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一机绝对是有希望的。”
    听到周衡的问题,管之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周衡微微一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管之明说:“理由很简单,国家要搞工业就离不开机床,要机床就离不开咱们十八罗汉。别看临一机现在半死不活,欠着银行几千万,连自己的工人都养不活。要论技术水平,沿海那些乡镇企业拍马也比不上我们。过去临一机的确是出了不少问题,但我想,只要好好整顿一下,尤其是把风气正过来,临一机起死回生是毫无问题的。”
    吴伟钦说:“可是,现在整个国家的机床行业都不景气。就说咱们十八罗汉厂,不亏损的也没几家了。国内很多企业现在都是买进口机床,还有一些小企业就买乡镇企业生产的机床,那些机床质量和性能都不行,但强在价格便宜。反而是咱们临一机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论技术拼不过国外,论价格拼不过乡镇企业,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是最难受的。”
    朱亚超也说:“是啊,老管,你看过去,咱们的机床销量就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反而是搞了一个金属打包机,销售情况还不错,这也是多亏了周厂长,还有小唐的眼光。其实严格说起来,打包机都不算是机床,我听说小唐最早去找秦总工的时候,秦总工都不想接这桩业务呢。”
    “不是不是。”唐子风赶紧否认,“是我没向秦总工说清楚。其实,打包机的总体设计就是秦总工完成的,如果不是秦总工,咱们现在连图纸都拿不出来呢。”
    管之明说:“打包机这桩业务,也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前天周厂长去找我,说起这桩业务,我也是非常佩服的。不过,我也说句煞风景的话,打包机这个产品,咱们不能指望太多。能赚一笔钱,帮厂子渡过饥荒,就非常不错了。要指望靠它实现厂子的扭亏,我看不太容易。”
    周衡说:“老管说得对。打包机的技术含量太低了,模仿起来很容易,咱们要和乡镇企业抢这个市场,没什么胜算。也正因为此,小唐才提出来要抓紧时间,能抢到多少业务就抢多少业务,赚一笔钱就放弃。咱们毕竟是机床厂,最终的业务还是要落在机床上的。”
    “光靠机床,能养活咱们厂吗?”唐子风插话道。
    管之明看看唐子风,笑道:“小唐,你对机床了解多少?”
    唐子风说:“那要看管厂长你问的是什么了。如果是问机床行业的情况,我过去跟着周厂长在机电处,还是着实研究过一段时间的。但如果你是问我机床的型号啥的,我就抓瞎了。就刚才那会你们在车工车间聊的那些东西,我是一个字都听不懂。”
    “不懂技术可不行啊,这不光是涉及到生产管理的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经营的问题。你现在搞的这个打包机,一台卖50万,毛利能有10多万。可我们如果造一台重型机床,可以卖1000多万,毛利三四百万,你觉得哪个市场更有价值?”管之明问。
    “一台机床1000多万?”唐子风瞪着眼睛,“管厂长,你是说咱们厂吗?”
    管之明点点头,又叹了口气,说:“不过这样的业务也不多,主要是一些国家重点工程专用的机床,要求很高,一台机床光是设计就要好几个月。比如加工水轮发电机叶片用的大型龙门镗铣床,能够加工100多吨重的部件,设备利润非常高。我们过去给西野重型机械厂做过一台,他们用了七八年,反映非常好。”
    “后来呢?”唐子风下意识地问道。
    管之明苦笑道:“后来西重倒是找过我们一次,说想要一台13米的重型镗床,可惜我们接不下来。”
    唐子风问:“接不下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咱们生产不出来。”
    “那你说个……”唐子风脱口而出,好在最后还是略去了一个不雅的词汇。
    周衡坐在旁边,沉声说道:“13米的重型镗床,以咱们的实力是应当能够拿下来的。”
    “如果是过去的临一机,肯定是没问题的!”管之明说,“但这几年厂里的管理混乱,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远不如过去。所以大家都不敢接,这件事也就搁下了。”
    “你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周衡问。
    管之明说:“今年上半年的事情,大概就是3月份的样子吧。”
    “西重那边是谁在负责这件事?是老高还是老郑?”周衡又问。西野重型机械厂也是机械部下属的企业,只不过不是机电系统的。周衡在这个行业里当了20多年处长,认识的人极多,说起哪个厂子,基本上都能够报出几个名字来。他说的老高和老郑,分别是西重的两位副厂长,都是分管生产的,联系采购重型设备这种事情,一般就是这二位出面。
    管之明对于周衡认识西重的人也并不觉得惊讶,他回答道:“是老郑,郑明元。”
    周衡点点头,说:“好,我记下了,回头就和他联系一下,看看这桩业务还在不在。”
    管之明说:“重型镗铣床的市场不小,一年十几台的业务是能够保证的,这就是一个多亿的业务额,咱们哪怕拿下一半,也够全厂干上小半年了。目前这个市场主要是被德国和rb企业占了,他们的技术水平高,尤其是数控化的程度高。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本,按正常报价,咱们一台重型镗铣床的价格,比德国同类产品低30%以上。咱们要想拿到订单,必须从这方面入手。”
    “光靠拼成本恐怕很难啊。”吴伟钦说,“人家的设备贵,有贵的道理。人家数控化程度高,质量好,牌子硬,很多企业宁可多花点钱,也愿意买进口设备。”
    管之明说:“老吴说得对,光靠拼成本的确是不行,论成本控制能力,我们又远不如那些乡镇企业了。说到底,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几年,就是因为我们的设备数控化程度低,丢了很多业务呢。”
    周衡问:“对了,老管,说起数控,我想向你了解一下。咱们厂从80年代初就和rb佐久间会社合作,引进他们的数控机床技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这些天我也和技术处那边的工程师聊过,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是怎么看的?”
    “自作孽不可活吧。”管之明说。
    “此话怎讲?”周衡问。
    管之明说:“当年刚刚和佐久间会社合作的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尽快掌握数控技术,搞出咱们自己的数控机床。可说是这样说,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那时候国家搞放权,企业技术开发的投资不再由国家拨款,而是从企业的利润留成里支出。老周你应当知道的,当年能有几个厂子愿意拿利润留成去搞技术开发的?不都是拿这些钱盖房子的吗?”
    周衡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管之明说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企业的利润是要全部上交给国家的,企业的投资、技术研发、职工福利等,则由国家拨款予以解决。国家拨款要求的是专款专用,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你不能挪去给职工盖房子,否则就是违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是能够保障的。
    当然,说是专款专用,企业也有足够的办法来钻空子。比如技术研发费用,不能用来盖宿舍,但我用来盖实验楼总可以吧?说是实验楼,其实五层里有三层是别的部门占用的办公室,你能怎么办?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有一部分资金被挪用了,余下的部分还是会用在技术研发上。企业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否则以后上级部门就不给你拨这笔资金了。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企业从利润中留出一部分自行支配。按照国家原来的意思,这部分留成的利润应当用于各个方面,包括采购设备、革新技术,也包括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可到了企业这里,就没那么自觉了。既然你允许我自由支配,那我就把钱全部用于给职工盖宿舍,给厂长买小轿车,以及其他各种奢侈消费。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有没有呢?肯定还是会有一点的,但额度就可想而知了。管之明刚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按他的说法,临一机应当是有很多年没有在技术研发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了。这也就难怪十多年过去,临一机愣是没有掌握本应掌握的数控技术。
    90年代中期,数控机床的应用已经日益普遍了,临一机作为国内最早引进数控技术的企业,如果能够推出自己的数控机床产品,又何须担心市场问题?说到底,正应了管之明的那句话,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老吴,老朱,我有一个想法。”周衡把头转向吴伟钦和朱亚超,说:“下次厂务会,咱们议一下,规定以后临一机的利润中要提出一定比例用于技术研发。这个比例要固定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能挪用,你们认为如何?”

章节目录


何日请长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齐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齐橙并收藏何日请长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