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这是在挑拨离间,知道妘无非肯定上当,就安排兵马做好准备。
平王二年的一天,郑武公正在朝中,东虢就报来紧急情报,郐国攻打虢公,要求朝廷出兵相救。郑武公听到之后就对平王说:“郐国随意攻打邻国,朝廷应该向郐国问罪,郑国可以替朝廷出兵。”平王就同意了武公的意见。
郐国国君妘无非正在东虢境内同东虢打仗,后面郑军打着“替天讨罪”的大旗冲了上来,抄了后路。妘无非受到两面夹击。郐国士兵见是郑国的兵马,又打着朝廷的旗号,就箭射妘无非,投降倒戈。就这样,妘无非死了,郑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郐国。从此,东虢十分感激郑武公出手相救,对灭掉郐国感到非常解气。
但是,郑国这样轻而易举消灭了郐国,实力比东虢大多了,对东虢的威胁也就很大,东虢对郑国的警惕性也很高。郑武公看到夺去东虢没有机会,就从长计议,但也总是在寻找机会。相隔不久,周平王要巡查周国周边的防务,凡是洛邑附近的邻国,周平王到边境时,诸侯都必须到边境觐见周平王。周平王巡视到周虢边境,虢君带着文武大臣早已在边境等候了大半天。郑武公陪同周平王巡视完周虢边境走了。虢君带领文武百官和护卫部队从边境往回走,半路遭到了郑国兵马的伏击,虢君身亡。原来在虢君去周虢边境时,公子成带领郑国的兵马从后面进入东虢,很快就占领了都城。接着就在虢君的归路上埋伏了兵马。就这样,东虢也灭亡了,郑国驻军管理。
不知是郑伯父子功劳太大,还是郑武公辅佐朝政的作用重要,或是郑武公和平王血缘关系太近,郑武公一年之中吞并虢、郐两个小国,周平王都没有过问。这就让郑武公硬气起来,虽然还不算是大国,可是大国诸侯没有不对郑武公高看一眼的。郑武公的威望由此高了许多。郑武公一面致力于朝廷上的事情,力求处理每一件事都让平王满意,使得平王对郑武公觉得得心应手,凡事离不了;一面精心策划把郑国的事情办好。他也认为,周平王这样软弱无能,诸侯国不能依赖周天子,必须强大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郑国的都城已经搬到了京城,在这里设立了桓公的“大宫”(宗庙)。城市建设的规模很大,显示了武公之略的宏伟气魄。恢宏的京城在秦汉时期被降格为京县,因超过县城的标准,而在城中建了一道东西城墙,群众称之为横城。所以,现城址呈“曰”字形状,京县是把京城一分为二使用的,至今京城的中间还残存着京县的残墙墩儿。今人从京城旧址可以想象当年京城的宏伟繁华。郑武公灭掉虢郐之后相继把原来借的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等十邑地盘正式纳入郑国版图,附近的子爵附属地厵(rou)、莘等城邑也都收归过来,接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郑武公在郑国推行包括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强国富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加固京城,扩建城邑,巩固国防的“武公之略”,为郑国的日益强盛奠定基础,也为荥阳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特别是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的措施,促进了工匠商人的发展,富足商人大都在郑国,他们为郑国缴纳丰厚的贡赋,使郑国兴盛起来。
平王六年,郑武公的国土已经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诸侯国,周平王对郑国的扩张产生了看法。太宰咺得到了消息,就来找郑武公说:“郑国的国土已经很大了,平王打算把虎牢以东的封地和虢郐之地收归朝廷。”
“武公说,这可不行,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有个地盘,不能让他收去。”
“有什么办法?”
“我把都城搬到那边去。”
太宰咺提醒说:“郑国的地盘已经不小了,不要再扩大了。”
郑武公接受了这个意见。太宰咺回去之后,郑武公决定立即迁都,首先把自己的家和兵马迁到原来的郐都,并且进行营建和扩建,接着许多商人也都搬到这里,一年以后,这里的城市规模就超过了原来的京城,这里就是新的郑国,人们就叫做“新郑”。这里距离洛邑也不远,郑武公在朝廷当卿士,经常在两地之间往返。
平王看到他收回郑国部分封地的计划还没有实施,郑国就迁都郐,想到郑武公对朝廷卿士职务尽心尽力的份上,也就不提这件事了。郑武公也不再扩张,他倾心朝廷的事业,国内一心发展生产,很快富足起来。特别是他继续推行解放商奴的政策,成周一带的许多商人都搬到郑国过上平民的自由生活,在郑国自由的做买卖,行商坐贾(gu)的买卖都做到很大,牛马都能成群的贩卖,封建制和商品生产在郑国萌芽。郑国很快成为富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公之略”的基本内容。
平王八年,卫武公年老去世,平王没有再安排司徒,郑武公就兼任司徒的职务,独揽朝纲。从此稳定20年左右,郑武公在朝廷的根基牢固,郑国的“武公之略”深入推广,经济、文化、教育都有很大发展。这时郑武公已近老年,郑国东南鄢陵一带有一个胡国,虽说是个小国,但是兵强马壮,英勇善战,经常骚扰郑国,郑国只能和他打平手。郑武公很早就想灭了胡国,但是又打不过,在朝堂上,郑武公提出要与胡国和亲:“我要把公主嫁给胡国国君,两国和亲,诸位意见如何?”
武公的弟弟公子吕非常疼爱自己的侄女,当场反对:“主公不可,胡人无道,不能把公主往火坑里扔。”
(看好的请点击一下下面的“加入书架书签”,有票的投上票票。谢谢!)
(下一节很精彩,武公是怎样灭胡的。)
;
平王二年的一天,郑武公正在朝中,东虢就报来紧急情报,郐国攻打虢公,要求朝廷出兵相救。郑武公听到之后就对平王说:“郐国随意攻打邻国,朝廷应该向郐国问罪,郑国可以替朝廷出兵。”平王就同意了武公的意见。
郐国国君妘无非正在东虢境内同东虢打仗,后面郑军打着“替天讨罪”的大旗冲了上来,抄了后路。妘无非受到两面夹击。郐国士兵见是郑国的兵马,又打着朝廷的旗号,就箭射妘无非,投降倒戈。就这样,妘无非死了,郑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郐国。从此,东虢十分感激郑武公出手相救,对灭掉郐国感到非常解气。
但是,郑国这样轻而易举消灭了郐国,实力比东虢大多了,对东虢的威胁也就很大,东虢对郑国的警惕性也很高。郑武公看到夺去东虢没有机会,就从长计议,但也总是在寻找机会。相隔不久,周平王要巡查周国周边的防务,凡是洛邑附近的邻国,周平王到边境时,诸侯都必须到边境觐见周平王。周平王巡视到周虢边境,虢君带着文武大臣早已在边境等候了大半天。郑武公陪同周平王巡视完周虢边境走了。虢君带领文武百官和护卫部队从边境往回走,半路遭到了郑国兵马的伏击,虢君身亡。原来在虢君去周虢边境时,公子成带领郑国的兵马从后面进入东虢,很快就占领了都城。接着就在虢君的归路上埋伏了兵马。就这样,东虢也灭亡了,郑国驻军管理。
不知是郑伯父子功劳太大,还是郑武公辅佐朝政的作用重要,或是郑武公和平王血缘关系太近,郑武公一年之中吞并虢、郐两个小国,周平王都没有过问。这就让郑武公硬气起来,虽然还不算是大国,可是大国诸侯没有不对郑武公高看一眼的。郑武公的威望由此高了许多。郑武公一面致力于朝廷上的事情,力求处理每一件事都让平王满意,使得平王对郑武公觉得得心应手,凡事离不了;一面精心策划把郑国的事情办好。他也认为,周平王这样软弱无能,诸侯国不能依赖周天子,必须强大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郑国的都城已经搬到了京城,在这里设立了桓公的“大宫”(宗庙)。城市建设的规模很大,显示了武公之略的宏伟气魄。恢宏的京城在秦汉时期被降格为京县,因超过县城的标准,而在城中建了一道东西城墙,群众称之为横城。所以,现城址呈“曰”字形状,京县是把京城一分为二使用的,至今京城的中间还残存着京县的残墙墩儿。今人从京城旧址可以想象当年京城的宏伟繁华。郑武公灭掉虢郐之后相继把原来借的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等十邑地盘正式纳入郑国版图,附近的子爵附属地厵(rou)、莘等城邑也都收归过来,接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郑武公在郑国推行包括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强国富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加固京城,扩建城邑,巩固国防的“武公之略”,为郑国的日益强盛奠定基础,也为荥阳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特别是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的措施,促进了工匠商人的发展,富足商人大都在郑国,他们为郑国缴纳丰厚的贡赋,使郑国兴盛起来。
平王六年,郑武公的国土已经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诸侯国,周平王对郑国的扩张产生了看法。太宰咺得到了消息,就来找郑武公说:“郑国的国土已经很大了,平王打算把虎牢以东的封地和虢郐之地收归朝廷。”
“武公说,这可不行,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有个地盘,不能让他收去。”
“有什么办法?”
“我把都城搬到那边去。”
太宰咺提醒说:“郑国的地盘已经不小了,不要再扩大了。”
郑武公接受了这个意见。太宰咺回去之后,郑武公决定立即迁都,首先把自己的家和兵马迁到原来的郐都,并且进行营建和扩建,接着许多商人也都搬到这里,一年以后,这里的城市规模就超过了原来的京城,这里就是新的郑国,人们就叫做“新郑”。这里距离洛邑也不远,郑武公在朝廷当卿士,经常在两地之间往返。
平王看到他收回郑国部分封地的计划还没有实施,郑国就迁都郐,想到郑武公对朝廷卿士职务尽心尽力的份上,也就不提这件事了。郑武公也不再扩张,他倾心朝廷的事业,国内一心发展生产,很快富足起来。特别是他继续推行解放商奴的政策,成周一带的许多商人都搬到郑国过上平民的自由生活,在郑国自由的做买卖,行商坐贾(gu)的买卖都做到很大,牛马都能成群的贩卖,封建制和商品生产在郑国萌芽。郑国很快成为富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公之略”的基本内容。
平王八年,卫武公年老去世,平王没有再安排司徒,郑武公就兼任司徒的职务,独揽朝纲。从此稳定20年左右,郑武公在朝廷的根基牢固,郑国的“武公之略”深入推广,经济、文化、教育都有很大发展。这时郑武公已近老年,郑国东南鄢陵一带有一个胡国,虽说是个小国,但是兵强马壮,英勇善战,经常骚扰郑国,郑国只能和他打平手。郑武公很早就想灭了胡国,但是又打不过,在朝堂上,郑武公提出要与胡国和亲:“我要把公主嫁给胡国国君,两国和亲,诸位意见如何?”
武公的弟弟公子吕非常疼爱自己的侄女,当场反对:“主公不可,胡人无道,不能把公主往火坑里扔。”
(看好的请点击一下下面的“加入书架书签”,有票的投上票票。谢谢!)
(下一节很精彩,武公是怎样灭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