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是他在剑州时便听杨氏说过要安排武媚娘入宫,二来武家大娘子是六弟妻子,他并不想把事情搞复杂了,再者觉得武媚娘历史上是个狠人,据说连自己亲女儿都能掐死陷害王皇后,所以他也并不想要自家后院更复杂。
后来听说武媚入了宫,也就更没联系了。
“本来朕挺欣赏武媚的,可是自临幸此女后,却觉得她很冰冷,御榻承欢也毫无感情,朕甚不喜。有一次,许洛仁呈进一批良马,其一匹非常烈,御厩无人能驯服,武氏却说她行,朕让她试试,结果她却向朕要三样东西,马鞭、锥子、铁锤,说先用马鞭抽打,再不听话就有铁锥扎,再不听话,直接拿铁锤锤死。”
这番出格的话引的李民心不喜,她觉得这不应当是一个年轻的后宫才人该有的狠历手段。
之后李民再次不举,也就更发疏远了武氏。
本来武氏继续做她的尚宫,李民继续修他的道服他的丹,也能相安无事。
可问题是,原本让李民短暂重振雄风过的天竺胡僧炼的丹药,后来不但没用,反而让皇帝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导致一度瘫在床上一段时间,承乾那段时间天天进宫侍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承乾遇到了武氏,然后两人不知道怎么的,就勾搭在了一,李民也不知道是承乾强逼了武媚娘,还是武媚娘主动勾引了李承乾。
但两人暗里勾搭在了一,并没有能瞒多久,李民最终还是知道了,不过李民知道后却并没有声张,甚至一直隐忍着没有着急处置武氏。
这已经不是贞观初,发现郑十三娘暗里吃避子汤而恼怒之下直接赐死的皇帝了,他隐忍着,假装什么也还不知道。
对皇帝来说,只要处置了武氏,必然会让承乾明白事泄,这就会导致父子要面临的局面。
除非李民下定决心要废承乾储位,否则他只能先隐忍着。
“陛下确定吗?”
秦琅听完这惊人的故事后,只是问出了这么平淡的一句。
“朕难道老糊涂了?况且这种事情,朕若是不调查清楚,岂敢妄断?”
皇帝如此说,那这事就是板上钉钉了。
不过秦琅似乎并没有太过惊讶,主要是她想到历史上武媚娘后来当上了高宗李治的皇后,各种史书里就记载说武媚娘跟李治是在李民还在时就已经在一了的。
不管怎么说,既然史书敢这么记,那就说明确有其事。
以武氏的行事,再加上李治当时的年纪,和他的性格,后来人都认为定是武氏主动勾搭上的李治,李治年轻把持不住,才敢跟自己的庶母有私。
虽然有人认为武氏入宫后并未被皇帝临幸,但临不临幸,她的身份都是李民的嫔御,并不是宫女、女官的。
“隋炀帝杨广曾于仁寿宫侍疾帝,帝嫔妃宣华夫人等跟随侍疾,杨广曾趁宣华外出更衣时,欲非礼她······”李民说到这事,非常痛心疾首,以前他觉得杨广真是丧心病狂,父亲有疾在身,儿子侍疾,居然还敢趁机非礼父的嫔妃,想不到,如今他的太子也这样无礼。
这种事情都做的出来,那妥妥就是又一个杨广。
连父子人伦都不顾,将来又还会顾及什么?
这样肆无忌惮的人,将来又如何当一个好皇帝?
秦琅静静的坐着。
皇帝跟他说这些隐秘,看来心确实愤怒至极,但皇帝在这样的二人场合私下里跟他说这事,又说明了李民心的态度。
想当年,李民危机关头,向李渊告密说建成和元吉跟后宫私通,李渊的态度可是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去通知宰相以及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重臣,要他们第二天入宫,然后与建成、元吉、李民等当堂对质的。
可李民发现了这桩丑事,甚至已经亲自证实了之后,却还一直隐忍不发,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民心里,仍然并没有做好要废承乾的打算。
否则的话,他绝对不会容忍,只会立即处置。
就如历史上,康麻子的太子跟自己的嫔妃私通,被他亲自撞碰,但最后康麻子却反而为太子摭掩,就是当时的康麻子并没有打算废掉太子。
李民是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帝王,所以他做每件事情都必须先考虑清楚后果。
废掉承乾,皇帝该立谁?
李泰先前被贬黜,李泰的支持者也尽被打杀贬谪,不可能再立李泰。
不立李泰,那只有最后一个嫡子李治最有资格,可李治毫无根基,至于李恪,虽有贤名,但是庶子,这些年也被李民狠狠打压过。
若是李民身体还好,他或许就会立马废了承乾了,他可以好好再培养李治,但他已经不行了,也许今年都撑不过去,这种时候废掉根基稳固羽翼已丰的承乾,会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而且就算废成功了,他死后,又如何保证李治能稳固的了皇位?
天下会不会因此大乱?
这些都是李民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承乾再多的不满,也必须得以大唐王朝的长远利益为重。
皇帝的行为,已经透露出了他的想法,所以秦琅一推算后,便已经知道皇帝其实已经做了选择。
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虽不满承乾,却也别无选择了,可这个时候依然说这样的话出来,秦琅觉得这是皇帝在挖坑。
承乾和秦琅的关系不睦,这几年其实好多人都知道。
两人从亲密的师生,到如今的疏远,甚至承乾早就向皇帝表露过他对秦琅的极度不满。
而秦琅肯定也比别人更清楚这些。
因此李民今天特意跟秦琅说这些,未必是要寻求秦琅的支持废承乾,而是想知道秦琅是不是仍然还支持承乾。
如果秦琅此时顺着皇帝的话说要废承乾,另立其它皇子,不管是支持立谁,只怕今天秦琅都未必出的去了。
对李民来说,他马上就要死了,所以已经折腾不了,大唐也在这个关键时候折腾不。
必须得保证皇位的顺利传承。
承乾的地位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秦琅是他选定的新朝顾命辅佐大臣,这样的臣子必须得态度坚定,如果秦琅有半丝的犹豫动摇,李民决不能让秦琅再留在这个辅政班子里,甚至若是秦琅真想趁机把承乾拉下马的话,说不得李民要痛下杀手。
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公然给秦琅加什么谋反判逆之罪,但要杀一个人有很多种手段,比如说下毒等,到时来个暴毙或者打猎坠马,游湖落船等都是可以的,虽然会有些麻烦,但只要下定决心,总比留着危及大唐社稷强。
所以秦琅心思百转千回,已经认定李民是在跟他演戏。
演技很强。
他不敢确定皇帝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能判断出可能性很高,但不管是哪种可能,皇帝都在演他。
或许是这些年君臣疏远了,常年分别,又或许是他秦琅在朝野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皇帝要演他。
可不管怎么说,皇帝演他是事实。
秦琅想明白了后,表面没有半点异常表情。
虽然秦琅觉得承乾如果真跟武氏勾搭,确实很无耻,但当皇帝又不是选圣人,想李民自己还把弟媳妇纳入宫呢。
李民自己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至于说承乾性子里不好的那些,这个更没什么可说的,皇帝也是人。总体上来说,秦琅也认为眼下这个时候确实不能换储,因为没更好的选择,也来不及了。
这种时候,就算李民要易储,秦琅也不能同意的,他不可能卷进这种事情里去,太危险了。
虽然承乾如果当了皇帝,未必会对他这个老师念好,可现在秦家也不应当搞这种事情。
甚至可以说,李民这个时候就算真想换储,只怕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的承乾,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承乾,历史上的承乾一直跟李泰在斗,承乾其实早就被李民半放弃了,甚至长孙无忌等许多人也早抛弃了承乾。
但现在情况恰相反,在李民坚定不移的态度下,满朝如今都是支持承乾的,甚至在承乾监国这些年来,承乾在朝野的影响力极高。
因此病的快死的李民这个时候要是非要换储,再来一出玄武门之变甚至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皇帝瞧着秦琅,注视良久。
“哎,朕乏了,今天先到这吧!”
秦琅点头,“臣去召内侍来。”
李民坐在那里,望着秦琅走向湖边的背影,目光如剑。
秦琅回来,李民主动牵着他的手同行。
“朕好久没喝酒了,今天高兴,多喝了两杯,说了好多胡话,你不要往心里去。”
“臣也醉了,这风一吹,什么都不记得了。”
李民拍了拍秦琅的手臂,然后在侍卫搀扶下上了船,秦琅站在岸边没上去,静静望着龙舟远去。
伴君如伴虎啊,跟皇帝相处太难了,但愿这次能够早点回吕宋吧,原是真不想多呆一天。
后来听说武媚入了宫,也就更没联系了。
“本来朕挺欣赏武媚的,可是自临幸此女后,却觉得她很冰冷,御榻承欢也毫无感情,朕甚不喜。有一次,许洛仁呈进一批良马,其一匹非常烈,御厩无人能驯服,武氏却说她行,朕让她试试,结果她却向朕要三样东西,马鞭、锥子、铁锤,说先用马鞭抽打,再不听话就有铁锥扎,再不听话,直接拿铁锤锤死。”
这番出格的话引的李民心不喜,她觉得这不应当是一个年轻的后宫才人该有的狠历手段。
之后李民再次不举,也就更发疏远了武氏。
本来武氏继续做她的尚宫,李民继续修他的道服他的丹,也能相安无事。
可问题是,原本让李民短暂重振雄风过的天竺胡僧炼的丹药,后来不但没用,反而让皇帝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导致一度瘫在床上一段时间,承乾那段时间天天进宫侍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承乾遇到了武氏,然后两人不知道怎么的,就勾搭在了一,李民也不知道是承乾强逼了武媚娘,还是武媚娘主动勾引了李承乾。
但两人暗里勾搭在了一,并没有能瞒多久,李民最终还是知道了,不过李民知道后却并没有声张,甚至一直隐忍着没有着急处置武氏。
这已经不是贞观初,发现郑十三娘暗里吃避子汤而恼怒之下直接赐死的皇帝了,他隐忍着,假装什么也还不知道。
对皇帝来说,只要处置了武氏,必然会让承乾明白事泄,这就会导致父子要面临的局面。
除非李民下定决心要废承乾储位,否则他只能先隐忍着。
“陛下确定吗?”
秦琅听完这惊人的故事后,只是问出了这么平淡的一句。
“朕难道老糊涂了?况且这种事情,朕若是不调查清楚,岂敢妄断?”
皇帝如此说,那这事就是板上钉钉了。
不过秦琅似乎并没有太过惊讶,主要是她想到历史上武媚娘后来当上了高宗李治的皇后,各种史书里就记载说武媚娘跟李治是在李民还在时就已经在一了的。
不管怎么说,既然史书敢这么记,那就说明确有其事。
以武氏的行事,再加上李治当时的年纪,和他的性格,后来人都认为定是武氏主动勾搭上的李治,李治年轻把持不住,才敢跟自己的庶母有私。
虽然有人认为武氏入宫后并未被皇帝临幸,但临不临幸,她的身份都是李民的嫔御,并不是宫女、女官的。
“隋炀帝杨广曾于仁寿宫侍疾帝,帝嫔妃宣华夫人等跟随侍疾,杨广曾趁宣华外出更衣时,欲非礼她······”李民说到这事,非常痛心疾首,以前他觉得杨广真是丧心病狂,父亲有疾在身,儿子侍疾,居然还敢趁机非礼父的嫔妃,想不到,如今他的太子也这样无礼。
这种事情都做的出来,那妥妥就是又一个杨广。
连父子人伦都不顾,将来又还会顾及什么?
这样肆无忌惮的人,将来又如何当一个好皇帝?
秦琅静静的坐着。
皇帝跟他说这些隐秘,看来心确实愤怒至极,但皇帝在这样的二人场合私下里跟他说这事,又说明了李民心的态度。
想当年,李民危机关头,向李渊告密说建成和元吉跟后宫私通,李渊的态度可是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去通知宰相以及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重臣,要他们第二天入宫,然后与建成、元吉、李民等当堂对质的。
可李民发现了这桩丑事,甚至已经亲自证实了之后,却还一直隐忍不发,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民心里,仍然并没有做好要废承乾的打算。
否则的话,他绝对不会容忍,只会立即处置。
就如历史上,康麻子的太子跟自己的嫔妃私通,被他亲自撞碰,但最后康麻子却反而为太子摭掩,就是当时的康麻子并没有打算废掉太子。
李民是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帝王,所以他做每件事情都必须先考虑清楚后果。
废掉承乾,皇帝该立谁?
李泰先前被贬黜,李泰的支持者也尽被打杀贬谪,不可能再立李泰。
不立李泰,那只有最后一个嫡子李治最有资格,可李治毫无根基,至于李恪,虽有贤名,但是庶子,这些年也被李民狠狠打压过。
若是李民身体还好,他或许就会立马废了承乾了,他可以好好再培养李治,但他已经不行了,也许今年都撑不过去,这种时候废掉根基稳固羽翼已丰的承乾,会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而且就算废成功了,他死后,又如何保证李治能稳固的了皇位?
天下会不会因此大乱?
这些都是李民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承乾再多的不满,也必须得以大唐王朝的长远利益为重。
皇帝的行为,已经透露出了他的想法,所以秦琅一推算后,便已经知道皇帝其实已经做了选择。
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虽不满承乾,却也别无选择了,可这个时候依然说这样的话出来,秦琅觉得这是皇帝在挖坑。
承乾和秦琅的关系不睦,这几年其实好多人都知道。
两人从亲密的师生,到如今的疏远,甚至承乾早就向皇帝表露过他对秦琅的极度不满。
而秦琅肯定也比别人更清楚这些。
因此李民今天特意跟秦琅说这些,未必是要寻求秦琅的支持废承乾,而是想知道秦琅是不是仍然还支持承乾。
如果秦琅此时顺着皇帝的话说要废承乾,另立其它皇子,不管是支持立谁,只怕今天秦琅都未必出的去了。
对李民来说,他马上就要死了,所以已经折腾不了,大唐也在这个关键时候折腾不。
必须得保证皇位的顺利传承。
承乾的地位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秦琅是他选定的新朝顾命辅佐大臣,这样的臣子必须得态度坚定,如果秦琅有半丝的犹豫动摇,李民决不能让秦琅再留在这个辅政班子里,甚至若是秦琅真想趁机把承乾拉下马的话,说不得李民要痛下杀手。
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公然给秦琅加什么谋反判逆之罪,但要杀一个人有很多种手段,比如说下毒等,到时来个暴毙或者打猎坠马,游湖落船等都是可以的,虽然会有些麻烦,但只要下定决心,总比留着危及大唐社稷强。
所以秦琅心思百转千回,已经认定李民是在跟他演戏。
演技很强。
他不敢确定皇帝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能判断出可能性很高,但不管是哪种可能,皇帝都在演他。
或许是这些年君臣疏远了,常年分别,又或许是他秦琅在朝野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皇帝要演他。
可不管怎么说,皇帝演他是事实。
秦琅想明白了后,表面没有半点异常表情。
虽然秦琅觉得承乾如果真跟武氏勾搭,确实很无耻,但当皇帝又不是选圣人,想李民自己还把弟媳妇纳入宫呢。
李民自己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至于说承乾性子里不好的那些,这个更没什么可说的,皇帝也是人。总体上来说,秦琅也认为眼下这个时候确实不能换储,因为没更好的选择,也来不及了。
这种时候,就算李民要易储,秦琅也不能同意的,他不可能卷进这种事情里去,太危险了。
虽然承乾如果当了皇帝,未必会对他这个老师念好,可现在秦家也不应当搞这种事情。
甚至可以说,李民这个时候就算真想换储,只怕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的承乾,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承乾,历史上的承乾一直跟李泰在斗,承乾其实早就被李民半放弃了,甚至长孙无忌等许多人也早抛弃了承乾。
但现在情况恰相反,在李民坚定不移的态度下,满朝如今都是支持承乾的,甚至在承乾监国这些年来,承乾在朝野的影响力极高。
因此病的快死的李民这个时候要是非要换储,再来一出玄武门之变甚至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皇帝瞧着秦琅,注视良久。
“哎,朕乏了,今天先到这吧!”
秦琅点头,“臣去召内侍来。”
李民坐在那里,望着秦琅走向湖边的背影,目光如剑。
秦琅回来,李民主动牵着他的手同行。
“朕好久没喝酒了,今天高兴,多喝了两杯,说了好多胡话,你不要往心里去。”
“臣也醉了,这风一吹,什么都不记得了。”
李民拍了拍秦琅的手臂,然后在侍卫搀扶下上了船,秦琅站在岸边没上去,静静望着龙舟远去。
伴君如伴虎啊,跟皇帝相处太难了,但愿这次能够早点回吕宋吧,原是真不想多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