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来的非常突然,内容令人咋舌。

    一样紧急来到指挥部的萨林奇金,他敲着桌子,吃惊就写在脸上。

    “真是太惊人了,那两支游击大队,居然硬是从德国人手里解救了两万民众。真是大功一件呐!”

    杨明志点点头:“的确是个功勋,这些战争难民不愿待在自己的家乡,他们都知道一旦游击队撤走,德军必会展开血腥报复。留在故乡是坐以待毙,然而离开故乡,失去了所有生产资料,他们的生存就成了巨大问题。

    所以,上级把照顾巨量难民的工作交给了我们。”

    “这是一个好事啊!”萨林奇金继续眉飞色舞的说,“纵观整个白罗所,仅有我们这一隅之地还在苏维埃的牢牢控制下。这里的土地不是已经被改造的颇为肥沃了吗?我们拼命种植马铃薯肯定能养活十万人。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人力资源,难民迁移而来,我们的面临的巨大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这些人到来,我们又能迅速增兵。这场战役我们损失很大,接受这批难民不久,我们的实力反而会提升。”

    杨明志摇摇头:“您是不是太乐观了?根据电报,优秀的兵源已经先被那两支游击大队优先征兆,要转运给我们的难民,都是些女人孩子,还有相当数量的老人。这些人可以武装起来,但不要指望能有很高的战斗力。他们最多去做后勤人员和种土豆的农民!”

    “即使这样,也很好啊。上级给我们下达命令我们必须执行,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难民到来后,他们能做些什么,到时候的人员分配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那就有劳萨林奇金同志您了。”

    杨明志不再废话,立刻着手于难民的接收工作。

    众多军官,乃至游击共和国的官员,齐聚在地图桌旁。

    这张暂时充当沙盘的硕大地区地图,其上也铺满了红的黑色木块,以代表敌我双方。

    一名参谋指着地图说:“红色十月大队已经控制了斯韦特洛戈尔斯克城外几乎所有的乡村,其控制的难民足有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或会继续上升。斯韦特洛戈尔斯克距离列奇察的直线距离仅有三十五公里,大部分难民实际距离列奇察,可能只有二十多公里。无论我们是怎样的态度,友军已经在中午所有,开始大规模的遣送难民。理论上,第一批难民将在太阳落山前进入列奇察。”

    “不!”杨明志摇摇头:“谢苗,你和你的同志们太天真了。他们是难民,不是军人。二十公里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太远了。再说了,我估摸着难民还会携带大量的财物。”

    “财物?”耶夫洛夫一愣,“他们还有什么财物?”

    “破家值万贯呐。”

    杨明志长叹一口气,以自己对苏联的了解,这些难民应该以农民为主体。苏联为了工业化不得不去牺牲农民的利益,农民普遍还是贫穷的,不过至少比沙俄时代好过太多。他们本就缺乏生产资料,战争时期又必然被德军掠夺了一些。他们仅剩的那点财物是生活的根本,是一定不会抛弃掉了。

    “我估计,他们会携带大量的衣服,还有刨地伐木的斧头镰刀,亦或者其他的工具。他们应该还有许多马车,还会赶着一些牲畜,甚至连饲养的鸡鸭也会塞进笼子一并带走。我毫不怀疑他们的行动能力,他们能把一切能带走的打包,房子被搬的就剩框架,真的什么有用之物都不留给德国人。”

    “如果是这样,他们确实会行动缓慢。”耶夫洛夫捏着下巴,“或许,我们应该派兵去接应他们。”

    “我看可以。电报显示,难民群会被命令沿着别列津纳河走,然后拐弯沿着第聂伯河走,直到进入列奇察。而茨冈人大队,他们手里的难民会向西走到第聂伯河并直接走到列奇察。

    所以,红色十月大队的难民主要在右岸,茨冈人大队的难民主要在左岸。游击队几乎将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上的桥梁全部炸毁,难民要渡河就非常困难了。”

    “渡河并不难,我们不是缴获了一批德军的皮划艇嘛。”耶夫洛夫掐着腰,为自己的灵机妙想自豪。

    杨明志点点头:“我们的炮艇也有大用处,它可以作为渡船,必要时候又是移动的河上碉堡。我们必须调集所有的船只,还要命令前线部队,多制造一些木筏。”

    难民首先将抵达列奇察,苏军在城内缴获了大量物资,比如说大量的面粉。疲惫不堪的难免抵达城市后,等待他们的还有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漫长旅程,如此长的距离,哪怕是正规部队也得行军整整三天,更不说拖家带口赶着马车的难民群了。

    因此,杨明志对他们快速行动不抱任何指望。

    “我估计,难民全部抵达列奇察,最快也得是明天夜幕降临前,大部分难民则会在今天夜里和明天上午抵达。局势太紧张了,我们不可能给他们在列奇察更多的休整时间。他们最多在城里吃上一锅面粥,或者铁板汤熟的面饼,然后马不停蹄的继续南下。

    我们接受这些难民,必须用最快时间让他们离开列奇察。

    列奇察在我们手里,德军必然会想办法夺下他。战局平稳只是暂时的,德军必然在调兵遣将,他们搞不好还会从前线抽掉精锐部队攻击我们。如果到了那时候,还有大量的难民滞留列奇察,我们没有能力一边保护他们一边打仗。”

    众人听得是心惊肉跳,游击共和国最近几天,不但会接受两万人的难民,更有科夫帕克奔袭而来的六千大军。大家一么心思向着人力资源旺盛后,如何快速恢复因战争耽搁而濒临崩溃的后勤。

    不曾想,仅将两万难民护送回来,就是一桩偌大工程。

    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这两位是苏军后勤调度和人力资源的主要负责人,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当仁不让。

    萨林奇金指出:“情况还不是很糟糕。我们调动了四千多民夫于昨天向着列奇察进军,他们可是携带了大量的马车还有自行车呢。他们最快就是明天中午左右抵达,大量物资卸货,那些马车就空了。本来我们计划是先把缴获的枪支和部分弹药,以及大量的衣服、废铜烂铁运回来。既然难民太多,首先运输难民,速度肯定比他们自己步行要快。”

    “不可。”

    “什么?”萨林奇金惊讶于杨明志的突然反对,“理由呢?”

    “我也不是全面反对。我们的马车数量实际不多,而难民数量太多。电报显示,难民中还有一千名儿童,我们首先应运输儿童,以及伤病员。至于身体健康的人,他们既然已经徒步几十公里了,继续徒步行进完全没问题。”

    “你这么解释,倒也合情合理。”

    经过一番讨论,一套初步的“难民救援计划”迅速研究出来。

    游击共和国的组织度是非常强的,计划出炉就立刻施行,虽然现在是傍晚时分,命令旋即传达到各个集体农庄,乃至北方的霍姆尼奇兵站和列奇察、多纳伊奇渡口守军那里。

    ……

    正是他们讨论的时刻,一支庞大的难民群,已经艰难通过了别列津纳河,进入了第聂伯河。

    时间已经是傍晚,橘红的太阳硕大无比,它很快就落下地平线了。

    一个瘦弱不堪的小女孩,仅仅跟在母亲身后。她孱弱的模样显示了她的严重营养不良。

    “妈妈,我们还要走多久!我好饿呀。”

    “喀佳,你再忍忍,只要到了列奇察,我们就有东西吃了。”

    “真……真的?那里难道没有德国人吗?”

    “当然没有,城市已经被解放了。所以我们继续坚持,很快就到达城里了,那里有吃不完的面包,还有喝不完的牛奶。”

    母亲给孩子画了一张大病,饥饿的孩子顿时兴奋起来,步伐也变得有力。

    这支难民足足有四千人,他们是第一批前往列奇察的难民群。

    红色十月游击大队目前的兵力实际变成了一支一万三千人的庞然大物,他们在战斗中损失上千人,却也突击征召了数千人。他们要求解救的平民去列奇察,然后许诺他们会抵达始终安全的游击共和国。

    他们不会让难民自发的前往列奇察,游击大队把几千人组织一起,并发放少量枪械让难民自卫,亦组织一支小队(兵力约一个连)武装护送。

    整个难民群,颇有些数四百年前的俄国武装移民团体,就是其战斗力极差。

    游击大队目前的任务就是在广阔的区域,避免和德军主力正面作战,以麻雀战和运动战,不停的骚扰敌人,以冷枪冷炮和伏击战术,消灭小股敌人,并积少成多。该战士颇为有效,使得守卫斯韦特洛戈尔斯克的德军805师,愣是被全体牵制。

    当然,要持续这场漫长的作战,游击大队需要弹药、需要粮食。弹药可以节约使用,然军粮的消耗可是空前的。

    既然难民要抵达列奇察,上级还空投了一批粮食,友军又在城里缴获了大量面粉,游击大队长吉洪·皮梅诺维奇·布马日科夫做出断然决定,即收缴难民的所有粮食,然后分配少量的粮食交给难民

    该手段,正是列宁在1918年做的,“余粮收集制”让游击大队的战士们有充沛体力和法西斯作战,介于难民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列奇察,大队长布马日科夫果断将烂摊子甩给了友军游击共和国。

    他的这一手段是非常理性现实的,却也非常残酷。大部分难民确实能平安抵达列奇察,当他们抵达城市一定是几乎饿昏。

    杨明志等人对这一情况完全始料未及,不过游击共和国也想到了难民饥饿的可能性,前线的官兵,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制作熟食干粮了。

    烤制面包颇为麻烦,而缴获的耐储面包,完全被战士分配干净。

    前线官兵之后的伙食,几乎就是用饭盒煮面粥吃。也有些士兵试着揉面做面团,煮着烤着吃。

    既然大量的难民蜂拥而至,要让他们有体力走到列奇察,大量的粮食必不可少。

    所以在杨明志的命令下,前线官兵居然大规模做起“锅盔”,其实就是炙烤金属板,把面饼迅速烙熟,以至于变得硬邦邦。

    白罗斯没有这种面粉的吃法,因为这种烹饪确实糟糕。奈何这就是当前最高效的做饭手段,粮食也是给难民吃的,战士们便不怎么介意。

    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苏军在列奇察突击成立了“难民转运委员会”,其主要成员就是从部队里选出的基层政委,第一负责人便是第17游击旅旅长米罗什尼科。

    当前,德军早已放弃了渡口的多纳伊奇镇,第17游击旅的官兵解放了这座小城镇后,先是搬运可用物资,之后,城镇的利用价值也就不大了。

    米罗什尼科在收到上级关于询问科夫帕克的电报,他确实知晓这个科夫帕克,甚至还曾派人何其联络,然对其了解并不多。他向上级提供了一些重要情报,之后,他便一直率部驻扎在多纳伊奇渡口的右岸。

    他临危受命担任“难民转运委员会”的第一负责人,整个部队也的确只有他有过管理上万难民团体的经验。

    米罗什尼科倒是不反对这个,因此,二十一日下午,他的部下全部移动到列奇察,多纳伊奇的防御被友军替换。

    “未来两天,必须有部队亲自参与难民的护送。人人都知晓,第17游击旅曾领导近万平民,在森林中求生。”

    这是拉夫连季的话,米罗什尼科毫无异议,该如何护送难民回去,他自诩经验丰富。

    所在,在其收到命令后,旋即命令刚刚进城的部下,立刻沿着河畔向北前进。

    米罗什尼科有自己的策略,指望疲敝不堪的难民昂首挺胸的前进绝对不可能,搞不好已经有些难民因饥饿疲惫,不得不原地休息。难民群既然要来,如果天黑了他们还没有到列奇察可就太糟了。

    第17游击旅目前还有七百余名身体健壮的战士,米罗什尼科分出三百人,令他们扛着一些赶制的烙制硬面饼,沿着第聂伯河北上。他估摸着,部下出城几公里,就能遭遇难民群。

    一切,确如他所预料。

    到了晚上六点十分,坐落于一栋相对完好民房内的列奇察苏军指挥部,突然收到了来自北方得到电报。

    那是游击旅派出部队的电报,电文仅有聊聊一句话——我们与难民成功会和。

章节目录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重生的杨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生的杨桃并收藏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