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睡醒,发现这章争议很大,多扯几句。
    首先,有讨论和争议是好事,因为我想大家也能看出来,昨天那章一开始就是要表达这种时代观念的冲突性,以及赵玖这个复合人在历史本身面前的渺小与的无奈。
    能引起大家关于相关话题的讨论,最起码说明把石皋这一类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复杂性给客观表现出来了。
    也把赵玖面对这种人的复杂情绪给显露出来了。
    但是很明显,这就一本网络小说,一个死肥宅蹲在电脑前,看着四十八小时没更新了,想着凑够一章的可悲输出结果……写的不清楚,表达的不明确,或者干脆思想不成熟,引发更大的争论和不解,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得事情。
    回到问题上。
    赵玖对这一类人的情绪表达,一开始是无奈和暗暗气愤,而矛盾彻底爆发后则是愤怒、悲哀、无奈、羞愧……这些在原文中是明确提及的。
    既有对对方的,也有对自己的。
    不过,复杂归复杂,大家对赵玖普遍性都有代入感,这就使得在赵玖的唯一行径上,也就是戮尸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态度分化。
    我刚刚起来,发现两大类意见,一种是认为戮尸过分的,赵玖不该这么残暴。一种是认为戮尸和放纵他的学生和儿子离开是软弱的,赵玖表现的辜负了时代。
    咱们回到矛盾起点。
    回到赵玖和石皋的矛盾上……
    石皋自杀,留下问心无愧,从他的角度是什么?他肯定是不懂什么民族主义,也不懂什么阶级立场的,更不会懂赵玖这个复合人的怪异思想,他的问心无愧是一种遵循基本的底层儒家行为准则的结果,他的思路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能自圆其说的一种现存已久的古老道德思路。
    赵玖呢?
    他对石皋的看法是双重的。
    第一层在于,他为了抗金,一直在搞民族主义表达,尝试构建一种从华夏到大宋的内外体制。
    而且宋金对立的基本敌我立场在那里。
    所以从眼下的局势,和这个社会发展的思潮方向上,无疑要遵循民族主义的情绪与思路,遵循敌我立场,然后石皋无疑是汉奸,无疑需要惩罚。
    说白了,就是民族情绪的愤青。
    但是,赵玖毕竟是穿越者,他的历史观中不可能仅仅有这么一层民族主义和敌我观念。
    他肯定还有阶级观念,有人本主义观念,甚至有穿越后融合了官家身份的唯我独尊的封建主义观念毒害。
    而从这些其他复杂思路来讲,他在内心深处是隐隐约约能理解石皋无奈的,在矛盾爆发前的前文中赵玖就已经说明了这种观念,表达了对石皋的同情,只不过被吕颐浩怼了回去。
    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赵玖的这层理解和石皋的行为虽然表现一致,但内里的理论驱动也还是不同的。
    我反思了我的反思,和遵循儒家教诲做出这种符合人本主义的事情,并不是一回事。
    石皋不是什么纯粹的人本主义者,否则,石皋就不会自杀和留下问心无愧了,甚至不会一开始据城而守。
    在他的脑子里,还是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之类的传统儒家观念的。
    说白了,石皋之前的表现(两件事都是他当了宰相的儿子记录下来的,如无必要不增实体,就当是真的)符合大家理解的人本主义思想,认为他是个好人,赵玖也觉得这个是不赖的,但并不意味着石皋跟屏幕前的大家是一个脑回路,他的思路还是旧的,是固执的,是落后书中这个时代和眼下这个电脑手机和平时代的。
    但是,他终究在他的旧思路上做出了复合旧时代的道德行径,并契合了更高端的人本主义思潮。
    这就让赵玖很为难。
    所以,很明显,赵玖是准备低调处理这件事情的,口号山响,但不可能真杀了对方,这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而且,还有将自己跟吕颐浩对话传进去,那种‘你悔改吧’的意思……石皋也知道这种‘不赦’也不至于杀他,最多是象征性的处置……否则石皋也没法说服儿子和学生。
    这种低调和纵容,更明显的一个体现在于,赵玖在察觉到对方没有亲自过来,意识到对方很可能要搞事后,依然给与他学生秘书郎的官职,这就是存了最后一丝和平相处的渴望。
    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石皋拒绝了赵玖的好意,选择了一种最激烈的方式来对抗北伐。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石皋自杀(包括留下那句话),不是什么自我放逐和审判,而是一种明显的对抗,他是以金国知州和儒家士大夫的双重身份殉节的。
    这里就是一个基本的敌我立场问题,然后还有以儒家士大夫身份绑架传统道德,对抗北伐的问题。
    所以这次自杀不仅仅是自己肉体的毁灭,更是一种对赵玖、吕相公以及北伐的这个整体政治概念的政治刺杀。
    第二,赵玖这个时候,面对这种突然的、激烈的政治抵抗行为,这个复合人,该遵循什么样的思路。
    首先他是一个人,被这么羞辱,或者说刺杀,他会情绪上头,会愤怒,会不满。
    其次,他要遵循身份和现实立场。
    最后,他内心有我们上面提到过的那种思想上的冲击,和个人在历史这个庞然大物前的无奈与渺小感,会有阶级立场上和人本主义上的羞愧感。
    但最终,决定赵玖思路的,很可能不是这种复杂的情绪,实际上这种复杂情绪书中也很明确的显示出来是他做出反应后,面对石皋学生和儿子的思索。
    他当时只有作为一个人的应激反应,与现实立场。
    应激反应,就是面对着政治反扑,他会愤怒,也就是大家说的无能狂怒。
    实际上,我在写这一点的时候,是觉得赵玖应该路上已经有了准备,愤怒冲击很大,但却不一定是纯粹的愤怒。
    而这个时候,就要跳出情绪说立场了。
    立场是什么?
    是敌我……石皋的自杀和那句留言是针对谁的?
    大而化之,是针对整个北伐政策的,是针对整个北伐这个政治军事行动的……而这个概念里面,就如同吕颐浩说的那样,不光是一个谁谁谁,他包含的事情多了,几十万人、几百万人,一个小朝廷的立身根本。
    所以这件事情是没必要讨论的,敌我立场分明。
    而回到事情本身上面,石皋的自杀和留言,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他难道真的是针对赵玖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前面的情节……石皋这种传统士大夫,是不敢反驳赵官家的……他针对是吕相公。
    他的死,直接原因是吕颐浩给他的评价,赵玖为了催促他投降,和尊重吕颐浩,也是想让他‘悔改吧’,是让郦琼把将台上的对话转达进去的。
    赵玖对他的部分理解和同情,他无疑是知道的,赵玖不会杀他他也肯定能读出来,但吕颐浩对他最自傲两件事的驳斥和定论式的羞辱,才是他决心一死来做驳斥的直接原因。
    他的自杀,是没有考虑到什么对抗北伐这个层次的,最多是传统儒家殉节思想,然后加上某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觉悟。
    自杀换来的匕首,投向的也不是赵玖,赵玖只是误伤,他针对是吕颐浩。
    这是吕颐浩这个大宋精英士大夫和他这个新出现的金国底层士大夫的在儒家范畴内的论战。
    石皋要是知道他给赵官家弄了那么大的麻烦,未必敢这么做。
    而赵玖是抢在吕颐浩之前,是在给吕颐浩挡这个匕首。
    回到基本的立场……赵玖那一刻最基本的愤怒还在于……你是对的?吕颐浩是错的?宗泽、张所、张叔夜、韩世忠、岳飞、大翟,和马扩那多少万星星之火是错的?
    北伐已经开始,赵玖也好,吕颐浩也好,包括犯下种种失误的东京官吏,前方各种毛病的军队,外加已经死去和活着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石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赵玖却必须要维护这个整体。
    这才是这个情节的本身。
    还在困着……如果有什么错字,和逻辑混乱,望见谅。

章节目录


绍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榴弹怕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榴弹怕水并收藏绍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