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渡 作者:芥末君
分卷阅读1
《十年一渡》作者:芥末君
cp完结
渡船上的故事,船工与红三代
一
这是施以永在江城开船的第十年。
施以永是船夫的独子。等到他出生的时候,船夫已经成了船工,生计也从捕鱼变成了摆渡。
渡船是江城政府的,是艘十多米长的大家伙。在大城市并不稀罕,施以永家乡的小市民们,却难得见这样的船只。他们历年在岸边看到的渔船是至多两米长的木舟子,摆渡,便是随渔民舟去舟来。船工头一回见这大船也是吃了一惊,那白闪闪的漆面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像是什么神迹。
文革刚刚结束,江城没有学轮渡的学生或是有经验的师傅,县政府的官员便找到河边的渔民,一一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开船。船工那时二十七,跟如今施以永差不多的岁数,因为家里穷,还打着光棍。家里没人挂心,船工就报了名。连同他一起三个答应去的,两个是渔民出生的二流子,只他一个人是正经捕鱼的。船工于是理所当然当上了船工,后来又当上了船长。
学船苦。
这话船长常常对施以永说。最后一次这么说是在施以永十六岁的时候。施以永正是什么都懂的年纪,在船长的照看下已经渡了几趟河了。他听着父亲这么说,只是嗤笑一声,很不屑的样子。船长摸摸鼻子,自己也笑,然后岔开了话头。
一个星期之后船长就走了。
他死在给寄宿念书的施以永送钱的路上。一辈子渡船的船长,在陆地上,被小混混的摩托车撞死了。
那之后施以永坚持了两个月,终于退学了。
退学前一天他拿着船长大半年舍不得取一次的工资本儿去取生活费,好好地在银行排着队,忽然就哭出来了。十七岁的小伙子蹲在地上,哭得痛不可遏。
陪着施以永去见老师谈退学的监护人是大副。
大副不是大副,渡船不需要大副。大副是当年应聘的二流子中的一个,看着油滑,上手了可干得勤快,紧跟着船长之后便出师了。渡船上标准配置要呆两个人,一个操舵,一个抛绳儿。最开始操舵的全是船长,后来大副跟船长就摊着来了。船上的员工来了又走,十几年的老人,也就剩船长和大副了。
施以永跟船长原先住在旧渔船上,后来又搬到在船坞里的休息室里。休息室没有电视机,只配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里讲了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施以永从此便叫船长船长,叫大副大副,叫自己,就叫杰克。他一直在等他的萝丝,直到他从杰克变成船长为止。
施以永退学的时候大副已经四十三了,常年风吹日晒的,双鬓都有些斑白,一身肌肉倒是不比年轻时候逊色。
大副那么大块头那么大年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不到三十岁的眼镜管理员面前,求他雇佣未成年的施以永。管理员臊得脸都红透了,连连扶他起来。大副力气大,纹丝不动地跪着,说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管理员扶不动便直跺脚,嚷嚷着他年龄不到。
而施以永就直愣愣地站在旁边看着,像灵魂出窍似的。
灵魂出窍的状态直到他再次上船操舵才结束。
施以永把着舵,两个多月以来的事情忽然全部云销雨霁了。有时候他坐在船头的操控室里,有相熟的乘客从船舱穿过来,抓在梯子上冲他安慰几句。大副推推他,他就朝乘客一笑,又接着看河、看船、看舵。
有时候,五点二十那班早班船上,乘客只有赶早的生意人。扛着一筐玩具的,握着一大束气球的,甚至提溜着一篮子鸡仔的。他们疲惫而沉默。施以永于是能够听到船的引擎声和排开的波浪的声音。
像是家人的呼喊。
二
操舵第十年,施以永遇见了李斯谚。
李斯谚是来江城谈项目的。他是标准的青年才俊,刚出大学便进了国企,一路攀上来,不到三十岁已经是部门经理了。
他祖父是搞政治的,文革期间倒了下去,好在撑到了平反的时候。他父亲便在祖父的荫蔽下仕途平坦,如今来荫蔽他李斯谚了。
李斯谚性子好得很,从来不避讳谈父亲。他大大方方接受父亲僚友的援助,也回报给他们看得见的好质量和好本事。
他这回来江城也是为了父亲僚友的项目。
那位伯伯家乡在江城,如今已成了位高权重的人物,便来惠及乡里,搞了许多好工程,点了名说江城适合发展。李斯谚“恰巧”便接着了其中一个。
“恰巧”过程中,那位伯伯一脸怀念,只可惜身体不便不能荣归故里,特地吩咐李斯谚给他拍照片回去,要“拍得真实、拍得质朴、拍得自然”。李斯谚知道这排比句是大人物们惯有的毛病,也知道所谓“真实、质朴、自然”,最后离不开的还是要“做旧”、要“漂亮”。
老人家总是善于美化记忆的。
李斯谚心里念叨着,特意要了一整个月的考察期排在江城。
而这第一站,就是老人家心心念念记着的江城渡船。
李斯谚是土生土长的帝都人。帝都没有渡船,只有颐和园的游船;他差旅辗转大半个中国,汽车火车自行车,摩机飞机拖拉机,样样试过;就连出海的轮渡他都去过那么一回,就是没乘过这小城的渡船。
他从江岸远远眺望的时候还颇为这船坞渡船的模样感到新奇,花了一元二角买了船票,四处张望着,却不止如何上船。
渡船与船坞之间用船头的绳索牵着,今儿浪大,船尾便被逼得时而靠岸时而离岸。舱门对着船的中后部,近的时候就三四十厘米,远的时候就差不多离了两米多了。
时间正逢着周一下午三点钟,午休的都上班去了,晚饭的还远着,李斯谚观察半天等不到人,只看着舱里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女孩儿,此时正好奇地看着这位装束仪容与生了厚厚一层锈的舱壁十分不符的先生。李斯谚心想怎样也不能在她们面前丢了面子,便迈开步子一跨。
李斯谚这是出差,穿的是正儿八经的黑色西装裤与高头黑皮鞋。平时不显,这装束现在竟束手束脚的。他看准船离得近了,奋力一跃,没想到船比他快一步离岸了,前脚足弓刚刚够上船舱的边缘便要滑开。
李斯谚即将落下水去,手便被一股力量拉住了。他力气原也不小,后脚便在船坞一
分卷阅读1
- 肉肉屋
分卷阅读1
《十年一渡》作者:芥末君
cp完结
渡船上的故事,船工与红三代
一
这是施以永在江城开船的第十年。
施以永是船夫的独子。等到他出生的时候,船夫已经成了船工,生计也从捕鱼变成了摆渡。
渡船是江城政府的,是艘十多米长的大家伙。在大城市并不稀罕,施以永家乡的小市民们,却难得见这样的船只。他们历年在岸边看到的渔船是至多两米长的木舟子,摆渡,便是随渔民舟去舟来。船工头一回见这大船也是吃了一惊,那白闪闪的漆面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像是什么神迹。
文革刚刚结束,江城没有学轮渡的学生或是有经验的师傅,县政府的官员便找到河边的渔民,一一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开船。船工那时二十七,跟如今施以永差不多的岁数,因为家里穷,还打着光棍。家里没人挂心,船工就报了名。连同他一起三个答应去的,两个是渔民出生的二流子,只他一个人是正经捕鱼的。船工于是理所当然当上了船工,后来又当上了船长。
学船苦。
这话船长常常对施以永说。最后一次这么说是在施以永十六岁的时候。施以永正是什么都懂的年纪,在船长的照看下已经渡了几趟河了。他听着父亲这么说,只是嗤笑一声,很不屑的样子。船长摸摸鼻子,自己也笑,然后岔开了话头。
一个星期之后船长就走了。
他死在给寄宿念书的施以永送钱的路上。一辈子渡船的船长,在陆地上,被小混混的摩托车撞死了。
那之后施以永坚持了两个月,终于退学了。
退学前一天他拿着船长大半年舍不得取一次的工资本儿去取生活费,好好地在银行排着队,忽然就哭出来了。十七岁的小伙子蹲在地上,哭得痛不可遏。
陪着施以永去见老师谈退学的监护人是大副。
大副不是大副,渡船不需要大副。大副是当年应聘的二流子中的一个,看着油滑,上手了可干得勤快,紧跟着船长之后便出师了。渡船上标准配置要呆两个人,一个操舵,一个抛绳儿。最开始操舵的全是船长,后来大副跟船长就摊着来了。船上的员工来了又走,十几年的老人,也就剩船长和大副了。
施以永跟船长原先住在旧渔船上,后来又搬到在船坞里的休息室里。休息室没有电视机,只配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里讲了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施以永从此便叫船长船长,叫大副大副,叫自己,就叫杰克。他一直在等他的萝丝,直到他从杰克变成船长为止。
施以永退学的时候大副已经四十三了,常年风吹日晒的,双鬓都有些斑白,一身肌肉倒是不比年轻时候逊色。
大副那么大块头那么大年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不到三十岁的眼镜管理员面前,求他雇佣未成年的施以永。管理员臊得脸都红透了,连连扶他起来。大副力气大,纹丝不动地跪着,说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管理员扶不动便直跺脚,嚷嚷着他年龄不到。
而施以永就直愣愣地站在旁边看着,像灵魂出窍似的。
灵魂出窍的状态直到他再次上船操舵才结束。
施以永把着舵,两个多月以来的事情忽然全部云销雨霁了。有时候他坐在船头的操控室里,有相熟的乘客从船舱穿过来,抓在梯子上冲他安慰几句。大副推推他,他就朝乘客一笑,又接着看河、看船、看舵。
有时候,五点二十那班早班船上,乘客只有赶早的生意人。扛着一筐玩具的,握着一大束气球的,甚至提溜着一篮子鸡仔的。他们疲惫而沉默。施以永于是能够听到船的引擎声和排开的波浪的声音。
像是家人的呼喊。
二
操舵第十年,施以永遇见了李斯谚。
李斯谚是来江城谈项目的。他是标准的青年才俊,刚出大学便进了国企,一路攀上来,不到三十岁已经是部门经理了。
他祖父是搞政治的,文革期间倒了下去,好在撑到了平反的时候。他父亲便在祖父的荫蔽下仕途平坦,如今来荫蔽他李斯谚了。
李斯谚性子好得很,从来不避讳谈父亲。他大大方方接受父亲僚友的援助,也回报给他们看得见的好质量和好本事。
他这回来江城也是为了父亲僚友的项目。
那位伯伯家乡在江城,如今已成了位高权重的人物,便来惠及乡里,搞了许多好工程,点了名说江城适合发展。李斯谚“恰巧”便接着了其中一个。
“恰巧”过程中,那位伯伯一脸怀念,只可惜身体不便不能荣归故里,特地吩咐李斯谚给他拍照片回去,要“拍得真实、拍得质朴、拍得自然”。李斯谚知道这排比句是大人物们惯有的毛病,也知道所谓“真实、质朴、自然”,最后离不开的还是要“做旧”、要“漂亮”。
老人家总是善于美化记忆的。
李斯谚心里念叨着,特意要了一整个月的考察期排在江城。
而这第一站,就是老人家心心念念记着的江城渡船。
李斯谚是土生土长的帝都人。帝都没有渡船,只有颐和园的游船;他差旅辗转大半个中国,汽车火车自行车,摩机飞机拖拉机,样样试过;就连出海的轮渡他都去过那么一回,就是没乘过这小城的渡船。
他从江岸远远眺望的时候还颇为这船坞渡船的模样感到新奇,花了一元二角买了船票,四处张望着,却不止如何上船。
渡船与船坞之间用船头的绳索牵着,今儿浪大,船尾便被逼得时而靠岸时而离岸。舱门对着船的中后部,近的时候就三四十厘米,远的时候就差不多离了两米多了。
时间正逢着周一下午三点钟,午休的都上班去了,晚饭的还远着,李斯谚观察半天等不到人,只看着舱里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女孩儿,此时正好奇地看着这位装束仪容与生了厚厚一层锈的舱壁十分不符的先生。李斯谚心想怎样也不能在她们面前丢了面子,便迈开步子一跨。
李斯谚这是出差,穿的是正儿八经的黑色西装裤与高头黑皮鞋。平时不显,这装束现在竟束手束脚的。他看准船离得近了,奋力一跃,没想到船比他快一步离岸了,前脚足弓刚刚够上船舱的边缘便要滑开。
李斯谚即将落下水去,手便被一股力量拉住了。他力气原也不小,后脚便在船坞一
分卷阅读1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