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天过去了,辩论会还没有进入正题,崇祯心理面有些着急,不知道杨乐为什么不反击,他坐在椅子上,瞟了一眼杵在下面依旧不发一言的杨乐,咳嗽一声,缓缓地说道:“诸位爱卿,废除海禁是杨大人率先提出的,如果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杨大人会一一解答。”

    既然皇上都发话了,必须有人附和。东阁大学士成基命成老爷子立刻出班,他如今七十有二,是在座的年龄最高的老大人了。他提了口气,朗声说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寸板不许下海’乃是太祖遗训,我等怎可违背,置孝于不顾?”本来他就对废除海禁颇有微辞,激动地脸色通红,胸口起伏不断。

    杨乐对成老爷子略有耳闻,此人为官清廉,口碑极佳,素有"清白相公"之称。他性格宽厚,每事秉持大体。但思想守旧,拒绝新鲜事物。杨乐并不怪他,这是封建社会的通病。他向前走了一步,朗声说道:“你们口口声声以孝轮道,何为孝?谨遵遗训是为孝?那么,置江山社稷于倾覆之间,置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难道这些都是孝吗?如今天下北旱南涝,百姓颗粒无收,国库亏空严重,士兵无饷无银,你们这些都看在眼里,难道就为了一句祖训,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断送一条大明江山的经济命脉?”

    成老爷子和其他文臣们哑口无言,杨乐说的这些他们都懂。可成老爷子依旧不甘心,讪讪地说道:“杨大人说得严重了些。大明天下怎会如此不堪?子曰…”

    杨乐一听又是子曰,立刻截胡道:“不要孔子说了,让老子说。”

    “哈哈哈哈…”这一下那些武将顾不得坐在上边的皇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许多文臣都忍俊不禁,掩口而笑。崇祯更是大乐,心里想着杨乐就是一个妙人,这种话都说得出来。

    成老爷子假装咳嗽一声,掩住笑意,劝诫道:“杨大人,朝堂之上,怎能亵渎圣人?”

    杨乐闪目望去,果见许多文臣愤愤不满。遂向成大学士拱手道:“成老恕罪,下官只是觉得孔圣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那个时候的格局、情势、人文、朝政、经济与现在皆有不同。千百年来,沧桑剧变,已是物事人非。圣人教化万民的仁、义、礼、智、信,固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千古不可变。但是,圣人对于朝政的看法,却是针对当时的政策,如今倘若胡乱引用、拘泥不改,假借圣人之言,胡言乱语,不但害国害民,也是败坏圣人清誉。”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光凭嘴上功夫,而是能将论语的理论精华活学活用到现实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论语的真正所在。听到杨乐对论语的解释,成基命沉默不语。文人们的笑声也消失不见。

    杨乐继续对成老爷子说道:“下官知道成老饱读诗书,心有不服,但下官问一句话,成老能答上来吗?”

    成老爷子立刻来了兴致,对于自己的学问,他充满自信。“尽管问吧,要是老夫答不上来,就同意你废除海禁。”

    杨乐击掌笑道:“这可是成老您自己说的,答不上来就同意我废除海禁。您可不许反悔!”

    “决不反悔!问吧。”成老爷子胸有成竹。

    “那我问了,听好了,whatisyourname?”

    这一下子,不但成老爷子愣住了,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崇祯皇上。这是什么鸟语?说得都是什么啊?成老爷子杵在当地,脸色微红,支吾着说道:“杨大人说的什么话,老夫听不懂。”

    崇祯乐坏了,这成大学士可是有名的百事通,没有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如今却被杨乐给难住了。“杨爱卿,你说的是什么语言,怪有趣的,快给朕解释解释。”

    “皇上,不用我亲自解释,在座的官员中,就有一人能够听懂。是不是啊,徐大人?”杨乐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尚书徐光启。因为在杨乐问出这句英语的时候,只有徐光启没有愣住,而且小声地给出了答案,杨乐耳朵灵敏,听到了徐光启的自言自语,所以他想给徐光启一个露脸的机会。

    “徐爱卿,朕知道你经常跟那些洋人们打交道,朕猜测这句话是洋话,你就给朕翻译翻译。”

    “臣遵旨!”徐光启回头看了一眼杨乐,解释道:“皇上,杨大人说的那句话是英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的名字叫什么?’”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暗佩服起精通洋人语言的杨乐和徐光启。

    “皇上,这也是臣废除海禁的另外一层意思,海上贸易不仅是经商,更是与欧洲、美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大明想要领先世界,不被他国欺凌,就要学会和西方各国交流与合作,学习西方的发达技术,不断强国强民,最终立于世界之巅!”

    崇祯听得眉飞色舞,喜上眉梢。“诸位爱卿,对于废除海禁一事,可还有异议?没有的话,朕就下旨废除海禁了!”

    “皇上,臣还有一个顾虑,不得不说!”内阁首辅周延儒不合时宜地站了出来。

    “哦,是吗?周爱卿还有什么异议?”崇祯看似面露微笑,实际上心里十分生气。

    周延儒不慌不忙,他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早就看透了皇上的脾气,即便是你反对他,只要说得有理有据,他也会很看中你。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无论开海禁还是不开海禁,结果对他都是有利的,他都会在皇上心中获得一个敢于直谏的美名。周延儒理了一下思绪,开口说道:“皇上,臣担心倭寇作乱,沿海不是内陆,海路宽广,倭寇来去无踪,一旦海禁重开,他们会更加地肆无忌惮,若无法遏制,沿海的安全就无法保障,这样不但不会形成大明的经济命脉,反而会惹火上身、养虎为患!”

    “嗯…周爱卿所言极是。”敢于直谏才是忠臣嘛,崇祯知道自己差点儿错怪了延儒。“杨爱卿,你说说,你打算准备如何处理倭寇作乱一事啊?”崇祯将难题抛给了杨乐。

    孙承宗站在殿上听了一上午的嘴仗,既然答应帮忙,不说句话怎么能行。他清咳一声,微笑道:“皇上,周大人所说的倭寇作乱之事,杨大人已经和我制定了一个建立水师的详细计划,此水师专门为海上贸易保驾护航,请皇上放心。”

    “好!”崇祯赞赏地看了一眼杨乐,十分满意。

    “杨大人,建立水师岂会那么容易,你敢保证一定能打败倭寇?”钱象坤又跳了出来,他是和周延儒穿一条裤子的,好心好意地出来帮忙,不过他没有猜透

    周延儒跳出来的真正意义。

    “钱大人,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大明就培养不出一支能打胜仗的水师吗?你不能,我能!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打败倭寇,但我相信,相信大明的水师好样的,我相信大明的士兵不比倭寇差!”杨乐说得铿锵有力,征掷地有声。

    “好!说得好!”簇拥在杨乐身后的众武将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崇祯厌恶地看了一眼钱象坤,敢说大明的水师不行,朕看是你不行。

    温体仁在下面一直观察着皇上的表情,他早就看出了不对劲,皇上一直都是是支持杨乐的,支持废除海禁的!得出这个结论,温体仁挺身而出,说道:“皇上,臣认为废除海禁是皇上的英明决断!虽然‘寸板不许下海’乃是太祖遗训,但在明史之上,成祖皇帝曾经解除过海禁,后来仁宗皇帝再禁,如今皇上再开,就不能说是违反了祖训,因为太祖、成祖、仁宗都是我们的先祖。同时,我们要知道,海禁的目的是为了遏制沿海地区的倭寇掠夺,倘若真如杨大人所说,大明能有一支水师,为沿海贸易保驾护航,那么废除海禁乃是造福天下黎明百姓之事,臣十分赞成!”

    “皇上,臣现在觉得废除海禁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周延儒附和说道。

    “大人,说好了的…你怎么变了卦?”钱象坤看到温体仁和周延儒竟然中途改了口,慌乱地去拉温体仁的官服。

    “别拉我!”温体仁恼怒地瞪了瞪不知死活的钱象坤。钱象坤有些委屈,早上商量好了,怎么一个个说变就变。

    杨乐刚想再说几句。崇祯揉了揉太阳穴,缓缓地说道:“时间不早了,朕有些累了,要是你们还有什么异议,私下跟朕说。”

    “臣等无异议!”孙承宗带头跪下,之后所有的大臣们跪倒在地,异口同声地喊道:“臣等无异议!”

    经筵圆满地落下帷幕,大明的历史也在杨乐的推波助澜下悄然改写……

    ……

    ;

章节目录


大明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明朝末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朝末歌并收藏大明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