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势在必行
    朱佑樘看着刘健等人手忙脚乱的围着杨一清,嘴皮子动了动,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快,快扶杨大人去偏殿休息,好好修养,莫要再动怒了。”
    说完话,朱佑樘就有点发愣,怎么感觉这一幕如此熟悉,自己以前是不是也说过这话?呜,苏立言啊苏立言,这小子人不在京城还能把杨一清给气疯了。自从苏立言上次一趟,八卦消息算是传开了,如今满京城都在说苏公子跟杨小姐的风流韵事,当然还有人称赞张大小姐胸襟宽广,颇有大妇之风。张大小姐还没过门,就先替苏状元找了个平妻。按说,以杨芷凌的相貌才情,说亲的人应该把门槛踩烂了才对,可现在,说媒着寥寥无几,就连之前有意向的几家也不再提此事了。
    杨芷凌倒是没觉得什么,可杨老大人哪里受得了啊,大孙女明明跟苏立言一点关系都没有,怎么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老大人心里一清二楚,可其他人不清楚啊,哪怕是朝堂上大多数官员,也都心里打鼓,空穴未必来风啊,要是杨小姐跟苏立言一点关系都没有,苏立言敢在太和殿上大放厥词?
    苏立言整出这么多烂事,拍拍屁股去浙江了,搞得杨老大人想找人算账都不成,只能独自生闷气。本来就一肚子火,今天朱厚照还非得提这茬,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于是乎,血流上涌,脑袋发懵,一个站不稳,直接晕了过去。
    几个侍卫赶紧用木板床将杨一清抬了下去,不过此时殿中诸位大人全都抽冷气,如今,大家算是明白了一个问题。
    治杨一清,找苏立言!
    杨老大人乃是士林泰斗,威望十足,在朝堂之上也从来不怕谁,就连三位阁老也要给杨老大人几分面子。偏偏,朝堂上蹦出来一个苏立言,自从这根搅屎棍子来到堂上,杨老大人一直吃瘪。台阶之上,朱厚照依旧绷着脸,一副心有愧疚的样子,不过真实情况吗,却是内心笑翻了天。看来大哥说的没错,只要把杨一清怼翻在地,阻力就会小很多。不过苏老大这招也太损了,又拿杨芷凌说事儿,哎,此事一出,杨小姐更难嫁人了。以前自己堵着内阁六部司房,忙活半天不管用,结果还不如提一下杨芷凌。
    为了开海,朱太子真的是绞尽脑汁了,之前,真不是不努力,近两个月除了跟夏锦言妹妹联系感情,就是堵着内阁六部折腾。为了逼内阁六部让步,朱太子敲锣打鼓,在司房院中练兵,甚至还请了一个戏班子进来。可折腾了好久,六部官员依旧不让半步。最让朱太子无奈的是,自己请戏班子的时候,一些吏员还围在旁边看热闹。敲锣打鼓的时候吧,谢迁谢老大人出了个招,用棉团塞住耳朵,大家交流纯靠写字。
    朱太子屡战屡败,今日好不容易胜了一把,所以啊,这心里别提有多爽了。不过,爽归爽,怼翻杨一清并不是目的,忽悠这帮子人同意开海才是正题。朱佑樘坐在龙椅上,佯怒道:“太子,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杨大人说话?杨大人乃多朝老臣,乃是国之栋梁,你乃一国储君,岂能言辞无状?”
    朱厚照赶紧拱手诚恳道:“父皇,孩儿知道错了,等杨大人醒过来,孩儿便去道歉,孩儿向天发誓,以后再也不当着杨老大人的面提杨小姐的事情了。”
    “......”李东阳、刘健等诸位大臣全都瞪着眼,脸皮子打哆嗦。太子,你这话里有话啊,明着不提,那就是暗里提喽,你难道真想让人家杨小姐嫁不出去?
    过了一会儿,朱厚照便将话题扯到了正事上,“当年先祖皇帝立下祖制,那是因为要对漠北用兵,大明国内不平,这才被逼无奈下令禁海。可后来,大明江山稳固,四海升平,已经不惧海上袭扰,这海禁也该放开了。若祖制不可违,又哪来的三宝太监下西洋?当年永乐先祖当政,我大明无敌舰队纵横海域,可有倭寇敢来我大明闹事?当时,海贸频繁,番邦船只往来于江南码头,我大明可出过半点事?现在呢,几百倭寇就敢上岸杀我大明百姓,你们倒好,不想着平靖海疆,竟然朝着加强海禁,你们这是要让我大明做缩头乌龟么?”
    朱厚照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一时间诸位大臣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同时,众位大臣心里也暗自生气,太子跟着苏立言,简直不学好,你说你明明有一番话,破有道理的,你干嘛还跟人家杨老大人怼,还要提杨小姐的事情,等把杨老大人气晕了,你又开始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了。上次苏立言是这么干的,这次太子殿下也这么干,真真真是气死个人。
    看到殿中大臣不说话,朱厚照抬起右手,握了握拳头,“所以,我大明必须开海,必须建立一支无敌舰队。有了舰队保护,我大明商船可以来往于大海之上,海贸兴盛,税赋也能充盈国库。”
    话音未落,谢迁便持着笏板出列道:“如今江南海域海盗盛行,更有商人走私猖獗,如果此时开海,岂不是助长倭寇气焰,到时候,码头开放,倭寇以及走私商人,便可以随意出入。到那时,百姓遭殃,江南生乱,所以,太子殿下的话,老臣不敢苟同,祖制不可违啊!”
    刘大夏、刘健等人陆陆续续站出来,“臣等附议!”
    看到这一幕,朱厚照头皮有些发麻,合着本太子跟你们唠唠叨叨将这么多大道理,全都是对牛弹琴啊。朱厚照真的很生气,难道自己说的不对么,难道开海就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么?可为什么这群大臣就是不同意?开海对大明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还是好处大于坏处,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些朝臣看不明白么?
    或许,苏大哥说得对,什么忠君爱国,什么为民请命,都是假的,利益决定一切。如今整个太和殿上,又有几个真正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的?开海,阻力真的比天还大,可还是要开,因为这是开海最好的机会,如今苏老大人在江南,身后又有英国公府等勋贵做后盾,如果这次还不能开海,以后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本太子就问你们一句,你们就怎么知道开海就一定会祸乱江南,就一定会让百姓遭殃?难道,你们都是未卜先知,都是神仙么?若是开海,能为了大明带来无数的好处,那又当如何?”
    朱厚照一字一句,如同重锤砸在诸位朝臣胸口,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朝臣们哑口无言。开海到底会怎么样,谁能知道?真要说依据,唯一能算得上依据的也就只有祖制了。可前朝永乐就开过海,也就是说祖制也是可以违的。
    一时间朝堂上没人回话,朱佑樘皱了皱眉头,心里暗笑。看了半天热闹,终于轮到朕出场了,前边的铺垫,朱厚照做得很好,剩下的就看他朱佑樘的了。
    “诸位爱卿,朕以为太子说的也不无道理,海禁乃祖制,可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开海,到底是有利有弊,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倒不如这样,既然全面开海风险太大,不如先试试。”
    试试?刘健眉头一跳,他本能的觉察到有问题,可还是拱手问道:“陛下,恕臣愚钝,不知这试试有该如何试?”
    “江南码头诸多,朝廷可以先选两处暂时开放海贸,以十年为限,看看效果。若是好,那就全面解除海禁,若是不好,继续禁海,如此,也省得大家争来争去,诸位以为如何?”
    刘健脑袋里嗡的一声,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不久前江南送来塘报,苏立言利用倭寇袭击温州码头为由,罢了同知赵新远的官,然后调杭州推官林泰丰入温州府。之前一直搞不懂苏立言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小小的温州府同知而已,值得苏立言如此大动干戈?原来,苏立言真正的意图是开海啊。呼,这个苏立言,年纪轻轻,做起事情来居然环环相扣,苏立言在温州打开一点局面,太子殿下这边立刻配合着强势开海。
    突然间,刘健有点佩服皇帝朱佑樘了,陛下坐在龙椅上一直都是老好人的样子,不争不抢。一片平静中,不声不响的将苏立言扔到了泥潭里。就这一步棋,居然迅速在朝堂上打开了局面,苏立言在外,太子在内,这二人相互配合,性格又都是无比强势,可以想象,等到太子登基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陛下的眼光真的很厉害,当初苏立言来京城的时候,谁会想到这个小子能折腾起如此大风浪来?之前诸位大人还想着用捧杀之法,将苏立言赶离朝堂,可惜,彻底失算了,苏立言看上去年轻,实则老谋深算,面对捧杀之法,他没有干巴巴的坐在空中楼阁中,而是慢慢地打地基,一砖一瓦的把下边的一层房子建了起来。
    刘健有种不好的感觉,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他的想法。成国公徐永宁出列后,大声道:“陛下,老臣觉得可以找两三个码头试试,海贸嘛,对我大明有利,就开海,没有利,继续海禁呗。也省得天天吵来吵去了,烦人的很。”
    徐国公说话大大咧咧,话有些糙,可话糙理不糙。紧接着不少勋贵站出来支持徐永宁,唯有英国公张懋站在原地,他眯着眼睛,一副不关心的样子。
    装,继续装,装的可真像。谁不知道徐国公是跟张国公穿一条裤子的,张老头干什么事,都喜欢让徐老头当先锋,这次也不例外啊。刘健紧皱着眉头,他想不明白,之前大家都不赞成开海的,怎么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帮子勋贵就转了风向?太子殿下到底许诺了什么好处?
    勋贵们站出来支持开海,这是刘健无法预料到的。真不愧是英国公张懋,做事情滴水不漏,之前可是一点风声都没露出来。如果徐永宁站出来只是倍感意外的话,那另一个人站出来,就是让人绝望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佀钟。
    佀钟居于文臣行列第六位,他持着笏板,沉吟道:“臣赞成找一两处码头尝试一下。”
    佀钟这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得满朝文武晕乎乎的。三大阁老除了李东阳神色平静,其他二位全都变了脸色,谢迁脸皮子一阵抽搐,佀钟疯了么?在开海的问题上,内阁六部当共进退才对,就算有什么矛盾,大家私下解决啊。可,堂堂户部尚书,居然在大殿之上跟英国公府一个鼻孔里出气,当真是,万万没想到。
    刘健皱紧眉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东阳。恐怕,佀钟的事情跟李东阳脱不了干系啊。果然,佀钟站出来没多久,李东阳便出列道:“臣附议!”
    刘健和谢迁都想骂人了,李宾之,你到底想干嘛?堂堂大学士,居然跟着一群宵小瞎胡闹,你的操守呢?竟然支持开海,哼,难道就因为苏立言是你的门生?
    面对内阁六部诸多同僚愤怒的目光,佀钟梗着脖子,白胡子一抖一抖的。内阁六部,呵呵,什么士林魁首,什么天下为公?都是臭狗屁,自从自己当了这户部尚书后,才知道时局有多艰难。河北河南大旱,粮食短缺,需要大量的钱粮赈灾,可是户部呢,根本拿不出多少银两,当初要不是苏立言用歪招弄来了大量捐款,他这位户部尚书就要因为赈灾不利,千夫所指了。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佀钟真的想赈灾,可户部是真的没银子啊。可是,大明朝真的穷到这种程度了么?不,佀钟早年间曾经任职浙江监察御史,对江南的事情太了解了。大明朝别的地方可以没钱,但江南绝对是富得流油,可江南税赋,每年几万十几万的抠,打发叫花子呢?几万两白银看上去不少,可放在户部,够干嘛的,塞牙缝都不够啊。

章节目录


最牛锦衣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少穿的内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穿的内裤并收藏最牛锦衣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