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李寇正练拳,升斗粮行外已有数十人排成队,都带着物件儿,有的拿麻袋,有的挑着担子,还有人推着大车。
    “怎么不见王家的人?”忠伯最担心的就是王家趁机买大批粮食回去。
    他在门外盘旋了好几次,忍不住走回来找李寇询问。
    这厮奸猾至极定然是知道的。
    李寇当然知道王家暂时不会来的。
    王家存粮虽多,但也要看和谁比。
    和渭州仓司所有存粮相比,王家的存粮只是零头。
    你见过哪家粮商家存余粮万石的啊?
    当然了,渭州仓司的粮未必就只能供应马家。
    所以有了秦凤路仓司的帮助。
    前者那既是折可适的面子,也是西军将门的面子。
    后者嘛,自然是童贯的暗示了。
    收了礼,童贯也不好不表示一些的。
    更重要的是升斗粮行能为仓司官儿提供好处。
    钱财上,仓司的粮食一出一进便有陈粮新粮的价格差。
    人情上,西军将门实力不可小觑那些官儿自然想拉近些关系。
    这不但是折家的面子,也有种家、姚家乃至刘法的面子。
    若他们不卖将门的面子,童贯的面子总要卖些。
    这才有升斗粮行怡然不惧任何粮商来买粮的底气,而且他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捣乱。
    因为陕西诸路蝗灾的呈报已经到了朝廷了。
    耽误了赈灾,这些粮行只怕要被朝廷吃得骨头也不剩渣。
    李寇不与忠伯说这些,他只叮嘱一件事:“盯着宪司那个姓陈的,他必然东奔西走为王家说情,不定会找到仓司要求断掉我们的粮食供应。”
    忠伯道:“那你有什么法子?”
    有!
    李寇道:“明日见到童贯,我会送上玉米,颗粒更大,穗子更长,只怕他搞个祥瑞也是可以的,这里头的功劳,便是没有,秦凤路仓司也能编造出来。路仓司既有立功之心,州、县仓司如何不心动?这几日,那些官儿只怕见识过玉米的多种吃法了吧?有此一物,足以使他们欲壑填满,我既保证陈粮出,新粮归,他们何必与自己的前途过意不去?”
    忠伯怒竖大拇指:“你果然是个奸猾的人物。”
    李寇不理睬,又扎下马步,一手持握大枪把柄末端,缓缓调息将大枪枪头只在三寸方圆内画圆,三个圆画好,嗤嗤嗤三声大枪带着击破空气的音爆,在圆心做凤点头之势。
    忠伯心下敬畏,连忙揣着手出去。
    这厮可是个杀人的强寇!
    不多时,太阳升起来,升斗粮行打开大门,休论来人有多少,要多少粮食,只管一股脑发卖他们。
    李寇回屋歇息,净面刷牙,刚洗漱妥当,刘锜闯了进来,眼睛通红只问道:“药呢?”
    李寇将昨夜分好的药递给他,又叮嘱几句昨日说的话,便让他急忙忙回去了——他今日也有要事。
    吃过饭,马姑娘使人办几件礼当,让李寇换上干净衣服,又让根生跟着,一路往张泰家去。
    张泰正读书,临窗而坐,持一本书,斜倚着看得正高兴,见李寇至,遂临窗而问道:“李大郎,可‘学而时习乎’?”
    他虽然姿态潇洒,语气却很严厉。
    周三郎隔三差五都有书信带回来,张泰知道李寇在潘原有所作为。
    但他是先生,他还要看李寇学习的态度。
    李寇恭敬插手躬身答道:“学不可以已。”
    一问一答,略显些底蕴。
    张泰问“学而时习乎”,自然是《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妙用,是质问语气;李寇以《荀子》里的“学不可以已”,既表达了自己学习的态度,也回答了“学而时习之”的近期的表现,可谓相得益彰有那意思。
    张泰面上笑容复出现了,点头道:“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李寇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想了想又道,“不知而不愠,学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可以矣!”
    这又是一段考察,张泰以圣人“学”的四种境界考察,也是问李寇,经过这段时间,你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学习的人?
    李寇先以《荀子·劝学篇》中的小流驽马自比,但以“江海”为目标,答以“不舍”,又说自己“不知道(事情的本质)而不生气,回过头学习,一边学一边思考,通过温习前代圣贤言论,达到明智的目的”,这就是他学习的方式和自我的认知。
    张泰笑容爽朗,招手道:“可以矣,可以矣——可为弟子矣。好,李大郎,老夫让你读《论语》,你竟自学《荀子》,这很好。”
    李寇道:“张师教导不敢或忘,不敢说手不释卷,毕竟驽马小流,于是多用些工夫,好歹没有辜负张师教导,惭愧。”
    门里一跳,张娘子甩帘走了出来,指着李寇笑着说:“李大郎小小年纪,说话恁的老气横秋,我问你,‘胡为乎泥中’知则知矣,这诗词歌赋,问答应酬,你可与潘原一些学究先生切磋过了么?少年人可莫那么暮气沉沉。”
    “胡为乎泥中”,南朝刘庆义《世说新语》之《文学》典故,说的是东汉大儒郑玄家两个侍女拌嘴的故事,一侍女惹怒郑玄,故跪在泥中,另一个侍女问:“胡为乎泥中?”则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一前一后皆援引《诗经》,后来变有了“泥中之对”这一掉书袋的典故。
    张娘子以此取笑李寇掉书袋,倒也很合适。
    只是调皮了些,又问逢迎往来之事则显得有些刻薄了。
    若被旁人听到只怕要耻笑李寇冒充读书之人竟与文人攀起交情。
    当然,这里头也有问李寇什么时候打算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的文人常备技能的意思。
    张泰也不训斥,哈哈一笑放下书本,他知道今日又有好吃的了。
    李寇温和道:“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为善学。”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下面又要说,‘我乃小流,驽马,射、御、学尚且没有掌握领会,弹什么风花雪月,诗词春秋’,”张娘子翻个白眼悻悻然说道,“都是你有理,行了吧?”回头又与张泰撒娇道,“爹爹,你可莫在教他甚么孔夫子,荀夫子,你教他列子,下次再见面,我看他能‘飘飘乎御风而行’乎?”
    李寇摇头道:“列子我便不知道了,这一月以来,《论语》倒是读了一些,《荀子》也只读过《劝学》,若张师再问,我怕不知道的。”
    他是打心里不打算花时间去学那么多技能。
    有没有天赋不说,他要的是平天下,读书既是为了明理,也是为了跻身北宋士大夫阶层,他又不要做甚么李后主,学那么多文采风流作甚?
    李寇给自己的定义就是功利的读书人,他读书是有目的的。
    至于甚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略懂一些便可。
    要他去深造那是万万不能。
    人贵有自知之明,李寇自忖没有那么多工夫也没有那么高的天赋作一个既要当平天下的又有什么不世之作传扬与后代。
    他一个是很功利的现实的人。
    能应付好科举,便十分足够了。

章节目录


斫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面包不如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面包不如馒头并收藏斫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