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从对面的清军阵列之中响起,整个清军大阵都是运动起来,一面面的旗帜、大纛在各方阵之中竖起,那是清军在应旗,应过之后,便是开始进攻了,高锋骑马来到前沿用高倍望远镜打量着清军的步兵大阵,随着清军进攻的命令下达,从西向东,几十个方阵开始了向前运动,远远看去,好似一层黑色的幕布,正铺满这片大地。
    “鞑子早不是吴下阿蒙了。”高锋不禁有些感慨。
    清军的进攻是全面的,中军和左翼全面压上,展开的战场超过二十里,特别是右翼面对的两大重兵集团,那是全营压上,中原新军的前后方阵拉开了不到二百米的距离,而西北绿营的步兵大阵前中后三营也是连绵不绝,清军行军的速度并不慢,那是在保持阵型和体力,而在清军阵列之中,炮兵也是随队进攻的,装备的多是三磅炮,还有少许的六磅炮,总体数量并不少。
    敌军锋线进入东方军团八百米,加强到东方军团中的重炮连中的十二磅加农炮率先开火,实心炮弹在坚硬的地面上蹦蹦跳跳,很容易打出跳弹效果,但清军的阵列拉的很开,纵深也处于起伏不定的沼泽区,实心弹的效果并不佳,偶尔打中,却是串糖葫芦,带走几条人命,伤亡不大的情况下,清军阵列依旧完整,而在第一层步兵方阵之后,有部分甲械精良的骑兵和步兵,应该是各军主将的亲兵,此时作为督战队。
    “怎么样?”高锋问身边的参谋。
    那个参谋也用望远镜观察着清军的阵列,手中却是握着一枚硕大的怀表,嘴里念念有词,身边也有人相助,当参谋手中的手表收起,几个人交头接耳了一阵,参谋回应道:“每分钟不到五十米,将军。”
    高锋点点头:“这个速度已经不低了,但还不够。”
    高锋吃惊于清军可以在炮火下维持着阵型的稳定,但速度却不快,每分钟五十米,比陆军要求的常步步速还低了百分之十,而在远距离机动的时候,陆军会采用每分钟八十五米的快步行进速度,减少在敌军炮火下的暴露时间,显然,清军还没有这么高的素质,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方阵崩解。
    进入五百米,清军阵列内发出嘹亮的声音,其阵型为之一变,九层方阵发生了变化,分为了四个单位,再次拉开距离,两层火绳枪手和三层披甲长矛手各为一个单位,原本队列之间的距离在一米半左右,随着进入火力密集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距离拉开到了三米,这也是应对陆军加农炮霰弹,榴弹炮榴霰弹的笨办法,事实上,水准依旧比较低,如果是陆军,会拉的更开,清军可能是对军队的控制力有限,只能做到这一步。
    清军的第一波攻击发生在中原新军的最西端的两个阵列,这两个阵列是随骑兵一起出击的,所以走的最快,在距离东方军团锋线方阵三百五十米的距离上,打出了第一轮齐射,目标是搜检战场的武士和一直袭扰他们的猎兵,对付这样的零散目标,一般采用班排级齐射,或者直接动用装备线膛枪的猎兵,可清军没有线膛枪,军官素质,特别是底层军官素质也组织不起班排齐射。
    在对付散兵线这类零散目标的时候,线膛枪拥有压制滑膛枪的能力,在一百二十米左右的距离上,线膛枪的命中率达到滑膛枪的两倍,如果是二百四十米,则达到四倍,但对于横阵这类大型目标,一百二十米上,线膛枪的命中率只有滑膛枪的1.3倍,二百四十米上不到两倍。
    这也是陆军为什么不大量列装线膛枪的主要原因,虽然线膛枪的精度更高,但打击效率却与滑膛枪几乎没有差别,要知道,在对付一百五十米目标的时候,线膛枪的单位时间击发率只有滑膛枪的五分之二,在二百五十米的时候,只有滑膛枪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两支数量一样的军队,分别装配滑膛枪和线膛枪进行对射,伤亡率是差不多的,区别则是滑膛枪部队弹药消耗是对面的三倍以上,但考虑到线膛枪的高价格和训练成本,这点区别几乎不用考虑,要知道,理论上,线列步兵一年进行一次火枪实弹射击就足够了。
    在驱散了前沿的猎兵和武士之后,清军大阵再次前进,进入二百五十米,也就是老式滑膛步枪的直射有效区域(老式枪的枪管与铅弹的游隙大,所以直射有效区小),清军步兵大阵开始停下,方阵之间,三磅炮被推了出来,与此同时,双方的步兵和炮兵都接到了相同的命令,攻击对方的炮兵。
    二百五十米,实在是太近了,任凭大量的火炮进行霰弹和榴弹射击的话,谁也撑不住,清军要进攻,不允许前沿的方阵这么快崩溃,东方军团要的是稳定的局面,也不可能消耗宝贵的兵力和战列纵深。
    几乎在同一时间,双方的炮口和枪口都瞄准了对面的炮兵,陆军方面,炮多枪少,而清军方面,枪多炮少,火炮装填的是霰弹,在齐射的命令下达之后,子弹和霰弹暴风骤雨一般覆盖了对面的炮兵阵地,正在作业的炮手骤然遭遇袭击,身体被打的稀碎,手脚被打断的很多,每一组炮兵都遭遇了上百子弹的攻击,而且连绵不绝,倒是步兵们都忙着攻击对面的炮兵,而能够轻松的装填,射击。
    高锋看了一眼战场,看到无数的炮兵扑倒,而对面的火枪依旧在袭击,野战炮位根本没有任何防御设施,而炮兵若想作业只能挺直了身子,他无法接受陆军的宝贝疙瘩这么被打死,命令炮兵后撤,而且是快速后撤,这意味着一吨重的十二磅加农炮和半吨重的重型榴弹炮被搁置不管,只有轻炮可以随队撤退。
    “让42师靠前,准备增援。”高锋命令道。
    显然,高锋对于东方军团并没有信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己方兵力少,只能一线拉开,摊薄兵力,而对面兵力多,虽然在敌军前进过程中,己方的炮兵给对方造成巨大杀伤,但前沿的火力对比依旧占据劣势,对面的厚重方阵是六排火绳枪,而己方只有三排,如果是陆军,这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劣势,毕竟燧发枪有射击速度优势,但东方军团使用的是火绳枪。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战斗率先在右翼与中军结合部爆发,清军的战术提早暴露,虽然有三个炮兵连被打残,甚至丢掉了一半以上的火炮,但右翼指挥部立刻传令其他炮兵连,谨慎作战,寻机撤退,所以在清军前进的时候,炮兵以最快的射速攻击,优先攻击清军的炮兵,而当清军步兵大阵靠近到二百五十米,要停下的时候,己方的炮兵就直接撤退了,虽然这样重创了清军炮兵,保存了己方的炮兵,但却对清军步兵的杀伤很少,使得东方军团的步兵阵列的压力更大。
    临近中午,双方的步兵终于开始交火,清军步兵采用的是交错前进的射击战术,前两排射击完,就地装填弹药,然后是中间两排,继而是后面两排,而披甲长矛兵一直跟随在后面,如同一个碾子,不断前进,开火不断。
    而东方军团的射击战术则完全相反,第一排射击完,钻过后两排,到最后装填弹药,然后是第二排射击,后撤,第三排射击,后撤。清军是齐射一轮前进一次,东方军团则是射击一轮,后撤一次,尽可能的与清军保持距离。
    显然,这不是线列步兵的射击战术,原因很简单,线列步兵之间肩并肩,肘碰肘,每个步兵只占据半米的空间,而火绳枪为了安全,两个步兵之间拉开至少一米,甚至一米五的距离,如果是燧发枪射击,只能是两排或者三排齐射,前排死了,后排补上,轮转前进和轮转后撤都不可能。
    东方军团的各方阵都以轮转射击对付轮转射击,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双方之间的距离,二百五十米的距离是火绳枪直瞄射击最远距离,区别是,清军火枪手只是大体瞄准就进行射击,而东方军团受到陆军的整训,知道应该瞄准对面的脚面进行射击(开枪的瞬间枪口为上扬)。
    虽然东方军团的火力只有对方的一半,但却拥有射击效率,原因在于秩序,这类远距离射击,齐射才有命中率,但对于东方军团来说,当第一排射击完后撤的时候,已经装填好的第二排早已处于待发状态,所以可以立刻齐射,继而后撤,但清军不同,中间两排要从前两排中间穿过,穿过之后,队列已经不完整,要重新整队,才能实现齐射。
    而且,双方的火绳枪也完全不同,东方军团装配的是陆军淘汰的火绳枪,虽然已经落后,但却是标准的制式军械,纸壳定装弹、金属推弹杆、统一规范的铅弹让他们的装填时间误差很小,而清军不同,只有少数装配的纸壳定装弹,大部分制式竹筒定装的火药,推弹杆也是木质的(不敢快速用力推,怕断里面),西北绿营甚至还有很多是散装弹药。
    因此,清军理论上的火力倍之于东方军团,实际上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双方进行着低效率的齐射,打的虽然有模有样,但是伤亡率并不高,但是双方对伤亡的承受能力也不高,敌我双方都有崩溃的迹象,齐射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甚至于有时候已经打不出齐射了,而进行了几轮射击后,战场上密布硝烟,又是无风的天气,视野受阻的敌我双方火枪手的命中率越来越低。
    不出预料的是,第一批崩溃的是甲字九号方阵,接着是乙字一号、二号,乙字五号、七号,原因很简单,这些方阵面对的中原新军中的山东、河南部分精锐新军,这些张存仁时代留下来的新军成建制的装配了燧发枪,这些清军的战术与其他方阵不同,直接把六排燧发枪手分为两批,前面的三排进行射击,后面的三排只负责装填,每次齐射,那都是东方军团三倍的火力,杀伤很大,而对阵的东方军团从第二轮齐射就被打懵,而且越打越乱,以至于他们打伤的清军,还不如清军自己弄伤的多。(射击的第三排的枪口距离第一排的脸太近了,如果第一排蹲下,那将失去前进的能力,所以产生了枪口灼伤,为避免这个问题,枪械应该足够长,第一排也应该是最高的士兵,当然,陆军为解决这个问题,直接改为两排)
    阵线大段开始崩解,幸好的是崩溃的方阵后面还有一层方阵,而在布置前后顺序的时候,河源田兵卫把战斗素质更好的方阵摆在了后面,以防止后阵被溃兵冲散冲溃,后阵的军官也是精挑细选的优秀军官,但实际上,真正解救右翼阵线的却是清军那耐不住性子的骑兵队。
    当几个方阵出现崩溃的时候,两支千人规模的骑兵跟上,想要趁机冲垮切断整个右翼阵线,而反应过来的后阵长矛兵则从中央向前运动,然后向两翼散开,把火枪手保护在了后面,外围的火枪手也是把刺刀拔出来,塞进枪口了,以拒骑兵冲击,这些骑兵根本啃不动这种满身是刺的刺猬,还挡住了清军燧发枪手的射界,让整条阵列缓了一口气,使得隶属于陆军42师的步兵营可以机动到位置。
    但安全也只是暂时的,清军燧发枪阵能打破前阵,也能打破后阵,一直与陆军的步兵面对面才可能完全被阻止,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这已经是无伤大雅的问题了。
    右翼面临的真正威胁不在于纠缠的前沿,而在于清军不断派遣的包抄方阵,为了避免被包抄被侧击的命运,清军每向右翼末梢增兵一个步兵方阵,高锋也不得不增加一个方阵,无论对手是孱弱的民团还是乱哄哄的包衣营,都必然牵制住右翼的一部分,先是东方军团中作为预备队的第五师的两个团,继而是四个新军营,然后是42师的两个步兵团,最后是右翼战略预备队,4师和41师的两个龙骑兵团、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骠骑兵团,整个右翼像极了一株越冬之后的竹子,节节攀高,不断的向着东延伸而去,消耗着右翼那本就不多的预备队,也让整条阵线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难以支援。

章节目录


七海扬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且看昨日风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且看昨日风华并收藏七海扬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