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 作者:卓牧闲

    许乐群这两个海安的说法有点意思,但海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韩秀峰用不着他提醒。

    安分守己的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整天忙于生计,不会天天守在河边看热闹,更不会上陌生人的船,自然不会晓得运盐河和串场河上的事。大多人去得最远的地方便是离家最近的市镇,海安的几乎不会去白米,更不会去姜堰,姜堰和白米的人也不会来海安,所以一样不会晓得外面的事。

    连关押在前院班房里的那些地痞无赖,平时也只是在各自熟悉的市镇乃至几个村横行霸道,一般不会去远的地方,更不敢招惹渔船上那些无籍无贯、四海为家的人。

    其实海安并非表面上这么太平,事实上可以用暗潮涌动来形容。因为这里不只是运送淮盐的水路要冲,并且位于三县交界。

    走马岗同样位于三县交界,但也只是“三不管”,可这里不是三不管而是“六不管”乃至“七不管”!

    紧挨着海安的安丰、富安、角斜、栟茶四个盐场,说起来是在东台县和如皋县治下,但盐场设有盐课司衙门,大的盐课司衙门下面甚至分设巡检司衙门,盐场内的赋税、田地、民政乃至词讼东台县正堂和如皋县正堂根本管不着。

    可不管咋说盐场终究在两县治下,一旦发生命盗就会相互推诿,盐课司大使会说命盗按例应该归县太爷管,县太爷同样能翻出只要涉及盐户、灶丁和盐务的案子应归运司管的成例乃至皇上的上谕。

    总之,想做太平官很容易,对运盐河和串场河上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私枭也好,官私也罢,他们都很清楚想把盐运出去就要经过海安,要是骚扰地方激起民愤,朝廷就会往海安派驻重兵巡逻查缉,到时候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可是做太平官容易,想赚钱就难了。

    千里做官只为财,怎么也得把本钱赚回来!

    韩秀峰不想做个庸官,确切地说是不想赔本,不动声色地问:“许先生,李秀才勾结私枭的事你是咋晓得的?”

    “韩老爷,眼看就要过年了,许某不在富安陪家人跑这儿来图什么,还不是为了办韩老爷您吩咐的事!据许某所知,有一帮从运河来的私枭正在富安和安丰大肆收盐,等他们的那十二条船装满了就会启程。在这个节骨眼上,许某可不想功亏一篑,绝不能让人走漏风声。”

    “你担心下午来找李秀才的那两个人走漏风声,担心他们会坏了我们的事,就帮我把他们拿下了?”

    “许某手无缚鸡之力,哪有这本事。只是运气好,在河边遇上两个熟人,托他们追上去问了问。”

    “然后呢?”韩秀峰追问道。

    许乐群摊摊手,轻描淡写地说:“那两个熟人连夜赶回来把问到的事跟我说一下就又走了,今天都腊月二十八了,谁不想早点回家过年。”

    韩秀峰心想在哪儿都能遇上熟人,天底下有这么巧的事吗,况且私枭有那么好说话吗,就算私枭的脑袋被门夹了特别好说话,你就不担心会走漏风声?

    想到下午来找李秀才的那两个私枭凶多吉少,韩秀峰顿时皱起眉头:“许先生,你是觉明的朋友,所以本官以礼相待,但别忘了这里是本官分辖下的海安!”

    许乐群暗想真是好心没好报,不快地说:“韩老爷,您公务繁忙有所遗漏,许某只能帮您拾遗补缺。要晓得我们要对付得是心狠手辣的私枭,不是那些欺软怕硬的地痞无赖。”

    “拾遗补缺……说得倒轻巧!”

    “韩老爷,您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许乐群紧盯着韩秀峰的双眼,不缓不慢地说:“许某这些年深居简出,没怎么出门。早前可是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甚至跟盐船去过离您老家不远的湖北。”

    “这又怎样?”

    “韩老爷,您今年二十来岁,黄玉林这个名字估计没听说过,但上了年纪的官老爷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某虚长几岁,不但听说过这个名字,而且见过这个人!那一年许某八岁,眼睁睁看着他和他手下那些贼人杀死几十个船工,抢走两百多万斤盐,烧毁几十条船。”

    黄玉林这个名字,韩秀峰还真听说过。

    道光年间的大盐枭,据说他手下众多,他的那些船上是刀枪林立,不但自保之余,还反过来抢掠官船上的官盐。用早年公文上的话是“器械林立、辘轳转运、长江千里、呼吸相通”,在两淮和长江上下游是畅行无阻。为剿灭黄玉林这股私枭,朝廷费了老大的劲儿,好像连时任两江总督和两淮盐运使都因为他丢了官。

    韩秀峰没想到眼前这位还见过早被砍了脑袋的黄玉林,正不晓得该说点什么,许乐群竟咬牙切齿地说:“实不相瞒,许某祖上也是盐商,不但在扬州有个大宅子,祖父和家父也先后捐过顶戴。许某八岁那年,家父在江上遭遇黄玉林等私枭,惨死在黄玉林手里,我许家也由此中落。”

    “许先生,秀峰……”

    “没什么,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许乐群摆摆手,话锋一转:“许某担心正在收盐的那帮私枭会差人来打探衙门的动静,所以这两天一直呆在中坝口河边的花船上。没想到现在的私枭胆子甚至比黄玉林还要大,竟没派人来打探巡检司衙门的虚实,压根儿就不怕官差。”

    “瞧不起我这个九品巡检,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韩秀峰摸摸嘴角,低声问:“许先生,跟秀峰说实话,下午来找李秀才的那两个人呢?”

    “死了。”

    “怎么死的,死在哪儿?”

    “船翻了,淹死了。韩老爷尽管放心,他们的船是在富安翻的,用不着您找人收敛。”

    李秀才为一己私利打算伤害无辜已经够歹毒了,眼前这位竟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不管咋说那也是两条人命,可在他嘴里却像死了两只鸡一般轻描淡写。

    人死都死了,韩秀峰还能说啥,只能苦笑道:“这么说死无对证了。”

    “韩老爷,您是不是担心没有人证收拾不了李秀才?”

    “那两个死得不明不白的短命鬼就算活着,指望他们的一面之词收拾李秀才也没那么容易。”韩秀峰不想被他小瞧,想想又说道:“不过我韩秀峰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他既然敢勾结私枭伤害无辜,那就别怪我韩秀峰不给他活路!”

    许乐群心想这才是做大事的人。

    他没想到的是韩秀峰端起茶杯,又沉吟道:“姓李的就因为本官挡了他财路便心生歹意,可见他之前做过多少伤天害理之事。何况我身为朝廷命官,不能知法犯法。他得活着,给我好好活着,我要让他活得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许乐群意识到韩秀峰这是打算让姓李的生不如死,不禁笑道:“既然韩老爷有了主意,许某就不用再拾遗补缺了。”

    “许先生,还是说正事吧,那帮私枭到底从哪儿来的,他们有多少人?”

    “正在收盐的这一拨是从运河上来的,一共五十多人。生怕被衙门发现,他们来时化整为零,收盐时也一样,看样子是打算等船装满盐之后找个地方会齐,然后再一道走。”

    “从运河上来的!”

    “本来我们也不晓得,后来其中有几个私枭被一个在漕船上做过水手的小子认出来了,跟他们套了一番近乎,才晓得他们一共来了十六条船,打算收满盐之后经海安,沿如皋与泰州交界处的野河入长江。”

    韩秀峰不解地问:“他们咋不直接往东入海?”

    许乐群不禁笑道:“韩老爷,您是没见过海吧,海可不比内河,那真叫个风高浪急。他们的船在内河还行,要是在海里航行,一个大浪打过来有几条估计要翻几条。再说走内河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好担心的,富安也好,海安也罢,就算泰州又有多少绿营兵和衙役。而且大过年的,那些绿营兵和衙役早刀枪入库回家过年了。”

章节目录


韩四当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卓牧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卓牧闲并收藏韩四当官最新章节