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两百匹马沿着南下大道,迎面而来,徐徐前行,杜中宵忙带人避在道旁。

    直到马群过去,才道:“以前常听说河东路产良马,今日见了,才知不是虚言。这样的马群,在中原哪里见过?这一两百匹,作战马皆中格,岂是内地驽马可比!”

    陶十七缩了缩脖子道:“这里已是极北,天气寒冷,马性喜凉,自然出好马。”

    杜中宵听了大笑:“这里哪里算得上极北,沿这里北上,不知还有几千里路呢!胡地纵横万里,并州离着边境还有数百里,也敢说极北!”

    说完,抬头北望,只见山谷夹峙间,汾河之旁,一座雄城立在那里,极是壮观。太平兴国年间平定北汉,毁太原故城,移来这里。早就听说新城远不能与旧城相比,新城已是如此,旧城该当如何?心中感慨,太宗还是小家子气,既然已经统一,何必毁了那几千年历史的老城。

    催马前行,不多时便就到了并州城外。守门军士验过文书,见是本州签判来了,一个小军官急忙跑前跑后,亲自带着杜中宵一行人到驿馆落脚。

    在驿馆里诸般收拾妥当,杜中宵道:“天时不早,今日已经来不及拜会州里官员。十七,你随我到子城去,递个名贴给知州相公,告知他我已经到了。”

    陶十七应了,随着杜中宵出了驿馆,一路向子城而去。

    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装束与中原有些不同,多戴范阳笠,紧身打扮,带些胡风。陶十七觉得稀奇,看个不停。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农牧分界线附近,贩羊贩马的客人极多。

    子城是并州内城,绝大部分的官衙都在这里。杜中宵问了人,径直到子城北门,走不多远就是州衙的后门。这里行人稀少,只有三三两两巡逻的兵士。

    上前向守门的士卒递了名帖,杜中宵道:“我是本州新任签判,今日刚到。你进去向知州相公通禀一声,看有何吩咐。”

    那兵士仔细看了名帖,不敢多问,径自进去了。

    看着天边升起的一轮圆月,感到秋风起来,陶十七紧了紧衣领,对杜中宵道:“胡地冷得早,这才刚进八月,晚上已是冻得不行。官人,明天可得加衣裳了。”

    杜中宵道:“这哪里算得上胡地,上古之时,这里正是汉人腹地。十七,以后不要说这种胡话。”

    陶十七不服:“这里已临近边境,又如此之冷,只听说胡人住在这种地方。若上古之时我们汉人住在这种地方,那要穿多少衣服?”

    杜中宵摇了摇头,也懒得理陶十七。他前世学来的知识,这里可是汉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要是这里都算胡地,那中原还剩下什么。不过现在契丹和党项对河东路两面夹逼,这里已是边地倒是没错。

    不多时,就见守门兵士出来,后面跟了一个吏人。

    那吏人出了门,看见杜中宵眼睛一亮,急忙上前拱手行礼:“小的祝三省,是州衙贴司,正在官厅当差。相公正在后衙歇息,签判随我前去拜见。”

    杜中宵点了点头,让祝三省前面带路。

    州里的衙前人吏等皆归使院管辖,签判负责他们的差使、奖罚和保明出职等事,是这些人的顶头上司。杜中宵一来并州,便被祝三省撞上,格外殷勤。

    进了州衙,绕过天王堂,到了夏竦住处,祝三省引着杜中宵进了花厅。

    夏竦坐在花厅里,脚边放了个炭炉,烧得通红,等在那里。杜中宵上前,见礼毕,夏竦吩咐落座。

    看杜中宵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夏竦道:“签判远来辛苦。”

    杜中宵连道不敢,拱手道:“卑职今日下午才到州城,一在驿馆落脚,便就来见相公。”

    夏竦点了点头,口中道:“这几日正是州试,诸事繁忙,你且在驿馆歇息两天。等州试的事情一切料理妥当,我再为你设筵,接风洗尘。”

    夏竦一说,杜中宵才想起来,下年又是大比之年,现在正是州试的时候。对于地方来说,州试是一件大事,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在这个时候接待自己,必须选好时间,才能确保所有官员在场。签判是州里最核心的官员之一,可不是刚中进士时任的小推官可比,按理说应该所有官员都在的。

    问过了杜中宵路上的情况,夏竦道:“并州是大州,河东路之首,非其他地方可比。趁着这几天无事,你在州城里多看一看,将来如何做事,心中有数。等到莅职,我这里的打算,你主管的,一是州境保伍乡兵,二是措置营田,三是境内两监。州里南面永利监产盐,每年收钱不少,不可小视。只是自从与党项罢兵之后,多与不法之徒运那里的青盐入境,以致永利监的盐卖不出去。盐场里的盐大量积压,州里收不到钱,总要想办法。大通监产铁,兼有石炭,铁课极多。不过近些年来那里的铁卖不出去,又有不法之徒私铸铁钱,乱子不少。把这两监理得顺了,州里的事情就好做。”

    杜中宵拱手称是。河东路是铁钱、铜钱并行的地区,偏偏这里产铁,私自盗铸的根本管不过来。钱法一变再变,混乱异常。更有契丹在北边偷偷铸铁钱,换大宋境内的铜钱出去。以至并州坐拥河东路最大的冶铁之地,得不到好处,反而乱子不少。

    讲过了并州的大致情形,夏竦又道:“并州比不得中原,这里地近胡地,驻军众多,第一要务就是养兵。并州有汾河流过,土地肥沃,而且旷地不少,若是措置得力,营田得利甚广。你在亳州时提举营田务甚是得法,如果能在并州做成几处,方是大功。有营田务的粮养兵,并州的政务便少大半。”

    杜中宵拱手:“谨遵相公吩咐。卑职来时,一路看过来,汾河两岸闲田不少,又有水浇灌,确实是营田的好地方。只是河东比不得中原,人口稀少,只担心难以招募人力。”

    夏竦笑了笑:“签判想得错了,这一带招募人力最是容易。自晚唐以来,河东路多被战火,地方残破,百姓多避难山中。虽然本朝平灭北汉已经数十年,山中百姓还是不少。只要你措置得力,可以从山中招募人手,又有何难?只是切记,不得招募胡人。”

    杜中宵拱手称是。这个时代人口就是最重要的资源,不管是跟契丹还是党项,宋朝都跟他们订有契约,不收留对方百姓。现在战事刚刚完全平定,这种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

章节目录


风雨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安化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化军并收藏风雨大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