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过了叶县升格和发行钱引等事,杜中宵道:“叶县升格为叶州,铁监由盐铁司掌管之后,叶州境内还有近十万人户,大多居住在一起。划成几个县当然可以,但却非常不方便,不如由一州统一管辖。”
    王尧臣道:“一州管着十万人户,下面不分县,甚难管理。还是要分成几县才好。”
    杜中宵道:“人户大多都是聚在一起,纵然把下面离着远的地方分开,州城人户还是太多。自古至今,除了都城之外,哪里还有这样人口密集的地方?管好那里,非下大力气不可。”
    王尧臣道:“可以比照开封府,多设官吏,多军兵,日夜巡查即可。以那里的财力,除了铁监也比开封府差不了多少,支撑得起。”
    杜中宵道:“大参,依在下看来,叶县这个地方不一样。之所以聚集那么多人口,主要是因为临近铁监,交通便利,又有方城山的水力,适合于开工厂。与开封府不同,那里的人口大多是客户,除了开工厂的员外,最多的还是在工厂里做活的人。除了工厂外,就是码头、货场的工人,再加上开各种店铺的人家。这种地方,如果不深入管到工厂,则实际就管不到下面。”
    翰林学士王洙道:“管不到下面又如何?朝廷治理天下,本就不可能事事都管。只要民间安定,没有违法乱纪之人,就不必穷治下面。”
    王洙是王尧臣从父,忍不住参与杜中宵与倒子的讨论中。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官员来说,只要地方安定,没有事情,为什么要事事都管呢?杜中宵的担忧,在很多官员眼里,本就是生事。
    杜中宵道:“内翰,这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工厂跟以前的农民种地不同,也跟开店不同。与那些比起来,工厂更加封闭,产出来的东西很单一。如果朝廷不能管到下面,那么工厂就成了独立世界,朝廷从别的地方无处下手。而且,工人与农民可是不一样,管理严密,类似于军队一般……”
    听了这话,一边的范镇道:“中丞说得不错,我看京城里的几间工厂,对于做什么管得极严,不受过训练,还真干不好。他们习惯听工头的话做事,委实跟军队有些像。”
    杜中宵点头:“这样的人群,如果朝廷不管起来,完全在开厂员外手里,以后可难保证发生什么事情。防微杜渐,已经出了叶县这种地方,朝廷就要在那里想办法,看看怎么把工厂管起来。”
    用杜中宵前世的话说,工人天生有组织纪律性,与农民大不一样。不管他们,如果被开厂的员外掌控在手里,以后会不会发生作乱的事,那可说不好。
    一说到可能作乱,王尧臣和王洙便就闭口不语。这个问题很敏感,敏感到有这种苗头,朝廷哪怕付出代价,也要尽可能参与进去,不能让民间员外掌控这股力量。
    文彦博道:“依中丞看来,叶县升为州,应该怎样治理才好?除了开封府,天下还真没有治理这种地方的经验。万事开头难,要想治好叶县,应该想个办法才是。”
    杜中宵道:“治好地方,自然还是依靠地方的力量。现在朝廷管治地方,除了军队外,无非是派到地方的官员,地方的公吏,加上摊派百姓的差役。以前地方没钱,许多公吏实际也是差役,特别是县里更是如此。叶县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钱粮广有,只看能不能收上来而已。在下以为,要治好叶县,不能跟其他地方一样,要从制度上让地方有钱。地方有钱可以雇佣公吏,可以役使百姓,配合官员,才能治好。”
    刘沆道:“中丞意欲如何,不妨明说。”
    杜中宵拱手:“相公,治理地方,说到底是让百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违反法令。以前百姓种地,想的无非是钱粮多收,轻徭薄赋。但在工厂里,最少要分两种人。一是工厂主,他们用钱开了工厂,就是要赚钱的。想的无非多卖货物,货物成本低,卖价高,能赚更多的钱。还有做工的工人,他们是拿着薪资做活,想的就是出更少的力,拿更多的钱。这是不同的,朝廷必须要分清楚。”
    资本家和工厂,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与官府的关系,杜中宵不可能说得太明白。一是自己的水平问题,再一个是现在的官员理解,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所说的典型的资本家,当然也没有典型的工人群体。他们的出现,是随着工业化开始,对资本家来说,开工厂可以赚更多的钱。对于工人来说,到工厂里做活,比种地强得多。宋朝并不限制人口流动,只要赚钱,自然有人不做农民做工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自由的时代。朝廷和官员沿续五代以来的作风,一点一点放开人身限制,出台法律法规向雇佣化发展。民间百姓习惯了管治较少的生活,慢慢建立起对官府的信心,发生矛盾喜欢打官司。资本和工人,都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投入到工厂中。
    文彦博道:“叶县钱粮不缺,除了朝廷税赋,自然可以收钱粮,以养官员公吏。中丞所说,除了在叶县增派官员,还要多雇公吏,事事都管?”
    杜中宵道:“当然不能够事事都管,但重要的事情,朝廷要管起来。在下以为,似叶县这种钱粮不缺的地方,官吏应该成体系。朝廷派流官掌地方之权,依官员之命,吏员治理地方。本地百姓依户籍,为差役随吏员办事。官、吏、差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整体。”
    除了军队,官、吏、差是治理地方的人,不过以前没有细分,只是大致分开。在座的官员大多在地方为官多年,对杜中宵说的并不难理解。大多数的县,由于财力所限,无力对吏员发放俸禄,便由本地大户轮流入县衙为吏。州里的公吏,则一部分雇佣,一部分从县里轮流抽来。吏和差,实际区分不明显。
    杜中宵道:“朝廷不受困于钱粮,对于官吏体系,有条件区分清楚。官员为朝廷所派,最重要的特点是流官,在本地没有产业,掌握实际权力。吏员则是本地人,为官府所雇佣,没有任期。差役是民间徭役,百姓轮流当差。如此职责清楚,地方事务是吏员在办,权力归官员,差役是吏员使用的力量。由于差役本身是被管着的百姓,当差役的时候可以监督吏员。所以地方事务,差役可以告发吏员,官员依靠差役的告发,监督吏员。如此一来,地方上官吏就与百姓联系起来。”
    众人听了,一起点头,思索着杜中宵所说的可不可行。
    王洙道:“如此做,官员掌权,还是要通晓吏事才可以。通晓吏事,才可以知道吏员做事,合不合规矩,有没有谋私利。不通吏事,权力又是那么好掌管的?”
    杜中宵道:“不错。官员初任地方,朝廷应该让他们学习才好,便如军校一般。”
    新科进士及第,有三个月的学习期。不过这三个月,更多的是官员联谊,教给的东西不多。这个年代官员们还是比较随意,治理地方,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悟性,学的东西不多。
    文彦博想了又想,道:“中丞所说,自然有其道理。不过,能这样做的官员,实在少之又少。现在柏亭知监和叶县知县,只怕是难以做到。”
    杜中宵道:“以我在叶县待的十几天看,只怕是难。想做成,当另派得力官员去。”
    人事问题不是现在讨论的,文彦博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谈。
    欧阳修道:“治理地方明确分为官、吏、差,话虽不错,只是总觉得难办到。便如叶县,点检人户已是不易,再让他们轮流当差,那就更加艰难。至于吏员就更加不必说了,州县里面通晓吏事的人本来就少,哪里能够挑来挑去?”
    杜中宵道:“内翰,以前治理地方,由于钱粮不足,人员缺少,往往不问做事的人合不合适,只要有人即可。为了稳妥,多选本地豪户,出了事情,便以他们家产补足损失。却不知,这些豪户子弟在衙门为吏,岂能够不为自己家着想?对于官员来说,很多事情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不能过问太细。”
    众人一起点头。官员对方为官,有多少人兢兢业业?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保证治下不出来,钱粮收齐便就万事大吉。百姓哪个得利,哪个受损害,哪里能管那么多?
    欧阳修道:“如中丞所说,难道地方选择吏员,也要开办学校?选择合适的人,到学校里学习,合则入衙门做事,不合则退去。”
    文彦博道:“如此做的话,改的就多了。此事今日不多谈,各位回去考虑一番,下次再议。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说出来大家议一议。”

章节目录


风雨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安化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化军并收藏风雨大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