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王君临在高句丽做的事情传开之后,天下哗然,不少人想起了王君临前几年赫赫事迹,无不心想,毒将就是毒将,不愧是长胜将军,不愧是以少胜多,创造奇迹的那个绝世凶人。
而对杨广来说,王君临捷报里面的内容也非常让他满意,王君临的识相让他非常欣喜。
王君临在捷报中字里行间都将自己在高句丽做的所有事情归结于伟大的皇帝陛下运筹帷幄,表明态度这些都是奉皇帝陛下之命行事。
杨广大喜之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捷报念了一遍。
众臣恭贺过皇帝陛下之后,杨广提议重赏王君临,但有些人开始反对了,这让杨广颇为恼火。
“陛下,这些都是陛下的功劳,王君临只不过奉命行事,但却恃功自傲,目无法纪,竟然不来洛阳给陛下缴旨,这是有不臣之心,实罪不容赦。陛下当立刻将其缉拿下狱,以正律法之严明。”宇文述不但不同意封赏王君临,而且跳出来,一副义愤填膺之状,叫嚣着要治王君临的罪。
宇文述父子几人已经与王君临结下死仇,宇文述绝不想看到王君临势力变得越加庞大,而且宇文述心中对王君临充满了深深的嫉妒,他背负了辽东惨败不少责任,至今爵位还没有恢复,可王君临却接连做出如此大事,任何一个都是堪称是大捷,都是绝世大功。
这些天杨广对王君临生出猜忌和忌惮之心,除了弘农杨氏之外,还有宇文述在一旁或者在暗中推波助澜……
原以为可以让王君临彻底失去皇帝陛下的宠幸,从此走向衰落,,哪知王君临会做出如此多的大事。
宇文述心里正不舒服呢,王君临虽然竭力将功劳和皇帝陛下身上靠,但此事做得有太多漏洞,刚才宇文述所说就是其中一个,正常情况如此大捷,王君临是要亲自来洛阳的。
所以这种漏洞机会,宇文述又怎能放过呢?
杨广闻听,目光一凝,心想或可下旨让王君临带领一万高句丽俘虏和渊太祚进京封赏,顺便敲打一下他,也看看此子敢不敢进京。
“宇文大将军此话差矣。”
没等杨广开口,裴世矩却站出来,大声说道:“王君临没有主动进京固然不妥,但捷报中说得很清楚,高句丽安南郡新占,海外上千岛屿上数万海盗桀骜不驯,若无王君临在范阳郡坐镇,说不定他刚一走,便有反复,安南郡若是丢失,那四万海盗若是反叛,海外上千岛屿若是丢失,这个责任谁负得起。所以,臣以为王君临没有及时回京缴旨却是情有可原。”
裴世短的这一番话,立刻引得十数人点头称是,表示附议,这些人都是这两天许敬宗和沈光努力的结果,也是裴世矩和虞世基暗中吩咐自己一系官员所为。
宇文述在一旁暗自叫苦,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王君临。
他正在想着如何措辞反驳,朝堂上许多人纷纷站出来,表示王君临所然行事不妥,但这是特事特办,
特别是那些武将,更是言辞激烈,义愤填膺。
也难怪,前一段时间惨败在高句丽人手上之后,军中上下悲屈得不行,多少战友兄弟死在高句丽,他们对高句丽人最是仇恨,眼下王君临却是给他们报了大仇,而且捷报中还提到解救了九万多隋军,他们怎么能不喜。
宇文述、弘农杨氏,以及其他门阀世家却不想看着王君临势力变得越加庞大,所以也有不少人站出来表示反对,继续以刚才宇文述所说借口反对经王君临封赏,双方争吵,从开始辩论,到后来的互相攻击。
话题越扯越远,吵得杨广连连蹙眉。
他一方面也对王君临不主动来洛阳,有些恼怒;但另一方面他在两天前听了虞世基的话后,已经决定要给王君临封赏。
杨广被群臣吵得心烦意乱,忍不住怒声呵斥,而后甩袖退朝。
回到西苑之后,杨广仍在为此心烦。这个王君临,实在是不知好歹,难道还担心朕会杀了你不成,竟然不主动来京城缴旨?现在好了,朕想要封赏,都被人以此为借口进行反对。
“陛下,何故如此烦恼?”
萧皇后不知在什么时候,来到了杨广身旁。
“梓潼,你来了!”杨广叹了口气,“还不是为那王君临的事情?他立下了绝世大功,但他貌似不肯来洛阳,朝中一边是要给他重赏,另一方面却要治他的罪。朕也在为此烦恼,考虑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萧皇后在杨广身旁坐下,拉着他的手,轻轻摩挲。
杨广还是晋王时,在和兄长杨勇的太子之争中,也时常心烦意乱。每每这个时候,萧皇后就像这样子坐在他身旁,让他心灵获得平静。
“梓潼,你怎么看?”
萧皇后眸中闪过一丝恨意,他与王君临同样有死仇,但面上却是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心中对王君临可有恨意?”
杨广叹了口气,说道:“怎么能没有恨意,此子虽然立下大功,或许没有不臣之意,但却未必没有不臣之心。”
“既然是这样,陛下何必还要封赏他?”萧皇后立刻说道。
杨广又连连叹气,将虞世基给他说的话解释了一遍。
萧皇后一听,顿时明白杨广封赏王君临的想法已经难以改变,她略一沉思,说道:“陛下,何不主要重赏王君临手下的人,对王君临只是一个轻赏,或者给一个不会增加他实际势力的虚名,比如爵位。”
杨广眼睛一亮,若有所思,道:“梓潼言之有理,朕给给他一个异姓王又当如何,他的官职不变,一切都不变,而且重赏他的属下之后,他的属下还会感激朕,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离间王君临与他属下干将之间的关系。”
就在杨广听了萧皇后的意思,准备如此行事的时候,王君临给属下请功的奏折也送到了洛阳。
杨广当即不顾朝中诸臣争吵的面红耳赤时,直接下旨且发出诏令,对王君临进行了虚名封赏的同时,着重对其请功奏折中提到的一干心腹属下进行了封赏。
而对杨广来说,王君临捷报里面的内容也非常让他满意,王君临的识相让他非常欣喜。
王君临在捷报中字里行间都将自己在高句丽做的所有事情归结于伟大的皇帝陛下运筹帷幄,表明态度这些都是奉皇帝陛下之命行事。
杨广大喜之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捷报念了一遍。
众臣恭贺过皇帝陛下之后,杨广提议重赏王君临,但有些人开始反对了,这让杨广颇为恼火。
“陛下,这些都是陛下的功劳,王君临只不过奉命行事,但却恃功自傲,目无法纪,竟然不来洛阳给陛下缴旨,这是有不臣之心,实罪不容赦。陛下当立刻将其缉拿下狱,以正律法之严明。”宇文述不但不同意封赏王君临,而且跳出来,一副义愤填膺之状,叫嚣着要治王君临的罪。
宇文述父子几人已经与王君临结下死仇,宇文述绝不想看到王君临势力变得越加庞大,而且宇文述心中对王君临充满了深深的嫉妒,他背负了辽东惨败不少责任,至今爵位还没有恢复,可王君临却接连做出如此大事,任何一个都是堪称是大捷,都是绝世大功。
这些天杨广对王君临生出猜忌和忌惮之心,除了弘农杨氏之外,还有宇文述在一旁或者在暗中推波助澜……
原以为可以让王君临彻底失去皇帝陛下的宠幸,从此走向衰落,,哪知王君临会做出如此多的大事。
宇文述心里正不舒服呢,王君临虽然竭力将功劳和皇帝陛下身上靠,但此事做得有太多漏洞,刚才宇文述所说就是其中一个,正常情况如此大捷,王君临是要亲自来洛阳的。
所以这种漏洞机会,宇文述又怎能放过呢?
杨广闻听,目光一凝,心想或可下旨让王君临带领一万高句丽俘虏和渊太祚进京封赏,顺便敲打一下他,也看看此子敢不敢进京。
“宇文大将军此话差矣。”
没等杨广开口,裴世矩却站出来,大声说道:“王君临没有主动进京固然不妥,但捷报中说得很清楚,高句丽安南郡新占,海外上千岛屿上数万海盗桀骜不驯,若无王君临在范阳郡坐镇,说不定他刚一走,便有反复,安南郡若是丢失,那四万海盗若是反叛,海外上千岛屿若是丢失,这个责任谁负得起。所以,臣以为王君临没有及时回京缴旨却是情有可原。”
裴世短的这一番话,立刻引得十数人点头称是,表示附议,这些人都是这两天许敬宗和沈光努力的结果,也是裴世矩和虞世基暗中吩咐自己一系官员所为。
宇文述在一旁暗自叫苦,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王君临。
他正在想着如何措辞反驳,朝堂上许多人纷纷站出来,表示王君临所然行事不妥,但这是特事特办,
特别是那些武将,更是言辞激烈,义愤填膺。
也难怪,前一段时间惨败在高句丽人手上之后,军中上下悲屈得不行,多少战友兄弟死在高句丽,他们对高句丽人最是仇恨,眼下王君临却是给他们报了大仇,而且捷报中还提到解救了九万多隋军,他们怎么能不喜。
宇文述、弘农杨氏,以及其他门阀世家却不想看着王君临势力变得越加庞大,所以也有不少人站出来表示反对,继续以刚才宇文述所说借口反对经王君临封赏,双方争吵,从开始辩论,到后来的互相攻击。
话题越扯越远,吵得杨广连连蹙眉。
他一方面也对王君临不主动来洛阳,有些恼怒;但另一方面他在两天前听了虞世基的话后,已经决定要给王君临封赏。
杨广被群臣吵得心烦意乱,忍不住怒声呵斥,而后甩袖退朝。
回到西苑之后,杨广仍在为此心烦。这个王君临,实在是不知好歹,难道还担心朕会杀了你不成,竟然不主动来京城缴旨?现在好了,朕想要封赏,都被人以此为借口进行反对。
“陛下,何故如此烦恼?”
萧皇后不知在什么时候,来到了杨广身旁。
“梓潼,你来了!”杨广叹了口气,“还不是为那王君临的事情?他立下了绝世大功,但他貌似不肯来洛阳,朝中一边是要给他重赏,另一方面却要治他的罪。朕也在为此烦恼,考虑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萧皇后在杨广身旁坐下,拉着他的手,轻轻摩挲。
杨广还是晋王时,在和兄长杨勇的太子之争中,也时常心烦意乱。每每这个时候,萧皇后就像这样子坐在他身旁,让他心灵获得平静。
“梓潼,你怎么看?”
萧皇后眸中闪过一丝恨意,他与王君临同样有死仇,但面上却是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心中对王君临可有恨意?”
杨广叹了口气,说道:“怎么能没有恨意,此子虽然立下大功,或许没有不臣之意,但却未必没有不臣之心。”
“既然是这样,陛下何必还要封赏他?”萧皇后立刻说道。
杨广又连连叹气,将虞世基给他说的话解释了一遍。
萧皇后一听,顿时明白杨广封赏王君临的想法已经难以改变,她略一沉思,说道:“陛下,何不主要重赏王君临手下的人,对王君临只是一个轻赏,或者给一个不会增加他实际势力的虚名,比如爵位。”
杨广眼睛一亮,若有所思,道:“梓潼言之有理,朕给给他一个异姓王又当如何,他的官职不变,一切都不变,而且重赏他的属下之后,他的属下还会感激朕,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离间王君临与他属下干将之间的关系。”
就在杨广听了萧皇后的意思,准备如此行事的时候,王君临给属下请功的奏折也送到了洛阳。
杨广当即不顾朝中诸臣争吵的面红耳赤时,直接下旨且发出诏令,对王君临进行了虚名封赏的同时,着重对其请功奏折中提到的一干心腹属下进行了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