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江州城外停留的一段时间,一直在等杨文广和折惟忠。
    终于,十月下旬他等来杨文广和折惟忠,同行的还有义军首领辛先生。
    经两人介绍后才知道,辛先生居然还是个二十五六的年轻人,原名辛赞,祖籍在雄州,后随父辈迁入大同,还做了官,之所以不透露姓名是为避免暴露。
    见面之后辛赞谈吐得体,看得出读过很多书,不过言行举止之间又不像谢临江那样书生意气,而给人一种坚毅果决之感。
    毕竟是北方战乱之地长大的人,辽国,金国,景国,在那些地区打得不可开交。
    见面后李星洲对他印象十分不错,却又觉得这名字好像......有些熟悉。
    另外则是大军驻扎城外给江州百姓带来的一波红利。
    毕竟这些前线回来的士兵,人人兜里都有大钱。
    而李星洲在江州没什么好闲逛的,本来江州他就治理过,熟悉得很,即便这几年有了变化,也没什么新鲜感,反倒蒲察伶对一切充满好奇。
    李星洲反正没事,就带着她到处逛逛,对于南方城市的金惊讶也在预料之中。
    北方的艰苦条件摆在那,加上常年战乱,想和平发展是没可能的。
    对于中国古代,人们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国人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几乎连年都有战事,没什么停歇的时候。
    有的人则认为,怎么可能,明明很和平,没什么战争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国土面积都很大,战略纵深很大,这就导致即便边境天天在打仗,内地,特别是南方地区,总是能安享和平,发展经济的。
    就像景国,开元、宁江府这些地方已经有上百年和平,几代人不知道什么是战争。
    可景国整体和平吗?
    当然不是,之前边疆与辽国摩擦不断,隔三差五就有小打小闹,除去这些摩擦,上百年来景国和夏国,和辽国,和白夷,和交趾都打过打仗,零零散散大大小小算下来上百仗是有的,平均下来每年都要打一场规模不小的仗。
    可江州百姓有感觉吗?开元百姓有感觉吗?
    没有,他们总体依旧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内部则是因为民族大融合,天下一统,价值观的统一。
    不然像如今的北方,即便可以构成大纵深,大统一的国家,以外围保护内部发展,也没人能做到,做到了也无法长久。
    原因是各族,各部落林立,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乱七八糟,无法构成利益共同体,只能犬牙交错的互相攻击,厮杀,这种环境下就无法产生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
    其实当初蒙古帝国的衰败就有主流文化价值观不够强大的要素,还占据很大部分。
    蒙古崛起空前绝后,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蒙古衰落也很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够强势,即便武力征服控制一片区域,很快被当地宗教、文化同化。
    在东方还好,价值观念比较统一,最魔幻到中亚、阿拉伯、东欧等地的蒙古各汗国之间居然因为信仰不合,自己打起宗教战争!
    要是铁木真活过来,真要被他这些逗比子孙又笑死了,毕竟铁木真能进军如此顺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允许宗教自有。
    而中华文明文化那种“我们是天命所归”的观念是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这在无形中也给后方的人们创造了安稳的环境。
    就像人们经常说的,不是这个世界没有黑暗,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用在如今景国也恰如其分。
    国家领土大纵深内的百姓有上百年的繁荣安宁,其实边境上却是持续百年的摩擦和厮杀。
    这种情况蒲察伶不懂,所以她大概很诧异,这几年来景国几乎一直在打仗,平叛、打北汉余孽、打辽国、打金国,为什么国家内的城市还能这么繁荣安宁。
    经过李星洲的开导和引诱,蒲察伶心理负担终于放下,也敢大大方方见人,甚至跟他说以前的事。
    她就像个好奇宝宝,对江州的一切繁荣都充满好奇心,官员和百姓们一开始也对她充满好奇,事情传播太广了,这样的八卦茶余饭后讨论频率甚至和北方的各种捷报差不多。
    慢慢名声也一天比一天大,美艳之名运扬,甚至被吹成天下第一美女,毕竟能让景国皇太孙在与金国议和时强行要人,不顾两国撕破脸的风险,就足以证明其美艳。
    加上各种添油加醋的说法,更是说得神乎其神,勾栏酒肆说书卖吆喝的又给她加了很多小故事,比如她小时候在花园赏花,彩蝶纷纷落在她身上,原理错把她当花之类的......
    听得李星洲自己都一愣一愣的,这故事就像农民说:“皇帝种地用的肯定是金锄头”一样。
    就她家那地方,常年冰天雪地,人家也没那闲情雅致啊。
    蒲察伶确实美艳,不过也要考虑自己当时的状态啊,这就好比饿了三天的饿汉,吃什么也是香啊。
    蒲察伶漂亮归漂亮,和诗语阿娇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不过蒲察伶自己听了倒是很害羞,她学得很快,现在带他出去,即便江州人百姓说的汉化带口音,她也能听得清大意了。
    ......
    原本,杨文广和折惟忠到达之后就要进京,可没想又来了意想不到的人,夏国的使者和何煦的商队。
    何煦在落脚大院中见到他后满脸愧疚,旁边的夏国使者想说话,李星洲根本不给他机会:“带使者下去休息,有什么话明天再说。”随后便转身进屋。
    夏国使者一脸着急,也被带走。
    李星洲明白那使者想说什么,无非为扣押景国的商队作辩解,不过他更愿意先听自己人这么说。
    .......
    “我们才进入夏国境内就感觉事情不对,总觉得有人盯着.......”“夏初有天晚上我们在野外宿营,半夜起来发现对面山上有火光,起初没注意,只以为同是风餐露宿之人,只让几人盯着。
    可后发连续好几夜有这样情况,有天早上有弟兄出去方便,宿营的山后发现有烧过的火堆.......
    那时我就确定我们可能被人盯上了,我们商队在北方名声很大,人也很多,还有新军军中将士,寻常匪盗根本不敢惹,当时我觉觉得可能与夏国有关.......
    想了两天,我觉得不能冒险,便想慢点就慢点,多走点路,从西面绕过夏国北上,然后走大漠,不跟夏国纠缠.......”
    何煦一脸愤懑,按照时间顺序说他们经历的事,屋里李星洲静静听着,魏雨白也刚好在。
    自从他从金国抢了个蒲察伶,魏雨白就时不时来找他“说事”,说的事有大有小,有些时候甚至扯皮,影响他的风花雪月。
    李星洲有时候也烦躁,不过没打发她走,他可不傻,魏雨白和阿娇诗语关系都不错,甚至和起芳最好,如果她这里过不了关,回去不好哄家里的领导。
    另外一边,何煦还在继续讲。
    “我带着他们想绕路从十里井出夏国,然后渡河北上,不走龙州、牛心亭、银州沿线.......
    可万万没想到的,我们才到十里井西面的山谷,就被上千骑兵给围了,话说我们是景国贵客,夏国国主要邀我们去夏州做客!”
    说到这何煦很气愤:“起初我们还客气推辞,结果他们根本不给机会,说不北上,谁也别想出谷!根本不是邀约,而是威胁!
    无奈之下,我们只得随他们北上,带头西夏军官本来说去夏州,结果到地方却是兴庆!”
    夏州是夏国东面很重要的州,位于银州和永乐城西面,隔着大河支流。
    而兴庆府则在更西面,在黄河西岸,建城黄河边上,是夏国首都。
    “之后呢,他们有人没人伤人杀人?”李星洲皱眉。
    “这倒没有,到了兴庆府,峡谷人对我都很客气,安排吃喝住下,可就是不准离开。”何煦很气恼,却又有气发不出,毕竟夏国人客客气气的把他们奉为上宾,好吃好住招待着。
    李星洲放下茶杯,基本排除夏国见财起意的可能。
    这种截杀商队的事,历史上并不少见,铁木真第一次西征导火索就是当地官员见财起意,截杀了蒙古的商队。
    可夏国人要是想取财,在十里井就下手,何必这么波折,加之他们对待何煦等人的态度,李星洲猜测,夏国早探查明白,何煦不是什么普通商人,而是他的心腹。
    也知道景国和不蒙古人之间的交易,毕竟每次那么多马匹,遮掩也遮掩不了。
    那夏国人明知道还扣留何煦等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李星洲已经能猜到七八成了。
    大概是想扣押何煦这个心腹,将来用于巩固和金国的关系。
    当初金景之战还不明朗,大军才北上,很多人都不看好景国,认为景国要么输,要么无功而返,金军强大,还以逸待劳,胜算极大。
    西夏看这架势,显然准备随时摆脱景国,站金国那边去,何煦等人就是他们准备的投名状。
    历史上西夏也是坚决和金国联合,起初联金抗宋,后来有联金抗蒙,最后惨遭蒙古人屠戮。
    从地理上来说,西夏选择联金是比较聪明的做法,宋和蒙古都与西夏接壤多,争端多,而金国接壤少,战略重心还在东面,对西面不感兴趣。
    有“远交近攻”的意思,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可惜他们没想到一开始弱小的蒙古人后来那么能打。
    而对于如今的李星洲来说,夏国也是不可能放过的。
    景国第一步要自保,解除外部威胁。
    为了这步,李星洲这些年来总结起来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重商,为了短期内获得大量支持出兵的财富。
    二是拿回燕云十六州,让北方有险可守,不再是裸着了。
    三就是打残当下北方最强大的敌人金国。
    等自身稳住之后,就该想如何“走出去”,向外辐射影响力了。
    第一步已经顺带完成,那就是收复辽东,辽东平原是一大马场,能大大加强景国国力,渤海沿岸都是重镇则能从两个方向威慑北方,在东面的影响力辐射已经足够。
    第二步就是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是汉朝北击匈奴的战略根据地之一,简单的说就是黄河中上游“几”字形里面的区域,那里水草肥美,畜牧业发达,北方能够直接威胁漠北草原,是战略要地。
    而如今河套地区在西夏手中,景国曾经也想收回,但兵交最终以败绩收场。
    第三步则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两侧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出玉门关连通西域,也是当初汉朝经略西域的战略要地。
    现在也在夏国手中.......
    李星洲心里摇头,这夏国是早晚都要收拾的,原本还缺个借口,现在夏国借口都自己给了。
    他想过,夏国比金国好打,一来夏国本来就比金国弱,人口更是不能比拟。
    二来金国只有打辽东时海军才能发挥作用,夏国则完全不同!
    夏国的主要城市,几乎都在黄河边上!
    现在的黄河可不是后世数次改道,泥沙含量因水土流失爆表,河床被泥沙囤积不断垫高千年的黄河。
    现在虽有黄河的说法,主流还是叫大河,因为它还没那么黄,泥沙含量没那么高。
    黄河流域,新军舰队完全可以通行!
    这就意味着可以水陆并进,顺着黄河一路打,他不相信有几个城市能扛得住海军舰队的对岸打击。
    当然,那些都是过几年的事,现在为时尚早......
    李星洲又问了如今夏国国内局势。
    何煦告诉他,如今夏国国主李继虽然打败叛军,可他也被平叛途中表现出色的叔父架空。
    国主李继的叔父叫李元昌,是前国主的四弟,在平叛中屡立奇功,军中和民间威信很高。
    战后掌握了夏国左厢神勇军,金肃军,河清军三支主力军团,掌握全国四分之三的军队。
    国主李继虽然还是国主,但完全无法与他的叔叔李元昌抗衡,甚至朝堂大小事都是李元昌说了算,而李元昌不似他侄子李继,是个有手腕有野心的人。
    当晚和何煦谈到深夜,李星洲就明白夏国使者会说什么了。
    无非就是为自己辩解,辩解的理由他都想好了,“我们是为保护贵国商人,北方鞑靼人正互相攻伐,非常危险,不宜北上”之类的理由。
    北方的铁木真此时确有可能在打战,但夏国人肯定也清楚他们和铁木真之间的生意,怎么会有危险?不过假装不知道罢了。
    李星洲也不准备听夏国使者辩解,也不准备放出什么松口原谅的话,准备自己不出面,直接派人用模棱两可的话打发走夏国使者。
    只可惜他刺杀三公主的计划被夏国人截胡了。
    最重要的是,要是现在松口,以后哪里去找这么正当合理的宣战理由?

章节目录


世子的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的长枪依在并收藏世子的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