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皇后的养成[重生]_分节阅读_30
→_→不识货的两口子。
京里那边催得急,收拾好东西,几人就上路了。
这次回京,除了七车是给府上准备的礼物以及两口子的家当,三车坐人,剩下的就全是李萱一个人的东西了。
单她自己就占了一半。
和九娘等告别后,李萱就上了马车,淡黄和铁蛋跟她一块走,两人是她的哼哈二将,时刻不离。
李萱幼年被养的粗糙,虽说吃的精用的精,但许多事都要亲力亲为,点点大的时候就自己穿衣洗脸梳头了,贼能干。
这会路上无聊,她就坐在冯氏怀里,撒娇让父亲讲故事,尤其重点讲讲他在青州做别驾时候的事,有没有丰功伟绩之类的。
李萱一直很纳闷,父亲明明还有两年才会被调任回京的啊,而且他能被调回京,最大原因还是她。那会她已经十二了,母亲冯氏担心,继续在青州待下去,以后她融不进京师闺秀圈,不好找婆家。
要知道京师里那些个高门大户的小娘子,一个个看着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实则最是排外。她们也不会做什么,当面辱骂嘲讽冷落之类,那都是泼妇才干的事。
贵女们自矜身份,永远都是华贵温和,大气端庄的。甚至,她们还会对李萱很好,说话做事顾及她的情绪,从不会冷落。
但奇怪的是,无论李萱如何努力,都融入不进去,隐隐的像是隔着一层,完全进不去。
上辈子李萱回京的时候,正是女儿家最敏感的年纪,怯懦又胆小,自尊又自卑,琴棋书画才艺等比不上人家就算了,连人家说话她也听不懂。
人家可能会聊起京师发生的有趣事,会谈论时兴的首饰,还会说说女儿家的心事,气氛融洽和谐。但若是李萱去了,她们就会立刻转换话题,也不是冷落,更不是不想搭理,只是关系还没有近到谈论亲密话题的程度,带着疏远的客气。
那种疏离感,别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十几岁的小娘子却正好是最敏感脆弱的年纪,那种隐隐被排除在外的感觉,足以成为那个年纪的小娘子最大的心事,天塌下来也不过如此。
渐渐的,她就不愿意出外交际了,变得越来越自卑,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这就有点像现在上学时,被班级所有同学排斥的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会胆小懦弱,甚至不想上学,有自闭倾向。
李萱那会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形,尤其她脑子还笨,冯氏总嫌弃她不争气。
上辈子,他们一家子能回京,是使了大力气的。
李崇福根本不是当官那块料,若不是出身好,早就饿死了。也就是仗着有个好爹,好哥哥,才能成为一方州府的副手。
副手,二把手,听起来挺威风,实际上就是个养老的职位,根本不管事。
李崇福按照当时的话来说,就叫富贵闲人。
才华没有,毅力不存在,上进心是啥玩意,根本没听过。
听起来蛮废的,像是纨绔子弟,但是吧,李崇福还和一般的纨绔子弟不一样,他不喝酒,不□□,不养鸟,不斗鸡,没有任何烧钱的爱好。
平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呵呵傻笑,媳妇高兴,他就高兴,孩子高兴,他就高兴;媳妇说啥,他就做啥,孩子说啥,他就做啥。
面对这样的老爹,饶是李萱活了两辈子,依旧不知道如何评价,哪怕当世大儒来,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好不算好,说坏也不坏,反正就是混。
调任回京,是李崇福一生中做过的为数不多的努力,他求了老爹,求了大哥,眼泪巴巴,一封信接着一封信地往京里递。
到底是老儿子,虽说胸无大志,但也没惹祸不是,比别人家的败家精强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人啊,年纪大了,就喜欢儿女围在身边,谁不喜欢子孙满堂呢。
老国公点点头:那就回来吧!
虽说弟弟不成器,但到底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而且不成器也有不成器的好,不像是老谁家那小谁,精明是够精明,但是闹心啊,天天虎视眈眈盯着自己大哥的爵位,不像是他弟弟,瞧着就安心。
世子招招手:行,回来吧,大哥给你想招!
然后,李崇福两口子就卷着包袱乐颠颠回京了!
上辈子,他们家是这样回京的,那这辈子呢,又是为着什么?
京里那边催得急,收拾好东西,几人就上路了。
这次回京,除了七车是给府上准备的礼物以及两口子的家当,三车坐人,剩下的就全是李萱一个人的东西了。
单她自己就占了一半。
和九娘等告别后,李萱就上了马车,淡黄和铁蛋跟她一块走,两人是她的哼哈二将,时刻不离。
李萱幼年被养的粗糙,虽说吃的精用的精,但许多事都要亲力亲为,点点大的时候就自己穿衣洗脸梳头了,贼能干。
这会路上无聊,她就坐在冯氏怀里,撒娇让父亲讲故事,尤其重点讲讲他在青州做别驾时候的事,有没有丰功伟绩之类的。
李萱一直很纳闷,父亲明明还有两年才会被调任回京的啊,而且他能被调回京,最大原因还是她。那会她已经十二了,母亲冯氏担心,继续在青州待下去,以后她融不进京师闺秀圈,不好找婆家。
要知道京师里那些个高门大户的小娘子,一个个看着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实则最是排外。她们也不会做什么,当面辱骂嘲讽冷落之类,那都是泼妇才干的事。
贵女们自矜身份,永远都是华贵温和,大气端庄的。甚至,她们还会对李萱很好,说话做事顾及她的情绪,从不会冷落。
但奇怪的是,无论李萱如何努力,都融入不进去,隐隐的像是隔着一层,完全进不去。
上辈子李萱回京的时候,正是女儿家最敏感的年纪,怯懦又胆小,自尊又自卑,琴棋书画才艺等比不上人家就算了,连人家说话她也听不懂。
人家可能会聊起京师发生的有趣事,会谈论时兴的首饰,还会说说女儿家的心事,气氛融洽和谐。但若是李萱去了,她们就会立刻转换话题,也不是冷落,更不是不想搭理,只是关系还没有近到谈论亲密话题的程度,带着疏远的客气。
那种疏离感,别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十几岁的小娘子却正好是最敏感脆弱的年纪,那种隐隐被排除在外的感觉,足以成为那个年纪的小娘子最大的心事,天塌下来也不过如此。
渐渐的,她就不愿意出外交际了,变得越来越自卑,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这就有点像现在上学时,被班级所有同学排斥的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会胆小懦弱,甚至不想上学,有自闭倾向。
李萱那会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形,尤其她脑子还笨,冯氏总嫌弃她不争气。
上辈子,他们一家子能回京,是使了大力气的。
李崇福根本不是当官那块料,若不是出身好,早就饿死了。也就是仗着有个好爹,好哥哥,才能成为一方州府的副手。
副手,二把手,听起来挺威风,实际上就是个养老的职位,根本不管事。
李崇福按照当时的话来说,就叫富贵闲人。
才华没有,毅力不存在,上进心是啥玩意,根本没听过。
听起来蛮废的,像是纨绔子弟,但是吧,李崇福还和一般的纨绔子弟不一样,他不喝酒,不□□,不养鸟,不斗鸡,没有任何烧钱的爱好。
平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呵呵傻笑,媳妇高兴,他就高兴,孩子高兴,他就高兴;媳妇说啥,他就做啥,孩子说啥,他就做啥。
面对这样的老爹,饶是李萱活了两辈子,依旧不知道如何评价,哪怕当世大儒来,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好不算好,说坏也不坏,反正就是混。
调任回京,是李崇福一生中做过的为数不多的努力,他求了老爹,求了大哥,眼泪巴巴,一封信接着一封信地往京里递。
到底是老儿子,虽说胸无大志,但也没惹祸不是,比别人家的败家精强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人啊,年纪大了,就喜欢儿女围在身边,谁不喜欢子孙满堂呢。
老国公点点头:那就回来吧!
虽说弟弟不成器,但到底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而且不成器也有不成器的好,不像是老谁家那小谁,精明是够精明,但是闹心啊,天天虎视眈眈盯着自己大哥的爵位,不像是他弟弟,瞧着就安心。
世子招招手:行,回来吧,大哥给你想招!
然后,李崇福两口子就卷着包袱乐颠颠回京了!
上辈子,他们家是这样回京的,那这辈子呢,又是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