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城本来就是高句丽在西边最重要的雄关重镇,而这几年,大隋皇宫和朝廷根本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杨广带着一群人谋划着要征伐高句丽,早在三年前便被渊太祚派到大隋的探子打听到了。
所以,杨广固然为了征伐高句丽做五年准备,高句丽人同样做了数年的防御准备。
将辽东城的城墙厚度加固了两圈,高度加高了五尺,这只是诸多准备中的很小一个方面。
如今,这座辽东城池的外墙垒了一层石条,内墙则以三合土与米浆浇铸,即便最强劲的弩车射上去,也仅仅能在墙皮外砸出一流火星,根本不能破坏城墙分毫。
为了对付隋军爬城,辽东城外修了很多马脸,每个凸出的马脸部位,都有砖石搭建的望楼。守军在望楼内凭借弓箭和石块可以封住任何防御死角。
这样的城池,杨广带领的百万大军若是想要击垮辽东城内守军的意志,付出的代价绝对是正常情况下攻打普通城池四五倍不止。
这就是高句丽人给大隋皇帝陛下准备的第一个需要他们攻克的城池。
第二次的辽河一战,高句丽被隋军追杀到辽东城外,其实这本身就是渊太祚计划中的事情,因为他早就知道,光是一条辽河,绝对是挡不住隋朝百万大军的。除此之外,辽东城附近三百里之内也早就彻底的完成了坚壁清野,隋人找不到一粒粮食。
渊太祚将防御一方的优势堪称是利用到了极致,他深知杨广百万大军和数百万民夫不远万里来到他们高句丽,每天光是人吃马嚼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所以每拖一日,他们便会多一分的胜机。
所以,渊太祚将全部兵马收缩进了辽东城内,任隋军在城外如何挑战,高句丽人就是不出头理会,而攻城的代价太大了。
杨广前几天在辽河大胜之后,当着九十九国的使臣面说过,大隋兵马是为了解民倒悬而来。所以,宇文述等大将提议掘开大梁水倒灌辽东城,以及驱赶百姓为先锋,这两种不仁战术也被杨广毫不犹豫的喝止了。
“朕要让高句丽这个蛮夷小国体会到天朝的仁慈!”杨广对着文武百官如是说道,对九十九国使者更是每次都会提到这句话。
“不知道哪天咱们战败了,高句丽人肯不肯对咱们讲仁慈!”望着一连十数日都久攻不下的辽东城,对杨广向来忠心耿耿的天宝将军宇文成都对杨广的旨意,也生出了异议,心中暗自腹诽不已。
大隋军中除了杨广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和宇文成都一样心思,以十数日前府兵在辽河一战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拿下高句丽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海上已经传来消息,范阳郡太守征伐大军海上统帅秦安公王君临,已经带人夺下了三个城池,高句丽安南郡一半江山已经打了下来。
所有人都认为打赢高句丽应该没有问题,但前提是皇帝陛下肯让所有将士放手施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被仁义之名而擎肘,无形中战斗力士气削弱的实在太厉害,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削弱必然会更为明显。
而杨广身边的一群宠臣一昧的附和讨好杨广,然后做的一些事情,更是让杨广深信他这样做是对的。
受隋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的金紫光禄大夫虞世基,想尽办法在海边找了一条长约二十丈的巨鲸搁浅,杀死它后,将鲸骨献到了皇帝陛下面前,并且鼓动着杨广在辽东城外劳民伤财的修建了九座祭坛。
吏部尚书,闻喜县公裴世矩也不甘示北,在海边又找了两只五彩斑斓的巨鸟,双翼展开宽约一丈,日夜欢鸣,声音响彻十里之外。
按照虞世基的解释,高句丽国土三面临海,巨鲸搁浅而死自然意味着高句丽即将灭亡。
而按照裴世矩所说,那两只巨鸟,应该是传说中的凤和凰,只有圣人临世时才会出现。为了这个吉祥的征兆,皇帝陛下己经带着大部分文官赶赴了望海顿,并吟诗以记之。
可问题是,渊太祚带着高句丽大军上下不肯安天命,而且渊太祚准备数年时间,早有数十名的探子变成了隋人,并且成为隋军中的一分子,其中有一些在大量钱财的运作之下,不乏成为官职不低的将官,杨广这边任何旨意和战法,总会很快快到辽东城内渊太祚耳中。
针对大隋皇帝杨广竟然给了如此仁慈和大度的打法,渊太祚欣喜若狂之余,很快就带人制定商议出了对他们最有利,也是最正确的打法。
他们凭借坚城和脸皮负隅顽抗,每当大隋将士付出极大的代价,在攻城战中获得主动,占得上风,高句丽守将即挑出白旗,宣布准备投降,请求隋军给予一定时间约束城中乱民。
而当隋军撤离城墙后,渊太祚立刻下令修补缺口,补充石块、弩箭,待约定投降时间来临时,他们则再次挑出战旗。
半月之内,高句丽人己经变换着花样投降了三次。每次都是卑躬屈膝,装做一幅痛不欲生的悔改状。每次得逞后,待缓过劲,准备好防守之后,立刻又翻脸,站在敌楼上大骂隋军将士愚蠢。
而杨广的旨意又没有人敢反抗,诸路将领即便心里再窝火,也不能杀进城去。
“已经三次了,如果还有人相信高句丽人,他一定脑袋被驴踢了!”前线大军大营帅帐内,新任的左武卫大将军王仁恭低声抱怨。
“这事情得由陛下来定夺。陛下去望海顿观凤凰起舞前,曾经下令,无论什么情况,高句丽人只要请降,就不得擅自攻击。”宇文述面无表情的说道。
“可是总不能一直这样吧!”王仁恭咬牙低声说道。
宇文述叹了口气,说道:“老夫己经派信使去向陛下汇报了,三天后就会有消息传回来!”
三天后,信使从后方望带回了皇帝陛下的圣旨,准许高句丽人第四次投降。陛下在圣旨中,教训前线在几位大将要大度,天朝上国君臣,不能跟蛮夷小丑一般见识。昔日诸葛丞相曾经七擒孟获,永远平定了南蛮。今日高句丽人才反复了四次而已,早晚他们有心悦诚服的那一天。
宇文述、王仁恭等十几位前线将军待传旨太监离开之后,一个个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致。
这样的话他们还可以听一听,可说给士兵听,在普通士兵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说是狗屁都不为过。
可以想见的是,这样的旨意传到军中之后,不说打高句丽人,对自己一方的士气首先就是一次极大的削弱。
所以,杨广固然为了征伐高句丽做五年准备,高句丽人同样做了数年的防御准备。
将辽东城的城墙厚度加固了两圈,高度加高了五尺,这只是诸多准备中的很小一个方面。
如今,这座辽东城池的外墙垒了一层石条,内墙则以三合土与米浆浇铸,即便最强劲的弩车射上去,也仅仅能在墙皮外砸出一流火星,根本不能破坏城墙分毫。
为了对付隋军爬城,辽东城外修了很多马脸,每个凸出的马脸部位,都有砖石搭建的望楼。守军在望楼内凭借弓箭和石块可以封住任何防御死角。
这样的城池,杨广带领的百万大军若是想要击垮辽东城内守军的意志,付出的代价绝对是正常情况下攻打普通城池四五倍不止。
这就是高句丽人给大隋皇帝陛下准备的第一个需要他们攻克的城池。
第二次的辽河一战,高句丽被隋军追杀到辽东城外,其实这本身就是渊太祚计划中的事情,因为他早就知道,光是一条辽河,绝对是挡不住隋朝百万大军的。除此之外,辽东城附近三百里之内也早就彻底的完成了坚壁清野,隋人找不到一粒粮食。
渊太祚将防御一方的优势堪称是利用到了极致,他深知杨广百万大军和数百万民夫不远万里来到他们高句丽,每天光是人吃马嚼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所以每拖一日,他们便会多一分的胜机。
所以,渊太祚将全部兵马收缩进了辽东城内,任隋军在城外如何挑战,高句丽人就是不出头理会,而攻城的代价太大了。
杨广前几天在辽河大胜之后,当着九十九国的使臣面说过,大隋兵马是为了解民倒悬而来。所以,宇文述等大将提议掘开大梁水倒灌辽东城,以及驱赶百姓为先锋,这两种不仁战术也被杨广毫不犹豫的喝止了。
“朕要让高句丽这个蛮夷小国体会到天朝的仁慈!”杨广对着文武百官如是说道,对九十九国使者更是每次都会提到这句话。
“不知道哪天咱们战败了,高句丽人肯不肯对咱们讲仁慈!”望着一连十数日都久攻不下的辽东城,对杨广向来忠心耿耿的天宝将军宇文成都对杨广的旨意,也生出了异议,心中暗自腹诽不已。
大隋军中除了杨广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和宇文成都一样心思,以十数日前府兵在辽河一战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拿下高句丽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海上已经传来消息,范阳郡太守征伐大军海上统帅秦安公王君临,已经带人夺下了三个城池,高句丽安南郡一半江山已经打了下来。
所有人都认为打赢高句丽应该没有问题,但前提是皇帝陛下肯让所有将士放手施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被仁义之名而擎肘,无形中战斗力士气削弱的实在太厉害,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削弱必然会更为明显。
而杨广身边的一群宠臣一昧的附和讨好杨广,然后做的一些事情,更是让杨广深信他这样做是对的。
受隋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的金紫光禄大夫虞世基,想尽办法在海边找了一条长约二十丈的巨鲸搁浅,杀死它后,将鲸骨献到了皇帝陛下面前,并且鼓动着杨广在辽东城外劳民伤财的修建了九座祭坛。
吏部尚书,闻喜县公裴世矩也不甘示北,在海边又找了两只五彩斑斓的巨鸟,双翼展开宽约一丈,日夜欢鸣,声音响彻十里之外。
按照虞世基的解释,高句丽国土三面临海,巨鲸搁浅而死自然意味着高句丽即将灭亡。
而按照裴世矩所说,那两只巨鸟,应该是传说中的凤和凰,只有圣人临世时才会出现。为了这个吉祥的征兆,皇帝陛下己经带着大部分文官赶赴了望海顿,并吟诗以记之。
可问题是,渊太祚带着高句丽大军上下不肯安天命,而且渊太祚准备数年时间,早有数十名的探子变成了隋人,并且成为隋军中的一分子,其中有一些在大量钱财的运作之下,不乏成为官职不低的将官,杨广这边任何旨意和战法,总会很快快到辽东城内渊太祚耳中。
针对大隋皇帝杨广竟然给了如此仁慈和大度的打法,渊太祚欣喜若狂之余,很快就带人制定商议出了对他们最有利,也是最正确的打法。
他们凭借坚城和脸皮负隅顽抗,每当大隋将士付出极大的代价,在攻城战中获得主动,占得上风,高句丽守将即挑出白旗,宣布准备投降,请求隋军给予一定时间约束城中乱民。
而当隋军撤离城墙后,渊太祚立刻下令修补缺口,补充石块、弩箭,待约定投降时间来临时,他们则再次挑出战旗。
半月之内,高句丽人己经变换着花样投降了三次。每次都是卑躬屈膝,装做一幅痛不欲生的悔改状。每次得逞后,待缓过劲,准备好防守之后,立刻又翻脸,站在敌楼上大骂隋军将士愚蠢。
而杨广的旨意又没有人敢反抗,诸路将领即便心里再窝火,也不能杀进城去。
“已经三次了,如果还有人相信高句丽人,他一定脑袋被驴踢了!”前线大军大营帅帐内,新任的左武卫大将军王仁恭低声抱怨。
“这事情得由陛下来定夺。陛下去望海顿观凤凰起舞前,曾经下令,无论什么情况,高句丽人只要请降,就不得擅自攻击。”宇文述面无表情的说道。
“可是总不能一直这样吧!”王仁恭咬牙低声说道。
宇文述叹了口气,说道:“老夫己经派信使去向陛下汇报了,三天后就会有消息传回来!”
三天后,信使从后方望带回了皇帝陛下的圣旨,准许高句丽人第四次投降。陛下在圣旨中,教训前线在几位大将要大度,天朝上国君臣,不能跟蛮夷小丑一般见识。昔日诸葛丞相曾经七擒孟获,永远平定了南蛮。今日高句丽人才反复了四次而已,早晚他们有心悦诚服的那一天。
宇文述、王仁恭等十几位前线将军待传旨太监离开之后,一个个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致。
这样的话他们还可以听一听,可说给士兵听,在普通士兵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说是狗屁都不为过。
可以想见的是,这样的旨意传到军中之后,不说打高句丽人,对自己一方的士气首先就是一次极大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