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睿来到漕运总督府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一刻。
首先引发吴宗睿注意的,就是府衙大门左右两边的亭子,分别是旌善亭与申明亭,亭子里面各自立了一块石碑,分别为旌善碑和申明碑,此乃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建起的亭子。
所谓申明,就是定期张贴朝廷告示、公布本地犯罪人员与犯罪行为的石碑,所谓旌善,就是公布本地仁举善行和孝子贤孙的事迹。
可不小看申明碑和旌善碑,在淮安府城乃至于江北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其次引发吴宗睿注意的,就是大门前方的一对石狮。
这是一对高达三米的白矾石雕刻而成石狮,通体都是乳白色,颜色柔和,一尘不染,石狮微微张开的嘴,展现出来百兽之王的威严。
吴宗睿记得很清楚,史书记载,这一对白矾石雕刻而成的石狮子,由元代的波斯进贡而来,全国仅仅两对,漕运总督府留下一对,另外一对运往了京城,可惜的是,几百年之后的一场浩劫,让这一对珍贵的白矾石石狮被砸碎了。
石狮体现衙门的官威,告知百姓这里不是等闲地方,无关人等不得随便进入。
左右两边的廊柱上面,书写一副对联,上联为: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下联为:官做群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石狮内侧哥站立两名漕运兵丁,一人在石阶下方,一人在石阶上方。
下马之后,吴宗睿仔细看了看这对石狮,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身后的护卫,径直朝着总督衙门而去。
大门处守卫的漕运兵丁看了看吴宗睿,没有开口询问。
门房早就看见骑马而来的吴宗睿,知道此人身份不一般,待到吴宗睿来到衙门前面的时候,已经走出来,站在了台阶下面。
门房一般都是漕运总督府的吏员,负责通禀和上下联系事宜。
还没有等到门房开口,吴宗睿抱拳说话了。
“本官淮安府知府吴宗睿,前来拜见杨大人,还请通禀。。。”
“原来是吴大人,请稍候,小的这就去通禀。。。”
门房脸上带着笑容,鞠躬弯腰,后退几步之后,转身进入府衙大门。
门口守卫的四名漕运兵丁,不自觉的后退一步,他们可不敢得罪淮安府知府大人。
不到一分钟时间,一名官员匆匆走出来,门房跟随在身后。
“下官漕运总督府知事龙建宏,见过吴大人,请大人随下官来。”
从左边的耳门进入总督府衙,迎面依旧是照壁,绕过照壁,漕运衙门的公署大殿出现在眼前,大殿一层层的往后延伸,公署大殿左右两边都是偏殿。
整个的建筑看上去异常宏伟,绝非地方官署能够比拟的。
漕运总督府的官署同样设立大堂和二堂,后院则是大观楼。
漕运总督杨一鹏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在二堂旁边的厢房署理公务。
漕运知事龙建宏来到二堂厢房前面的时候,低声开口,让吴宗睿稍稍等候。
吴宗睿点点头,眼看着龙建宏走进厢房。
按照时间来说,申时以后为休沐的时间,吴宗睿来到漕运总督府的时候,总督衙门已经下班了。
不到一分钟,龙建宏走出厢房,示意吴宗睿跟随其进去。
进入厢房,居中一张桌案,桌案后面坐着的就是漕运总督杨一鹏。
杨一鹏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元年擢升户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下官南京督查院右佥都御史、淮安府知府吴宗睿,拜见杨大人。”
吴宗睿恭恭敬敬的稽首行礼。
杨一鹏是正二品的朝廷高官,手握重权,吴宗睿不得不放低姿态,再说年龄方面,杨一鹏年过五旬,比吴宗睿父亲还要年长,也是长辈。
“原来是吴大人,坐下说话吧。”
左首变有椅子,吴宗睿倒也没有客套,走过去坐下了。
其实杨一鹏很吃惊,总督府衙昨日才接到塘报,原滁州知州吴宗睿,以南京督查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兼任淮安府知府,仅仅过去一天时间,吴宗睿就前来上任了。
作为朝中的户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杨一鹏当然知晓朝中的很多事宜,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吴宗睿,前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吴大人之前在滁州为官,本官因为事务繁忙,没有来得及到滁州去巡查,今日才有缘相见,吴大人一表人才,果然是少年俊杰。”
杨一鹏说完,吴宗睿连忙站起来来,抱拳开口。
“大人赞誉,下官不敢当,下官在滁州时间不足一年,没有做出多少的业绩,想来颇为惭愧,大人事务繁忙,下官在滁州为官,应该是要主动前来拜见大人的。”
杨一鹏略微楞了一下,看向吴宗睿的眼神,略有些不一样了。
“吴大人请坐,你是今日到淮安赴任的吧。”
“是的,下官进入府城的时候,申时已过。”
“这么说你尚未到府衙去。”
“下官尚未到府衙,第一时间来拜见大人,下官知晓,淮安府衙之主要职责,就是协助署理漕运相关事宜,下官见过大人之后,方能明白职责之所在。”
杨一鹏点点头,站起身来,绕过桌案,走到了前面。
“不错,刚刚赴任,就想到了职责所在,本官很欣赏你的敬业之心。”
吴宗睿抬头看了看前面不远处的杨一鹏,随即低头。
杨一鹏此人,在明末有一定的名声,万历三十八年高中进士之后,授官成都司礼,任期之内,播州一带出现动乱,朝廷准备派兵围剿,杨一鹏主张安抚招降,结果不动一兵一卒平定了播州的叛乱,尔后在四川采办黄木的差吏,敲诈地方百姓,杨一鹏毫不畏惧,出面制止,赢得百姓尊重,调任吏部郎中之后,量才授官,险些遭遇魏忠贤的陷害,升任兵部左右侍郎,同样秉公办事,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赏识,被授予户部郎中、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当然,杨一鹏最终的结局还是颇为悲惨,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克凤阳,焚毁皇陵,皇上震怒,巡抚凤阳的杨一鹏被朝廷处死。
根据史书的记载,总体来说,杨一鹏还是清廉正直、有能力的,如此皇上才会让其总督漕运,赋予重权。
穿越的吴宗睿,当然不会完全相信史书的记载,史书的记载只能参考。
再次的抬头,杨一鹏已经站在了前方不足一米的地方。
吴宗睿连忙站起身来。
“吴大人,淮安府衙协助署理漕运,职责重大,本官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好一切事情。”
“敢问大人,淮安府衙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一句话,漕运船队在淮安境内,所有运输和安全职责,皆是淮安府衙负责。”
“下官明白了,还有一事,下官斗胆询问大人。”
“说吧。”
“据下官所知,漕运钱粮征收,淮安府衙义不容辞,这安全事宜,概由漕运兵丁负责,淮安府衙恐怕力不能及,还请大人示下。”
杨一鹏看了看吴宗睿,微微点头。
“吴大人,看样子你对漕运事宜,知晓不少啊,既然你开口询问了,本官就好好说说。”
“京杭运河三千余里,漕运路线漫长,漕运之安全由漕运兵丁负责,沿途各级官府亦要协助,否则仅凭着漕运兵丁,如何能够保证漕运之安全。”
“当然,本官要提醒你,漕运兵丁概由漕运总督府调遣,地方官府无权调动,也不可调动,漕运沿途各级官府,皆有守备衙门,其主要职责,就是保证漕运之安全。”
“漕运关系重大,务必竭尽全力保证其安全,否则朝廷责怪下来,本官也保不住任何人。”
吴宗睿有些发懵,按照杨一鹏的说法,漕运沿途的官府,必须保证漕运钱粮的征收,保证漕运船队的安全,保证钱粮及时安全的运抵北方,乃至于京城,这看上去全部都是责任和义务,却没有说到丝毫的权力。
没有权力的保证,哪里来的责任和义务。
隐隐的,吴宗睿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漕运存在如此之多的乱想,沿途的地方各级官府,如果按照漕运总督府的要求做事情,恐怕穷的裤子都要当出去,他们不从漕运之中想办法搜刮钱财,一方面无法维持官府的开销,一方面也得不到任何的灰色收入。
看见吴宗睿没有马上开口回答,杨一鹏再次开口了。
“吴大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禀大人,下官明白了。”
“那就好,本官希望你好好做,淮安一地,乃是漕运总督府所在地,亦是南北漕运集中之处,事情繁多,责任重大,日后淮安沿途的漕运,就要辛苦你了。”
“大人放心,这是下官职责所在。”
离开漕运总督府的时候,吴宗睿扭头看看廊柱上面的对联,暗暗摇头。
杨一鹏不可能不知道漕运存在的诸多弊端,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难不成漕运真的如同这廊柱上面对联所写,若是大明朝廷百官以及各级官府都能够按照对联上面的要求做事情,大明王朝怎么可能覆灭。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遗留下来的问题,明末都存在。
首先引发吴宗睿注意的,就是府衙大门左右两边的亭子,分别是旌善亭与申明亭,亭子里面各自立了一块石碑,分别为旌善碑和申明碑,此乃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建起的亭子。
所谓申明,就是定期张贴朝廷告示、公布本地犯罪人员与犯罪行为的石碑,所谓旌善,就是公布本地仁举善行和孝子贤孙的事迹。
可不小看申明碑和旌善碑,在淮安府城乃至于江北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其次引发吴宗睿注意的,就是大门前方的一对石狮。
这是一对高达三米的白矾石雕刻而成石狮,通体都是乳白色,颜色柔和,一尘不染,石狮微微张开的嘴,展现出来百兽之王的威严。
吴宗睿记得很清楚,史书记载,这一对白矾石雕刻而成的石狮子,由元代的波斯进贡而来,全国仅仅两对,漕运总督府留下一对,另外一对运往了京城,可惜的是,几百年之后的一场浩劫,让这一对珍贵的白矾石石狮被砸碎了。
石狮体现衙门的官威,告知百姓这里不是等闲地方,无关人等不得随便进入。
左右两边的廊柱上面,书写一副对联,上联为: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下联为:官做群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石狮内侧哥站立两名漕运兵丁,一人在石阶下方,一人在石阶上方。
下马之后,吴宗睿仔细看了看这对石狮,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身后的护卫,径直朝着总督衙门而去。
大门处守卫的漕运兵丁看了看吴宗睿,没有开口询问。
门房早就看见骑马而来的吴宗睿,知道此人身份不一般,待到吴宗睿来到衙门前面的时候,已经走出来,站在了台阶下面。
门房一般都是漕运总督府的吏员,负责通禀和上下联系事宜。
还没有等到门房开口,吴宗睿抱拳说话了。
“本官淮安府知府吴宗睿,前来拜见杨大人,还请通禀。。。”
“原来是吴大人,请稍候,小的这就去通禀。。。”
门房脸上带着笑容,鞠躬弯腰,后退几步之后,转身进入府衙大门。
门口守卫的四名漕运兵丁,不自觉的后退一步,他们可不敢得罪淮安府知府大人。
不到一分钟时间,一名官员匆匆走出来,门房跟随在身后。
“下官漕运总督府知事龙建宏,见过吴大人,请大人随下官来。”
从左边的耳门进入总督府衙,迎面依旧是照壁,绕过照壁,漕运衙门的公署大殿出现在眼前,大殿一层层的往后延伸,公署大殿左右两边都是偏殿。
整个的建筑看上去异常宏伟,绝非地方官署能够比拟的。
漕运总督府的官署同样设立大堂和二堂,后院则是大观楼。
漕运总督杨一鹏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在二堂旁边的厢房署理公务。
漕运知事龙建宏来到二堂厢房前面的时候,低声开口,让吴宗睿稍稍等候。
吴宗睿点点头,眼看着龙建宏走进厢房。
按照时间来说,申时以后为休沐的时间,吴宗睿来到漕运总督府的时候,总督衙门已经下班了。
不到一分钟,龙建宏走出厢房,示意吴宗睿跟随其进去。
进入厢房,居中一张桌案,桌案后面坐着的就是漕运总督杨一鹏。
杨一鹏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元年擢升户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下官南京督查院右佥都御史、淮安府知府吴宗睿,拜见杨大人。”
吴宗睿恭恭敬敬的稽首行礼。
杨一鹏是正二品的朝廷高官,手握重权,吴宗睿不得不放低姿态,再说年龄方面,杨一鹏年过五旬,比吴宗睿父亲还要年长,也是长辈。
“原来是吴大人,坐下说话吧。”
左首变有椅子,吴宗睿倒也没有客套,走过去坐下了。
其实杨一鹏很吃惊,总督府衙昨日才接到塘报,原滁州知州吴宗睿,以南京督查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兼任淮安府知府,仅仅过去一天时间,吴宗睿就前来上任了。
作为朝中的户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杨一鹏当然知晓朝中的很多事宜,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吴宗睿,前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吴大人之前在滁州为官,本官因为事务繁忙,没有来得及到滁州去巡查,今日才有缘相见,吴大人一表人才,果然是少年俊杰。”
杨一鹏说完,吴宗睿连忙站起来来,抱拳开口。
“大人赞誉,下官不敢当,下官在滁州时间不足一年,没有做出多少的业绩,想来颇为惭愧,大人事务繁忙,下官在滁州为官,应该是要主动前来拜见大人的。”
杨一鹏略微楞了一下,看向吴宗睿的眼神,略有些不一样了。
“吴大人请坐,你是今日到淮安赴任的吧。”
“是的,下官进入府城的时候,申时已过。”
“这么说你尚未到府衙去。”
“下官尚未到府衙,第一时间来拜见大人,下官知晓,淮安府衙之主要职责,就是协助署理漕运相关事宜,下官见过大人之后,方能明白职责之所在。”
杨一鹏点点头,站起身来,绕过桌案,走到了前面。
“不错,刚刚赴任,就想到了职责所在,本官很欣赏你的敬业之心。”
吴宗睿抬头看了看前面不远处的杨一鹏,随即低头。
杨一鹏此人,在明末有一定的名声,万历三十八年高中进士之后,授官成都司礼,任期之内,播州一带出现动乱,朝廷准备派兵围剿,杨一鹏主张安抚招降,结果不动一兵一卒平定了播州的叛乱,尔后在四川采办黄木的差吏,敲诈地方百姓,杨一鹏毫不畏惧,出面制止,赢得百姓尊重,调任吏部郎中之后,量才授官,险些遭遇魏忠贤的陷害,升任兵部左右侍郎,同样秉公办事,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赏识,被授予户部郎中、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当然,杨一鹏最终的结局还是颇为悲惨,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克凤阳,焚毁皇陵,皇上震怒,巡抚凤阳的杨一鹏被朝廷处死。
根据史书的记载,总体来说,杨一鹏还是清廉正直、有能力的,如此皇上才会让其总督漕运,赋予重权。
穿越的吴宗睿,当然不会完全相信史书的记载,史书的记载只能参考。
再次的抬头,杨一鹏已经站在了前方不足一米的地方。
吴宗睿连忙站起身来。
“吴大人,淮安府衙协助署理漕运,职责重大,本官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好一切事情。”
“敢问大人,淮安府衙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一句话,漕运船队在淮安境内,所有运输和安全职责,皆是淮安府衙负责。”
“下官明白了,还有一事,下官斗胆询问大人。”
“说吧。”
“据下官所知,漕运钱粮征收,淮安府衙义不容辞,这安全事宜,概由漕运兵丁负责,淮安府衙恐怕力不能及,还请大人示下。”
杨一鹏看了看吴宗睿,微微点头。
“吴大人,看样子你对漕运事宜,知晓不少啊,既然你开口询问了,本官就好好说说。”
“京杭运河三千余里,漕运路线漫长,漕运之安全由漕运兵丁负责,沿途各级官府亦要协助,否则仅凭着漕运兵丁,如何能够保证漕运之安全。”
“当然,本官要提醒你,漕运兵丁概由漕运总督府调遣,地方官府无权调动,也不可调动,漕运沿途各级官府,皆有守备衙门,其主要职责,就是保证漕运之安全。”
“漕运关系重大,务必竭尽全力保证其安全,否则朝廷责怪下来,本官也保不住任何人。”
吴宗睿有些发懵,按照杨一鹏的说法,漕运沿途的官府,必须保证漕运钱粮的征收,保证漕运船队的安全,保证钱粮及时安全的运抵北方,乃至于京城,这看上去全部都是责任和义务,却没有说到丝毫的权力。
没有权力的保证,哪里来的责任和义务。
隐隐的,吴宗睿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漕运存在如此之多的乱想,沿途的地方各级官府,如果按照漕运总督府的要求做事情,恐怕穷的裤子都要当出去,他们不从漕运之中想办法搜刮钱财,一方面无法维持官府的开销,一方面也得不到任何的灰色收入。
看见吴宗睿没有马上开口回答,杨一鹏再次开口了。
“吴大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禀大人,下官明白了。”
“那就好,本官希望你好好做,淮安一地,乃是漕运总督府所在地,亦是南北漕运集中之处,事情繁多,责任重大,日后淮安沿途的漕运,就要辛苦你了。”
“大人放心,这是下官职责所在。”
离开漕运总督府的时候,吴宗睿扭头看看廊柱上面的对联,暗暗摇头。
杨一鹏不可能不知道漕运存在的诸多弊端,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难不成漕运真的如同这廊柱上面对联所写,若是大明朝廷百官以及各级官府都能够按照对联上面的要求做事情,大明王朝怎么可能覆灭。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遗留下来的问题,明末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