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是礼部给朱敬伦挑选出来的日子,当然他们是按照中国农历来算的,农历中哪一天是这一年最适合结亲的日子。

    眼看婚期将近,大妃子张柔对朱敬伦越发的痴缠,朱敬伦明白这是她有危机感,同时内心多少也有些歉疚,他生在一个一夫一妻的时代,现在却要娶第二个女人,本能的觉得对第一个女人有所亏欠。

    所以朱敬伦也每每满足张柔,好在他的身体够强壮,即便是夜夜笙歌也没半点问题,他的身体可是普通人的四倍强壮。

    不过朱敬伦还是不了解女儿内心深处的心思。

    张柔是有危机感,不是朱敬伦要迎娶新人,老实说张柔见过高媛,那时候高媛才十四,她也清楚高媛是一个美人坯子,但她心里的危机感绝不是因为担心自己失宠,对她来说,既然是皇帝的妃子,她从来没想过能独占君恩,她早就做好了接受其他女人的心理准备,甚至她自己都因为始终不能怀上龙种,多次哭着求朱敬伦多娶几个妃子呢。

    张柔的危机感,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子嗣,对于皇帝身边的女人来说,没有后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最近常回家啊?”

    朱敬伦跟一般的皇帝不一样,张柔回娘家他从来不阻止,而且也不能让大操大办,并没有将张柔回家省亲当成多大事,可是让他奇怪的是,张千山都发配到阿拉斯加当总督去了,张柔的嫂子是一个善人,二嫂则一直跟张柔不对付,主要是张柔看不惯这个青楼出身的二嫂,可最近他隔三差五的就往家里走一趟。

    这种一反常态让朱敬伦很奇怪。

    “是你大哥回家了?”

    张柔摇摇头叹了口气,张磐依然是醉卧青楼,根本不回家。

    “我就是想回家看看。”

    张柔解释道。

    显然这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朱敬伦更好奇了,但他不怀疑张柔的忠诚,因此也没有去打探。

    他不知道的是,张柔已经跟她二嫂翠云和解了。翠云这个青楼女子,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张柔贵为贵妃,翠云巴结都来不及。但她却不是一味的贴上来,而是用一个亲人的口气跟张柔认真的谈了一次。

    一次就足以收张柔的心了。

    因为这个青楼女子告诉张柔的是如何抓住男人的心,他告诉张柔,古来君王无情,朱皇帝虽是难得的明君,但女人以色侍人,总有年老色衰的时候,那时候别怪君王无情,要想长久的获取君心,必须给皇帝诞下一个子嗣。

    翠云还告诉张柔说,一旦皇帝迎娶了客家女儿,又诞下一儿半女的话,别说皇家,就是普通小户人家,也必然是小的得宠,劝解张柔趁着朱敬伦还没有纳妃之前,好好缠住皇帝尽可能怀上龙种。

    翠云还悄悄告诉了张柔一些如何能更容易怀孕的秘法,那种奇奇怪怪的偏方秘药,她是不敢进献的,但是一些姿势上的技巧,她却能够告诉张柔。

    尽管听的脸红耳赤,但张柔还真的听了进去,为此才真正的接纳了这个青楼女子。

    人都是会成长的,张柔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丫头了,嫁作人妇后,她成熟了,她学会了以一个皇妃,而不是一个小户人家的小姑子来看问题,这才是她真正能够接纳翠云的原因,因为翠云对她有用。

    但是翠云对她其他游说,还是让她喝斥了一番,翠云告诉张柔,说这女人在宫里,都得仰仗外戚的势力,希望张柔能给他大哥求个一官半职的,也好让她大哥张磐收收心,不要一味的留恋青楼。

    如果大哥有个一官半职,也好在外面照应张柔。

    但是时刻谨记女人不干政的张柔,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还说她大哥就不是一个当官的料,怎么让她张口,但是给翠云留下了一些钱,告诉翠云如果家里有需要的,就言语一声,能帮的她会帮。

    迎亲仪式是一个麻烦,古来皇帝就没有去迎亲的习惯,但是朱敬伦却坚持去迎接。

    朱敬伦不是为了特立独行,他只是不想太过于将皇家礼仪跟老百姓的习俗划清界限。

    既然老百姓都去迎亲,他这个皇帝怎么能不去。

    他告诉大臣,皇帝应该与民同乐,大臣也拗不过,最后只能答应下来,但他们在朱敬伦亲自迎娶的基础上,依然制定了一些礼仪,起码老百姓家里的一些陋习,那是不能要的,比如娘家刁难新郎官的那些手段没人敢提出来,也没人敢提什么闹洞房听墙根之类的喜闻乐见的习俗。

    他们定下的仪式是,朱敬伦黄袍加身,亲自去鹤山,先坐船,后坐车,到了鹤山骑马,新娘子则坐轿子,然后一路迎回广州城。

    客家势力是十分高兴朱敬伦能够亲迎客家女儿的,不是他们不在乎皇室礼仪,他们认为这样破例,能够衬托出客家女儿的地位,高媛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客家人的地位。

    他们还是太嫩了,真正的官场政客,就不会讲求跟其他人的不同,能够泯然众人,才是官场中的高明手段,鹤立鸡群只会成为出头的椽子。

    日子一到,一切仪式顺利启动,皇帝迎亲,这被礼部当成今年最大的事情来抓。

    安排的妥妥当当,朱敬伦等到官员的通知,然后坐上了门口的马车,到了码头做大船,一路转到了古劳码头,登岸坐车前行,等到了鹤山县城的时候,他在城门口换马,沿途敲敲打打。

    热闹是热闹了,但朱敬伦还是有些失落,因为沿途看不到一个百姓,原来他们早就被军兵给驱散了,沿途都进行了封锁,为此动用了三万大军。他真正期待的与民同乐,事实上根本就做不到。

    到了高家,人倒是不少,可依然大都是官方人员,只有个别是高家经过筛选的至亲,普通远亲根本就进不来门。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危险,更重要是根本挤不下。鹤山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不想这时候能在高家有个立足之地,谁不想跟皇帝见见面呢。

    可这是谁都能来的地方吗?

    当地大小官吏,可早就自告奋勇要来帮忙办婚礼,当朱敬伦进屋的时候,就看到当地县令忙前忙后的搬凳子,端盘子,好似普通农家帮忙的邻居一样,当地县令都只能这么做,那些当地的富绅就只能奢望一下,至于穷亲戚,连奢望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朱敬伦是不知道,为了能参加一下这个婚礼,还真的有些人动过不少心思,鹤山是产茶大县,这几年天下太平,土客械斗终结之后,很是出现了一批富裕的茶商,有些暴发户,做事大胆,还真的想过办法,为求能参加混乱,不惜给各级官员送礼,但一来风声太紧,官员不敢收,二来各级官员还想来呢。

    要是朱敬伦知道自己婚礼的一张门票可以让一些商人愿意花费上万两银子的话,他倒是很乐意收这个门票钱,用来赈济穷人也好啊。

    看着一个个官员模样的人,笨手笨脚的在自己面前显摆,朱敬伦也不戳破,就当作不认识他们,县令已经搬着椅子在自己面前三次经过了,朱敬伦这才催促龙元喜。

    礼部侍郎龙元喜给设计了很多仪式,路上没过一座山、一座桥梁,都要停下给山神、土地等大大小小的神灵通告一番,烧些纸钱,上几根香烛,同时烧一篇祭文等,告诉他们这是皇帝迎亲的队伍,让神仙们照应着。

    可是到了高家,没过一道门也要做一番仪式,确实是太费时间了。

    但这些龙元喜他们早就算计过,时间十分精确,因为他们早就演习过无数次了,知道每一个环节要耗费多少时间,他们也清楚今天是回不去了,当他们发现无论如何一天时间都不够的时候,马上就决定第二日一早再走。

    因此今天时间其实很多,虽然太阳已经西斜,但龙元喜并不着急。

    “皇上,大礼不可废了。”

    虽然是他们新制定的仪式,但龙元喜认为,这依然是礼仪,每一个步骤都符合礼教。

    朱敬伦摆摆手:“那随你吧。”

    话是这样说,可心里是不痛快的。

    最不痛快的是到了新娘子家,他竟然都无法见新娘子一面。

    龙元喜表示今日并不能见新娘子,一直要到广州,回到皇宫之后,朱敬伦才能看他的新娘子。

    尽管朱敬伦并不急着娶妻,他明白这是政治婚姻,但被人限制的太多,让他确实不爽。

    更不爽的是,之后龙元喜还安排了当地官员的见礼,那个在自己面前穿梭过几次的县令已经很靠后了,在他前面有的是人,不提当地的道府官员,张宝铭等客家官员更排在前面。

    这些客家官员,他们是以亲属的名义参加的,张宝铭早在五年前促成了高家这门亲事之后,就收了高媛为养女,当年他跟高官仙是莫逆之交,收养高媛也名正言顺。

    但让朱敬伦不痛快的是,真正的高家人他是一个都没见过,哪里有来接亲,却看不到一个娘家人的道理?(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大国崛起185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人阿Q并收藏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