴婢在宫中听过一件旧事,只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祁镇说道:“大伴与朕,还有什么话不能讲吗?”
“宫中传言,太宗皇帝问罪安南胡氏父子,伪胡氏手撕诏书,言:‘今有大逆之事,何至于我?’”
“太宗皇帝才大怒,必诛之而后快。”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所谓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么事情了。
算算明朝发兵攻安南,是永乐四年。而这一件事情,比如在此之前,也就是永乐二年或者三年的时候。
永乐元年之前,就是建文四年,或者说太宗皇帝改称的洪武三十五年。
建文皇帝才死了几年。
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么?朱祁镇岂能不明白。
真是撞到枪眼之上了。
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而今之后,张少国公所言便是真的了。大伴有办法吗?”
朱祁镇这才明白太皇太后的话。
每一个能混到列位君前的大臣,都是一个欺君的高手。甚至说,不会欺君根本做不到这个位置上。
张忠是张辅精心培养出来的,虽然有些稚嫩。
但是却也有些风范了。
朱祁镇明知道,张忠所言与事实有所冲突,但是依然为张忠给出的规划而心动。
或许张忠的本意,不过是为了推动朝廷重返交趾。故而为交趾上面层层加码。
如果细细分析起来,张忠话里都是有话的。
即便是最不靠谱的一点,封建藩王镇守交趾。而今宗室之中,还真有一个人人称赞的贤王,就是襄王殿下。
王振微微一笑,说道:“奴婢给陛下找找,想来郑公公与太宗皇帝定然有私下奏对,宫中应当有存档才是。”
王振所言,不就是在宫中文书之中塞进去一册而已,对于掌管内廷大权的王振来说,仅仅是抬抬手而已。
对此,王振只有高兴,没有一点要阻挡的意思。
王振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而今是没有是用处,只有等将来翻出来。就是秉承太宗皇帝遗志了。
也正合王振的政见。
朱祁镇在明白太皇太后的政见之后,与王振朝夕相处,也慢慢明白王振的心意。
王振固然想要朱祁镇做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就如太宗皇帝一般,北征蒙古,南灭交趾,遣郑和下西洋。
种种作为,怎么说也是一代雄主。
但是这里面未免没有私心。
太监的权力是怎么来的?
大明太监的本质就是皇权用来对抗大臣的工具之一。
所以,如果真有一个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皇帝,对天下百姓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对这些太监来说,决计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安分守己,垂拱而治,这些太监只能在宫中洒扫。
真以为大家舍了这二两肉,是来宫中打扫卫生的。
当然了,外面的大臣未必是什么好人。
三杨之首,杨士奇看上去不错,但是儿子却是一个不成器的,锦衣卫早就有报了。在家乡胡作非为,
也是杨家在吉安也是一霸,小事都压下来。甚至人命都有两条了。
太皇太后未必不知道,只是正在用人之际,让杨士奇自己处置便是了。
只是一时之政有一时之用。
大明开国七十年,中有靖难,北征,南征之事,而今依旧九边烽火不断。与民休息,固然对士大夫有利,但是对百姓有利。
这就是太皇太后眼光远在王振诸辈之上的原因。
朱祁镇心中越发觉得,这世道真假之间,分割并不是那么明白的。
只要能为之所用,真假之间,未必不能拿来用用。
“大伴。”张轩问道:“南京王公公,你要写一封信,让他将南洋西洋之事,写个条呈,不经内阁,直到乾清宫。还有将张忠所言都告诉他,让他给个意见。”
“是。”王振说道。
“广西一带,可有内官?”张轩忽然问道。
王振说道:“本来广西有镇守太监,但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后,却全部罢免了,后来虽然都有恢复,但是广西却没有内官了。”
“只有广东合浦有内官,负责采珠。”
朱祁镇听见采珠这两个字,忍不住想到他登基大典之上带着冕冠,上面一道道垂下的珍珠,大多都是从合浦采来的。
而采珠之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心罢免,但是他能免了合浦珍珠,能免了别处珍珠吗?在大明这个经济体中,只要大明皇帝头上还需要珍珠,很多事情都免不了。
即便他想免,朝中的文臣都不会想免掉的。太失体统了。
朱祁镇说道:“我记得英国公将不少交趾幼童阉割了,送进宫中,其中可用得用的。”
大明前期太监的主要来源,就是将战俘阉割之后使用,后来有名的汪直,就是大藤峡之战的战俘。
王振说道:“有,其中阮安阮公公,精通营造之事,最近督造北京城楼。”
朱祁镇不知道,他这一句话,其实问差了。
他并不知道,明初太监分累,固然可以用得宠于永乐,与得宠于仁宗两批来分,但是大部分中下层太监,根本没有得宠过。大多可以由籍贯来分。
比如朝鲜派与安南派。
因为朝鲜籍与安南籍的太监为数不少。安南太监多,是因为战俘,而朝鲜太监多,却是朝鲜女子得宠宫廷,从洪武年间就有。
朝鲜为了固宠,也送来不知道多少太监。
而阮安却是其中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安南一派的代表。
朱祁镇说道:“让他来见朕。”
“是。”王振立即答应一声。
一个侍卫飞奔而去。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阮安一路小跑的进了乾清宫,见了朱祁镇了。立即扑倒在地面之上,说道:“奴婢拜见陛下。”
“起来吧。”张轩说道:“听王大伴说,阮公公你精通营造,而今正在负责北京城?”
阮安看上去有些黑瘦,听了朱祁镇问话,根本不敢起身,几乎将头埋进地下,不敢抬头看朱祁镇,说道:“回禀陛下,王公公缪赞,奴婢家中世代营造。被太宗皇帝简拔,委以重任,不胜感激,不敢有一丝懈怠。”
王振说道:“阮公公谦虚,陛下这北京城,就是阮公公一手规划,宫城,百官府邸,内外城垣,三大殿都是阮公公手书之,即便工部也不能有一丝更改。”
“哦。”朱祁镇听了之后,心中一动。对阮公公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心中暗道:“这就是北京城的总设计师吗?”立即说道:“阮公公坐。”
立即有两个小太监去搀扶,阮安这才坐下来,说道:“谢陛下。”
朱祁镇送走张忠之后,也不去想张忠之后如做想的。
其实这样拐弯抹角的说话,朱祁镇也不大习惯的。
但是而今大权在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固然一心培养他,但是朱祁镇却不敢不谨慎,每一个句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朱祁镇问王振说道:“王大伴,这位少国公所说的,对不对?”
王振说道:“回陛下,少国公所言固然是真知灼见,让奴婢叹为观止。但是奴婢久在宫中,有些事情却不是少国公所知道的。”
“少国公所言,其实与当初的事实有一点出入的。”
朱祁镇说道:“哦,说说。”
王振说道:“郑公公漂泊海上,是一度勒令奔赴安南支援,但是郑公公乃是宫里的人,纵然是英国公在安南,也是是指挥不动。”
朱祁镇心领神会,说道:“也就是说,朝廷对安南与南洋两事,互相影响,但是朝廷从来没有当成一件事情来处理。”
王振说道:“陛下英明。奴婢在宫中听过一件旧事,只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祁镇说道:“大伴与朕,还有什么话不能讲吗?”
“宫中传言,太宗皇帝问罪安南胡氏父子,伪胡氏手撕诏书,言:‘今有大逆之事,何至于我?’”
“太宗皇帝才大怒,必诛之而后快。”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所谓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么事情了。
算算明朝发兵攻安南,是永乐四年。而这一件事情,比如在此之前,也就是永乐二年或者三年的时候。
永乐元年之前,就是建文四年,或者说太宗皇帝改称的洪武三十五年。
建文皇帝才死了几年。
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么?朱祁镇岂能不明白。
真是撞到枪眼之上了。
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而今之后,张少国公所言便是真的了。大伴有办法吗?”
朱祁镇这才明白太皇太后的话。
每一个能混到列位君前的大臣,都是一个欺君的高手。甚至说,不会欺君根本做不到这个位置上。
张忠是张辅精心培养出来的,虽然有些稚嫩。
但是却也有些风范了。
朱祁镇明知道,张忠所言与事实有所冲突,但是依然为张忠给出的规划而心动。
或许张忠的本意,不过是为了推动朝廷重返交趾。故而为交趾上面层层加码。
如果细细分析起来,张忠话里都是有话的。
即便是最不靠谱的一点,封建藩王镇守交趾。而今宗室之中,还真有一个人人称赞的贤王,就是襄王殿下。
王振微微一笑,说道:“奴婢给陛下找找,想来郑公公与太宗皇帝定然有私下奏对,宫中应当有存档才是。”
王振所言,不就是在宫中文书之中塞进去一册而已,对于掌管内廷大权的王振来说,仅仅是抬抬手而已。
对此,王振只有高兴,没有一点要阻挡的意思。
王振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而今是没有是用处,只有等将来翻出来。就是秉承太宗皇帝遗志了。
也正合王振的政见。
朱祁镇在明白太皇太后的政见之后,与王振朝夕相处,也慢慢明白王振的心意。
王振固然想要朱祁镇做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就如太宗皇帝一般,北征蒙古,南灭交趾,遣郑和下西洋。
种种作为,怎么说也是一代雄主。
但是这里面未免没有私心。
太监的权力是怎么来的?
大明太监的本质就是皇权用来对抗大臣的工具之一。
所以,如果真有一个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皇帝,对天下百姓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对这些太监来说,决计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安分守己,垂拱而治,这些太监只能在宫中洒扫。
真以为大家舍了这二两肉,是来宫中打扫卫生的。
当然了,外面的大臣未必是什么好人。
三杨之首,杨士奇看上去不错,但是儿子却是一个不成器的,锦衣卫早就有报了。在家乡胡作非为,
也是杨家在吉安也是一霸,小事都压下来。甚至人命都有两条了。
太皇太后未必不知道,只是正在用人之际,让杨士奇自己处置便是了。
只是一时之政有一时之用。
大明开国七十年,中有靖难,北征,南征之事,而今依旧九边烽火不断。与民休息,固然对士大夫有利,但是对百姓有利。
这就是太皇太后眼光远在王振诸辈之上的原因。
朱祁镇心中越发觉得,这世道真假之间,分割并不是那么明白的。
只要能为之所用,真假之间,未必不能拿来用用。
“大伴。”张轩问道:“南京王公公,你要写一封信,让他将南洋西洋之事,写个条呈,不经内阁,直到乾清宫。还有将张忠所言都告诉他,让他给个意见。”
“是。”王振说道。
“广西一带,可有内官?”张轩忽然问道。
王振说道:“本来广西有镇守太监,但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后,却全部罢免了,后来虽然都有恢复,但是广西却没有内官了。”
“只有广东合浦有内官,负责采珠。”
朱祁镇听见采珠这两个字,忍不住想到他登基大典之上带着冕冠,上面一道道垂下的珍珠,大多都是从合浦采来的。
而采珠之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心罢免,但是他能免了合浦珍珠,能免了别处珍珠吗?在大明这个经济体中,只要大明皇帝头上还需要珍珠,很多事情都免不了。
即便他想免,朝中的文臣都不会想免掉的。太失体统了。
朱祁镇说道:“我记得英国公将不少交趾幼童阉割了,送进宫中,其中可用得用的。”
大明前期太监的主要来源,就是将战俘阉割之后使用,后来有名的汪直,就是大藤峡之战的战俘。
王振说道:“有,其中阮安阮公公,精通营造之事,最近督造北京城楼。”
朱祁镇不知道,他这一句话,其实问差了。
他并不知道,明初太监分累,固然可以用得宠于永乐,与得宠于仁宗两批来分,但是大部分中下层太监,根本没有得宠过。大多可以由籍贯来分。
比如朝鲜派与安南派。
因为朝鲜籍与安南籍的太监为数不少。安南太监多,是因为战俘,而朝鲜太监多,却是朝鲜女子得宠宫廷,从洪武年间就有。
朝鲜为了固宠,也送来不知道多少太监。
而阮安却是其中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安南一派的代表。
朱祁镇说道:“让他来见朕。”
“是。”王振立即答应一声。
一个侍卫飞奔而去。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阮安一路小跑的进了乾清宫,见了朱祁镇了。立即扑倒在地面之上,说道:“奴婢拜见陛下。”
“起来吧。”张轩说道:“听王大伴说,阮公公你精通营造,而今正在负责北京城?”
阮安看上去有些黑瘦,听了朱祁镇问话,根本不敢起身,几乎将头埋进地下,不敢抬头看朱祁镇,说道:“回禀陛下,王公公缪赞,奴婢家中世代营造。被太宗皇帝简拔,委以重任,不胜感激,不敢有一丝懈怠。”
王振说道:“阮公公谦虚,陛下这北京城,就是阮公公一手规划,宫城,百官府邸,内外城垣,三大殿都是阮公公手书之,即便工部也不能有一丝更改。”
“哦。”朱祁镇听了之后,心中一动。对阮公公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心中暗道:“这就是北京城的总设计师吗?”立即说道:“阮公公坐。”
立即有两个小太监去搀扶,阮安这才坐下来,说道:“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